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能做到多高的可信程度?这一点令人生疑。在不考虑人为弄虚作假的前提下(这一点在中国这已经屡见不鲜),单就人口普查的调查方法来考虑,对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中美两国人口普查方式比较】
以美国为例,我们简单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人口普查方式: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
时间表:
2010年9月:开始宣传2010年人口普查,并要求居民进行配合。
2010年11月1日-10日:入户登记
11月16日至12月25日:事后质量抽查
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公布普查数据
2010年12月-2012年6月: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和分析
调查方式: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
登记的主要内容: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可以在这里下载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方法介绍)
时间表:
2008年秋季:开始招聘人口普查初期的工作人员。
2009年春季:普查工作人员上门更新全国范围内的地址列表。
2009年秋季:开始招聘人口普查工作量高峰期所需的普查员。
2010年2-3月:人口普查局将寄出约115亿张信函,提醒每个家庭政府将进行人口普查。特殊人口另行统计。
2010年4月1日:普查日。全国所有人会在2010年4月1日收到一封附有人口普查问卷的信件。偏远和农村地区中没有街道名和门牌号的家庭则由普查员把普查问卷送上门。电脑自动统计收回的问卷,确保在跟进阶段获得相应的数据。
2010年4-7月:美国人口调查局计划派出50万名称为人口普查员的临时雇员,上门拜访那些未作出回应的家庭及邮件不能涵盖的特别地区和住所。
2010年12月:法律规定,人口普查局需向总统提交全国人口总量(作为美国各州的直接税分派的依据)。
2011年3月:法律规定,人口普查局要向各州州长以及各州多数党和少数党领袖呈交更详细的数据,用于重新划分美国及州立法区。
2011年底至2012年初:人口普查局完成完整的数据表。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辅以人员跟进。
人口普查的主要登记内容:在2010年的普查问卷中,每户家庭只需填写7个问题的短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族裔、与户主的关系、住所是否租赁等。其他信息则通过美国社区调查收集。
【中国的人口普查方式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从上述中国和美国的人口普查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口普查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1、普查时间短。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从当年9月开始宣传,11月就开始普查,用10天时间便完成入户登记,用后续2个月时间完成抽查检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涵盖14亿人的调查,时间安排过于仓促,甚至连完成对居民的人口普查教育时间都不够。而美国从2008年就开始招募志愿者并着手准备,2009年完成地址更新,做好前期准备,2010年完成人口普查,2011年才向政府部门汇报,时间跨度长达4年,足以保证统计质量。
2、普查方式粗放。中国人口普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考虑到调查时间仅仅有10天,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现状。例如,倘若某户人家刚好在此期间外出,或者在此10天内,一直没有和人口普查员接触上,那么这户人家很可能就没有在人口普查的结果中显示出来。
3、普查问卷复杂,需核实信息过多,且容易受到行政干扰。中国人口普查统计的信息过多,这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其他部门所提供的人口信息可靠性不高,借鉴性不强,所以需要在人口普查中重新核实。但是,不可否认,普查中需要涵盖的信息量一多,其准确性就必然下降,而且,考虑到其中有很多信息都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业绩和政绩(譬如:户籍),恐怕很难完全避免来自行政部门的干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