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

什么是P2P?钱投进去安全吗?

最近,《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说,中国P2P市场规模约为美国的7倍,并远超全球其他市场。然而,在这个风光数据的背后,截止2015年11月底,中国出现问题的P2P借贷平台占比高达46.4%,问题平台涉及投资人数超过15万人,涉及贷款余额达82.7亿元人民币。

非法集资、资金池、跑路……P2P从最初的一路鲜花赞誉,到现在唾沫与板砖齐飞。在此困境下,备受业界期待的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于12月28日正式发布并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2P在中国是如何兴起的?不靠谱的P2P又存在怎样的风险?

●什么是P2P?

P2P(Peer to Peer),直译过来叫“点对点”,原本是个网络术语,指互联网对等实体间的信息交互方式。在P2P网络环境中,成千上万台处于对等地位的计算机彼此连接,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

2005年,英国的Zopa将这种点对点的信息交互方式搬到了网络借贷行业。起因是,英国巴克莱、汇丰、劳埃德、苏格兰皇家、渣打5家大型银行,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然而,这种垄断性却增加了个人贷款的难度:速度慢、种类少、手续繁,“店大欺客”,使得人们对于银行贷款越来越不满。

于是,有7个人——其中有6人为英国Egg网络银行高管——发现了人们对于方便快捷借款的需求,省略了传统借贷的中介机构银行,创建了一个投资者与借款者的之间信息交互的平台Zopa——这也是世界第一家P2P平台。

所以,单从起源来看, P2P平台其实是一种信息中介。


●P2P在中国是如何兴起的?


在中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但直至2010年,这个行业才开始被创业者和投资人所关注,一些如今具有一定规模的P2P平台开始孕育而生。到了2012年,中国P2P行业进入爆发期,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到了2013年,中国已有P2P网站数千家,并保持每天1-2家的上线速度。而到了2015年,每月新增P2P平台数都超过100,随着平台数的增长,中国网贷的总规模也出现惊人涨势。成交总量和贷款余额均达到千亿人民币的量级。

如今在中国提起P2P,指代的基本上都是互联网金融中的一种了。中国P2P的飞速增长,与中小企业贷款难不无关联。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这三类主体吸收了大部分的信贷资源,中小民营企业作为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与创新力的主体,所能获取的信贷资源比重一直以来都非常低。所以有人形容,中国很多P2P平台实际上是P2B,即“个人把钱借给企业”。


●与国外相比,中国P2P有什么不同?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P2P交易流程是这样的:借款人通过在平台发布借款项目,之后投资人在平台看到借款项目,投资人通过判断,最终信任平台,并在该平台注册账户,充值想要投资的金额,并投该借款标,在达到借款期限后,平台将本金和收益还给投资人。

而绝大多数国外P2P只做信息媒介,并不参与交易,也就是借款人通过在平台发布借款项目,之后投资人在平台上看到借款项目信息,投资人通过判断,最终信任借款人而达成共识,那么投资人直接把钱打给借款人,在到达借款期限后,借款人直接将本金和收益还给投资人。

为什么国内和国外P2P会出现不同?主要原因是,中国信用数据体系基础薄弱,央行的征信系统只覆盖了不到总人口25%的份额。借款人重复借贷不容易甄别,平台不具备征信查询、企业信息识别、风控信息提示、评级功能。平台就不可避免的参与到接待过程中,这样P2P平台不仅是中介,还是信用担保。


●P2P的烦恼:黑客、跑路和骗局

平台介入资金管理的优点是,在一个靠谱的平台下,投资人的钱会更安全;但缺点同样明显,平台作为资金的入口和出口,所有的风险都聚集在平台上。

第一个风险是黑客。2014年8月,深圳晓风软件公司服务的一百多家P2P网贷公司遭遇黑客攻击,根据该平台统计,自成立伊始已收集到电商平台漏洞总数达1169个,其中2015年电商平台漏洞数为414个,相比于2014年,漏洞总数上涨了68.98%。据界面新闻报道,2015年11月,好借好贷P2P平台连续多日遭遇黑客DdoS流量攻击。黑客攻击除能引起系统瘫痪外,还可将数据恶意修改、洗劫一空。黑客通过申请账号、篡改数据、冒充投资人进行恶意提现甚至资金被盗事件也曾发生。

如果说黑客还能通过防火墙预警,跑路则是P2P平台自身存在的隐忧。根据统计,截止到10月末,2015年问题平台达到677家,数量是2014年全年的2.5倍,问题平台涉及提现困难、诈骗跑路、平台倒闭、老板失联、经侦介入等,677家问题平台中跑路的达360多家,占一半以上。

而P2P概念的火热,让一些金融骗局也找准了机会,披着“P2P”、“互联网金融”等时髦的概念的骗局不断涌现,据北京市打非办公布的数据,仅2015上半年北京市非法集资涉案涉案金额就到达360亿元。下半年则出现了以大大集团“大大宝”、泛亚非法集资案件为代表的新型金融骗局。


●什么人容易成为不靠谱P2P的“猎物”?

《财新周刊》曾报道说:“许多担保小贷、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公司甚至房地产公司,老板们租台服务器买套网贷软件,就是P2P了。大量P2P借贷软件是中小型软件公司做的,只要20万元,一些平台连基本的HTTPS加密传输都不配备。”很多不靠谱的P2P就这样混了进来。

容易上当受骗的第一类人是那些知识面狭窄的中老年人,他们手里有些积蓄,但对外界了解不够。同时,这些P2P还通过一些礼品来吸引大爷大妈:养生足盆、按摩器、iPhone6……有网友在微博上说:“西部一个乡村,留守老人妇女为主。村里的化肥代销点已成某P2P的驻村办事点,购买产品或安装P2P充值激活,立刻能享受年化15%的利息,200元手机红包,同时送两瓶菜油。”

容易上当受骗的第二类人是根本不看新闻,接收不到相关预警信息。有关P2P风险的报道今年来一直未断,如果留心,很难对P2P还会有疯狂的热情。

第三类就是被巨大的利益诱惑了,有很多人一旦看到动辄20%、30%甚至百分之几百的收益率,就疯狂得丧失了理智。


●国外如何防范P2P风险?


2014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发布了《FCA关于网络众筹和推广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定》,由于英国市场上有Zopa这样的peer to peer(P2P),也有Funding circle这样的peer to Business(P2B),根据平台不碰资金、网络吸收公众投资、自动匹配放贷的经营本质,将其统一归为了贷款众筹类进行监管,对平台的最低资本、客户资金保护、信息披露要求、产品推广要求和危机处置安排等,做出了要求。

在美国,由于lending club等P2P企业具有明显的网络贷款证券化发行特点,被纳入由证券交易委员会为核心的多头监管体系,并需满足消费者保护和信贷交易等多项成熟的法律法规。

除了监管之外,还有一种风险防控手段,就是给平台评级。目前中国各个评级机构的数据准确性、模型建立规则、采集参数都未标准化,比如平台风控能力这一参数,并未被所有评级机构纳入模型。因此网贷之家、网贷天眼、融360三家评级机构中排名前50名的平台重合率只有56%。在未来,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中立性及P2P行业的透明度,都亟需加强。

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