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案终于尘埃落定了,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死时是21岁,平反等了21年,彷佛冥冥中的安排,却饱含着多少的辛酸和眼泪。网络上有人说是“迟来的正义”,也有人呼吁要追责,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不是每个凶手都是王书金,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聂树斌。
(嫌疑人王书金)
聂树斌案能翻转,最该感谢的人的名单很长,有最初坚持正义的公安局副局长、《河南商报》记者以及后来关注此案的无数法律界人士、媒体记者等等,但如果没有真凶王书金的坚持,此案或许就不了了之了。所以,聂树斌案最该感谢的人,不能少了王书金。
中国司法史将会记下一幕幕令人难以置信的黑色幽默,2007年7月31日,河北高院二审第一次开庭后,王书金就被秘密转移了,期间他多次受到刑讯逼供,被相关工作组要求翻供,不要“蹚‘聂树斌案’的浑水”;对方说,如果他翻供,就给他的同居女友和两个孩子办低保。 据媒体报道,原河北省政法委书记、“河北王”张越曾直接坐镇邯郸,住了三天,在场外指导王书金二审,让王书金翻供。这中间,王书金的态度有过反复。但再次见到律师,王书金一口咬定,他才是石家庄西郊玉米地案的真凶。
在法庭上,检方拼命为王书金脱罪,律师却极力证明自己的当事人有罪。这是在中国司法史上绝无仅有的幽默,
原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主管刑侦副局长郑成月说:“任何人只要看一下聂树斌的卷子,就知道是有问题的。他们都是高级法官啊,我不过是个大专生都能看出来。”“有人只顾个人业绩,案子破了,被上头奖赏了,就行了。那会儿命案必破,薪水、奖金、荣誉都会和破案量有关。其实那会儿,DNA技术、解剖都可以帮助谨慎破案,单从技术上,聂树斌案就不该发生。一开始我觉得,即便是错了,那就追责、赔钱、认错,也没想要这么多年。”
一宗连基层公安都能看出疑点的案件,却需要经历21年才能翻转。如果真凶王书金翻供,否认是杀人凶手,那么媒体也不会再介入,律师也没有了证据,这宗案件也就成为了“铁案”,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结果。
没有了真凶的坚持,冤案难以平反居然成了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悲哀。但不是每个凶手都是王书金,而我们每个人却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聂树斌。
纵观聂案,之所以会一拖再拖,令人想起刚刚还在热播的《我不是潘金莲》,看似无关的各级官员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仕途捆绑在案件中了,只要某个环节承认办错了案,多米诺骨牌就会倒下,所以,他们只能死不认错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而在以侦查为中心的特色司法制度中,检察院和法院都失去了独立判案的勇气。疑点被没有归于被告,而是从一开始,嫌疑人就被认定有罪。动不动就由政法委召开协调会议,商量怎么给嫌疑人定罪、量刑。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要实现中国司法面对宪法的庄严宣誓——尊重保护人权,秉承司法公正,路还很长。
原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