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唐朝历史年表 02 AD657-693年

【唐朝历史年表:0102030405060708

AD657年
李义甫与礼部尚书许敬宗,迎合武曌意,诬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桂州都督褚遂良谋反。贬韩瑗振州(海南三亚)刺史,来济台州(浙江临海)刺史,褚遂良爱州(越南清化)刺史。
左屯卫将军苏定方击西突厥,擒沙钵略可汗,于其地置濛池、崑陵二都护府。

AD658年
左屯卫大将军杨冑,攻龟兹王国,立素稽为龟兹王。

AD659年
武曌诬太尉长孙无忌,其弟长孙铨、长孙恩、凉州刺史赵持满,及王皇后舅柳奭等谋反,悉杀之。褚遂良已死,杀其子。韩瑗亦死,剖棺。自是政归武曌。

AD660年
唐帝高宗李治染风眩疾,头重,目不能视,百官奏事,均由武曌裁决,权威日尊。
百济国恃高丽势,数侵新罗,新罗再求救于中国。唐政府遣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击百济,围其京都泗沘城(朝鲜扶余),百济王扶余义慈倾国出战,大败,出降,唐于其地置五都督府。

AD661年
百济故将福信等起兵,自日本迎故王之子扶余丰为王,围唐郎将刘仁愿于泗沘城,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救至,百济解围去。唐政府命任雅相、契苾何力、苏定方为三行军总管,发三十五军,海陆击高句丽,围其京都平壤(朝鲜平壤)。
阿拉伯帝国四任哈里发阿利被刺身死,大臣穆阿伟亚自立为第五任哈里发,废除选举制,改为父子世袭,自麦地那迁都大马士革(西洋称奥米亚王朝,中国称白衣大食)。

AD662年
唐政府改官名府名:门下省为东台,侍中为左相。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为右相。尚书省为中台,仆射为匡政。
大军围高句丽平壤,久不能克,解围班师。
铁勒九姓屡侵边,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之,战于天山,铁勒九姓大败,中国军穷追,至仙萼河(色愣格河)。值大雪,引还,粮又尽,食马又尽,人自相食,一万四千骑,比入塞,仅余八百人。唐政府复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击之,铁勒九姓始降。

AD663年
百济王扶余丰引日本入援,屯周留城(朝鲜韩山),唐熊津道总管孙仁师援刘仁愿。刘仁轨统水军至白江口,欲会陆军。猝遇日军,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海水皆赤,日军遁走,扶余丰奔高句丽,百济亡。唐政府留刘仁轨镇守。
百济亡,朝鲜半岛高句丽和新罗北南对峙。

AD664年
唐帝高宗李治每临朝视事,武曌即垂帘于后,中外称为「二圣」。武曌诬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反,杀之。玄奘卒。

AD666年
李治封禅泰山。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卒,诸子互攻,长子泉男生为次子泉男建所驱,向中国求救。唐政府遣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海陆两道击高句丽。

AD667年
唐军入高句丽,通事舍人元万顷作檄高句丽文,曰:「不知守鸭绿江之险。」高句丽曰:「谨闻命矣。」遂守鸭绿江,中国军不得渡。唐政府窜元万顷于岭南(广东)。

AD668年
唐军陷高句丽扶余城(吉林四平),强渡鸭绿江,围平壤,高句丽王高藏出降。高句丽亡。唐政府于其地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于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
高句丽亡。

AD670年
吐蕃大举攻中国,连陷西域十八州(─六九二),唐政府遣右卫大将军薛仁贵、左卫将军郭待封,统军攻之,大败而还。

AD672年
吐谷浑畏吐蕃之强,东迁于中国安乐州(宁夏中卫)。其故地(青海省)悉为吐蕃所有。吐谷浑汗国亡。
日本天智天皇卒,皇弟大海人起兵攻皇太子大友,大友兵败自刎,大海人即位,是为天武天皇。史称「壬申之乱」。

AD674年
李治称天皇,武曌称天后。

AD675年
太子李弘,武曌所生长子,仁孝谦恭。萧良娣二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故,囚于内庭,年逾三十不能嫁,李弘见之惊恻,奏请成婚,武曌怒,毒李弘死,立其弟李贤为太子。

AD677年
新罗不耐唐统治朝鲜北部,屡攻唐军,唐军迭败。今年,安东都护府自平壤迁新城(辽宁),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第一次统一)。

AD678年
吐蕃侵边不已。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率兵十八万,与吐蕃战于青海上,大败。右卫大将军刘审礼深入,李敬玄不敢救,刘审礼遂为吐蕃所掳。

AD679年
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逼中国安西。会波斯王卒,其子泥垣师在长安,唐政府立为波斯王,遣吏部侍郎裴行俭送之归,使乘机图西突厥。裴行俭过西州(新疆吐鲁番),佯为出猎,驰擒阿史那都支。留肃州刺史王翼于焉耆,筑碎叶城(中亚托克马克)。
东突厥二部落叛,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单于大都护府(内蒙和林格尔)长史萧嗣业击之,大败。

AD680年
定襄道大总管裴行俭击东突厥,大破之于黑山(内蒙和林格尔北杀虎山),阿史那泥熟匐可汗为其下所杀。太子李贤,武曌所生次子,武曌信谗言,废之为平民,立三子李哲为太子。

AD681年
东突厥俟裴行俭军还,阿史那伏念又称可汗,裴行俭再击之,擒阿史那伏念,斩于长安。

AD682年
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部落,称可汗,围弓月城。安西都护(中亚托克马克)王方翼击之,战于热海(中亚伊赛克湖),流矢贯臂,抽刀截之,左右不知,遂大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溃散。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每斗银四百两,死者相枕,人相食。

AD683年
唐中宗李哲时代
唐帝高宗李治卒,子中宗李哲嗣位,尊武曌为皇太后,内史裴炎辅政。

AD684年
唐睿宗李旦时代
李哲初立,欲命韦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内史裴炎谏,李哲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有何不可。」武曌遂集百官,废李哲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居于别殿,不使问政事,武曌临朝。
眉州刺史徐敬业、长安主簿骆宾王,于(江苏)扬州起兵讨武曌,武曌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击斩之。武曌立武氏七庙,裴炎谏,不听。又以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辈尊位重,欲杀之,裴炎又固争。及徐敬业反,裴炎又劝武曌还政,武曌怒,诬裴炎谋反,杀之。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密奏救裴炎,武曌复诬程务挺谋反,亦杀之。并杀热海之役名将王方翼。

AD685年
武曌迁李哲于房州(湖北房县)。武曌爱幸卖药人冯小宝,使削髮为僧,改名怀义,任白马寺主,以便出入宫帏。

AD686年
武曌知人心不服,大肆诛戮以立威,命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皆给驿马,直抵御前,不实者不罪。于是告密纷起,人人自危。秋官侍郎周兴、御史中丞来俊臣、游击将军索元礼,均治诏狱,竞为讯囚酷法,作大枷「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及刑讯「凤凰展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囚无不望风诬伏。来俊臣更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右卫大将军李孝逸自破徐敬业,威名甚着,武曌忌之,诬以有罪,贬为施州(湖北恩施)刺史。

AD687年
武曌诬凤阁侍郎刘禕之受贿,杀之。又诬施州刺史李孝逸谋反,减死,除名,贬死(海南)儋州。

AD688年
武曌诬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韩王李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东莞公李融、霍王李元轨、江都王李绪等谋反,悉杀之。郝象贤临刑,肆口骂武曌,自是每刑人,先以木丸塞口。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讨武曌,兵败被杀。

AD689年
武曌命白马寺主冯小宝为新平军大总管,北击东突厥,至紫河(内蒙和林格尔南),不见敌而还。武曌杀汝南王李炜、鄱阳公李諲等皇族十二人。继又杀纪王李慎、东王李续。继又杀嗣郑王李敬等皇族六人。继又杀地官尚书魏玄同、彭州长史刘易从、右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天官侍郎邓玄挺。皆诬以谋反,或斩或绞。

AD690年
武曌称帝,国号周
武曌废其子唐帝睿宗李旦为皇嗣,唐王朝亡。
武曌称帝,国号周,史称南周。杀唐豫章王李亶、泽王李上金、南安王李颖等十三人。又杀唐恒州刺史裴贞、胜州都督王安仁。又鞭死其孙故太子李贤之子二人。唐李氏皇族及忠贞大臣,灭绝殆尽。
侍御史侯思止、游击将军王弘义,更竞为酷刑,置狱丽景门内,入是狱者,非死不得出,王弘义呼之为「例竟门」,人人震怖。

AD691年
武曌杀尚衣奉御刘行感、右金吾大将军丘神勣、纳言史务滋、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勗、岐州刺史云弘嗣、地官尚书格辅元、文昌右相岑长倩、司礼卿欧阳通、鸾台侍郎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
有人告酷吏文昌右丞相周兴谋反,武曌命另一酷吏御史中丞来俊臣鞫之,来俊臣方与周兴共食,因谓曰:「囚多不招认,当用何法。」周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置四围烧之,令囚入其中,何事不承。」来俊臣乃索大瓮烧炭如所教,曰:「有诏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恐,伏罪,流岭南,中途为仇家所杀。
武曌杀游击将军索元礼,以收人心。

AD692年
御史中丞魏元忠疾,其属监察御史郭霸尝其粪,喜曰:「公粪甘则可忧,今苦,无伤也。」魏元忠恶之,遇人则告。左台中丞来俊臣诬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及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谋反,下狱。侍御史侯思止鞫之,备极苦刑。狄仁杰裂布书冤状置棉被中,其子告变,武曌召见,七人得倖免,唯仍悉贬远荒。崔宣礼之甥殿中侍御史霍献可奏曰:「陛下不杀崔宣礼,臣请死于阶前。」以头触地,血流如注,以示不私其亲,武曌不许。
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悉复西域四镇。

AD693年
武曌加尊号,称金轮圣神皇帝。
杀皇嗣李旦妻刘妃、窦妃,又杀冬官尚书苏干。有告岭南流人(因罪贬窜者)谋反,武曌遣司刑评事万国俊往查,万国俊至广州,悉召流人,命俱自杀,流人哭号不服,万国俊驱之水曲,尽斩之,一朝死三百人,诈为反状奏报,武曌大喜。万国俊还,言诸道流人亦必怨望谋反,不可不早诛,武曌乃遣六道使,分赴诸道,尽屠流人,或杀七百人,或杀五百人,其远年杂犯流人,亦与之俱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