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星期一

生育率暴跌 10 年,日本结束 “内卷时代”?

文/凯斯

日本打工人,终于迎来了就业 “反选时代”。

上周五,日本公布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98.1%,是自 1997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官方解释,此次公布的就业率,指的是实际找到工作的人数与想要找工作人数的比率,所以并不能总括所有应届生的就业状况。

但正如最近多家日媒所言:

日本这个国家,正在经历可能会持续数年的就业 “超级卖方市场”。

在岩守县今年 2091 名想要毕业后工作的高三学生中,有 2083 人已经收到了企业的内定通知,比率高达 99.6%。

在广岛县,一个高三毕业生对应着 4.31 个潜在就业岗位,创造了自 1991 年以来的新高。

从数据上来看,日本如今的毕业生们算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他们在求职市场拥有着极大的主导权,甚至还催生出了一些主打 “逆招聘” 的 APP—— 企业主动向求职者抛橄榄枝,询问求职者是否有入职意向。

为了抢夺这些被媒体戏称为 “金蛋” 的应届香饽饽,日本大大小小的企业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今年开启了抢人争霸战。

01

日企 “抢人大战”

我的同事米利暗说过,不谈钱的工作都是耍流氓。

日本的毕业生们最在乎求职公司的哪方面内容?

名古屋电视台曾就此问题询问了 1164 名学生,结果毫不令人意外,“企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各大日企抢人的第一步,便是对今年的应届生涨薪。

日本房地产公司别大兴产宣布,应届生全体加薪 2 万 4 千日元,约合人民币 1100 元;游戏公司卡普空,将新员工的基本工资上调了 27%;三井住友银行给今年新人的月薪多加了 5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2300 元……

早在去年,《朝日新闻》就对 100 家企业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至少有 70% 的公司选择用涨薪的手段来吸引应届生。

这也让一些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

今年一些应届生的起薪,就已经超过了同公司工作了两三年的老员工,着实是有点不公平。

为了能在抢人大战中更胜一筹,有的企业觉得光上调工资还是 “见效太慢”,便索性直接给新员工发钱。

做汽车零配件的爱信精机,在招聘网站上打出了 “上班就送 1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4.6 万元)入职奖金” 的宣传语。

位于名古屋的日本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则将入职奖金定为员工年薪的 20%,封顶金额为 15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7 万元。

除了提高起薪,日企抢人的另一个手段,就是把各项福利拉满。

在今年日本各地的招聘会上,写有公司福利待遇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其内容突出的就是一个顺着求职者的心意来。

有应届生对加班文化表示抵触,企业们便宣传自家一年能休满 129 天,不论男女均有育儿假可休,即使加班,加班费也会严格按分钟来计算;

有应届生觉得传统企业都太古板森严,令人窒息,企业们便宣传自家上班着装随意,女孩们可以实现 “指甲自由”,入职就发办公用的 iPhone 和 iPad,异地调动前都会先征求调动者本人的意见。

有应届生担心自己学历能力不足,无法胜任,企业们便放低门槛,表示来应聘的 “文理均可”,即便你零基础,也会对你进行充分的培训。

根据一位姓井口的议员在 X 上的分享,现在有些企业甚至还会给应聘者,发一种名为 “优先通行证” 的特权,即:

一名毕业生通过了公司 A 的所有面试,但并没有前去就职,而是选择了其他公司。

那么在 3 年之内,如果该毕业生想要离职或跳槽,再次去公司 A 应聘,他就可以省去前面的所有环节,直接进入到最后一轮面试。

并且不只是应届生本身,有日企还盯上了这些职场准新人的家长们。

去年年末,总部位于东京的 IT 企业 Assist 就举办了一场专门针对求职者父母的简报会。

公司不仅派人带着家长们参观了他们孩子未来可能的办公环境,还补贴了这些家长参会的住宿和交通花销。

根据一家求职网站的调查,有超过 6 成的日本应届生在找工作时,会特意参考他们父母所给出的意见。

因此许多日企不但会向家长们宣传自己,还会要求他们和孩子一起签署就业保证书,就怕新人在入职后受家庭影响而反悔跳槽。

当然,企业把自己的待遇吹得天花乱坠,却并不代表他们全都能一一遵守,这便让日本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名为 “辞职代办” 的业务。

如果应届生在入职后发现企业并没有宣传里说得那样好,而辞职的手续又过于繁琐,甚至公司 “拒不放人”,那他们就可以花上最多 2.2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000 元),让专门的代办机构来帮自己和企业沟通离职的各项事宜。

有趣的是,许多企业不但不讨厌这些 “辞职代办” 公司,反而与他们建立了合作,以此来在第一时间获取那些离职后的年轻人们。

乍看上去,今天的日本年轻人仿佛只要把简历一掏,便有源源不断的好工作找上门来。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02

少子化的 “福利”

如果我们将日本极高的应届生就业率,拆解到一个个具体的企业,便可看出这其中的端倪。

即便在一个就业的卖方市场,日本大企业和好企业的岗位竞争依旧激烈。

以知名出版社讲谈社为例,今年有 4000 多人前来应聘,经过多轮的面试,最终只要了 23 人。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人吐槽说自己很多同学都是日本知名私立大学毕业的,结果最后进名企的也没几个:

“都说现在是就业的超级卖方市场,但对于名企而言,不论何时都是绝对的买方市场。”

再加上由于急着抢人,许多日企都将招聘时间提前,致使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都没有准备好,就匆忙上阵,很难获得心仪的工作。

况且,日企今年开出的待遇虽然看着诱人,但其中也掺了不少水分。

虽然各大日企接连给应届生涨薪,但日本物价也在持续上涨。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日本考虑到物价变动因素的人均实际工资,已经创记录地连降了 24 个月。

换句话说,涨薪看似是抢人的福利,其实却是应对物价上涨的刚需。

因而,虽然日本各地的应届就业率屡破新高,可在 Withnews 的调查里,依旧有 3 成多的学生觉得 “工作并不好找”。

当然,这届日本年轻人找工作,比起他们的前辈们来说,还是容易了很多。

在十几年前,日本的就业市场则是一番与现在完全相反的场景。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泡沫破裂后,日本先是经历了被称为 “失去的 10 年” 的经济低迷期,之后还没喘上口气,就又赶上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长期的不景气开启了一段长达 20 年的 “就业冰河期”。

在那段找工作难于上青天的岁月里,日本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从 1991 年的 81.3% 跌到了 2003 年的 55.1%。

在那时,名校的毕业生投出 100 份简历却一个面试都没接到并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儿,发现自己去了黑公司但为了岗位还是要忍耐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为了能保住自己名为 “应届生” 的唯一优势,据《读卖新闻》统计,在 2010 年 3 月毕业的 56.8 万名大学毕业生中,有至少七分之一选择了留级延毕。

大量的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变成了家里蹲,从 1997 年到 2003 年,日本的啃老族数量从 8 万激增到 40 万。

能找到的工作,不少也都是兼职。

2002 年日本有 18% 的男毕业生,以非正式员工的身份开启了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而这里面又有三分之一的倒霉蛋,直到 2015 年也还没有转正。

艰难与不稳定的就业处境,造成了日本一代人生活品质的塌缩,让他们难以在适当的时间节点成家立业,而这相当于间接把这个国家本来就在走低的生育率,又向下拉了一个台阶。

到 2015 年,日本 22 岁的年轻人较 20 年前相比少了小一半,劳动力供需关系已然走向了难以逆转的失衡。

越来越多的日企开始从 “不想招人” 转换成了 “招不上人”,而之前 “毕业就失业” 的应届生们,则发现自己在少子化的 “惠泽” 下,反而逐步变成了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面对这种现状,刺激生育估计是来不及了 ——2023 年,日本的总生育率为 1.2,再创历史新低。

所以日本政府便将填补劳动力空缺的希望,寄托在了海外:

在去年 10 月底,全日的外籍劳工数量已经突破了 200 万人,而厚生劳动省希望到了 2100 年,全国有 10% 的人口都将由老外组成。

不过鉴于日本当下社会依旧存在的排外气质,这场针对人口结构的改革能否顺利实现,还需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在变化发生之前,不少日媒都预测 “就业超卖方市场” 大概率还会再持续几年,应届的年轻人们还能再享受一段 “挑工作” 的美好时光。

有日本网友戏称,说此时此刻,仿佛泡沫经济时代的重现:

当年,为了吸引应届生来就职,企业会带着他们去夏威夷旅游,给所有参加说明会的人发钱,很多应届生内定拿到手软,OFFER 多到有些都忘了回复。

只不过,那时日本的抢人热潮,主要依托于宏观经济的异常景气,而现在该国的求职者优先,则多半 “得益于” 新生人口的逐渐凋零。

情形虽然类似,但个中的冷暖,就只有日本人自知了。

来源:凤凰周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