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

穆斯林占领欧洲,神话还是现实?

11月13日,法国巴黎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图/新华社


文:曹磊

把政治问题与宗教问题混为一谈
使我们始终无法看清中东问题的症结

法国所遭恐怖袭击造成的影响持续发酵,伊斯兰威胁论又一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伴随着叙利亚难民潮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一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在社会上迅速蔓延:
欧洲要被穆斯林占领了,未来的欧洲将是一个“绿化”的欧洲。穆斯林要用生育武器来占领世界。
这种理论,不过是种族主义的变种,在历史上还分别以“犹太人阴谋论”、“中国人黄祸论”等形式存在过。通过将矛盾转化到少数族裔身上,来规避国家和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这种种族主义理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悲剧,成为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而伊斯兰威胁论,因为自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的盲目性,一度甚嚣尘上,大有超越“黄祸论”、“犹太人阴谋论”的趋势,并由此引发了国内对于穆斯林人口数量和生育问题的关注,更有甚者借历史上发生的民族冲突大肆渲染穆斯林威胁,指出中国迟早也要步欧洲的后尘,成为“绿化”的下一个目标。

所有的这类文章和观点充满了想象、臆断和道听途说,丝毫没有严谨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却在这个浅阅读和病毒化传播的时代大行其道、畅通无阻,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知识界、舆论界的重视。

1.你相信这两篇文章吗?

综合起来,这种观点认为穆斯林民族比别的民族生育率更高。

例如这篇发表在“包XX”微信平台、转载自天涯社区的文章《欧洲的沦陷,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提到:“西方早晚会被穆斯林搞死,对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他们没有一点正面的贡献,相反,他们的繁殖速度是惊人的。”

这样的观点,论据却是禁不起推敲的。
论据一: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三分之一的人口如今是外国裔。
论据二:由于穆斯林的反对,2005年英国监狱已经禁止悬挂英国国旗。驾照与车辆注册局,以及希斯罗机场也禁止悬挂英国国旗。
论据三:法国穆斯林人口25年后超过半数。
从文中内容推断,这篇文章大概写于2008年左右,读者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看出这篇文章的数字都是无稽之谈,尽管如此,它仍然获得了超过10万次的点击率。

再来看看这篇文章《穆斯林人口统计——世界正在变化》,发表在“早安XX”微信平台,点击率也超过10万次。文中写道:
“在法国,每个家庭有1.8个孩子,而穆斯林家庭却有8.1个孩子。在荷兰,50%的新生儿是穆斯林,只要15年时间,荷兰一半的人口将是穆斯林。比利时政府宣称,到2025年,仅17年之后,欧洲三分之一的儿童将出生在穆斯林家庭。”(由此推算,此文写于2008年)
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除了数字毫无根据、语言极尽夸张之外,缺乏基本的概念辨析。

首先,穆斯林这个概念存在着很大的歧义。一般理解穆斯林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但信仰的程度和对教规教义的理解把握各有不同。伊斯兰教逊尼派的教法大体上分为四大学派,每个学派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都有不同。不同的民族遵守不同的教法系统,因而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有差异。具体到个人身上,有的属于严格的基本教义派,主张按照《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处理一切社会生活问题,平时严守教法的要求。但也有很多人虽出身于穆斯林家庭、但对教法的接受程度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严格执行,行为上已经完全世俗化。在欧洲长大的这些移民的后代当中,很多人属于后一种情况,例如著名球星齐达内、伊布等人。究竟在欧洲长大的穆斯林后裔有多大比例认为自己是严格意义上的穆斯林?我们没有看到准确的统计数字,但这部分人都被伊斯兰威胁论者统统归为潜在的威胁。

其次,欧洲社会的高福利使得他们需要补充一些基本劳动力。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前殖民地或历史上有渊源的国家,例如英国的印巴移民、法国的北非移民和德国的土耳其移民。这些移民为所在国承担了大部分的低端劳动,使得欧洲的社会得以运转,其作用就好像中国涌入大城市的农民工一样,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中国的大城市从来不会产生农民工占领城市的担忧,为什么欧洲人会有这样的担忧呢?原因据说是穆斯林的生育率比较高。

2.穆斯林民族更喜欢生孩子?

穆斯林民族,真的比别的民族生育率更高吗?这个观点是“穆斯林绿化论”立论的基础。然而,穆斯林民族真的更加喜欢生孩子吗?

首先我们看看由“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发布的《2014年世界人口状况》(Sate of World Population 2014)当中对世界各地人口发展状况的描述: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官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4年阿拉伯国家的人口总数3.27亿,其中10—24岁的青年人占比为29%,总数9500万人。2010—2015年年平均人口变化率为2.0%,男女预期寿命分别是67岁和71岁,妇女总和生育率为3.3[1]。阿拉伯国家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比亚太地区、东欧中亚地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都要高一些(亚太地区2.2,东欧中亚2.0,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2),然而比起东非南非地区和西非中非地区要低(东非南非的妇女总和生育率4.8,西非中非地区的妇女总和生育率5.6)。这基本上反映了上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再来看看阿拉伯国家年轻人口(10—24岁)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官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传统上认为的西亚北非穆斯林国家的青年人口比例都在20%—29%(橙色部分),与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以及东南亚地区相同。高于欧洲大陆、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蓝色部分),低于非洲大部分的国家(绿色部分)。这样的状况,也基本是这几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4年的统计数字,我们分别抽取全世界总和生育率最高的10个国家、总和生育率最低的10个国家、10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总和生育率数字以及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印度的总和生育率数据,进行比较:

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最高的10个国家
排名 国家 总和生育率
1 尼日尔 7.6
2 马里 6.9
3 索马里 6.6
4 乍得 6.3
5 布隆迪 6.1
6 民主刚果 6
7 尼日利亚 6
8 东帝汶 5.9
9 乌干达 5.9
10 安哥拉 5.9

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最低的10个国家[2]

排名 国家 总和生育率
1 韩国 1.3
2 葡萄牙 1.3
3 新加坡 1.3
4 波黑 1.3
5 日本 1.4
6 波兰 1.4
7 泰国 1.4
8 德国 1.4
9 匈牙利 1.4
10 罗马尼亚 1.4

10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总和生育率排名

排名 国家 总和生育率
1 苏丹 4.5
2 伊拉克 4.1
3 巴基斯坦 3.2
4 埃及 2.8
5 阿尔及利亚 2.8
6 沙特阿拉伯 2.7
7 印尼 2.4
8 孟加拉国 2.2
9 土耳其 2.1
10 伊朗 1.9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及印度的总和生育率

排名 国家 总和生育率
1 印度 2.5
2 美国 2
3 法国 2
4 英国 1.9
5 中国 1.7
6 俄罗斯 1.5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官网

3.生育率居高不下,不是文化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总和生育率最高的10个国家都属于联合国定义的最不发达国家,其中除东帝汶之外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10个国家当中,既有索马里、尼日利亚、马里这样穆斯林人口占比例比较大的国家,也包括像乌干达、安哥拉、布隆迪这样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这是非洲的发展状况造成的,与宗教信仰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总和生育率最低的10个国家或者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新加坡等;或者是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这样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不高是因为在这些国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妇女就业的比例普遍比较高,造成了生育率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波黑是一个穆斯林人口占主体的国家,也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但是因为这个国家与其他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也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伊斯兰会议组织当中人口最多的9个国家以及沙特阿拉伯这样比较重要的穆斯林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基本上属于中游水平。除了苏丹和伊拉克这两个战乱频仍的国家总和生育率较高以外,其他几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大概维持在2—3之间,在全世界处于中游水平,与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同。其中,由于伊朗曾宣传过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总和生育率较低,情况和中国比较类似。

联合国五常当中,俄罗斯的总和生育率最低,这也和当初苏联时期的妇女高就业率有关。在前社会主义国家当中,由于对社会的改造比较剧烈,造成了传统家庭观念的衰落,也是导致生育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在大国当中最高,为2.5。印度10—24岁的年轻人口数量为3.5亿,远远超过中国的2.7亿(以上数字均出自《2014年世界人口状况》),未来人口红利巨大,也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育率,与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妇女受教育年限及就业比例、社会保障程度成反比。以印度为例,人口学界做过专门的统计,同样的一个村子,通电之后的生育率比通电之前明显下降。因为通电之后,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反观国内情况也一样。宁夏和新疆这两个穆斯林人口占比例较大的地区的生育率在全国的排名,2010年宁夏总和生育率为2.04,新疆为1.95,这种现象与这两个省区在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而国内生育率最高的贵州省(2.62),恰恰是经济发展居后的省区(数字出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转引自黄华斌《从各省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各地生育水平》)。

生育率居高不下,不是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发展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水平越高、社会保障程度越好的地区,总和生育率越低,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律,与该地区的人信仰什么宗教没有关系。

4.为何有“伊斯兰世界”这种提法?

欧洲右翼的一些鼓吹家一直以来将一些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照片,比如开斋节时街道上礼拜的人的照片,作为宣传伊斯兰威胁论的依据。人们看到街道上密密麻麻的穆斯林打扮的人群,会得出穆斯林占领欧洲的印象。实际上,如果一个没有到过北京的人看到开斋节时北京牛街的照片,也会得出北京被穆斯林占领的结论。但其实,这只是一种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别现象。在这座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城市居住的十几万穆斯林,若在某一时间段忽然涌入个别街区,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只要聚礼活动一结束,人们马上各奔东西,投入各自的生活。

伊斯兰威胁论有如此广阔的市场,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占多数的地区不断动荡和这种动荡的不断外溢有关。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动荡引发的恐怖主义、贫困、社会分化已经严重撕裂了某些中东国家。同时,某些中东国家的持续动荡把越来越多的人口抛向了世界,确实给很多国家造成了社会问题。但这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问题而非宗教问题。把政治问题与宗教问题混为一谈,使我们始终无法看清中东问题的症结。

实际上,伊斯兰世界这种提法本身就有深刻的问题。我们从来不会用基督教世界、佛教世界或者儒教世界这样的说法,来指代一个某种传统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唯独涉及信仰伊斯兰教人口占多数的地区的时候,会用这种说法,而且经常把这个地区具体的问题,上升到怀疑整个文明的高度。

出现这种现象,首先与该地区的历史有关。近代以来,西亚北非地区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不断侵蚀,渴望团结起来共同御敌,实现传统上信仰伊斯兰教地区的政治统一,并由此产生了泛伊斯兰运动。这一代的思想家如阿富汗尼等人的思想经过穆罕默德·阿布笃、哈桑班纳、毛杜迪等人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穆斯林兄弟会及其延伸出来的形形色色的组织,这类组织的理想是主张毕其功于一役,用政治化的伊斯兰来解决社会问题,建立伊斯兰的千禧王国,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这种政治化的伊斯兰组织后来又不断分化,成为了目前一些活跃的极端组织的源头。二战后,面对苏美争霸的冷战格局,刚独立的西亚北非国家也希望联合自强,宗教恰好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在海湾富国的倡导和资助下,伊斯兰会议组织等机构随之成立,强化了伊斯兰世界这一概念。

其次,伊斯兰世界这一概念的产生,与伊斯兰教本身的特点有关。伊斯兰教不同于别的宗教,是一套涉及信仰、制度、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完整体系。生活于其中的人处处要受到教法的影响(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普及,在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人口占主导的国家都采用世俗法为主导辅之以宗教法的变通原则,宗教法只涉及一些民事领域,例如婚姻、遗产继承等)。穆斯林理解的完美政治就是先知穆罕默德曾经建立过的穆斯林公社(乌玛)。这使得穆斯林先天有一种共同体的理想。伊斯兰世界的概念得以被大家广泛接受。同样个别地区的问题也就被人看成了整个伊斯兰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伊斯兰世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共同利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其他地区毫无二致。即使在古代,这一地区的利益也十分复杂,共同体只是一个想象而已。

这一地区的政治碎片化,是本地区矛盾和大国博弈的结果,同时又给了带有极端主义色彩的政治伊斯兰崛起的机会。这种政治极端组织打着伊斯兰的旗号发动各种恐怖活动,也就被人们当成是伊斯兰发动的恐怖活动,使人们对伊斯兰的理解越来越负面。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每个人都成为了世界公民,都对这个世界有一份义务和责任,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不解决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世界的其他角落也不得安宁,这是一再证明的现实。鼓吹伊斯兰威胁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加大社会的裂痕,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11月17日


备注:
[1]总和生育率(英文中称: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来讲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
[2]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为1.1,但由于上述地区不是国家,所以未列入。总和生育率为1.4的国家还有斯洛伐克、马其顿、塞尔维亚等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