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1日星期五

红朝的那些事情(十一)

文/红朝笑笑生

当孙大总统喜气洋洋地上任时,清朝政府并没闲着。毕竟大清国帐面上有一百多万大兵,尤其是精锐的北洋军丝毫未损,此时正气势汹汹地逼进武昌,准备把“叛军”一网打尽。面对大军压境,一盘散沙的起义军根本招架不住,临时抬出一个孙中山,是希望他有妙方能解决问题。

作为满清政府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精锐部队,北洋军是孙中山无论如何扛不住的。

所谓北洋军,是李鸿章在淮军底子上建起来的新式军队。按清朝当时的地理划分,从吴淞口往南的浙江、福建、广东算南洋,而往北的山东、平津及东北都叫北洋,李鸿章在北洋几个省建的部队,而部队司令又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支军队就叫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北洋军的实力有多强,可以从数字上看出来。当年的北洋军每个师(当时叫镇)有一个炮兵团,每团三个营,共计七五口径野战炮十八门、山炮三十六门,还大量装备当时的先进武器--水冷重机枪,而且不象后来的军队经常吃空额,这些师的炮和士兵都是齐装满员的。

一直到几十年后,蒋介石手上装备最精良的所谓中央军,一个军也不过十二门七五山炮,已经算是火力强大;抗战胜利后靠美国援助的所谓国军五大主力,一个师的七五炮仍然不超过十二门,只有最精锐的军级部队才有八到十二门一零五炮,对比北洋军一个师五十多门七五口径大炮,简直就不好意思打招呼。而且北洋军时代是旧中国军工的黄金年代,大炮不是进口就是用进口设备按国际标准严格生产,性能绝不落后,随着北洋军阀的倒台,中国进入几十年战乱年代,炼钢厂也纷纷关门,留下来的底子一点点耗尽,中国军队装备不上国产大炮,更赶不上北洋军的标准,重火力一落千丈,一直到一九五零年后新中国全面引进苏式装备,这才算改善过来。

在清廷眼里,北洋军就是他们的王牌军,来而能打、打而能战、战而能胜,是朝廷的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胜利之师、维稳之师。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北洋军,就是国际列强也要给几分面子,临时凑起来的南方起义军自然更加不用提了,更为严重的是起义军不光装备差,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几个独立出去的省并没有多少积蓄,清廷当然也不可能给他们发钱,临时政府发不出军饷工资,急得四处找日本和列强借钱,无奈好话说尽,对方就是摇头不答应。南方革命党急着让孙中山当总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为他有大笔海外捐款救急,谁也没想到孙大炮是从厨房放下盘子赶来的,啥也没带来,还要拿总统的薪水吃白饭。

出来混,没钱是不行的,南方起义军接连战败,汉阳也告失守,北洋军很快直逼武昌。孙大总统上岗的时候,南北两军已经开始谈判,南方政府被逼表态,只要袁世凯反清,可以选他当大总统;等到孙中山赶来当临时总统的时候,面对清朝政府军司令、北洋大臣袁世凯咄咄逼人的进攻,他只能继续谈判。

孙中山Vs袁世凯,两个世纪强人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你行,还是我行?

对这个问题,基本上是不用多猜测的。

如果硬打,最多北洋军和革命军两败俱伤,满清朝廷可以坐在一旁喝茶,毫无违和之感;如果不打,军机大臣袁世凯倒也愿意参加造反,但是袁司令的要价极高,他要求当未来的民国大总统。为了解决前线的经费,孙中山被逼得没办法,甚至急得答应把中国东北押给日本,用来换应急的军费,可日本考虑到南方政府的兑现能力,始终是钱袋紧捂,一分钱赞助费都不掏。

实力决定一切。孙中山没有实力,所以他只能答应袁世凯的条件,只要袁司令能让清朝滚蛋,大家可以在民国约法的基础上拥护他当大总统。他的想法很简单:不灭了清朝,中国肯定没有崛起的希望,那就先达到这一步,然后慢慢来。

从官方的历史书上看,孙中山显然是不对的,众多历史叫兽纷纷摇头晃脑,品头论足地说孙中山是搞右倾主义,对袁世凯让步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云云。

街头卖菜的老大妈这样胡诌几句可以理解,堂堂叫兽也这样认为,实在应该拖出去,好好打一顿屁股。

这帮叫兽该打,是因为他们总给些非常呕吐的评论,如此信口开河,等于存心抹黑革命先驱。孙中山虽然姓孙,却不是孙悟空的亲戚,不能拨根毫毛变出粮弹兵丁闹革命,不妥协难道要他上吊么?

很明显,袁世凯是不管右倾不右倾的。有了孙中山的承诺,他马上回宫去找老寡妇(皇帝溥仪太小,一切还是太后做主),施展他的忽悠才能。经过一番细致又周到、暴风加细雨的思想工作,袁司令连吓带唬地哄太后发了一个逊位诏书,宣布朝廷现在不想理政,所以暂时关门盘点,国家大事交给大家去操心。

虽然只是“暂时”关门,没有明说下台,可所有人都知道,大清朝这一跤是栽到了坑里,再也别想翻回去。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三号,也就是发布逊位诏书的第二天,圣寡妇皇太后还习惯性地上班,傻傻地等军机大臣袁世凯早朝汇报工作,等到中午也不见人影,就派太监去催。

太监当然不敢怠慢,气喘吁吁地跑了一趟,然后回来禀报说:袁世凯回话,从今天起,不用来早朝了!

太后毕竟是太后,过了半天终于反应过来,顿时坐在椅子上又气又急,最后失魂落魄地丢下一句话:“大清的天下,难道就亡在我手里了么?”

老寡妇越想越害怕,越怕越难过,坐在椅子上哭了一场,又稀里糊涂地让太监掺回去睡觉。她这才明白,从昨天发出那道要命的诏书时起,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残害禁锢整个中国的封建清朝,已经半忽悠半认真地宣告完结了,而她则是列祖列宗最后的那个送终人。

老太后哭哭啼啼地回宫里拜祖宗,袁世凯高高兴兴地当总统,孙中山则恨恨地咽下了一口气。袁世凯有钱有枪,他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本刚刚印出来的民国约法。

一九一二年八月,在宋教仁的努力斡旋下,同盟会和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正式合并,改组为国民党。这个月二十五号,孙中山在北平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知道形势不妙,借口自已“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推让宋教仁做了代理理事长。

在当年的民国,宋教仁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不仅人品好、声望高,而且长得又帅,极有感召力,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按照约法进行选举肯定能当总理,组建内阁实现民主;不少人也相信,只要宋理事长当选,中国肯定可以象英国、美国一样蒸蒸日上,成为新一代富强国家。

面对宋教仁如日中天的声望,袁世凯当然不能坐视,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摆不平选票,就摆平拉选票的人!

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