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李稻葵在混淆概念


@皇城根下刀笔吏:#李稻葵称年轻人就业要改变思路#

这个属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编程、送快递、当客服,这三个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你学了编程,再去送快递、当客服,属于学习资源的浪费。因为干后两份工作,不需要学这么多年编程,也不需要这些编程技能。

另外,他讲到干这些工作,还能创业。

能不能创业,跟干这些工作,没啥太大关系。相反,你要是老干这些工作,一般是没法创业的。因为繁忙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内容,已经把你的时间全部挤占,你不可能有时间思考创业,也不太容易创业成功。

事实上,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大多数创业者的结局,都是失败。

还有,他把做后两者工作,说成是学习新东西,并且说如果不学习新东西,早晚会被 AI 取代,这简直是胡说中的胡说。

不能说干后两者工作,完全不需要任何技能,但是从编程工作,转换到后两者工作,算不上是学习新东西。另外,会不会被 AI 取代,跟你是否愿意干后两者工作,没有必然联系。

Deepseek 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惊呼,觉得人类是不是早晚会被 AI 取代。现在用了一段时间的 Deepseek,我感觉这个软件工具的局限性太大,取代人类遥遥无期。

准确性越来越差,搜个什么东西,有时还给你瞎编。

它只配做一些对准确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作,比如让它写个诗。但如果你用来把它当作一个正经法律工具使用,马上掉坑里。

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

我自己感觉,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

一是它的很多素材来源,是网络资料,但是很多网络资料的内容,不权威,甚至存在很多错误,导致它给的结论也存在错误。

二是它自己也会瞎编,明明它引用的素材中,没有相应内容,但是 Deepseek 有时会给你编一个答案。

你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权威参考资料,只能把它当作一个非常初浅的辅助性工具,且一定要 double check。

当然,这是我在法律领域的使用,所得到的感受。在编程领域,是否也是如此,需要编程同学进行验证。

但总之,我觉得 AI 只是工具,不太容易取代人类的工作。人类可以借助 AI 工具,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变高,但是短期内不太可能让 AI 取代人类。

李稻葵教授的这段讲话内容,槽点太多。

从本质上来说,在经济下行周期,有些原本干着相对高级岗位的人,失业了,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些蓝领的工作,比如开滴滴、送快递等。对这些人来讲,属于工作降维,大概率内心是失落或不满的。

李教授编了一个谎,把原本属于工作降维的事,说成是要转变就业思路,学习新技能、新东西,并给他们传递一些焦虑,说如果不学这些新东西,你就会被 AI 取代,把受众当傻瓜看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