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海外并非周福仁一时兴起,他2002年就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寻找投资机会。在印度尼西亚,为了寻找铁矿,他乘坐单人摩托一连几天颠簸在山沟里,越南的磷、煤,泰国的钾都曾吸引他前往,老挝甚至沙特也有过他的足迹。
辽宁海城的西洋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过211亿元,创始人周福仁,也曾经位列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第10位。
如今,这家公司不再有消息了,好像潜艇沉没在大洋深处。
2010年之前,西洋集团在朝鲜西南海岸的海州,拿下储量接近6亿吨的铁矿。在端川,还启动了投资3,000万美元的菱镁矿项目。
西洋集团以生产复合肥、钢铁以及以镁为原料的耐火材料而起家。周福仁算过账,在朝鲜生产铁精粉每吨成本大大降低(至少是中国的一半),那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营业税、关税、增值税。
税收方面也很优惠,仅有10%的所得税,追加投资的话还能返还。劳动成本也很低,工人工资折合人民币每月为300元左右。“6亿吨储量的矿山使用费,如果在国内需要付出几十亿元的使用费。”在朝鲜,周福仁付出的代价仅是由朝方以矿山入股占有25%的股权。
当时,他规划了海州铁矿一期产能:100万吨。未来他计划达到每年1000万吨的产能。产品销售方也已经盘算好:除满足自身需求外,全部出口给台湾中钢和韩国浦项制铁。
朝鲜是世界菱镁矿的主要储藏地,品类比中国还要好,每吨成本比中国低得多,没有出口配额限制。周福仁期望实现每年200万吨镁矿的产能,几乎是除中国外全球其它地区镁矿一年的需求量。
对西洋集团来说,与朝鲜文化差异不大,语言沟通障碍小,这是投资的有利条件。但朝鲜基础设施不完善,物资匮乏,建筑厂房的红砖需要从平壤运输;建筑用的石子需要自己带机器处理,因为没有电,还得自己带上发电机;中国与朝鲜的银行不能进行汇款,甚至得不到在当地采购生活必需品所需的现金
海城发生过不少因为朝鲜的投资伙伴不再发送邀请而拿不到签证,无法追回投资的事情,但周福仁不认为这样的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的诀窍是建立直通政府的关系。
朝方在海州铁矿占股25%,端川镁矿占股40%。主管经济事务的朝鲜政府要员对西洋集团考察了十多天,周福仁也期望得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但到了2011年10月18日,周福仁黯然离开朝鲜,此前经历了长达12个小时的谈判。
从2007年到2011年9月,西洋集团在朝鲜投资额达人民币2.4亿元(3,000多万欧元)。2011年4月25日,选矿厂正式投产,但西洋集团与朝方的矛盾逐渐升级。
2011年9月,朝方突然向西洋集团提出16点要求,索取资源使用费、土地租赁费、工业用海水费用等之前合同中没有规定的费用。朝方声明生产出的铁精粉中方没有权利销售,再三强调自己是合作企业的法人,管理权归朝方。
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秘书王丛容和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处长洪南吉的协调下,周褔仁与朝方负责人进行了那轮漫长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谈判陷入僵局以后,西洋集团撤回了在朝鲜的大部分员工。2012年2月,朝方单方面终止合同,取消“洋峰合营会社”企业创立证书。
2012年3月2日的凌晨,西洋集团在朝鲜的合作方岭峰会社带领武装警察和保安人员闯进西洋集团中方员工宿舍,将正在熟睡的10名西洋集团留守员工强行集中,于当夜从瓮津直接送至新义州遣返回中国。
朝方的解释是按朝鲜政策规定,外国投资者组建的合资企业,朝方企业占股比例不得低于30%,外资企业最多占股70%。但西洋集团与朝鲜岭峰会社合作的“洋峰合营会社”,西洋集团占股75%,违反了朝鲜的招商引资政策。
周福仁说,70%的持股限制确实存在,但岭峰会社的负责人李成奎,当时应允了西洋集团的要求,承诺西洋集团在新证书中减少的5%股份可以从岭峰的分红中弥补。
2012年,因为在朝鲜的投资出现问题,西洋集团资金链面临压力,国内一些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很快,这家公司折戟沉沙了。
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