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

“牛郎织女”实质是什么故事?

和西方流行的灰姑娘故事模式不同,中国的民间传说,“灰小伙”的故事要多的多。

故事的主人公要不是一个农民,要不是一名书生。农民必须穷,家徒四壁,没爹没娘,没钱没粮,没儿没女,最关键的是——没媳妇。书生也必须不得志,寒窗苦读多载,金榜未有题名。然后,奇迹就出现了,仙女下凡,什么都不要,甘心嫁到农家,为其繁衍后代。书生的变化更多一些,最好的是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上大户人家的白富美,私定终身,接着就金榜题名;差一点,也会在哪个寂清的夜晚,遇到狐狸精免费的上门服务……

我常想:这些动人的故事,从古至今,安慰了多少孤独终老的人啊!

他们劳碌一生,一无所有,在最难捱的时光,只有这些故事,像什么呢?请允许我造一个词:心灵毛片

而且,在这些“心灵毛片”之中,存在着诸多可怕的思维逻辑

拿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举例。

最普遍流传的一个版本,牛郎和织女的相遇,是从牛郎偷窥织女洗澡开始的,通过偷走织女的衣服,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并为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如果只看这些,会发现织女几乎就是一名被拐卖的妇女,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遇到坏人,受到胁迫,只能放弃天庭优裕的生活,嫁到一个穷乡僻壤,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民小伙,为其生儿育女。

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可怕。

此事被天帝查知后,派王母娘娘来寻织女,这时候,织女竟然不愿意回去,像一些被拐卖的妇女一样,“只想平静的生活”。奋起追赶的牛郎虽然没能留下织女,但因此和织女成了感动中国的人物,被后世以各种形式传唱。

他们的“爱情”真的那么感人吗?

没有人提到牛郎和织女的婚后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背景迥异的两个人,能有多少共同语言?

故事只是告诉我们:只要男能耕女能织,男能干女能生,家庭就是完美的。

还告诉我们:只要男能耕,就能找到女能织。

还告诉我们:为了找到女能织,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违背道德和法律。

故事最后告诉我们:女能织只要为男能耕生了儿女,就哪里也不愿意去了,哪怕是众人艳羡的天庭。

故事在感动了我们的同时,也让“嫁到大山里的仙女”一部部上演,一部部翻拍,至今依然没有停机。

每年至少都会有这么一天,人们会想起这个故事,这个早就不应该重演的故事。

其实,我喜欢另一个和牛郎织女非常相似的故事,叫《拾翠羽》。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像牛郎一样的苦命人,堪称牛郎的粉丝,在牛郎织女的感人事迹中长大。终于有一天,他和牛郎一样,在湖边,看到一名仙女在洗澡,就抱走了她的羽衣。按说,仙女应该同他回家,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但是,这个仙女却与众不同,挣扎,反抗,欲图逃跑,因而被锁在家中。

其实,这个小伙子确实想对仙女好。他只想拼命干活,努力养家,享天伦之乐。但他就没有牛郎那样的好运气,偏偏遇到了一个不懂服从天意的仙女,对自己的忠厚朴实毫不欣赏。他非常无奈,只好把仙女绑起来,希望仙女能在为自己生了儿女之后回心转意。

数年过去,仙子确实为他生下一双儿女,也因此获得释放。但是,小伙子没想到,孩子并未拴住仙子的心,当晚,仙女就跳崖自尽。

七天后,一场飓风暴雨夷平了村庄。

七夕快乐,但愿天下再无牛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