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春秋余晖:伍子胥的复仇

文/温伯陵

1

公元前 529 年,楚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变,刚愎自用的楚灵王败亡,公子弃疾在国内外各路势力的支持下,晋位为楚平王。与此同时,吴王夷末击败楚国五路大军,夺取淮河重镇州来(安徽凤台县),晋昭公到平丘(河南封丘)会盟诸侯,恢复天下霸主的地位。

天下风云大变,但此后三国的走向各不相同。

晋国在极力巩固天下霸主的地位。

一方面,晋国出兵南下,消灭了盘踞河南西部的陆浑等戎狄部族,把洛水流域的广袤地区,变成晋国遏制秦、楚、周的坚固堡垒。

另一方面,晋国趁周景王驾崩、周朝内乱的时机,出兵南下拥立周敬王继位,由此得到周朝的支持,巩固了号令天下的法统。

楚国在清洗功臣,并重新培养战略盟友。

楚平王刚即位的时候,任命有大功的斗成然做令尹,意在培植亲信势力,结果斗成然没有分寸,做了令尹以后,不仅贪婪无度,还和楚国大族养氏结盟,隐隐有架空楚平王的势头。

公元前 528 年 9 月,楚平王忍无可忍,下令诛杀斗成然、族灭养氏全族,战功赫赫的养由基自此绝后。

楚平王起兵讨伐楚灵王的时候,蔡国大夫声子之子朝吴立下大功,凭借这份拥立楚平王并恢复蔡国的功劳,朝吴在蔡国得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楚平王的亲信宠臣费无忌,害怕朝吴就此发展下去,终有一日会得到蔡国的军政大权,影响楚国的国防安全和势力范围,便想迫害朝吴。

他的原话是:“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翦其翼也。”

于是,费无忌专门跑到蔡国,一面对朝吴说:“楚平王非常信任你,如果你有意仕途,我可以请求楚平王出力,助你在蔡国青云直上”,另一面又对蔡国大夫们说:“朝吴深得楚平王信任,将来一定能超越你们,你们要早做准备啊。”

这番话,成功激起朝吴和蔡国大夫的矛盾,逼的蔡国大夫们一哄而上,把朝吴驱逐出蔡国。

事后,楚平王稍微责怪费无忌一番,但没有追究,流露出一种 “且喜且怜之” 的态度。

从整件事的处理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合理推断,驱逐朝吴、削弱蔡国是楚平王和费无忌的共识。费无忌设计驱逐朝吴,要么是得到楚平王的暗示,要么就是两人心有灵犀,不需语言沟通便能顺利合作。

这一共识,又直接影响了楚国大族伍氏的命运。

伍举曾是楚灵王的宠臣,楚平王即位以后,伍氏仍然身居高位,伍举之子伍奢便被楚平王任命为太子太师,和太子少师费无忌共同辅佐太子建。

太子建,即楚平王做蔡公时,和蔡国女子未婚同居生育的长子。

楚平王起兵讨伐楚灵王的时候,太子建的身份,对争取蔡国遗民有极大益处,但现在楚平王功成名就,蔡国是否支持,其实已经无足轻重了,甚至可以说,楚平王给蔡国的定位就是楚国的附庸国,不能有任何发展壮大的机会。

此外,楚平王要重整楚国,必须选择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做盟友,蔡国显然不能担当如此重任。有资格和楚国结盟的,唯有位居汉江上游、同样被晋国遏制的西北大国 —— 秦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同时实现削弱蔡国、结盟秦国两件大事,楚平王就必须废黜太子建,并严厉打击拥护太子建的势力。

于是,费无忌出手了。

第一步,费无忌向楚平王提议:“太子建可以娶妻成家了”,楚平王同意,并向秦国下聘礼请求联姻,等费无忌到秦国迎回新妇,又向楚平王提议道:“秦女绝美,王可自取”,楚平王欣然笑纳,迎娶秦国新妇为自己的正室夫人。

不久后,楚平王和秦国夫人生育一子,取名为熊轸。

第二步,费无忌建议楚平王,重新修筑城父(河南宝丰),命太子建到此居住,和中原诸侯国沟通关系,楚平王则坐镇郢都,专心开拓南方。

楚平王同意了,顺势把太子建驱逐出权力中心。

费无忌见时机成熟,便开启第三步 —— 他向楚平王说:“太子建和伍奢准备割据一方,联合齐、晋等大国,发兵南下危害楚国,您不能不管啊。” 楚平王见费无忌这么说,便招来伍奢,问他有没有这回事。

那时太子建去了城父,但伍奢没有去,否则,楚平王不可能立即招来伍奢。

既然如此,费无忌为什么说太子建和伍奢准备割据、叛乱呢?

我猜测,费无忌攻击伍奢、楚平王招唤伍奢,其实就是给伍奢一个选择的机会 —— 你是站在楚平王和费无忌一边、站在削弱蔡国结盟秦国一边,还是站在太子建一边、站在扶持蔡国疏远秦国一边?

但这次考验,伍奢没通过,或者说他就没有选择的机会。

《春秋左传》里写道:“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 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朋友,伍参之子伍举和子朝之子声子是朋友。

根据这句史料,我们可以推测,伍举之子伍奢和声子之子朝吴,大概率也是关系匪浅的。

这样的人物关系,决定了伍奢必然站在蔡国一边、站在太子建一边。

于是,伍奢说道:“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您迎娶太子建的夫人,已经铸成大错,现在怎么能听信谗言,冤枉太子建叛乱呢?

这句话出口,意味着伍奢拒绝了楚平王和费无忌的橄榄枝,坚定的站在太子建一边、站在蔡国一边。

楚平王见状,便放弃幻想,立即逮捕伍奢,并命城父司马诛杀太子建。随后,伍奢的长子伍尚到了郢都,陪父亲共同赴死,伍奢的次子伍员,则逃往吴国。

伍员,即伍子胥。

而城父司马怜悯太子建,并没有诛杀他,放太子建逃往宋国。不过,太子建离开楚国,成了无国无家的流亡公子,便意味着楚平王和费无忌的削弱蔡国、结盟秦国计划已经成功,所以他们没有怪罪城父司马,也没有追杀太子建。

至此,楚平王和费无忌基本清除了楚国的隐患,开始享受胜利果实。

但随着伍子胥逃往吴国,吴国得到大量楚、蔡等国的第一手资料,这为吴国实现败楚、北伐的既定目标,提供了非常必要的帮助。

事情,才刚刚开始。

2

伍子胥是公元前 522 年逃往吴国的,那时的吴国国君是吴王僚,已即位五年。

伍子胥复仇心切,立即向吴王僚提议:“吴国要成就大业,必须出兵伐楚,不要再犹豫了,出兵吧,我带路。”

但吴国的公子光不同意,反驳道:“是宗为戮,而欲反其雠,不可从也”—— 伍子胥只是借用吴国的兵力,报自家的私仇,不能听他的。

见公子光这么说,吴王僚便没听伍子胥的,暂时放弃伐楚。

公子光是什么人,为何对吴王僚的影响这么大?

其实,公子光和吴王僚是堂兄弟,都是吴国宗室成员。

早年间,吴王寿梦共有四子 —— 公子诸樊、公子余祭、公子夷末、公子季札,他最心仪的继承人,是礼乐知识深厚的公子季札。但公子季札认为,中原诸侯国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吴国要向中原诸侯国靠拢,便要学习嫡长子继承制,不能和以前一样废长立幼。

为了实现吴王寿梦的遗志,并带领吴国融入中原诸侯国的圈子,吴王寿梦薨逝以后,公子诸樊、公子余祭、公子夷末相继成为吴国国君,试图以这种 “兄终弟及” 的方式,传位给公子季札。

然而,父兄有父兄的考量,季札有季札的坚守。

吴王夷末薨逝以后,公子季札仍然不愿意继位,直接逃往山林,以此来维护礼乐、文明、以及嫡长子继承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王夷末之子,便在吴国朝野的拥戴下,继位为吴国国君。

此人便是吴王僚。

而公子光是吴王诸樊之子。

对于吴王僚继位,公子光是非常不爽的,他认为,上一代的兄弟三人都做过吴国国君,他们的后人都有继承权,既然公子季札不愿意继位,那么按照继承顺序,吴国国君之位理应回到吴王诸樊一系,凭什么由吴王夷末之子继承?

公子光的想法合情合理,在吴国难保没有支持者。

此外,《史记・伍子胥列传》写道:“至於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求见吴王。”

“公子光为将”,说明公子光有直接指挥的军队。

这两条史料结合起来,意味着公子光在吴国有雄厚的政治基础、军事基础。

正因如此,公子光才有资格反驳伍子胥的伐楚建议、打消吴王僚的伐楚动机。

伍子胥是看中公子光的实力,才去拜访公子光,请他把自己引荐给吴王僚。公子光做都做了,为什么最后又抗拒伐楚呢?

很快,伍子胥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

如果伐楚失败,将损害吴国的国力,对吴王僚和公子光都没有好处。可如果伐楚成功,必然导致吴王僚的威望暴涨、地位巩固,真正把吴国国君之位留在自己一系,别人谁都夺不走。

如果害怕战败,公子光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提出来,公子光用模棱两可的理由反对伐楚,只能是第二个原因,即害怕伐楚成功、害怕吴王僚的威望暴涨。

那公子光害怕吴王僚的威望暴涨,目的是什么?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趁吴王僚威望不足的时候,篡权夺位,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吴国国君之位夺回来。

想到此处,伍子胥完全明白了公子光的想法,于是他也得出借助吴国伐楚复仇的方法 ——

吴王僚和公子光的一番较量,公子光显然更加强势。

如果吴王僚一直在位,那么公子光便会一直阻止伐楚,即便吴王僚强行伐楚,吴国的政令不一,也不能保证伐楚成功。与其如此,不如站在公子光一边,做掉吴王僚,整合吴国的军政力量,坚定吴国的伐楚决心。

于是,伍子胥重金聘请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意在让他找机会刺杀吴王僚。公子光见到专诸,立即明白伍子胥的意思,接纳了专诸。

完成这次心照不宣的合作之后,伍子胥退居乡野,等待公子光成功的消息。

《史记・伍子胥列传》:“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专诸,见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

《春秋左传》:“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

这一等,就是七年。

公元前 516 年,楚平王薨逝,他和秦国夫人生育的熊轸继位,史称楚昭王,年仅八岁。

公元前 515 年春,吴王僚认为伐楚的时机已到,便派出两支军队,其中一支由同母弟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带领包围潜城,另外一支直抵穷城,与此同时,吴王僚请回公子季札,命他出使晋国,寻求外交声援。

潜城在安徽霍山县,穷城在安徽霍邱和金寨之间,只要占据这两座城池,吴国就能占据大别山东麓,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从吴王僚的军事部署可以看出来,吴王僚的伐楚计划不是志在灭楚,而是利用楚国国丧的时机,开拓吴国的势力范围、战略空间。

伐楚是公子光不愿意看到的,如此伐楚,也是伍子胥不满意的。

于是在吴楚两军僵持不下、吴国国内空虚的时候,公子光许诺照顾专诸的老母、幼子,然后把专诸安排进吴王僚的侍从队伍。在一次宴饮的时候,专诸端着一盘烤鱼送到吴王僚面前,随即从鱼腹中抽出一柄匕首,刺入吴王僚的胸口。

公子光养了七年的死士,在这一刻,用他的生命完成了他的使命。

事后,公子光即位为吴国国君,史称吴王阖庐,并封专诸之子为卿,兑现了他给专诸的诺言。

而出访晋国归来的公子季札,不想因为王位之争引起吴国内乱,便说了一句 “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以长辈的身份承认了吴王阖庐的地位,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回国无门,只能逃往楚国。

多年夙愿一朝告成,吴王阖庐自然不能忘记伍子胥,他把伍子胥召回来,任命为行人,共同参谋国事。

伍子胥,自此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差不多相同时间,还有两人到了吴国 ——

楚国前任太宰伯州犁之子郤宛,因为品行正直声望甚高,得罪了位高权重的费无忌,费无忌便挑唆令尹子常,诛杀郤宛满门,唯有郤宛之子伯嚭逃往吴国,被吴王阖庐任命为大夫。

齐国陈无宇的三子陈书,因为战功卓著,被赐为孙氏,其后裔孙武为躲避齐国内乱逃往吴国,被吴王阖庐任命为将军。

雄主、复仇者、战神同时汇聚吴国,伐楚,势在必行。

日后的一系列纷争,也将在他们之间展开。

3

其实在吴王阖庐即位以前,吴、楚就爆发过局部战争,都是吴胜楚败。

其中一次是公元前 519 年的 “鸡父(河南固始)大战”,吴国击败楚、顿、胡、沈、蔡、陈、许等七国联军,临阵斩杀胡、沈两国国君,俘虏陈国大夫夏啮…… 此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美女夏姬的后人。

另一次是公元前 518 年,吴国在楚平王东巡的时候,尾随在他的身后,趁其不备一战攻取巢(安徽巢县)、钟离(安徽凤阳)。

受这两次战败的影响,楚国产生了强烈的畏战情绪,重新修筑了州屈(安徽凤阳)、丘皇(河南信阳)、巢(安徽巢县)、卷(河南叶县)等四座城池,做为抵御入侵的军事堡垒。

楚国甚至开始加固郢都的城防,生怕吴国哪天兵临城下。

修城,必然要劳民伤财,这又在军事失败之后,极大的影响了楚国的民生和经济。这样的楚国,怎么可能正常健康的运转呢?

郑国的子大叔就评价说:“楚王将死矣。使民不安其土,民必忧,忧将及王,弗能久矣。”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 512 年冬,吴王阖庐问伍子胥 “伐楚之策” 的时候,伍子胥就给吴王阖庐出了一条 “弱楚” 的阳谋 ——

楚昭王年幼无知,楚国政出多门,情报、谋略、战力都落于下风。那么吴国便可以组建三支军队,分批次到楚国境内诱敌,但不直接发生战争,而是楚军进、吴军撤,楚军撤、吴军进。等楚军疲惫不堪了,吴军的三支军队再集结起来,全力推进,必能大败楚军。

吴军一年又一年的骚扰,楚军一次又一次的战败,用不了多少年,楚国就彻底衰落了。

这个阳谋,晋国中军帅知罃曾用来 “削郑弱楚”,现在伍子胥教给吴王阖庐,继续执行 “弱楚” 的任务。

毫无疑问,楚国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春秋左传》就写道:“阖庐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有了 “弱楚” 的阳谋,吴国便不必担心楚国了,静待花开即可,唯一的问题是,越国做为楚国的盟友,会不会在吴国伐楚的时候,在背后偷袭?

吴王阖庐认为,越国偷袭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在公元前 510 年,吴王阖庐出兵伐越,准备给越国一个大大的教训,打消越王允常的野心。

战争的结果,自然是吴国胜利、越国战败。

吴王阖庐知道,这是吴越的第一次交锋,越国远逊于吴国,但吴王阖庐不知道,他亲手开启了春秋争霸的最后一个副本,为数十年的吴越争霸埋下伏笔。

不过,无论吴王阖庐知道或不知道,他都不在乎,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彻底战胜楚国,为吴国挣到天下最响亮的名声,为吴国融入中原诸侯国铺平道路。

弱楚归弱楚,要真正出兵伐楚,总得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名义吧?

它们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是,吴国伐楚的机会和名义,都是蔡国给的。

蔡国做为楚国的附庸国,必须经常到楚国郢都朝贡,所以就在吴国 “弱楚” 备战的时候,蔡昭侯带着两块玉佩、两袭裘衣到郢都,向楚昭王进贡了一佩一裘,自己用了一佩一裘,两人饮宴甚欢。

那时执掌楚国军政大权的是令尹子常,他见到两位国君的玉佩和裘衣,非常羡慕,便向蔡昭侯讨要。

但蔡昭侯认为,我是君,你是臣,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坚决不给令尹子常。

见蔡昭侯不肯割爱,子常大怒,直接把蔡昭侯囚禁起来,整整关了三年。

同样的事情,唐成公也遇到了。

唐成公进贡的是两匹骏马,子常想要,唐成公不给,子常便把唐成公囚禁了三年。直到公元前 507 年,唐成公的随从偷了一匹骏马送给子常,唐成公才被放出来。

蔡昭侯听闻此事,无奈之下便把自己的玉佩和裘衣送给子常,果然,他也顺利放出来了。

走在回蔡国的路上,蔡昭侯发誓:“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 如果我再去楚国朝贡,不得好死。

因为晋国是各诸侯国公认的天下霸主,有维护天下秩序的责任,于是回国稍微休息一番,蔡昭侯便亲自到了晋国,以公子元和大夫之子做为人质,请求晋国伐楚,为诸侯国伸张正义。

原本这是晋国彻底击败楚国、重申天下霸主地位的绝佳机会,但问题是,那时晋国也没有英雄豪气了,朝堂遍布蝇营狗苟、心胸狭隘的大臣。

结果,蔡昭侯提出伐楚的要求之后,晋国的荀寅和楚国的子常一样,伸手向蔡昭侯讨要礼物,蔡昭侯不愿意给,荀寅便向范献子士鞅说:

“晋国被洪涝、疫疾困扰,中山国又在旁边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伐楚,可是得不偿失啊。”

范献子士鞅一听,有道理,便拒绝了蔡昭侯,绝口不提伐楚的事。

为了安抚各诸侯国的情绪,晋国和刘、鲁、齐、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等诸侯国在召陵(河南郾城)会盟,口头宣布伐楚,实际按兵不动,但以沈国不参加会盟为由,允许蔡国兼并沈国,做为补偿。

这件事说明,晋国已经没有维护天下秩序的雄心、没有伸张正义的实力,那么自然而然的,晋国失去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晋于是乎失诸侯。”

晋国没有想到,伸手讨要贿赂就失去天下霸主的地位,晋国更没有想到,允许蔡昭侯灭沈,给吴国送去梦寐以求的机会。

因为沈国是楚国的附庸国,蔡昭侯灭沈,相当于蔑视楚国的威严,如果不严加惩治,楚国就无法号令其他附庸国。所以在公元前 506 年夏,蔡国灭沈以后,楚国直接出兵,包围蔡国都城。

蔡昭侯能怎么办?

不求援的话,蔡国便要灭国,求援的话,晋国又不愿南下伐楚。想来想去,蔡昭侯觉得,吴国屡败楚国,似乎可以一试。于是蔡昭侯以公子乾和大夫之子做为人质,请求吴国出兵伐楚。

现在压力给到吴国,他们会出兵吗?

当然会,吴国没有理由不出兵 ——

蔡国灭沈是晋国、召陵会盟同意的,吴国伐楚救蔡,可以向晋国以及中原各诸侯国示好,进一步得到他们的认可。

蔡昭侯复仇心切,非常渴望伐楚,此时又被楚军包围,那么吴国伐楚便可以得到蔡国的声援,不是孤军奋战。

弱楚计划执行数年,楚国已不是吴国的对手,吴国有绝对的信心击败楚国。

最重要的是,晋国拒绝伐楚,失去中原各诸侯国的拥护,衰落的迹象非常明显,如果此时伐楚成功,吴国就能以 “维护天下秩序、伸张正义” 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取代晋国,问鼎天下霸主的地位。

可以说,这种出兵伐楚的机会百年难遇,吴国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于是在公元前 506 年冬,吴、蔡、唐结为盟友,吴王阖庐和伍子胥、孙武、伯嚭统兵西征,五战五捷,直入郢都,楚昭王逃往云梦泽,而伍子胥和伯嚭掘开楚平王的棺椁,鞭尸三百下。

那一刻,所有人的喜悦各不相同。

伍子胥和伯嚭是大仇得保的喜悦,孙武是才华得以施展的喜悦,吴王阖庐是实现父祖三代人遗愿的喜悦,蔡昭侯和唐成公是洗刷耻辱的喜悦。

那一刻,是他们人生中最酣畅淋漓的一刻。

中共惯例:有利用价值=贵宾,无利用价值=间谍

文/ELM

【一】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审判是2013年中国司法界的最有影响力的案件之一。当年4月,曾经在中国高铁飞速发展中出尽风头的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正式因为受贿和滥用职权罪名被正式提起公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起诉书指控说,刘志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起诉书还指控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因此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刘志军巨额贪腐案曝光震动中国舆论,如果不是紧随其后的薄熙来垮台事件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刘志军案可能还会掀起更大的波澜。

刘志军本人是个争议人物,部分原因在于对他的量刑:他获刑的主要罪名是两项:其一是受贿;其二是滥用职权。刘志军涉案金额“仅仅”才有6400万,这个数额在当年堪称巨大,但按今天的眼光看,则远远比不上现在的一个村长或者科长可能的贪污金额,宣判死缓已经是从严从重处罚了。

那么,刘志军有可能是个汉奸卖国贼、甚至是日本间谍吗?为了与日本合作、出卖中国利益吗?

其实法院的判决就已经否定了这个认定。间谍罪在中国属于重罪,属于中共所最忌讳的“叛徒”罪名,各次路线斗争中失败的党内大咖基本在被打倒之后都会被扣上“间谍”“叛徒”的帽子。在法制逐步正常化之后,“叛徒”逐渐不提了,改为“间谍”罪。但凡只要有一丝间谍的影子,一定会在判词中隐晦提到。

【二】

但是,话说回来,“间谍”罪带有鲜明的共产主义色彩,中共承袭了苏联在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失败中的经验,为了维护党的永远正确和永远正义,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起了把毛病和负面都推卸给“间谍”的惯例

讲个刚刚发生的例子:

2018年,中国媒体兴高采烈地报道了“Mobileye联手四维图新 打造中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新闻,宣称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在中国开发和发布Mobileve的路网采集管理(REM·)产品,结合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HADMap)与高精度定位能力,联手推进中国自动驾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发展。


这不是一个圆满的中外合作的故事,因为6年后,就被打成了间谍案:

2024年,中共媒体再次报道:国安部发布:某境外企业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 开展非法测绘。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建议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


其中,【据财联社报道: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境外企业A公司通过与我国具有测绘资质的B公司合作,以开展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在我国非法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A公司为某国重点敏感领域项目承包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并不具备在我国单独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的资质。为规避我国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该公司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由,将项目多次外包,最终委托具备测绘资质的国内B公司具体实施。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驱使下,B公司完全沦为A公司的牵线木偶,而其所具有的测绘资质也为A公司在我国境内非法获取测绘数据起到了掩护作用。】

——这里的每一个字都看得懂,每一句话似乎也合乎逻辑,但是连起来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有罪推定”,这使得“间谍罪”这个罪名成为一种非常可怕的口袋罪:只要你和洋人发生了商务往来,你就有可能犯下间谍罪:
你提供服务给洋人,收了洋人的钱,那你有可能就是洋人收买的间谍;
洋人收了你的钱,为你提供服务,那你同样可能是洋人收买的间谍(如上文),因为洋人需要你的合同作为掩护,正大光明地刺探中国情报。
——也就是说,只要你和洋人发生了商务往来,你就有可能是个间谍。


其实,从常识上很容易分清这是真的间谍罪,还是中共的栽赃。标准也很简单:看看处罚是两边的当事人一起处罚,还是像这个测绘公司案件一样,只处罚境外的实体。俗话说的好,“外贼易挡家贼难防”,既然是间谍罪,当然要处罚有里应外合嫌疑的内部人。如果放过内部人不处罚,仅仅是针对外人进行处罚,那其实就是中共惯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用完即弃。

【三】

2023年7月1日新版《反间谍法》生效后,中共就开始大张旗鼓进行反间谍宣传,在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反间谍影片和资讯

其中一个反间谍宣传片称:“间谍可能出现在你身边,他们可能是你兴趣相投的网友,他们可能是你亲密的恋人,他们可能是给你提供赚外卖机会的热心人,色情收买,女色诱惑,感情拉拢,网络勾连……”

8月1日,国家安全部在微信公号发表《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号召全民举报间谍,举报有功者有赏。一时间,全国上下,大抓间谍。甚至还出现了“我男朋友不会唱国歌所以肯定是个间谍”这种虚虚实实弄假成真的网络名哏。

参考上文案例就知道了,为什么间谍会这么多?因为大部分所谓的间谍本身就曾经是共产党自己的贵宾,是共产党自己请来的,结果吃干抹净榨取了这些贵宾的所有价值后,翻脸一变,又把这些人打成了间谍

这个套路在共产主义历史上一点都不稀奇,苏联就曾经把社会主义建设失利推卸给所谓的“外国间谍”,中共只不过是萧规曹随而已。

【四】

当然,“卸磨杀驴用完即弃”、“会前贵宾会后间谍”的把戏是共产党的一向惯例,不仅仅是针对外国公司,对自己人也是如此


比如这段在众目睽睽之下,前总书记被架走的戏码。仅仅就在几天之前,在大会刚开幕的时候,胡锦涛还被当成座上宾,他哪里会想到,就在几天之后,自己也会被“卸磨杀驴用完即弃”。

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日本“失落的30年”,普通人是怎么过的?


文/数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不羽

通货紧缩,一个中国人这两年开始逐渐耳闻的幽灵,但中国人并不知道通缩之下民生如何多艰。

这样的岁月,隔壁的日本过了三十多年。现代国家长期陷入通缩的现象并不常见。长期通缩是一种“富贵病”。只有家底殷实的发达经济体才能承受长期通缩的慢性折磨,也只有发达经济体才有相对成熟的机制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滥用“印钞权”的冲动。

二战以来,五年以上的长期通缩现象仅有两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滞胀”和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失落的30年”。

因此,对普通人而言,相比货币大幅贬值、物价高涨的恶性通胀,长期通缩是更为陌生的经济现象。以至于会产生“物价不贵、压力不大”的玫瑰色幻想。然而,日本社会“失落的30年”,并不是“岁月静好”的乐土。

就业降级的30年

长期通缩的典型表现是宏观经济陷入停滞。1992年至2021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M2、劳动生产率增速等宏观经济指标,都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平稳状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波澜不惊。

1990年“泡沫危机”爆发后高空坠落的十余年,至今还是很多日本普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1991年到1999年期间,日本经历了“倒闭潮”,每年破产的企业都在1.4万家左右。失业率随即快速攀升,从1990年的2.1%上升至2002年的5.4%,增加了2.5倍。

年轻人是失业潮最大的受害者。日本进入70年代后,每年约有200万人出生。20年后,庞大的“70世代”顶着经济寒潮步入职场,举步维艰可想而知。1990年日本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从74%,1999年已降至58.9%。比“区区”15个点的降幅更严重的,是就业“含金量”大幅下降的“就业降级”。

处境恶化、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企业被迫放弃了日本社会曾经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取而代之的是员工派遣、临时雇佣等“非正式雇佣”。“打破铁饭碗”的就业降级在90年代后期达到了高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2年正式雇佣减少了399万人,而非正式雇佣增加了368万人。这意味着15%的正式员工变成了薪资福利大幅缩水的“临时工”。

2004年左右,企业倒闭潮结束。但是,经济增长停滞的通缩压力下,国内企业投资扩大生产的信心不足,经营风格保守。“非正式雇佣”扩大化的就业降级趋势并没有逆转。

2023年,日本的正规雇员为3606万人,比90年代初减少了约200万。非正式雇佣劳动者规模达到了2124万,比九十年代初增加了约1200万人。长期以来,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之间“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饱受日本社会诟病。两者之间的待遇差距不仅体现在薪资待遇上,更体现在企业福利上。实际收入差距一度高达2-3倍。

直到20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大力推行非正式雇员和正式雇员的“同工同酬”政策,终于解决了薪资待遇差异问题。但是,基本养老金、企业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差距,依然得不到解决。更无解的是职业前途,错过了互联网崛起的日本,缺乏自由职业成长的空间。主要就业岗位还是来自传统企业,这样的就业环境下,非正式员工几乎没有职业成长的空间。

因此,日本“失落的30年”看似人均可支配收入、薪资水平都保持了平稳,连失业率最终也稳在了5%,没有进一步恶化。看似波澜不惊的数据,却是就业市场结构性分化的暗流涌动——“非正式雇员”的廉价分母为纸面上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就业市场趋冷后,日本年轻人也曾“考公”自救。1991年到1995年,日本考公人数从7万增至12.4万人,报录比例高达30:1。但是,每年数千的公务员岗位与200万的就业需求相比就是杯水车薪。

更为关键的是,为了遏制通缩,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财政扩张政策,政府负债率从1990年的70%上升到2022年的230%。这样的财政状况,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幅扩编。

最终,日本年轻人只能无奈放弃“政府铁饭碗”的自救选择。2000年后日本“考公”趋冷,录取比最终稳定在4:1。显然,“考公热”未能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不过是那段蹉跎岁月中的小小插曲。

总之,日本“失落的30年”,是就业降级的30年。“打工人”熬过失业率暴增、终身雇佣制解体的危机十年,还要忍受长期通缩的折磨。世界经合组织调查,2000年日本人的平均年薪为38364美元,2020年平均年薪为38514美元,20年只增加了区区150美元。虽然同时期日本的物价指数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岁月静好。

正式雇佣和非正式雇佣之间的鸿沟,造成了“打工人”群体的分化和阶层固化。经济红利的“总盘子”不变,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只能此消彼长。正式员工的日子好过一点,那就得苦一苦“临时工”。这种阶层分化的结构性变化在很难在宏观数据中体现出来。平均薪资和物价一起躺平的“岁月静好”只是表象,实际上是约占劳动人口三分之一的非正式雇员默默承受了不公平的经济压力。

家庭资产配置降级

长期通缩的经济停滞不仅压制了工资薪酬的增长,还改变了日本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普通日本家庭的资产性收入消失殆尽。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家庭资产配置正处于储蓄型向投资性的转型阶段。

1989年危机爆发前,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占比下降到45%,比1979年降低14%。增长最快的是股票,占比达到20%,比1979年增加了6.8%。其他投资性的金融资产如保险、信托,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也有2%-6%的增长。

泡沫危机爆发后,日本的股价连续暴跌,1990年至1993日经指数分别下跌了7.15%、36.83%、15.04%、28.85%。严重的股灾导致日本家庭金融资产重回高储蓄的保守风格。

90年代以来,日本家庭持有的存款份额逐渐增加至55%。再加上长期储蓄性质的养老金份额上升,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储蓄占比几乎回到了70年代水平。比70年代更糟糕的是,通缩压力下的低利率政策,储蓄利率接近于0,资产性收益微不足道。

与之相应的是,股票和投资信托份额逐渐降低,从约20%大幅下降至8.5%,大幅低于1979年。而且,股市长期低迷和三轮深跌,股票成了日本家庭的负资产。直到2012年安倍内阁上台后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日本股市终于止住了颓势。不过,对股灾心有余悸的日本国民还是对投资股市高度谨慎,“安倍经济学”刺激了近十年,股票在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才回到10%以上。

“失落的30年”,清空了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资产性收益。金融资产之外的资产配置主力房地产,表现同样糟糕。

实际上,与惨不忍睹的股市相比,日本房地产的表现要“好”得多。1990年股灾爆发,日本经济步入“失落的30年”,房价依然坚挺了两年。1990年和1991年分别上涨了11.36%、8.78%,是历史最高涨幅和次高涨幅。房价从1992年到2009持续下跌,2002年跌幅首超5%,最高跌幅是2004年的6.85%,比动辄两位数下跌的股市暴击“温柔”不少。2010年后止跌回升。

把“失落的30年”归咎于“房地产泡沫破裂”,更多的是出于对高房价厌恶的社会情绪,甚至1989-1990年日本央行采取连续大幅升息的初衷并不是“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而是为了抑制“股市过热”的过激之举。

不过,曾经在日本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比过半的房产“跌跌不休”,对日本家庭的心理冲击、长期经济压力不可低估。因为房产投资是推高家庭负债的绝对主力,房价持续下跌、房市低迷导致很多日本普通家庭陷入了长期债务的陷阱,留下了超长的心理阴影和经济压力。

1985年至1990年日本房地产大热,日本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陡增,从51%快速攀升至69%。在2000年达到峰值,约为71%。此后迅速回落,2008年回落到60%,终于降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房地产不良资产初步消化完毕。但是,“利空出尽”后,并没有再进一步下降。此后日本家庭负债的GDP占比长期保持在60%上下小幅波动,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日本家庭负债5年完成“爬坡”,20年才勉强下山,日本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日本家庭付出了长期身陷高负债陷阱的沉重代价,房产并没有产生与之相称的资产性收入回报。

日本政府官方数据显示,1999年日本家庭的住宅和土地为8.627兆美元,2018年为10.583兆美元。将近20年仅仅增值了22%,年均增值1%是十足的黑色幽默。

长期通缩的环境下,家庭资产的现金收益和升值收益都是镜花水月的泡影。失落的30年,也是家庭资产降级的30年。

结语:“失落的30年”没有岁月静好

“失落的30年”就业环境恶化、家庭财富缩水,日本普通家庭的收入遭遇重创。1986年到1992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从505万日元增长到647万日元。危机爆发后日本家庭收入持续失血,2005年减少到563万日元,2018年更是下滑到552万日元。30年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减少了约100万日元,损失不可谓不大。

家庭收入下降引发了连锁反应,“缺钱”导致消费降级、投资疲软,又进一步加剧了通缩,这就是通缩现象的恶性循环。只不过这些都可以经过话术的包装“丧事喜办”。比如,消费降级、投资疲软的悲观预期可以包装为大彻大悟的“低欲望社会”,奢侈品消费大幅下降可以是清新脱俗的“小确幸”。“丧事喜办”可以有一百个版本,但是“缺钱”才是唯一的真相。

长期通胀压力之下的日本经济没有崩溃脆断,社会秩序没有受到严重冲击,得益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家底丰厚、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海外投资收益反哺。换作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多半熬不过危机爆发的头十年。

然而,“富贵病”也是病,“失落的30年”是实实在在的“失落”,是寒气逼人的经济凛冬,这可不是想象中“干活不累,收入不低,物价不贵”的“岁月静好”。

微语录精选 1017:个人是性价比最高的生活单位


@海羊: 这一年,你一共经历了 7434 次精神内耗,其中有 3652 次对别人无意的行为作出过度分析和解读,试图揣度对方的想法;有 1642 次在夜晚复盘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思考是否给他人带来伤害,但发现无人在意;有 1309 次幻想过事情最糟糕的发展和后果,有 831 次仅仅因存在于自己脑海里而现实中根本没有发生的事而感到焦虑不安。好样的!明年继续用精神内耗折磨自己吧!

@梁州 Zz:努力本身已经是一种天赋。能够一直努力下去,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因为这说明你拥有能够给予你一直愿意努力的环境。

@银教授:“你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一视同仁,都搞砸。”

@纳兰朗月月月月:发现一个互联网传播规律 ——
只要语气够坚定,不管说什么都一定会有人相信。
但正经搞科普的,为了严谨,要用到大量的 “可能”“猜测”“不确定”,反而没那么有力和便于传播。 ​​​

@半个空中飞人:过去三四十年对于很多国家的人,时代过于美好了,以至于很多人把时代红利当成理所当然。大家有没有效果,过去三四十年才是历史的异常状态,现在过得不舒服、不能再大手大脚,其实只是回归历史常态?

@周洞人:在虹桥看到一家店叫 “食其家”,总觉得招牌菜应该是铁锅炖自己

@浪猪灰头:未经配偶同意婚内炒股属于重大过错,这个瓜大家都没吃到点,捋一捋是这样的:
婚前男方家长给男方买的房,名字是男方,这是婚前财产;
婚后男人把房子卖了炒股亏了,后来双方离婚,女人认为卖房的钱属于共同财产,男人炒股亏了,要给女方赔偿,法院同意。
就是这么狗血。。。婚姻法的本质是劫富济贫。

@方出神:不确定的进食时间,不确定的居住地点,不确定的工作,不确定的关系。在漂流的时代中,个人是性价比最高的生活单位。 ​​​

@老钱说钱:中产阶级要避免滑落还要躲避很多坑,我专门总结了一份《负面清单》,一共有 10 条,它们分别是:高息理财、存款创业、醉心炒股、乱加杠杆、大病一场、突遇意外、遇人不淑、中年离异、子女败家、老人瞎作……

75年前的电影《哀乐中年》,内容极为真实,台词放现在也不过时


ChatGpt 和豆包辩论:愚公到底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ChatGpt 和豆包辩论:愚公到底应该移山还是搬家?重要的是,ChatGpt当裁判。纯AI局。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孩子的操作和解说,眼睛里的光。

略长。有趣。值得。来源|CE的世界

《朱令的四十五年》豆瓣条目被删除了

@Audrey李佳佳
一大早被朋友告知,《朱令的四十五年》豆瓣条目被删除了… 唉,毫无预警地,这一刻还是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