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星期一

数据告诉你为什么A股的熔断机制不合理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A的熔断机制,沪深300指数(代码399300)跌5%,整个市场暂停15分钟,沪深300指数跌7%,当天停止交易

这个交易规则是从美国股市那里学来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市场剧烈震荡,但因为几个参数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整件事情完全变味了。我接下来就告诉你到底是哪里不对,放心,我会讲的很通俗,保证你智商启用省电模式也看得懂。

美国的熔断看的是标普500指数,分3档,
跌7%的时候暂停15分钟;
跌13%再暂停15分钟;
跌20%就当天停止交易

附带说明一下,美国股市没有涨跌停

和美股相比,我们很快就发现了第一个问题: 我们 5%和7%的触发阈值设置的太低了。

我下午在微博贴过一个统计表,2015年标普500指数的日震幅(最高点/最低点)是1.11%,而沪深300是3.06%,这表示我们的指数的活跃程度是美帝的3倍!而我们的阈值却设置的比他们还低,这显然有问题。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我还做了一个统计,从2000-2015这15年,美股一共只有15次触发了第一档熔断(7%),从没触发过第二档熔断(13%),平均一年1次。
而我们呢?我也做过统计,沪深300单单在2015年一年,5%第一档就触发了25次,太频繁,所以我们的触发阈值的确是太低了。

另外还有第二个问题,美股的第一档7%和第二档13%相隔很远,而我们的5%和7%隔得实在太近了,彼此之间会形成连锁反应。当第一次停牌后,因为恐慌会迅速导致第二次停牌。

这里面其实也有空间上的无奈,因为我们本来就有-10%的跌停,所以没有美国人那么大的空间设置第二档阈值。或者咱们再引申一下,因为有涨跌停的存在,A股设置熔断机制其实没什么必要。

美国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涨跌停,设置熔断机制是为了预防大盘一天跌20%、30%甚至40%这样的极端恐怖情况,我们却想靠进口的熔断机制,连5%以上的波动都避免,其实是白日做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