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朝笑笑生
已经见到棺材,掉不掉眼泪都晚了,顾祝同也没有办法,只好顺手提拨一位师长为副军长,希望能起点作用,那位“幸运”的副军长叫陈颐鼎,黄埔三期毕业生。在随后鬼子的进攻中,莫军长果然不孚众望地及时逃窜,把衢州扔下不管,而陈颐鼎则挺身而出,带着大伙坚持了好几天,最后趁夜色及时撤走,给日本人留下一座空城。
同样是军级干部,反差却如此之大,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但考察一下人事档案就会明白,顾祝同任命陈颐鼎当副军长,不是没有原因的。莫与硕是陈诚的土木系出身,却不在陈诚的防区,因此吊儿郎当没有人管,出了事陈诚反而会保;而陈颐鼎人脉不旺,又是南京保卫战的败将,当年是扒着一块门板漂过长江才拣的性命,对守城战有切肤之痛。两个人后来的命运也大相径庭,精明的莫军长五年后因为倒卖军火,被委员长抓了典型枪毙;肯吃亏的陈颐鼎却能率部接收台湾,代表民国政府风光一时,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几天血战,鬼子终于攻下衢州。但畑俊六一点高兴的意思也没有,因为他仍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人呢?
很明显,顾祝同的主力又跑了,他打的还是小股阻击部队。
畑俊六只能继续按原计划进攻。七月一号,十一军和一十三军终于在横峰会师,顺利打通浙江到江西的道路,但想象中的国军主力依然没有找到。愤怒的畑俊六抓不到国军主力,于是恼羞成怒,决定做几件事情挽回面子,具体来说,是用野蛮弥补愚蠢。
日本兽军开始在占领区大肆屠杀。衢州城里被杀两万多人,还有五万多人失踪,玉山机场周围九个村的百姓全部被杀绝;鬼子疯狂地破坏了所有的机场,把跑道全部挖成大坑,把近千中国人埋在里面,周围民房也全部炸毁,再引水淹没。为了防止有人放水,日军专门在水闸、河堤等地方埋了地雷,最后又撬走两百多公里铁路,运到沈阳兵工厂当原材料,一直杀到八月中,为了收缩防线,这才开始往回撤。
从表面上看,顾祝同的表现还算合格,他的大军动作迅速,避过了鬼子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但必须要说明的是,顾司令的指挥只能算勉强凑数,合格与否其实不大好说。因为在整场战役里,顾司令的第三战区都在躲避锋芒,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交战;日军撤退时,也没能组织任何反击。鬼子从容地占领了所有目标,然后毁掉机场及一切设备,所到之处大肆屠杀,而他却毫无反应,只在鬼子撤走后跟进“收复失地”,实在有愧委员长调去的兵力和装备。
鬼子的大屠杀一直持续到八月底,江西一线的日军终于分批撤回,东线浙江的日军则撤到金华、兰溪一线。在这场大规模进攻里,有二十多万中国平民遇害,浙江和江西的机场被全部破坏,最恶毒的是鬼子撤走时,处心积虑地大面积散布了鼠疫细菌等生物武器,企图制造大规模传染疫病,彻底破坏中国的战争潜力。
从一九三二年起,关东军石井四郎就在东北,开始研制细菌武器。经过十年灭绝人性的所谓研究(用人当试验品),此时的日本细菌弹已经实现了标准化量产,而且有多支部队从事这一见不得人的工作。在东北有关东军六五九部队,南京规模最大,叫荣字一六四四部队,长春是关东军一零零部队,北京北支甲一八五五部队,广州波字八六零四部队,还有后来在新加坡搞的冈字九四二零部队,加上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一共七支部队,规模极其庞大。如果仔细探究的话,后来宣传得沸沸扬扬的“恐怖魔鬼”七三一部队,不过是哈尔滨的研究中心而已。
整个抗战,日本不断地在中国播撒鼠疫、炭疽病菌,企图把中国人成片杀光,毁掉中国的抵抗能力。浙江的事情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从浙江到缅甸、东南亚,全世界都在法西斯轴心国面前节节败退,共产党军队自然也不能幸免。事实上,他们的处境比国军还要糟。
一九四二年的第一个坏消息,比往常要早一点: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总司令赵尚志,在二月十二日被日本关东军包围,力战身死。
由于篇幅缘故,长期以来讲内战、讲抗战,没有时间研究东北的抗联,对那些白山黑水坚持抗日的英雄们来说,其实是不大公平的。抗战开始的时间是一九三七年,但在东北,抵抗日军的战斗从三一年起就没有停过,并在后来发展为赫赫有名的东北抗联,是一把插在东北大后方的尖刀。
因为基础比较薄弱,东北的共产党一直发展缓慢,三一年九一八的时候,全东北只有两千名共产党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年十一月份,关东军破获了中共满州省委机关,整个领导层几乎一网打尽,本来就脆弱的党组织遭此打击,干脆变成了瘫痪,可谓出师不利。
关内跟关外,很快成了两个世界。日本人树起界碑,把东北划为所谓满洲国,远在南方山沟的中共派不出军队远征,只能命令共产党员分批潜入,到东北搞抗日斗争,不管是上海中央还是瑞金中央,跟他们联系都十分困难。到后来通讯断绝,不得不全部按苏军进行编制,靠共产国际从莫斯科发出指令,遥控他们的抗日行动,具体来讲,是王明、康生一伙人在指挥。
以王明的军事水平和政治水准,在关东军面前只能用三个字形容,就是不入流,而他们的对手关东军却是一流。但不入流的领导好歹也是领导,共产党人只能在乱七八糟的命令下,一点点拉拢队伍,组织抗日军队。
刚开始的时候,鬼子还没站稳脚跟,东北民间有抗日义勇军近三十万,正是拉队伍的好时机,但党组织偏偏被破坏,都在忙着重新找铺面开张。好不容易把组织机构重建起来,上海的党中央又发来脑残指令,要求排斥其他非共产党武装,成立“纯正”的红军,于是继续一塌糊涂。等到三三年中期,上面看清形势,决定跟其他义勇军合作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站稳了脚跟,加上不懂如何建设根据地(搞农村工作,当时只有毛泽东在行),整个抗联虽然拉起了几万人,根基却是神散而形也散,永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一再错过时机,抗联的官兵并没有自怨自艾,他们知难而上,挑起了抗日的大梁。在其他义勇军纷纷失败的时候,抗联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奋起进攻,在重重围剿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而日本人发现义勇军成片改编为抗日民主联军后,也马上出台相关对策,其中最毒辣的有两条,一是把老百姓强行归并成大村集中监管,切断游击队的联系;二是高价收买抗联的叛徒。
刚刚发展起来的抗联,很快就走到了绝境。东北的冬天极度寒冷,抗联战士却无法从老百姓那里得到补给,零下几十度的晚上为了隐蔽,连火都不能生,大批人马冻死、饿死在冰天雪地里。面对日本日益精锐的关东军集团,抗联几乎是全凭一股精神支撑,在毫无希望的战场上做最后的抗争。
已经见到棺材,掉不掉眼泪都晚了,顾祝同也没有办法,只好顺手提拨一位师长为副军长,希望能起点作用,那位“幸运”的副军长叫陈颐鼎,黄埔三期毕业生。在随后鬼子的进攻中,莫军长果然不孚众望地及时逃窜,把衢州扔下不管,而陈颐鼎则挺身而出,带着大伙坚持了好几天,最后趁夜色及时撤走,给日本人留下一座空城。
同样是军级干部,反差却如此之大,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但考察一下人事档案就会明白,顾祝同任命陈颐鼎当副军长,不是没有原因的。莫与硕是陈诚的土木系出身,却不在陈诚的防区,因此吊儿郎当没有人管,出了事陈诚反而会保;而陈颐鼎人脉不旺,又是南京保卫战的败将,当年是扒着一块门板漂过长江才拣的性命,对守城战有切肤之痛。两个人后来的命运也大相径庭,精明的莫军长五年后因为倒卖军火,被委员长抓了典型枪毙;肯吃亏的陈颐鼎却能率部接收台湾,代表民国政府风光一时,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几天血战,鬼子终于攻下衢州。但畑俊六一点高兴的意思也没有,因为他仍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人呢?
很明显,顾祝同的主力又跑了,他打的还是小股阻击部队。
畑俊六只能继续按原计划进攻。七月一号,十一军和一十三军终于在横峰会师,顺利打通浙江到江西的道路,但想象中的国军主力依然没有找到。愤怒的畑俊六抓不到国军主力,于是恼羞成怒,决定做几件事情挽回面子,具体来说,是用野蛮弥补愚蠢。
日本兽军开始在占领区大肆屠杀。衢州城里被杀两万多人,还有五万多人失踪,玉山机场周围九个村的百姓全部被杀绝;鬼子疯狂地破坏了所有的机场,把跑道全部挖成大坑,把近千中国人埋在里面,周围民房也全部炸毁,再引水淹没。为了防止有人放水,日军专门在水闸、河堤等地方埋了地雷,最后又撬走两百多公里铁路,运到沈阳兵工厂当原材料,一直杀到八月中,为了收缩防线,这才开始往回撤。
从表面上看,顾祝同的表现还算合格,他的大军动作迅速,避过了鬼子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但必须要说明的是,顾司令的指挥只能算勉强凑数,合格与否其实不大好说。因为在整场战役里,顾司令的第三战区都在躲避锋芒,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交战;日军撤退时,也没能组织任何反击。鬼子从容地占领了所有目标,然后毁掉机场及一切设备,所到之处大肆屠杀,而他却毫无反应,只在鬼子撤走后跟进“收复失地”,实在有愧委员长调去的兵力和装备。
鬼子的大屠杀一直持续到八月底,江西一线的日军终于分批撤回,东线浙江的日军则撤到金华、兰溪一线。在这场大规模进攻里,有二十多万中国平民遇害,浙江和江西的机场被全部破坏,最恶毒的是鬼子撤走时,处心积虑地大面积散布了鼠疫细菌等生物武器,企图制造大规模传染疫病,彻底破坏中国的战争潜力。
从一九三二年起,关东军石井四郎就在东北,开始研制细菌武器。经过十年灭绝人性的所谓研究(用人当试验品),此时的日本细菌弹已经实现了标准化量产,而且有多支部队从事这一见不得人的工作。在东北有关东军六五九部队,南京规模最大,叫荣字一六四四部队,长春是关东军一零零部队,北京北支甲一八五五部队,广州波字八六零四部队,还有后来在新加坡搞的冈字九四二零部队,加上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一共七支部队,规模极其庞大。如果仔细探究的话,后来宣传得沸沸扬扬的“恐怖魔鬼”七三一部队,不过是哈尔滨的研究中心而已。
整个抗战,日本不断地在中国播撒鼠疫、炭疽病菌,企图把中国人成片杀光,毁掉中国的抵抗能力。浙江的事情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从浙江到缅甸、东南亚,全世界都在法西斯轴心国面前节节败退,共产党军队自然也不能幸免。事实上,他们的处境比国军还要糟。
一九四二年的第一个坏消息,比往常要早一点:东北抗日民主联军总司令赵尚志,在二月十二日被日本关东军包围,力战身死。
由于篇幅缘故,长期以来讲内战、讲抗战,没有时间研究东北的抗联,对那些白山黑水坚持抗日的英雄们来说,其实是不大公平的。抗战开始的时间是一九三七年,但在东北,抵抗日军的战斗从三一年起就没有停过,并在后来发展为赫赫有名的东北抗联,是一把插在东北大后方的尖刀。
因为基础比较薄弱,东北的共产党一直发展缓慢,三一年九一八的时候,全东北只有两千名共产党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年十一月份,关东军破获了中共满州省委机关,整个领导层几乎一网打尽,本来就脆弱的党组织遭此打击,干脆变成了瘫痪,可谓出师不利。
关内跟关外,很快成了两个世界。日本人树起界碑,把东北划为所谓满洲国,远在南方山沟的中共派不出军队远征,只能命令共产党员分批潜入,到东北搞抗日斗争,不管是上海中央还是瑞金中央,跟他们联系都十分困难。到后来通讯断绝,不得不全部按苏军进行编制,靠共产国际从莫斯科发出指令,遥控他们的抗日行动,具体来讲,是王明、康生一伙人在指挥。
以王明的军事水平和政治水准,在关东军面前只能用三个字形容,就是不入流,而他们的对手关东军却是一流。但不入流的领导好歹也是领导,共产党人只能在乱七八糟的命令下,一点点拉拢队伍,组织抗日军队。
刚开始的时候,鬼子还没站稳脚跟,东北民间有抗日义勇军近三十万,正是拉队伍的好时机,但党组织偏偏被破坏,都在忙着重新找铺面开张。好不容易把组织机构重建起来,上海的党中央又发来脑残指令,要求排斥其他非共产党武装,成立“纯正”的红军,于是继续一塌糊涂。等到三三年中期,上面看清形势,决定跟其他义勇军合作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站稳了脚跟,加上不懂如何建设根据地(搞农村工作,当时只有毛泽东在行),整个抗联虽然拉起了几万人,根基却是神散而形也散,永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一再错过时机,抗联的官兵并没有自怨自艾,他们知难而上,挑起了抗日的大梁。在其他义勇军纷纷失败的时候,抗联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奋起进攻,在重重围剿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发展。而日本人发现义勇军成片改编为抗日民主联军后,也马上出台相关对策,其中最毒辣的有两条,一是把老百姓强行归并成大村集中监管,切断游击队的联系;二是高价收买抗联的叛徒。
刚刚发展起来的抗联,很快就走到了绝境。东北的冬天极度寒冷,抗联战士却无法从老百姓那里得到补给,零下几十度的晚上为了隐蔽,连火都不能生,大批人马冻死、饿死在冰天雪地里。面对日本日益精锐的关东军集团,抗联几乎是全凭一股精神支撑,在毫无希望的战场上做最后的抗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