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内地上映第8天。票房累计约5.6亿。
来源:猫眼票房
这个成绩对其他大片而言,不错了。但放在《星战》身上,只能算“一般”。
要知道,在原产地(北美),《星战7》连破记录。上映一个月,北美票房超《阿凡达》,成为影史冠军。
媒体,观众,一边倒赞扬。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
仅比1977年首部《新希望》的94%低一点。
但在我们这,相对公平的豆瓣评分是——7.3。
还是一般。
为什么中美差异这么大?
或许得从(遥远的)上世纪70年代说起。
《星战》系列是卢卡斯炮制的流行神话。
上世纪70年代,他糅合了约瑟夫·坎贝尔神话概念、美国作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作品,再混搭好莱坞西部片风情。写出《星战》。
卢卡斯亲口承认,坎贝尔的著作《千面英雄》是他参考的重要来源
根据约瑟夫·坎贝尔的理论,全世界神话都是同一个妈生的。要想当英雄,必须经历“离散(启程)—指引(启蒙)—回归”三阶段。即——
先听到使命的召唤,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打败大魔头,册封英雄。
典型的比如《奥德赛》
卢卡斯在此基础上,把卡斯塔尼达笔下记载的一个墨西哥巫师唐望,改造成欧比旺·肯诺比。唐望“生命之力”变成“原力”。于是就有了“小人物”卢克·天行者,意外得到高人指点,经历各种磨难,最终成为传奇英雄的主线。
为了让这个英雄故事更可信。卢卡斯又融合各国风情,创造出一个“集大成”的星战宇宙。《星战》从一开始就站在经典的肩膀上。这点得到卢卡斯承认——在他公司出版的《星球大战与历史》中,他并不避讳借鉴了哪些原型。
根据日本片《宫本武藏》中的光明与黑暗理论,设计出绝地VS西斯的斗争框架。
绝地武士(Jedi)的称呼和服装来源日本。
达斯·摩尔的长相与日本忍者面具一模一样。
而片中“帝国”被权力腐蚀,是“独裁者”尼克松的投射。
帝国独裁者帕尔帕庭:
尼克松:
暴风兵,则来自纳粹暴风突击队的变种。
必须肯定的是,《星战》只可能在美国诞生。不仅是硬件——其穷尽一切想象力对特效的追求,重新定义大片的声画标准。还在于其对世界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是一次综合了西方神话传统、美式科幻,和亚洲文化的完美杂交。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部一开始被科波拉(《教父》导演)呵呵的科幻片,不仅挽救了濒临破产的福克斯,也将导演卢卡斯推举为这个星球最富有的电影人。
2003年,《星战》IP以40.5亿美金卖了迪士尼
对于建国历史短,没有自己神话体系的美国人而言,星战就是他们的宗教。而——电影主题——“反映的是家族问题,而不是太空飞船”。
看重血统传承。
父子情感交流。
《帝国反击战》最经典的一幕:“我是你爸。”“不!!!”
这一通俗剧的核心,更成为无数家庭(不局限于美国)建立家庭情感的“原力”。甚至,某种意义上,《星战》早就不属于卢卡斯了。在这几十年,六部《星战》电影,无数剧集,书本的发酵,已把星战势力开发到远超过电影的范畴。
卢卡斯曾在接受英国评论网站《The Daily Mash》时称,星战系列电影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神秘:大家都觉得星战影片肯定有“原力”,这让我觉得好笑,它不过是金钱的代名词。
但星战迷们根本不在意这种“打脸”。他们依然以购买周边,角色表演,自我创作等各种形式,探寻,自洽星战文化。
就像卢卡斯后来拍的三部前传,“创新性”地扩充了电影政治、军事等世界,反而因丢失了原来的纯粹,不被接受。
这注定了《星战7》不可能是一次热情的创新——作为一枚星战老粉的J·J·艾布拉姆斯当然深知这点。J·J·艾布拉姆斯可能是今天好莱坞最会打情怀牌的导演之一。从故事,人设,道具,甚至复古的特技手段,《星战7》都对老三部做出顶礼膜拜的致敬。
主线:被家人抛弃——遇到高人(韩·索罗)——过关斩将——成为英雄。
这是卢克·天行者的成长轨迹。
制作:与《星战》当年主要采用模型实拍,再加后期合成一样。《星战7》也坚持实拍——务求电脑特技最小化。摒弃绿幕,回到当年的拍摄地阿布扎比沙漠。
丢掉特技做出的外星生物,重新把演员塞进古老的外星戏服。
这只类似河马的外星生物,需要五个人偶师躲在里面操纵。
这个外号叫做“大红”的机器人,是由踩高跷的表演者控制。
更别提不时出现的,向前作致敬的小彩蛋。
韩·索罗和楚巴卡登上千年隼的这句:我们回家了,足以让无数粉丝飙泪吧。
连新女主角蕾伊,服装和武器灵感源自日本古代武僧这样细节都考虑到。
这是星战粉从1983年《绝地归来》(老三部最后一部)开始,等了32年的电影。
JJ抓出了星战粉丝最核心的需求。就像《波士顿环球报》评论员Ty Burr所说(翻译自《时光网》——
那就是我们对于科幻故事的未来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反而更乐于重返过去。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去看遥远的银河系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希望可以重新体验到1977年当我们第一次观看《星战》时的感受。
我们想要回到故乡。
他知道自己制造不出经典,就复制一个。
所以,Sir很能理解对《星战7》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
对于《星战》粉丝而言,这就是那部等了32年的电影——从1983年《绝地归来》(老三部最后一部)后开始算。
而对于《星战》没有情意结的观众,这不过是一部普通大片。当年震撼的种种,与几十年后,今天的(同为迪士尼旗下)的超级英雄相比,根本不刺激。
故事既没惊人反转。
《钢铁侠3》
场面也不炫目痛快。
《复仇者联盟2》
连现在大片惯用的基情也欠奉。
《美国队长2》
跟Sir一起同行看片的伙伴中,有一个从没看过《星战》。电影过后,她最大的感受是——BB-8好可爱啊!
而另一个是死忠粉,他全程十几次大呼小叫。
当被称为“像垃圾”的千年隼像个醉汉一样起飞,这个家伙差点站起来鼓掌(被Sir按下了)——
那是他的故乡啊。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因为伟大本身足够伟大,所以,它经得起反复致敬。因为永恒本身就无视时间,所以,它不论多少年都不过时。
J·J·艾布拉姆斯用时间,创造了《星战7》。
原文链接(植入广告已删)
来源:猫眼票房
这个成绩对其他大片而言,不错了。但放在《星战》身上,只能算“一般”。
要知道,在原产地(北美),《星战7》连破记录。上映一个月,北美票房超《阿凡达》,成为影史冠军。
媒体,观众,一边倒赞扬。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
仅比1977年首部《新希望》的94%低一点。
但在我们这,相对公平的豆瓣评分是——7.3。
还是一般。
为什么中美差异这么大?
或许得从(遥远的)上世纪70年代说起。
《星战》系列是卢卡斯炮制的流行神话。
上世纪70年代,他糅合了约瑟夫·坎贝尔神话概念、美国作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作品,再混搭好莱坞西部片风情。写出《星战》。
卢卡斯亲口承认,坎贝尔的著作《千面英雄》是他参考的重要来源
根据约瑟夫·坎贝尔的理论,全世界神话都是同一个妈生的。要想当英雄,必须经历“离散(启程)—指引(启蒙)—回归”三阶段。即——
先听到使命的召唤,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打败大魔头,册封英雄。
典型的比如《奥德赛》
卢卡斯在此基础上,把卡斯塔尼达笔下记载的一个墨西哥巫师唐望,改造成欧比旺·肯诺比。唐望“生命之力”变成“原力”。于是就有了“小人物”卢克·天行者,意外得到高人指点,经历各种磨难,最终成为传奇英雄的主线。
为了让这个英雄故事更可信。卢卡斯又融合各国风情,创造出一个“集大成”的星战宇宙。《星战》从一开始就站在经典的肩膀上。这点得到卢卡斯承认——在他公司出版的《星球大战与历史》中,他并不避讳借鉴了哪些原型。
根据日本片《宫本武藏》中的光明与黑暗理论,设计出绝地VS西斯的斗争框架。
绝地武士(Jedi)的称呼和服装来源日本。
达斯·摩尔的长相与日本忍者面具一模一样。
而片中“帝国”被权力腐蚀,是“独裁者”尼克松的投射。
帝国独裁者帕尔帕庭:
尼克松:
暴风兵,则来自纳粹暴风突击队的变种。
必须肯定的是,《星战》只可能在美国诞生。不仅是硬件——其穷尽一切想象力对特效的追求,重新定义大片的声画标准。还在于其对世界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是一次综合了西方神话传统、美式科幻,和亚洲文化的完美杂交。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部一开始被科波拉(《教父》导演)呵呵的科幻片,不仅挽救了濒临破产的福克斯,也将导演卢卡斯推举为这个星球最富有的电影人。
2003年,《星战》IP以40.5亿美金卖了迪士尼
对于建国历史短,没有自己神话体系的美国人而言,星战就是他们的宗教。而——电影主题——“反映的是家族问题,而不是太空飞船”。
看重血统传承。
父子情感交流。
《帝国反击战》最经典的一幕:“我是你爸。”“不!!!”
这一通俗剧的核心,更成为无数家庭(不局限于美国)建立家庭情感的“原力”。甚至,某种意义上,《星战》早就不属于卢卡斯了。在这几十年,六部《星战》电影,无数剧集,书本的发酵,已把星战势力开发到远超过电影的范畴。
卢卡斯曾在接受英国评论网站《The Daily Mash》时称,星战系列电影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神秘:大家都觉得星战影片肯定有“原力”,这让我觉得好笑,它不过是金钱的代名词。
但星战迷们根本不在意这种“打脸”。他们依然以购买周边,角色表演,自我创作等各种形式,探寻,自洽星战文化。
就像卢卡斯后来拍的三部前传,“创新性”地扩充了电影政治、军事等世界,反而因丢失了原来的纯粹,不被接受。
这注定了《星战7》不可能是一次热情的创新——作为一枚星战老粉的J·J·艾布拉姆斯当然深知这点。J·J·艾布拉姆斯可能是今天好莱坞最会打情怀牌的导演之一。从故事,人设,道具,甚至复古的特技手段,《星战7》都对老三部做出顶礼膜拜的致敬。
主线:被家人抛弃——遇到高人(韩·索罗)——过关斩将——成为英雄。
这是卢克·天行者的成长轨迹。
制作:与《星战》当年主要采用模型实拍,再加后期合成一样。《星战7》也坚持实拍——务求电脑特技最小化。摒弃绿幕,回到当年的拍摄地阿布扎比沙漠。
丢掉特技做出的外星生物,重新把演员塞进古老的外星戏服。
这只类似河马的外星生物,需要五个人偶师躲在里面操纵。
这个外号叫做“大红”的机器人,是由踩高跷的表演者控制。
更别提不时出现的,向前作致敬的小彩蛋。
韩·索罗和楚巴卡登上千年隼的这句:我们回家了,足以让无数粉丝飙泪吧。
连新女主角蕾伊,服装和武器灵感源自日本古代武僧这样细节都考虑到。
这是星战粉从1983年《绝地归来》(老三部最后一部)开始,等了32年的电影。
JJ抓出了星战粉丝最核心的需求。就像《波士顿环球报》评论员Ty Burr所说(翻译自《时光网》——
那就是我们对于科幻故事的未来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反而更乐于重返过去。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去看遥远的银河系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希望可以重新体验到1977年当我们第一次观看《星战》时的感受。
我们想要回到故乡。
他知道自己制造不出经典,就复制一个。
所以,Sir很能理解对《星战7》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
对于《星战》粉丝而言,这就是那部等了32年的电影——从1983年《绝地归来》(老三部最后一部)后开始算。
而对于《星战》没有情意结的观众,这不过是一部普通大片。当年震撼的种种,与几十年后,今天的(同为迪士尼旗下)的超级英雄相比,根本不刺激。
故事既没惊人反转。
《钢铁侠3》
场面也不炫目痛快。
《复仇者联盟2》
连现在大片惯用的基情也欠奉。
《美国队长2》
跟Sir一起同行看片的伙伴中,有一个从没看过《星战》。电影过后,她最大的感受是——BB-8好可爱啊!
而另一个是死忠粉,他全程十几次大呼小叫。
当被称为“像垃圾”的千年隼像个醉汉一样起飞,这个家伙差点站起来鼓掌(被Sir按下了)——
那是他的故乡啊。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因为伟大本身足够伟大,所以,它经得起反复致敬。因为永恒本身就无视时间,所以,它不论多少年都不过时。
J·J·艾布拉姆斯用时间,创造了《星战7》。
原文链接(植入广告已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