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朝笑笑生
一九四一年的开局,对蒋介石是个好兆头。他干掉了项英,关押了叶挺,又斗败了日本人,南北两路都大获全胜,实在是心情愉快。但对毛泽东来说,却是祸不单行,因为新四军在军部被歼之后,豫皖苏根据地又弄丢了。
本来在李先念的率领下,八路军在河南和安徽、江苏交界的地方建了一块根据地,就是豫皖苏边区。这块地方经济发达,油水丰厚,象萧县一个县的盐税就有八万元,抵得上新四军全军军饷。
李先念创建根据地后,国共双方都开始不满意起来。国民党不满意是因为,李先念搞的是违章建筑,军委会压根没划过这块地方,在蒋介石眼里,属于毛泽东利用国军败退的工夫抢占地盘;而共产党也不满意,因为这块根据地交通实在太便利,地形非常平坦,如果鬼子打进来,找不到一块能守的地方。
两边都不满意,自然都会想解决的办法。边区本来是彭雪枫、黄克诚当家,黄克诚南下江苏找陈毅搞会师,只剩下彭雪枫独立支持,他的西面有中央军汤恩伯,南面是李品仙的桂系,全都不是好惹的主。由于关系过于敏感,彭雪枫几次想往西或往南扩展一点地方作为战略纵深,刘少奇都不敢批,生怕引发大规模械斗。
领导不发话,彭雪枫自然不能随便搞活动,脆弱的平衡一直维持到四零年十二月,终于维持不下去了。在长期拉拢下,八路军四纵六旅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联手造反,在萧县、宿县、永县扣押了党政干部八十多人,拉着两千多部队投奔汤恩伯;再过一个月,皖南事变发生,彭雪枫的部队由八路军改编为新四军,成了新四军第四师。
先是两个团被拉走、地盘被侵占,接着新四军军部被歼灭,八路军上上下下都是一片悲戚之声。彭雪枫相信,国民党已经掀起新一轮反共高潮,汤恩伯迟早会消灭他,偏偏在这个时候,豫南会战开始了。
就象先前所说的那样,园部气势汹汹地进攻,李宗仁和汤恩伯稳步后退,然后打防守反击,双方都是险象环生,最后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各自退回驻地。本来没新四军什么事情,可是看到汤恩伯不断后撤,彭雪枫以为中央军是真的败退,于是向延安发去紧急电报:国民党已经弃守豫南,请求向西发展!
汤恩伯在的时候,不好啃硬骨头,既然人都走了,无主地占一下自然没有关系。毛泽东很快回复,可以带部队去建根据地。
大喜过望的彭雪枫带着主力部队出发了。他的目标是占领一些要地进行巩固,应付将来的进攻,而所有地盘,都在汤恩伯先前的防区。
正当彭雪枫开张新铺面的时候,汤恩伯已经打退园部,喜气扬扬地回来了。碰到忙着分田划地的彭雪枫,汤司令顿时火冒三丈:鬼子进攻的时候你们不帮忙,反而忙着抢地盘,安的是干什么心?!
不需要太多解释,汤恩伯立刻发起大规模进攻。措手不及的彭雪枫被打得十分凄惨,一下损失四千多人,多个团营级单位全军覆没,刚改建的新四军在骑兵面前,几乎没有招架能力,不仅没占到一寸地盘,反而不得不灰头土脸地退出豫皖苏根据地,中原局的报告上甚至有这样一句话:此次损失仅次于皖南事变!
在大陆正史里,彭雪枫的这一仗叫“路西反顽斗争”,冲突起因是因为国民党部队无能,面对日本人的进攻一路溃退,所以新四军跑去“收复失地”,结果遭到“顽”军攻击,损失巨大…丝毫不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冲突。然而透过重重迷雾,我们应该知道,历史终究不是随人打扮的小姑娘。
从四一年起,华北华南的共产党人都陷入了艰难境地。华北汉奸齐燮元是搞了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汪精卫政权成立后又改名“华北政务委员会”,名字改来改去,性质却没有变,总之就是汉奸大集合。配合鬼子的全力扫荡,华北华南开始大规模招降国民党游击部队,而且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只要肯投奔他们,不仅能升官,齐主席和汪主席还保证不动你的地盘,换句话说草头王可以继续做,只要在北京或南京挂个名就成;最妙的是,同汪精卫“合作”的话,名义上不算投降日本人,甚至不用公开同重庆决裂,只要不打日本人,想干嘛都行。
如此优厚的条件,想让人不动心,自然是比较困难的。国民党本来就不重视军纪,跑到敌后更是什么情况都有,看到条件如此艰苦,抗战胜利却遥遥无期,大批游击部队纷纷找伪政府注册新商标,落实一颗黄心(似乎说不上红心)、两手准备的方针。他们既在重庆有番号,又在南京或北京有挂号,属于不折不扣的一国两制;而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日本人自然是心知肚明,不管那些人叫皇协军(正牌伪军)还是汪伪齐伪(杂牌伪军),只要他们不打自已,就不用和他们翻脸,让他们帮着占地盘,用中国人去打中国人。
苏中的新四军最先感到了危机。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元气大伤,从韩德勤手上夺来的黄桥也很快被日本人占领,接着又传来更坏的消息:在泰州的李明扬被李长江排挤走了,而新上任的李长江正在接洽日军,准备投降。
李明扬是新四军的重要盟友,一直同新四军保持中立,李长江如果投敌,等于新四军多出一个劲敌。根据内线情报,日本人已经接受了李长江的条件,并准备里应外合,对邻近新四军来一次大扫荡。
在华中,李长江是第一个公开投敌的高级将领,对新四军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刘少奇丝毫不敢迟疑,下令该出手时就出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问题。二月十三号,李长江叛变,十七号他就从中原局发来电报,要求迅速解决李长江。
二月十八号,李长江得意洋洋地宣布了新的委任状,成为汪精卫的第一集团军司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陈毅已经发出作战命令,收拾他的大军正在开进的路上;这一天黄昏时分,粟裕和叶飞有如神兵天降,用最快的速度攻下了姜堰,第二天晚上就来到泰州,把城池重重包围起来。那些刚换旗号的伪军根本无心作战,仅仅一晚上工夫就全面溃散,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狼狈不堪,换了便衣才逃出去。
粟裕的动作又快又狠,直接消灭了近五千伪军,并争取到两个伪军支队战场起义。等日本人听到消息赶来救援的时候,新四军已经安然撤走,鬼子只收容到一小批溃散的伪军。
莫名其妙挨了一记闷棍,鬼子自然是恼火到极点,华南的日本十三军大部队刚刚集结起来,还没开始扫荡就被断了内应。考虑到当地打得一片混乱,情况过于不明朗,最后决定,把集结的部队换个方向,到苏中的东台、如臬一带去扫荡。
对这个结果,顾祝同是很无语的,因为鬼子扫荡的地方没有新四军,而是国民党的地盘。
明明是新四军开打,最后鬼子却找了国军的麻烦,国民党和日本人都觉得哭笑不得。
一九四一年的开局,对蒋介石是个好兆头。他干掉了项英,关押了叶挺,又斗败了日本人,南北两路都大获全胜,实在是心情愉快。但对毛泽东来说,却是祸不单行,因为新四军在军部被歼之后,豫皖苏根据地又弄丢了。
本来在李先念的率领下,八路军在河南和安徽、江苏交界的地方建了一块根据地,就是豫皖苏边区。这块地方经济发达,油水丰厚,象萧县一个县的盐税就有八万元,抵得上新四军全军军饷。
李先念创建根据地后,国共双方都开始不满意起来。国民党不满意是因为,李先念搞的是违章建筑,军委会压根没划过这块地方,在蒋介石眼里,属于毛泽东利用国军败退的工夫抢占地盘;而共产党也不满意,因为这块根据地交通实在太便利,地形非常平坦,如果鬼子打进来,找不到一块能守的地方。
两边都不满意,自然都会想解决的办法。边区本来是彭雪枫、黄克诚当家,黄克诚南下江苏找陈毅搞会师,只剩下彭雪枫独立支持,他的西面有中央军汤恩伯,南面是李品仙的桂系,全都不是好惹的主。由于关系过于敏感,彭雪枫几次想往西或往南扩展一点地方作为战略纵深,刘少奇都不敢批,生怕引发大规模械斗。
领导不发话,彭雪枫自然不能随便搞活动,脆弱的平衡一直维持到四零年十二月,终于维持不下去了。在长期拉拢下,八路军四纵六旅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联手造反,在萧县、宿县、永县扣押了党政干部八十多人,拉着两千多部队投奔汤恩伯;再过一个月,皖南事变发生,彭雪枫的部队由八路军改编为新四军,成了新四军第四师。
先是两个团被拉走、地盘被侵占,接着新四军军部被歼灭,八路军上上下下都是一片悲戚之声。彭雪枫相信,国民党已经掀起新一轮反共高潮,汤恩伯迟早会消灭他,偏偏在这个时候,豫南会战开始了。
就象先前所说的那样,园部气势汹汹地进攻,李宗仁和汤恩伯稳步后退,然后打防守反击,双方都是险象环生,最后双方谁也没占到便宜,各自退回驻地。本来没新四军什么事情,可是看到汤恩伯不断后撤,彭雪枫以为中央军是真的败退,于是向延安发去紧急电报:国民党已经弃守豫南,请求向西发展!
汤恩伯在的时候,不好啃硬骨头,既然人都走了,无主地占一下自然没有关系。毛泽东很快回复,可以带部队去建根据地。
大喜过望的彭雪枫带着主力部队出发了。他的目标是占领一些要地进行巩固,应付将来的进攻,而所有地盘,都在汤恩伯先前的防区。
正当彭雪枫开张新铺面的时候,汤恩伯已经打退园部,喜气扬扬地回来了。碰到忙着分田划地的彭雪枫,汤司令顿时火冒三丈:鬼子进攻的时候你们不帮忙,反而忙着抢地盘,安的是干什么心?!
不需要太多解释,汤恩伯立刻发起大规模进攻。措手不及的彭雪枫被打得十分凄惨,一下损失四千多人,多个团营级单位全军覆没,刚改建的新四军在骑兵面前,几乎没有招架能力,不仅没占到一寸地盘,反而不得不灰头土脸地退出豫皖苏根据地,中原局的报告上甚至有这样一句话:此次损失仅次于皖南事变!
在大陆正史里,彭雪枫的这一仗叫“路西反顽斗争”,冲突起因是因为国民党部队无能,面对日本人的进攻一路溃退,所以新四军跑去“收复失地”,结果遭到“顽”军攻击,损失巨大…丝毫不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冲突。然而透过重重迷雾,我们应该知道,历史终究不是随人打扮的小姑娘。
从四一年起,华北华南的共产党人都陷入了艰难境地。华北汉奸齐燮元是搞了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汪精卫政权成立后又改名“华北政务委员会”,名字改来改去,性质却没有变,总之就是汉奸大集合。配合鬼子的全力扫荡,华北华南开始大规模招降国民党游击部队,而且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只要肯投奔他们,不仅能升官,齐主席和汪主席还保证不动你的地盘,换句话说草头王可以继续做,只要在北京或南京挂个名就成;最妙的是,同汪精卫“合作”的话,名义上不算投降日本人,甚至不用公开同重庆决裂,只要不打日本人,想干嘛都行。
如此优厚的条件,想让人不动心,自然是比较困难的。国民党本来就不重视军纪,跑到敌后更是什么情况都有,看到条件如此艰苦,抗战胜利却遥遥无期,大批游击部队纷纷找伪政府注册新商标,落实一颗黄心(似乎说不上红心)、两手准备的方针。他们既在重庆有番号,又在南京或北京有挂号,属于不折不扣的一国两制;而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日本人自然是心知肚明,不管那些人叫皇协军(正牌伪军)还是汪伪齐伪(杂牌伪军),只要他们不打自已,就不用和他们翻脸,让他们帮着占地盘,用中国人去打中国人。
苏中的新四军最先感到了危机。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元气大伤,从韩德勤手上夺来的黄桥也很快被日本人占领,接着又传来更坏的消息:在泰州的李明扬被李长江排挤走了,而新上任的李长江正在接洽日军,准备投降。
李明扬是新四军的重要盟友,一直同新四军保持中立,李长江如果投敌,等于新四军多出一个劲敌。根据内线情报,日本人已经接受了李长江的条件,并准备里应外合,对邻近新四军来一次大扫荡。
在华中,李长江是第一个公开投敌的高级将领,对新四军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刘少奇丝毫不敢迟疑,下令该出手时就出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问题。二月十三号,李长江叛变,十七号他就从中原局发来电报,要求迅速解决李长江。
二月十八号,李长江得意洋洋地宣布了新的委任状,成为汪精卫的第一集团军司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陈毅已经发出作战命令,收拾他的大军正在开进的路上;这一天黄昏时分,粟裕和叶飞有如神兵天降,用最快的速度攻下了姜堰,第二天晚上就来到泰州,把城池重重包围起来。那些刚换旗号的伪军根本无心作战,仅仅一晚上工夫就全面溃散,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狼狈不堪,换了便衣才逃出去。
粟裕的动作又快又狠,直接消灭了近五千伪军,并争取到两个伪军支队战场起义。等日本人听到消息赶来救援的时候,新四军已经安然撤走,鬼子只收容到一小批溃散的伪军。
莫名其妙挨了一记闷棍,鬼子自然是恼火到极点,华南的日本十三军大部队刚刚集结起来,还没开始扫荡就被断了内应。考虑到当地打得一片混乱,情况过于不明朗,最后决定,把集结的部队换个方向,到苏中的东台、如臬一带去扫荡。
对这个结果,顾祝同是很无语的,因为鬼子扫荡的地方没有新四军,而是国民党的地盘。
明明是新四军开打,最后鬼子却找了国军的麻烦,国民党和日本人都觉得哭笑不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