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李稻葵在混淆概念


@皇城根下刀笔吏:#李稻葵称年轻人就业要改变思路#

这个属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编程、送快递、当客服,这三个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你学了编程,再去送快递、当客服,属于学习资源的浪费。因为干后两份工作,不需要学这么多年编程,也不需要这些编程技能。

另外,他讲到干这些工作,还能创业。

能不能创业,跟干这些工作,没啥太大关系。相反,你要是老干这些工作,一般是没法创业的。因为繁忙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内容,已经把你的时间全部挤占,你不可能有时间思考创业,也不太容易创业成功。

事实上,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大多数创业者的结局,都是失败。

还有,他把做后两者工作,说成是学习新东西,并且说如果不学习新东西,早晚会被 AI 取代,这简直是胡说中的胡说。

不能说干后两者工作,完全不需要任何技能,但是从编程工作,转换到后两者工作,算不上是学习新东西。另外,会不会被 AI 取代,跟你是否愿意干后两者工作,没有必然联系。

Deepseek 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惊呼,觉得人类是不是早晚会被 AI 取代。现在用了一段时间的 Deepseek,我感觉这个软件工具的局限性太大,取代人类遥遥无期。

准确性越来越差,搜个什么东西,有时还给你瞎编。

它只配做一些对准确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作,比如让它写个诗。但如果你用来把它当作一个正经法律工具使用,马上掉坑里。

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

我自己感觉,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

一是它的很多素材来源,是网络资料,但是很多网络资料的内容,不权威,甚至存在很多错误,导致它给的结论也存在错误。

二是它自己也会瞎编,明明它引用的素材中,没有相应内容,但是 Deepseek 有时会给你编一个答案。

你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权威参考资料,只能把它当作一个非常初浅的辅助性工具,且一定要 double check。

当然,这是我在法律领域的使用,所得到的感受。在编程领域,是否也是如此,需要编程同学进行验证。

但总之,我觉得 AI 只是工具,不太容易取代人类的工作。人类可以借助 AI 工具,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变高,但是短期内不太可能让 AI 取代人类。

李稻葵教授的这段讲话内容,槽点太多。

从本质上来说,在经济下行周期,有些原本干着相对高级岗位的人,失业了,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些蓝领的工作,比如开滴滴、送快递等。对这些人来讲,属于工作降维,大概率内心是失落或不满的。

李教授编了一个谎,把原本属于工作降维的事,说成是要转变就业思路,学习新技能、新东西,并给他们传递一些焦虑,说如果不学这些新东西,你就会被 AI 取代,把受众当傻瓜看待。

当动作电影会卡点


内卷的解药不是涨价

十年前,商业竞争的方式是比同行卖得更便宜;十年后,商业竞争的方式是指责同行低价内卷。十年前,“价格屠夫” 是对企业的至高褒奖,十年后,它成了伤害经济的元凶。

商家甚嚣尘上的抱怨,工厂寥寥无几的利润,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担忧,源头仿佛都指向低价。

由于价格无限压低,工厂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商家缺少利润维持经营,员工收入难以覆盖消费需求,似乎形成了某种逻辑闭环。

那么,如果能 “守护价格底线”,让商品价格稳定上涨,实现所谓 “消费升级”,企业就可以打造品牌升级技术,产业链从业者的收入也会稳定增长,继而反哺企业营收,似乎又能形成某种良性循环。

这套看似无懈可击的叙事,恰恰忽视的整个过程中最复杂、最深奥、最关键的环节:当一件商品的价格上涨,它对应提升的附加值在哪里?

低价从何而来?

无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还是工业皇冠上的边角料,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结果,一定是低价。

上到汽车和芯片,下到垃圾袋和餐巾纸,只要生产规模扩张,生产成本就会被摊薄。稍微接触过制造业就会明白,不能被摊薄的只有税收,稳定上涨的只有社保基数。

松下幸之助的 “自来水哲学”、丰田的精益生产、沃尔玛的 “Every Day Low Price”,内核都是压缩成本,降低价格。2011 年的邮件中,马斯克认为 SpaceX 最大的优势是便宜 [2]:

SpaceX 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价格会越来越低,这是所有科技门类的发展规律。

马斯克提出过一个 “白痴指数” 概念,即生产成本与原材料成本的比值。一个零部件的总成本为 1000 美元,原材料铝的成本只有 100 美元,白痴指数就高达 10,意味着生产环节创造了过多的成本。

无论是借助规模效应摊薄成本,还是依靠技术改进降低白痴指数,只要一件商品的附加值凝聚在原材料与生产环节,成本就始终有下降空间。

价格与质量并没有必然联系,在参数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恰恰是制造业百年来不断探寻的圣杯。

相比十年前,一台 55 寸电视的价格从 5000 元左右迅速下滑到 1500 元,原因不是电视生产商压榨了供应链,而是显示面板生产尺寸越来越大,推动单位成本降低。

空调的价格越来越低,不是因为生产商以次充好,而是市场规模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线的成本是固定的,空调产量必然推动成本下滑。

价格不会无底线的下降,但除了少数价格管制商品(如食用油)和特许经营商品(如车用油),一件商品合理的价格与利润,既不是政策规定出来的,也不是企业守护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中塑造的。

低价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两个条件:一是市场规模的增长,二是市场格局的分散。

一件商品覆盖的消费群体越多,其受众必然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只要销量的扩大能够覆盖降价带来的损失,实现更大的市场覆盖,生产商就有足够的动力降价。

2016 年至今,家用空气净化器的均价下降了 34%,但产量增长了 53%[3]。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空气净化器视为刚需,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价格的降低。

咖啡机、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等品类普及过程中,均价下跌如影随形,原因也在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低价是最常见的竞争手段。

小龙虾卖的越来越便宜,原因不是大家不爱吃了,而是大家太爱吃了,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过去十年,小龙虾养殖规模增长了 4 倍,激烈的竞争促成了价格下滑。

一旦市场规模触及上限,市场格局从分散走向集中,几大巨头谁也杀不死谁,价格竞争的回报率就会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美的的方洪波谈及小米时会说 [5]:“谁赢都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此时,市场参与者会默契的鸣金收兵,商品形成市场公允的稳定价格。

2015 年,空调市场多方混战,长虹老当益壮,奥克斯虎视眈眈,格力坐稳龙头,美的的市场份额刚过 20%,价格战频繁爆发,方洪波表示自己已经加班成瘾。

十年后,空调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寡头格局,美的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同行在忙着识别潜伏在海归群体中的间谍。方洪波表示自己天天六点下班,并怒批 “形式主义加班”。

可见企业家的格局,都是行业的格局决定的。

在社交媒体指责别人 “低价内卷” 的企业家,往往呈现两个特征:

要么身处格局稳定、增长停滞的市场,业绩增长乏力;要么身陷市场的整合出清阶段,自己不巧是正在被出清的那一个。

他们也许为员工的收入担忧,也许为供应商的生存焦虑,但他们一定非常害怕投资机构认为自己失去了成长性,希望有人站出来管一管。

但问题是,你不能在蹒跚起步的时候依靠凯恩斯,在无序扩张的时候念叨哈耶克,在增长停滞的时候呼唤斯大林。

附加值在哪里?

如果一台空调从 2000 元涨价到 3000 元,似乎多出来的 1000 元利润就可以让利给供应链,提高员工工资,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就会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遗憾的是,这美妙的一切并不会发生。

空调涨价的过程中,产品属性和核心功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生产材料和生产工艺也未见改进,那么一定会有人用更低的成本争夺市场,让价格回到公允的区间。

如果一件商品的附加值由原材料和生产加工所创造,它的公允定价就无法脱离这个框架,最终演化为成本的竞争,这是 “白牌” 和 “平替” 出现的原因。

消费升级的败退可能与总需求不足有关,但大部分消费升级语境下的 “新消费” 本身就基于一种田园牧歌式的一厢情愿:替代低价供给,凭空产生溢价,拉高商品价格。

消费者从 500 元的 A 品牌咖啡机换成 2000 元的 B 品牌咖啡机,也许是典型的消费升级行为。但因为 A 品牌咖啡机的出现,让无力负担 B 品牌的消费者第一次用上咖啡机,恐怕是过去十年里,最容易被忽视的消费升级。

真正的消费升级不是让消费者把 500 块的咖啡机换成 2000 块的,而是让那些从来没用过咖啡机的人,以更便宜的价格用上咖啡机、洗碗机、电动牙刷和扫地机器人,这是制造业繁荣的意义和价值。

导致内卷的不是低价,而是制造业与生俱来的特征。

工厂是一个模糊钢铁与血肉边界的地方,是一个把四肢变成机械的地方。工人整齐划一的完成系统规定的标准动作,似乎生命被定格在生产线的某一个环节,往后余生都是一天的反复回放。

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当个外卖骑手,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也不想去工厂拧螺丝?因为进厂和进看守所二选一,未必不会有人选后者。

社会财富创造和购买力的提高固然依赖高价值的商品,但方式不是在市场竞争中挨了打选择告家长,而是在原材料与生产加工之外,创造新的附加值。

英伟达和 AMD 都能用台积电的晶圆厂生产芯片,但两者的芯片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利润;同样材质和工艺的背包印上 Prada 或 Puma,有着天差地别的价格。

米老鼠的衍生品在 2024 年创造了 516 亿美元零售额,如果有其他玩具生产商认为其附加值来自原材料与生产,迪士尼法务部会第一时间纠正他的看法。

生产 Labubu 的橡胶和毛绒没有任何稀缺性,玩具的生产也绝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泡泡玛特并没有陷入 “低价内卷”,因为 Labubu 的附加值来自审美、设计和那些无法被复制的创意。

英伟达的芯片、Prada 的背包、泡泡玛特的玩偶和迪士尼的电影,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原材料与生产之外,用新的附加值改变了商品的属性并被市场接受,这些附加值有一个共同的来源:人。

决定芯片价值的不是晶圆厂的生产线,而是芯片工程师设计的电路;成为迪士尼影迷的原因是电影里的角色与故事,而非拍摄电影的摄影机;为橡胶和毛绒赋予生命力的不是代工厂,而是泡泡玛特的设计师。

Prada 和 Gucci 的消费者可能跳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但这也是人而非机器挖出来的陷阱。当你批判它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往里面跳呢。

生产制造的附加值永远可以被规模摊薄,但人的知识与技能却可以随规模无限延展。

一颗生产千万次的芯片只需要被设计一次,几乎所有美国高科技公司,都会默契的把附加值最高的研发环节握在自己手里,把生产制造环节交给勤劳勇敢的东亚人民。

生产制造附加值的源头在哪里?答案是提供生产设备的公司和创造它们的人。美国的制造业也许在衰落,但离开了应用材料、泛林和科磊的设备,没有任何一家晶圆厂能生产 3nm 工艺的芯片。

美的在 2021 年收购了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因为那是一台空调的附加值被创造的地方。丁世忠说 “商品可以被迅速制造出来,但品牌不行”,因为安踏真的当过别人的代工厂。

几乎所有高价值的商品,都无一例外压缩了原料与生产的附加值占比,用人的知识和技能取而代之。它可以是芯片的设计、设备的研发和技术的突破,也可以是 IP 的创造、产品的审美与品牌的营销。

奔驰 A180L 和宝马 125i 车主可能是花钱买标的大冤种,但为一个商标注入市场所认可和接受的附加值,并不比 EUV 光刻机的研发简单。

重新理解劳动

逃离内卷的方式不是消灭低价的商品,而是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

福特 T 型车的成功不是因为亨利・福特给工人涨工资,而是电力与流水线的引入,将汽车工业拉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时代,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当时,手工生产装配一辆汽车需要 700 小时,但 T 型车只需要 12.5 小时。与之对应,1908 年到 1929 年,美国汽车售价从 4500 美元下滑到 200 美元。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反应是迅速跟进,而不是把福特比作某家房地产公司。

福特是美国制造业黄金年代的符号和图腾,每一个经历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经济体,都曾对巍峨的工厂和轰鸣的机器有种别样的迷恋,在战争阴霾中重建国家的东亚人民更是如此。

当黄仁勋告诉母亲自己的公司在开发玩游戏用的芯片时,收获的鼓励是:为什么不找个班上?

工业化的建设期往往与基础消费品的普及期相吻合,走进千家万户的冰箱、空调和洗衣机会塑造一代人的消费观念,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实用性衡量商品价值:

衣服的价值在于舒适,所以纯棉材质应该比化纤贵;牛排的价值在于牛肉,因此一斤牛排不能比一斤牛肉贵太多;你换的这个零件淘宝上卖 200,为什么收我 300 块维修费?

这种衡量标尺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服装设计师的审美、厨师的烹饪技法、维修工人的专业技能不值得被定价。

依托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消费品,其实质是基于实用性的人口基数生意,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抵消生产制造附加值的压缩。因此,这类公司的共性是对渠道的掌控力而非技术能力。

但树长不到天上去,一旦市场规模触顶,锚定价格的 “消耗战” 就会成为必然。

中国消费市场过去几年最大的特征,是基于实用属性的人口基数的生意相继触顶,象征非实用属性的细分市场需求在快速增长。其核心在于,让人创造的价值能够超越原料和机器。

乐高的附加值不在标准化生产的积木,反而是印着拼装说明的那几页不起眼的纸。泡泡玛特绝大部分争议的来源,是超脱生产制造与实用性的定价框架,挑战了工业化时代的价值观。每一家潮玩门店的门口,都至少留下过一句 “不就是破塑料吗”。

然而,社会财富的增长会让优秀的设计可以被欣赏、专业的技能可以被认同。社会进步的表征在于一个人的智慧与才能,可以获得比原材料和生产制造更高的定价。

一位顶尖厨师通过探店视频收获了百万粉丝,在流量变现的过程中,其核心附加值显然来自自己对烹饪的理解与感知,而非 MCN 机构的剪辑和包装。

一个人刷短视频刷到半夜两点顺便打赏了主播,一觉醒来批评年轻人只想搞直播当网红。那么他就在晚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白天阻挡了历史的行程。

2012 年,谷歌在全球科技公司的眼皮子底下,花了 4400 万美元买下了一家名叫 DNNresearch 的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没有产品、没有收入,只有三个员工和几篇论文。

因为谷歌比谁都清楚,DNNresearch 的老板,即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Geoffrey Hinton 关于人工智能的毕生所学,比那些造价不菲的机器值钱得多。

杰克・韦尔奇是标准化生产时代的管理学大师,超级工程在流水线上被拆解为整齐划一的枯燥劳动,用清晰的考评和赏罚加以衡量。但当《奈飞文化手册》成为新的圣经,“天道酬勤” 的牌匾难免不合时宜。

为商品注入人的附加值,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学问。因为技术与创新,不是给冰箱加块屏幕这么简单;设计和审美,不是把空调做成玫瑰那么玩笑。

社会进步的意义,是让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不必寄托于土地的肥力、机器的轰鸣和复杂的裙带,而是用自身的智慧与才能争取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价。

所以总设计师在 1978 年视察鞍钢时会说 [4]:生产越发展,直接从事生产的人越少,从事服务业的人越多。

摆脱低价内卷的方法是提高人的价值。即便每个人的价值提升速度并不平均,但也胜过用道貌岸然的口号和对苦难神圣化的歌颂,去捍卫机器可笑的尊严。

尾声:让人成为人

《读者》和《知音》风靡的年代,曾有一碗流传甚广的心灵鸡汤:

福特从一家 “小公司” 请来了工程师施泰因门茨(Karl Steinmetz),解决生产线的电机问题。施泰因门茨计算了两天,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并开出报价单:画一条线 1 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 9999 美元。

当然,故事中亨利・福特希望将施泰因门茨纳入麾下,后者出于对 “小公司” 老板的感激婉拒邀请的后续,就属于进口鸡汤在中国的本地化调味了。

真实的历史中,施泰因门茨的确供职于一家名为 Eickemeyer 的小型电气公司,只不过老板爽快的把公司卖给了通用电气,“报价单” 的轶事大概率发生在施泰因门茨任职通用电气期间 [6]。

中间是施泰因门茨,这张照片里还有爱因斯坦和特斯拉

更真实的商业世界,这份报价单有更复杂的运转逻辑:美国公司负责电气设备的研发设计,日本公司提供核心零部件,在中国完成生产制造,美国工程师会用东南亚生产的粉笔,指挥本地的团队完成运维。

先发国家的优势地位常被简单粗暴的归结为 “殖民掠夺”,这种观点可能唬得住英国和法国,但唬不住瑞典和挪威,还会激怒韩国、爱尔兰和新加坡。

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在于高附加值产业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同时完善的制度可以限制财富的过度集中,即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才能和智慧,并给这些智慧与才能公允的回报。

如果一个企业家觉得自己陷入了 “低价内卷”,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摘下办公室里 “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的标语,换成普罗泰戈拉的那句箴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来源:远川研究所

什么是绘画天赋


2025年7月4日星期五

一份无耻的判决

文/知灼

今天讲一个案子,先说我个人的结论:

这是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判决之一。

审理并作出判决的是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7月2日,新京报新媒体“探针news”刊发了一篇《银行女职员虚构理财产品诈骗近亿元,花6000余万打赏主播》的报道引发关注。

报道所披露的大概案情是这样的:

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女客户经理席薇,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自2009年6月至2022年6月的13年时间里,她利用在银行的身份,以“内部理财产品、保本保息、收益高、安全稳定”等为由骗取31名被害人的信任,通过出具虚假的理财产品协议书,骗取了共计1.6亿余元。

最终席薇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但截至案发前,部分受害人收回一定数额的本金及利息,尚有9000余万元未收回。

这里先说一个前提:席薇销售虚构的理财产品,是基于其理财经理的身份,销售时间是执行职务期间,销售地点银行内。

如其中的受害者朱先生及其妻子,在席薇诈骗案中,就损失了855万元。

朱先生的受骗过程是这样的:

2021年时,朱先生在该支行购买的一笔10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就频繁接到席薇的电话和短信,向他们推荐新的理财产品。原本打算将钱转至其他银行的朱先生被说动了。

最终在该银行下属支行的营业大厅,与席薇签订了一年期的理财协议书,并将855万元本金,转到了席薇指定的账户。

注意一个细节:据报道显示,因为理财协议书盖有银行公章,业务办理时也是在银行内,朱先生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据报道,席薇骗取的9000余万元的赃款中,除了用于买车、买房以及奢侈品消费外,在直播平台充值并打赏给主播的金额高达6000余万元,其中在映客直播平台充值并打赏主播5951万元。

而席薇打赏的大部分是男性主播,其中她曾通过不断打赏的方式,让一位男性才艺主播,连续8个小时为其唱歌。

据直播平台证实,席薇自2016年开始,在映客平台充值、打赏的时间长达6年,她自己名下或被她控制的5个账号,累计充值4447次,共向2797名主播打赏了32.442万次,平均每次打赏金额为197.35元。

平台认为,席薇的充值及打赏金额呈现小额、多次的特征,与平台其他深度客户相比,并没有值得异常关注的情形,平台尽到了合理审查及注意义务。

对于这个并不复杂的案子,我们来看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是怎么判的:

也就是说,直播平台与被打赏超过2万元的主播都得退钱——估计那位连续为席薇唱歌八小时的主播,也得把当初得到的打赏退回来。

很快,郑州市中院便向直播平台追缴18879144.2元。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据平台介绍,1887万余元的执行款是法院依据席薇在映客平台充值、打赏,主播共提现4063万余元,平台含税所获收益为1887万余元来确定的。

法院这么判,鬼都不服,别说直播平台。映客平台说了:

我们只是提供了直播服务,又没有参与席薇的诈骗行为,且她又不是未成年人,每一笔打赏数额又都不大,也发现不了什么异常啊?何况主播也提供了“精神服务”,凭什么要我们退钱?就算赔钱,也是银行来承担被害人的损失赔偿责任啊?

坦白说,这几年直播平台确实存在这样或哪样的问题,但这次事件,直播平台确实很冤枉。

银行很快就把1800多万从直播公司账上划走了。

平台继续不服,立即提出了异议,但不出意外地被郑州市中院驳回了。法院认为,你对生效的刑事判决认定不服,不属于执行异议范围,通过其他法律程序寻求救济去。

奇葩吧?

银行职工在银行内拿着盖有银行公章的“虚假协议”骗了储户的钱,银行不用担责,反倒让与其无关的提供正常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退钱。

按照这个郑州中院的混账逻辑,席薇买的车、买的房以及所有消费过的商家是不是都得退钱呢?

事情呢还没完。

朱先生是31名受害者人中损失最大的。眼瞅着被席薇判了无期,而被骗855万元别说利息,本金至今分文都没有拿到——他是心急如焚啊!

朱先生认为,席薇所供职的银行既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诡异的是,事件发生后,该支行竟然注销了。

席薇曾供职的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如今已成为农产品展销中心一部分。其在13年间虚构理财产品,诈骗客户9000余万元。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随后朱先生就将该银行郑州分行起诉至金水区人民法院,要求该行赔偿855万元的理财本金及利息。

朱先生的理由也很简单:自己之所以被骗首先是基于席薇客户经理的身份,在办理理财业务时也是在银行的办公区域内,“甚至打印的理财协议,都是席薇在办公区使用办公电脑现场打印的”。

这种情况下难道银行没责任?结果,经过一审、二审竟然全部被法院驳回了。

我们看看法院给出的理由:目前席薇诈骗一案尚未进行追缴、退赔,不能证明他的损失未得到弥补。

也就是说,你是被骗了,但退赔的事儿还没有完结就向银行索赔,老子不能支持你。

尼玛的!钱被挥霍了,人也被判无期了,所有财产也都被没收仍平不了账——你竟恬不知耻地说不能我的损失证明不了到不得弥补?

只能说:一个不要脸的法院,一份很无耻判决。

实际上不光朱先生,另一位受害人曾起诉银行,结果也被金水区法院驳回了。

你们到底是人民的法院,还是银行的护院?

最后,这奇葩判决连检察院都看不下去了。

郑州市检察院认为,银行郑州分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在长达13年的时间内均未能发现席薇的违法犯罪行为,足见其监管存在重大漏洞。银行存在监管不力、用人失察的责任,对客户的财产损失存在明显过错,应在其过错责任范围内对刑事退赔不足部分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检察院的态度很明确:你法院胡乱判,我要抗诉你。

6月25日,朱先生向郑州市中院问询案子是不是再审,法官并未表态,只是说“说需要上会研究”。

据新京报的报道,以前有过类似的判例。

也是这家银行的位于广州的东风支行。

报道提到,该行一位客户经理以相同的方式骗了16名客户5000余万元。该案刑事判决后,受害人将东风支行诉至法院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客户经理麦某某对受害人的损失退赔不足部分,由东风支行承担赔偿责任。

看到这个案例,心里踏实很多。说明不是所有的法院和法官,都这么不要脸。

最后,那位大神知道本案的银行是谁吗?留言区告诉我们,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避坑。

微语录精选 0704:一家公司自己就是一出戏

@江东猫草:不得不说,常年干美股的人,是长着一张比较天真无邪的脸。再看看我大 a 股民都沟壑丛生的。 ​​​

@是寻瑕呀:美股:mag7 加一起拍不出一个宫斗剧 A 股:一家公司自己就是一出戏

@虎掰掰:小镇做题家,五个字的信息大概这么解读。小镇,非核心城市,经济红利边缘化的地区。做题,高考是落后地区孩子唯一的社会上升通道。家,在残酷的应试教育竞争中依然能脱颖而出的那些人。满满的悲情宿命,不知道有什么好嘲讽的。 ​​​

@管埋员:没有任何一个决定会毁一生,一生是毁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不合时宜的犹豫,关键时刻的胆怯,不甘心又没有改变的勇气。 ​​​

@楚团长聊聊天:大数据之下,互联网放贷的坏账率其实很低。一个手机号 + 授权,放贷机构能够拿到借贷人几乎所有的数据,每月五险一金多少,日常收入如何,消费习惯怎样…… 没钱的人,几乎也不给他放贷。对于资质比较差的用户,三千五千的也给额度,真实利率超过 20% 以上,赌的是最后家庭会兜底,一步一步的毁掉年轻人。

@幻想狂劉先生:公有财产理论上属于所有人,实际上按时间段不同,属于政治生活中有权力支配它的人,所以破坏公有财产本身隐含着对权力的挑战,生气了拍一下自己的办公桌,和生气了拍一下领导的办公桌,本质上都是攻击了公有财产,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行为尤其容易被 “上纲上线” 的原因。

@小黑夜之睛:看到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民航飞行员过剩有多严重,我国飞行员和飞机配比全球第一,我国虽然只有 9 万飞行驾照,但是有 2 万名机长,4 万名副机长,1.5 万名毕业没有找到工作飞行学员,今年还有刚毕业大几千民航飞行员,但是只有 4100 多架民航客机,对于我国来说现在飞行员就是严重过剩,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而且国外也是,国外飞行员也过剩,需要来中国开货机

​只能说时代的发展,正在把民航飞行员拉下神坛,就像当年的大货车一样

@信号与噪声:川普《大美丽法案》新增赤字 3.3 万亿
川普:赤字减半
这哔人真的是信口开河,踏马的啥哔话都敢说,7000 万美国人竟然选出来这么个哔人总统

你买的奥特莱斯可能也是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