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0日星期三

红朝的那些事情(七十九)

文/红朝笑笑生

在山沟里的三湾休整了五天后,毛泽东重新面临一个老问题:去哪里。

秋收起义的时候,队伍的主力其实不是毛泽东,而是张发奎的一个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卢团长命苦,才升级为第一师师长,就在后来的战斗里牺牲了,由一个叫余洒度的人接任。毛泽东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就是因为老余同志不靠谱,指挥和作风都颠三倒四。

余洒度也不喜欢别人对他的兵权说三道四,之所以肯在三湾放手,是因为他对前途实在没什么信心,很快他就找了个机会去上海汇报工作,把烂摊子都扔给毛泽东。当然,可怜的余团长去了上海才发现,党中央办事原来更不靠谱,他最后终于脱党,并在几年后成为国民党的一员干将。

身为元老级干部,余团长的下场是比较悲惨的--他在一九三四年被枪毙了,罪名是贩毒。就现在的资料来看,他的死比较罪有应得,因为他确实贩了毒。

我只能说,很可惜。

但毛泽东显然顾不上余团长的作风问题。他只知道经过五天的整编,虽然手上还是几百人的队伍,组织性、纪律性却大大加强,自己的威望也得到空前提高。现在他必须做出决定,将这支恢复生机的军队带向新的战场,直到革命的最终胜利。

尽管三湾山青水秀,外界仍然是血雨腥风,危机四伏。天下虽然很大,却已没有了容身的地方,去哪里呢?

毛泽东看着地图,做出了一个决定:上井冈山。

井冈山地处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地势险恶,人烟稀少,历来是隐藏人马的好地方。早在年初搞农民调查的时候,毛泽东就听说那里有山大王(土匪),二团团长王兴亚也建议去那里打游击。

王团长告诉毛泽东,井冈山上的山大王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有革命思想的土匪,最重要的是,两个领头的人袁文才、王佐是他的拜把兄弟,如果毛泽东想上山,他可以写信联系,帮忙安顿人马。

有地盘,有人接应,毛泽东很干脆地做了决定:大军南下,去井冈山见两位大王!

一九二七年十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仅此一团)从三湾开出,前往井冈山建根据地。在王兴亚的牵线下,毛泽东同袁文才在宁冈县的东源乡大仓村见了面。

袁文才的部队很小,只有一百五十来号人、五六十支枪。远道而来的毛泽东显得十分大方,当场表示袁兄弟坚持革命不容易,愿意支援一百条钢枪做见面礼,袁文才大喜过望,立刻答应毛司令远道而来,可以在茅坪建后方医院、留守处,还可以跟王佐打个招呼,大家认识认识。

都是江湖上走过场面的人,毛泽东一点也不拘泥,连声叫好,大家痛快吃了一顿饭。碰完面回到住处,立刻有人找到毛泽东抱怨:

“为什么不吃掉这两支小部队,还把宝贵的枪送给他们?!”

毛泽东笑了。他告诉一脸严肃的属下,三山五岳的朋友有很多,要都这样吃法,将来日子会过不下去的。

事实证明,他的话是对的。红军能在井冈山站住脚是因为袁文才和王佐,而后来失掉井冈山,也是因为这两个人。



袁文才的照片。当年让毛泽东上山,他卖了一个大面子,谁也没想到却最终死在这件事情上。


当年他写给毛泽东的信:

毛委员:
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
袁文才叩首

可见他一开始也是不想毛泽东来争地盘的,看在一百条枪的份上抬了抬手。这封信夹在一本古书里,八九年被人在株州的旧货市场发现,送给井冈山博物馆收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