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朝笑笑生
张学良特别蠢,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他莫名其妙跟苏联打了起来。
中原乱成一团的时候,张学良也没闲着,正在同苏联真刀真枪地干仗。确切地说,张学良是被人忽悠着同苏联干了一仗,而干仗的原因是半条铁路,叫中东路。
大家不要误会,所谓中东铁路,并不是阿拉伯的铁路,而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
话说一八九六年的时候,沙皇俄国硬从清政府那里抢来特权,在中国修了一条纵贯中国东北的铁路,并强要了铁路两侧几十公里地区的行政司法权。从某种程度上讲,沙俄修的不是一条小小的铁路,而是贯穿东北的国中之国。
日俄战争之后,这条铁路被分成两段,长春以北由俄国控制,仍叫中东路,而长春以南则叫南满铁路,归日本所有。
俄国爆发革命后,苏联主动对中国作出了一些让步,把中东路变成中苏合办,沿线所有行政、司法、驻军权利全部放弃,只留下商业股本,并明文规定中国有限期赎买的权利,铁路则以有钱一块赚的原则经营。当然苏联人办事也不很地道,说是合办,平时管理和分红都不让中国插手,等于自已独家赚钱。
尽管有些不爽,但总体来说,中东铁路的苏联部分已经不再是国中之国,它的性质也从主权高度下降到主要是商业角度(书本上说的,愤青们请谨慎拍砖),两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收益和分红上。
而在中东路以南,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就不这么简单了。鬼子不仅占了铁路,而且沿着铁路大量霸占田地,派驻警察、守备队、野战军等驻守,硬生生在东北划出一块殖民地出来,连所谓满州铁路公司也成了情报机关的重点单位。张作霖之所以会被炸死,就是因为他的专列要经过日本人的铁路,而中国人没法在那段铁路上派卫兵。
家里有条大铁路捏在别人手里,总是一件不爽的事,张学良心里一直不痛快。自已是堂堂正正的东北王,卧榻之旁只容姨太太酣睡,怎么能让别人打盹。
虽然日本人炸死了他爹,可毕竟是老主子,老张家致富全靠日本干爹,张学良惹不起也不敢惹。这时有人告诉他,可以不惹日本人,去惹苏联人吧,苏联人好欺负!
给张学良提建议的人很多,其中最积极的,是中东路督办、中方理事吕荣寰。
据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回忆,这位吕督办就是个纯粹的人渣,而其他东北军元老则干脆把话挑明了说,吕人渣劝张学良抢回中东路,并不是想维护主权,而是铁路很赚钱。苏联一直拿赚的钱搞基础建设,希望实现扩大再生产(当然是为了他们赚更多的钱),吕荣寰对国家主权没有概念,只希望尽快实现按股分红,好从里面贪污(从他的官品上看确实如此)。
不少人都觉得苏联好欺负,可以从里面捞一大笔,当然也有不少人相信,打苏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劝张学良不要轻举妄动。可惜,在诸多想分钱的老将忽悠下,张学良相信,东北离苏联很远,斯大林不可能派大军过来跟他打仗,而且自已的东北军兵强马壮,完全不用怕他们。
当年在张作霖手下,曾经有个懂外交、懂政治的谋士叫杨宇霆。杨谋士说过,要管好东北,一定要注意平衡日本和苏联,在两股势力中间保持均势,失掉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大举进攻。
如果杨宇霆还在,肯定不会同意张学良的想法,然而他却死了。东北易帜才两个星期,张学良就在会客厅杀了他,嫌他才高震主、抢了自已的风头,还当面称自己是“少帅”。东北军里的人才本来就稀少,杀过杨宇霆之后,大小官员都是人人自危,生怕惹少帅生气,哪一天也被打死在会客厅里。
所以张学良觉得苏联好欺负,大家也都跟着说苏联好欺负,个别脑子清醒点的站出来劝两句,看少帅脸色不好看,立刻住了嘴。
知道张学良想跟苏联人打架,蒋介石十分开心。
虽然拿着苏联军援起家,蒋介石对苏联却是十分恼恨,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美等国家都讨厌苏联。南京政府此时正在搞“革命外交”运动,大张旗鼓地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正是拿苏联开刀的好时机,因此张学良一说想对付苏联,蒋介石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积极地表态说,苏联肯定不会为半条铁路出兵的,南京政府不仅在外交上支持张学良,还能支援一批军火,作为“防范赤化”的礼物。
有好处拿,有实惠收,还有人情体面,这样的好事当然不干白不干。小白脸张学良在内外双重忽悠下,终于兴奋地下定了决心,要拿回中东路里赚的钱。
起初是四月份的时候,张学良和苏联提中东路的事情,苏联同意由中国人出任几个关键地方的处长,但同时要求中国承认苏联工人的工会,张学良答应了。而张学良强行要收回沿路的电话权,苏联也没有反对,只是希望把架电话线的成本还给他们,不能白拿东西不付账。
从大清国到民国,几十年外交都是列强打上门来,又吓又嚷,中国则是连哄带拖,赔钱买平安。看到苏联表现疲软,只会在小问题上讨价还价,张学良十分快乐,他相信自已的判断是正确的:斯大林不敢和自已翻脸。
从某种程度上讲,张学良是对的。
斯大林手头上的麻烦事非常多。本来经济情况就不好,外国还要搞封锁,加上内部各种压力,实在不值得为半条铁路动刀动枪;所以只要不太过份,他也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之能赚钱固然好,要分钱也可以商量,就是不要太出格。偏偏张学良懦弱了一辈子,偏偏想在这个时候雄起,又把苏联设在哈尔滨的气象观测站也端了。
铁路局的报告递到莫斯科,斯大林十分恼火,但考虑到观测站不属于铁路的一部分,于是继续没说什么,就当事情没发生过。
斯大林的沉默给张学良带来极大的兴奋。周围不少人纷纷向他报告各种顺耳的报告,例如苏联内部空虚,苏军士气低落,装备又差,肯定不是东北军的对手等等,而且蒋介石也拚命给他送利好消息。
作为中华民国理论上的合法政府,蒋介石不仅对张小白脸恭维有加,而且还告诉张少帅说,苏联在国际上是孤立的,中央对他的收复主权也是支持的,只要他收回中东路,南京将发动外交攻势,对苏联搞国际制裁,同时还可以出兵十万、军费两百万支持他,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全球反苏力量的先锋,要有信心啊!
大哥如此豪情阔绰,小弟当然也不能太过吝啬。张学良当场表示,十万援军就不用了(怕黑吃黑),不过两百万块钱倒很急需,蒋大哥什么时候有空,劳驾汇个款吧。
蒋介石还是那样豪迈:钱和兵都没问题,只要打起来,哥肯定第一个支持!
张学良特别蠢,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他莫名其妙跟苏联打了起来。
中原乱成一团的时候,张学良也没闲着,正在同苏联真刀真枪地干仗。确切地说,张学良是被人忽悠着同苏联干了一仗,而干仗的原因是半条铁路,叫中东路。
大家不要误会,所谓中东铁路,并不是阿拉伯的铁路,而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
话说一八九六年的时候,沙皇俄国硬从清政府那里抢来特权,在中国修了一条纵贯中国东北的铁路,并强要了铁路两侧几十公里地区的行政司法权。从某种程度上讲,沙俄修的不是一条小小的铁路,而是贯穿东北的国中之国。
日俄战争之后,这条铁路被分成两段,长春以北由俄国控制,仍叫中东路,而长春以南则叫南满铁路,归日本所有。
俄国爆发革命后,苏联主动对中国作出了一些让步,把中东路变成中苏合办,沿线所有行政、司法、驻军权利全部放弃,只留下商业股本,并明文规定中国有限期赎买的权利,铁路则以有钱一块赚的原则经营。当然苏联人办事也不很地道,说是合办,平时管理和分红都不让中国插手,等于自已独家赚钱。
尽管有些不爽,但总体来说,中东铁路的苏联部分已经不再是国中之国,它的性质也从主权高度下降到主要是商业角度(书本上说的,愤青们请谨慎拍砖),两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收益和分红上。
而在中东路以南,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就不这么简单了。鬼子不仅占了铁路,而且沿着铁路大量霸占田地,派驻警察、守备队、野战军等驻守,硬生生在东北划出一块殖民地出来,连所谓满州铁路公司也成了情报机关的重点单位。张作霖之所以会被炸死,就是因为他的专列要经过日本人的铁路,而中国人没法在那段铁路上派卫兵。
家里有条大铁路捏在别人手里,总是一件不爽的事,张学良心里一直不痛快。自已是堂堂正正的东北王,卧榻之旁只容姨太太酣睡,怎么能让别人打盹。
虽然日本人炸死了他爹,可毕竟是老主子,老张家致富全靠日本干爹,张学良惹不起也不敢惹。这时有人告诉他,可以不惹日本人,去惹苏联人吧,苏联人好欺负!
给张学良提建议的人很多,其中最积极的,是中东路督办、中方理事吕荣寰。
据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回忆,这位吕督办就是个纯粹的人渣,而其他东北军元老则干脆把话挑明了说,吕人渣劝张学良抢回中东路,并不是想维护主权,而是铁路很赚钱。苏联一直拿赚的钱搞基础建设,希望实现扩大再生产(当然是为了他们赚更多的钱),吕荣寰对国家主权没有概念,只希望尽快实现按股分红,好从里面贪污(从他的官品上看确实如此)。
不少人都觉得苏联好欺负,可以从里面捞一大笔,当然也有不少人相信,打苏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劝张学良不要轻举妄动。可惜,在诸多想分钱的老将忽悠下,张学良相信,东北离苏联很远,斯大林不可能派大军过来跟他打仗,而且自已的东北军兵强马壮,完全不用怕他们。
当年在张作霖手下,曾经有个懂外交、懂政治的谋士叫杨宇霆。杨谋士说过,要管好东北,一定要注意平衡日本和苏联,在两股势力中间保持均势,失掉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大举进攻。
如果杨宇霆还在,肯定不会同意张学良的想法,然而他却死了。东北易帜才两个星期,张学良就在会客厅杀了他,嫌他才高震主、抢了自已的风头,还当面称自己是“少帅”。东北军里的人才本来就稀少,杀过杨宇霆之后,大小官员都是人人自危,生怕惹少帅生气,哪一天也被打死在会客厅里。
所以张学良觉得苏联好欺负,大家也都跟着说苏联好欺负,个别脑子清醒点的站出来劝两句,看少帅脸色不好看,立刻住了嘴。
知道张学良想跟苏联人打架,蒋介石十分开心。
虽然拿着苏联军援起家,蒋介石对苏联却是十分恼恨,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美等国家都讨厌苏联。南京政府此时正在搞“革命外交”运动,大张旗鼓地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正是拿苏联开刀的好时机,因此张学良一说想对付苏联,蒋介石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积极地表态说,苏联肯定不会为半条铁路出兵的,南京政府不仅在外交上支持张学良,还能支援一批军火,作为“防范赤化”的礼物。
有好处拿,有实惠收,还有人情体面,这样的好事当然不干白不干。小白脸张学良在内外双重忽悠下,终于兴奋地下定了决心,要拿回中东路里赚的钱。
起初是四月份的时候,张学良和苏联提中东路的事情,苏联同意由中国人出任几个关键地方的处长,但同时要求中国承认苏联工人的工会,张学良答应了。而张学良强行要收回沿路的电话权,苏联也没有反对,只是希望把架电话线的成本还给他们,不能白拿东西不付账。
从大清国到民国,几十年外交都是列强打上门来,又吓又嚷,中国则是连哄带拖,赔钱买平安。看到苏联表现疲软,只会在小问题上讨价还价,张学良十分快乐,他相信自已的判断是正确的:斯大林不敢和自已翻脸。
从某种程度上讲,张学良是对的。
斯大林手头上的麻烦事非常多。本来经济情况就不好,外国还要搞封锁,加上内部各种压力,实在不值得为半条铁路动刀动枪;所以只要不太过份,他也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之能赚钱固然好,要分钱也可以商量,就是不要太出格。偏偏张学良懦弱了一辈子,偏偏想在这个时候雄起,又把苏联设在哈尔滨的气象观测站也端了。
铁路局的报告递到莫斯科,斯大林十分恼火,但考虑到观测站不属于铁路的一部分,于是继续没说什么,就当事情没发生过。
斯大林的沉默给张学良带来极大的兴奋。周围不少人纷纷向他报告各种顺耳的报告,例如苏联内部空虚,苏军士气低落,装备又差,肯定不是东北军的对手等等,而且蒋介石也拚命给他送利好消息。
作为中华民国理论上的合法政府,蒋介石不仅对张小白脸恭维有加,而且还告诉张少帅说,苏联在国际上是孤立的,中央对他的收复主权也是支持的,只要他收回中东路,南京将发动外交攻势,对苏联搞国际制裁,同时还可以出兵十万、军费两百万支持他,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全球反苏力量的先锋,要有信心啊!
大哥如此豪情阔绰,小弟当然也不能太过吝啬。张学良当场表示,十万援军就不用了(怕黑吃黑),不过两百万块钱倒很急需,蒋大哥什么时候有空,劳驾汇个款吧。
蒋介石还是那样豪迈:钱和兵都没问题,只要打起来,哥肯定第一个支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