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Pettis
从投资到消费的转移将驱动某些行业进步,也会阻碍另一些行业
对于全球性企业来说,仅仅知道在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并转向消费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再平衡的潜在成本和收益都很高,将影响中国国内和其他国家的各个产业。影响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京选择的政策。虽然中国的领导——从胡锦涛到习近平——已经明确表示中国了解再平衡的风险,这个过程也不会很轻松。商业公司必须做好准备。
再平衡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投资的大幅增加在过去的30年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财富没有向家庭再分配,那么消费者也无法提供额外的需求。再平衡的最明显效果是会导致中期增长放缓。虽然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预期下一个十年内的年均经济增长将回落到5-7%,但我预期更低,大概3-4%左右。在现代历史上,依靠投资驱动出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国家,都无法避免令人惊讶甚至是悲观的放缓(如90年代之后的日本),很难认为中国会是个例外。
如果作为需求来源的消费有足够的增长,可以取代投资——换句话说,家庭收入成为GDP的一部分——那么北京必须扭转决策,譬如低估货币和压低利率这样一些过去30年压抑家庭消费加强投资的政策。政府必须推行这些政策,同时兼顾国家内部的利益冲突,包括从投资密集型增长模式中——尤其是人为低信贷中——受益最多的强力集团、部门和公司。因此,很多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产业将茁壮成长,而其他产业将被迫做出痛苦的变化。这里做出4个有关中国再平衡方式对世界经济如何影响的预测:
1、硬大宗商品的价格将大幅下降。中国消费了不成比例的硬大宗商品,譬如铝、铜和铁矿石。用GDP调整后,发现中国买的这些商品是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的4-6倍。中国的好胃口是过去20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一需求是投资驱动增长的主要结果,相比消费密集型,这当然会“大宗商品”得多。随着投资放缓,中国对硬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会放缓,其价格也会下降,未来几年降幅可能高达50%。这有利于进口硬大宗商品的国家和公司。但是,并非所有的大宗商品的价格都会下降:如果再平衡成功,中国的中产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应该上升,对食品的需求将保持强劲。
2、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企业会很吃力。再平衡将大幅减少建筑装备、重型制造、运输和其他传统以来受惠于中国巨额投资的行业。然而,在这些板块中,政府决策将影响受到的负面影响的具体程度。
3、就整体而言,生产消费品的公司会受到轻微的影响,特定的部门可能表现更好,也可能更差。中国的再平衡过程要求家庭收入增速持续超过GDP。然而,这样日益增长的消费的结构可能发生剧变。首先,再平衡意味着中国的中产阶级将扩大,减少贫富两端在消费中的占比。第二,政治约束将决定再平衡的成本如何在既得利益阶层中分摊,亦将影响中国家庭的利益分配,例如,工资增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或者存款利率上升,每一项措施都会施惠于不同类型的家庭或不同消费品的供应商。
4、严重依赖制造业增长的国家将受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低人工成本、低利率和低估的货币是中国出口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理论上说,再平衡将令这几项指标上升,并至少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中国出口竞争优势。这一动态已经让不少国家的低成本制造业受益,如墨西哥,其几乎被消灭殆尽的制造业因近来提价迅猛的中国出口商品而重焕生机。国外厂商的受益取决于对中国的再平衡过程的政治决策如何。例如,优先调整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北京的新领导人明白,他们必须立刻让中国经济再平衡。他们也知道,这会显著改变中国需求的来源,并可能涉及从国有到家庭的私有化、土地出让、居住自由。中国如何再平衡将从基础上推动这些改变,或者不太委婉地说,中国要如何平衡既得利益者和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成本和收益。要预测它如何发生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这对世界上的很多行业将有或利或弊的深远影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