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

我大明国际地位到底高到什么不可想象的程度?

文/张宏杰


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朝贡国最多?
很多人会说,那肯定是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嘛。
汉朝的朝贡国数量确实不少,如果连只来一两次的也算上,有六十多个。[1]不过这个数字在历史上排不到第一。
有人说,不是汉朝那应该是唐朝吧?《新唐书》称颂唐朝的国际地位说:“唐之德大矣!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也就是说,只要是天宇所覆盖的地方,都是大唐的臣属和州县,所以唐朝皇帝被尊为“天可汗”。确实,唐代的朝贡国比汉朝要多,盛唐时期与中国建立贡赐关系的多达“七十余番”。不过这个数字仍然不是史上第一。
如果不是强汉和盛唐,那应该是元朝或清朝吧?这两个朝代疆域更大,战斗力更强。
疆域大、战斗力强是确实的。特别是元朝,多次出兵海外,征服面积之广史无前例。不过元代朝贡国的数量却比前面我们提到的汉唐差了不少。据《元史》等资料统计,在元代,一共有34个国家曾经遣使朝贡。[2]清朝就更不行了,《清会典》所载的朝贡国不超过十个,即使加上“归理藩院管理”的一些曾经向中国表达敬意的中亚政权,也不过二十多个。

那么,第一名到底是谁呢?估计很多人猜不到,是明朝。
按照《明会典》的记载,明朝的朝贡国数量一共是一百一十二个。这个数字,空前绝后,其他朝代都不能望其项背。而且这还是仅限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以前的数字,并没有反映明代朝贡国的全貌。《明史》记载的数字更为惊人,我们把《明史》中“尝奉贡通名天朝者”的国家和地区加到一起,总数是一百四十八个。[3]
应该说明的是,明代的朝贡国,有一些是位于今新疆境内的西域小国,已经是今天中国的一部分了。不过即使把它们剔除,明朝的朝贡国数量也超过一百个。[4]仍然在中国历史各个朝代中遥遥领先。

(热心网友所画的明朝疆域及朝贡圈地图,仅供看着玩。来源为知乎@貂锦赴胡尘,知乎@麒麟)



除了“数量多”之外,明代朝贡圈的另一个特点是“质量高”:朝贡国中有很多当时世界的著名大国、强国。
第一个是千年帝国东罗马。
根据《明史》记载,东罗马在洪武年间曾经“遣使入贡”。只不过在明朝朝贡国名单当中它不叫“东罗马帝国”,而叫“拂菻”。为什么叫“拂菻”呢?原来这是“罗马”即Rum(Rom)这个词的转音,只不过因为“转”的次数太多,几乎看不出原音的痕迹了。[5]
原来有一位名叫“捏古伦”(按今天的译法应为“尼古拉”)的东罗马商人[6]在元朝末年来到中国,明朝初年仍然滞留未归。“元末,其国人捏古伦入市中国,元亡不能归。”
明代人知道“拂菻”就是《汉书》中记载的大秦,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大国。《明史》说,“拂林,即汉大秦。”[7]朱元璋听说一个大秦人生活在中国,很感兴趣,在洪武四年亲自召见了他。“太祖闻之,以洪武四年八月召见。”

朱元璋确认他是来自万里之外的著名大国后,非常高兴,遂给了这个“捏古伦”一大笔钱和一张诏书,派他为特使,招徕他的祖国前来朝贡。“本朝洪武四年,诏遣其故民捏古伦往谕其国。”不久他又一次派人前往。“复命使臣普剌等赍敕书、彩币招谕”。
这次招徕获得成功,东罗马帝国不久即派遣使臣来到大明,“其国乃遣使入贡”。不过东罗马只朝贡了一次,“后不复至”。
相比《明史》对东罗马入贡记载之简略,《明实录》对另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埃及入贡过程记载得更为详尽。当然,埃及在明朝朝贡国名单中也不叫埃及,而是被称为“米昔儿”。为什么叫米昔儿呢?来自Misr(卫城之意),本指的是埃及的一座城市。
《明实录》记载1441年埃及朝贡之事说:
(正统六年九月)米昔儿等地面王速鲁檀阿失剌福等遣使写亦打力等……来朝,贡驼马及诸方物。赐宴并赐彩币、袭衣有差。[8]
《明实录》中还详细记载了明朝君臣讨论赏赐标准的过程,因此此事应该不是史臣向壁虚构出来的。我查了一下埃及史,还真找到了和《明实录》记载对得上的一位埃及统治者。《明实录》记载遣使朝贡的是“米昔儿等地面王速鲁檀阿失剌福”,“速鲁檀”(Sultan)即“苏丹”,是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那么“阿失剌福”是谁呢?威震一时的埃及马木克路王朝有一个很有名的苏丹Al-Ashraf,今天一般翻译为“艾什赖弗”,应该就是此人。[10]明代史籍中还记载米昔儿“有大塔高二百丈”,可见明朝人已经知道埃及有“金字塔”。



东罗马和埃及虽然历史久远,但此时都已经日落西山。两个没落帝国想从强盛的明帝国身上揩点油续续命,可以理解。但是,当时还有两个如日中天的强大帝国,也向明王朝朝过贡,而且按明代史料记载,态度极其恭顺,贡品琳琅满目。
一个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明实录》记载,嘉靖四年(1524年),一个叫“鲁迷”的陌生国家向明朝遣使,非常积极地想加入大明王朝的朝贡圈。为了表达诚意,他们带来的贡品不但有珊瑚、玉石等珍宝,还有狮子、犀牛等珍稀的动物:
鲁迷番王遣人贡狮子、犀牛、珊瑚、玉石等物,边臣以闻。
这个“鲁迷”,就是我们熟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鲁迷”实际上也是从“Rome”即“罗马”这个音演变来的。[11]小亚细亚一带因为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最早被阿拉伯人称为“Rum”,后来又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代称,在中文典籍中被译成“鲁迷”或者“肉迷”。
嘉靖年间( 1522 ~ 1566 年) ,正值奥斯曼土耳其的著名苏丹苏莱曼一世当政( 1520 ~ 1566 年在位) ,他吞并了埃及攻占了大不里士、巴格达,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就是这样一个威震三大洲的不可一世的著名统治者,也派人前来向大明进贡了,而且还巴巴地送来了狮子等异兽,表现得极其诚挚。
帖木儿帝国更是频繁入贡。我们知道,帖木儿帝国是继元朝之后,蒙古人建立的又一个世界性帝国。帖木儿因此被称为成吉思汗之后的另一位“世界征服者”。
明代史书中通常把这个国家的名字记载为“撒马儿罕”。李云泉在《朝贡制度史论》一书中统计,“撒马儿罕”国在明朝一共朝贡了四十三次,在所有朝贡国中次数排第七位,在西域中亚国家中则排第一位。明代后期,很多国家不再来朝贡,大明帝国门前冷落车马稀,但是撒马儿罕却坚持不懈,派使臣定期前来叩头,看上去有始有终,有情有义。[12]
除了这些陆上前来的帝国,《明史》中所记载的朝贡国还包括四个欧洲海洋强国,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13]

(此图借用清代万国来朝图)
众所周知,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大王朝中,疆域是最小的,国力也是最弱的,为什么它的朝贡国数量会排历史第一呢?我的新书《朝贡圈》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这个问题。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点的王朝之一,在朝贡制度上,也最有“创造力”。接下来,我会为大家细细讲解。
以上内容出自张宏杰的新书《朝贡圈》,这本书的内容是分析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朝贡体系,分析在这个朝贡世界井井有条的外表下的复杂与“弹性”。


[1]李云泉著,万邦来朝 朝贡制度史论,新华出版社,2014.05,第17页
[2]李云泉著,万邦来朝 朝贡制度史论,新华出版社,2014.05,第48页
[3](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68页)
[4](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66页)
[5] Rum(Rom)这个词进入亚美尼亚语演变为Hrom(Horum),由于波斯方言中h转为f,在粟特语中转为From(Furum)。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翻译为拂懔,在中国史籍中又翻为“拂菻”、“拂林”、“拂临”、“伏卢尼(Fūrūmi)”。
[6]这个尼古拉,杨宪益认为是一位东罗马商人;也有学者考证认为,是当时的巴黎大学教授尼古拉,罗马教廷在元末派驻中国的总主教。见方豪著,中西交通史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1,第470页
[7](清)张廷玉,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明史  一至六册,岳麓书社,1996.02,第4847页
[8]  《明英宗实录》卷83
[9]埃及人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明朝君臣为了到底给埃及国王多少赏赐专门进行讨论。《明实录》记载:
(正统六年冬十月),行在礼部言:“米昔儿等处地面极远,今初来朝贡,未有赐例。先是,撒马儿罕地面初来贡时,赐例过厚。今宜视其例少损之。赐王速鲁檀阿伯剌福彩币十表里、纱罗各三匹、白氁丝布白将乐布各五匹、洗白布二十匹;王妻彩币视王减十之六,纱罗减三分之一,白氁布白将乐布各减五之二,洗白布减其半;使臣一如撒马儿罕使臣例……”上从之。(《明英宗实录》卷84)
从这些记载可知,明朝人知道,埃及离中国非常之远。
[10]他于1438年去世,而他的使臣在三年后才抵达北京。
[11] 11世纪末,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小亚细亚,袭用了“Rum”的名字,建立了“罗姆(Rum)苏丹国”。
[12]李云泉著,万邦来朝  朝贡制度史论,新华出版社,2014.05,第65页
[13]“《明史》卷320至326《外国传》记载的朝贡国为86个,其中包括明末与中国发生联系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四国。”李云泉著,万邦来朝  朝贡制度史论,新华出版社,2014.05,第57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