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一
我们的武林高手,本来是不会“内功”的。
你看《水浒传》里,江湖好汉们武功那么高,但没有人会内功的。李逵、鲁智深有内力吗?没有。
鲁智深和人打架,也只能“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猛锤人家胸口,绝不会一掌发来,内力吐出,把镇关西震死。
梁山好汉们练武功,也都是耍枪弄棒、举石锁之类。他们会不会打坐练气?绝对不会的。李逵会以为你疯了。
别说《水浒传》的时候高手们没有内力,到了清朝,写《三侠五义》的时候,都已经1879年了,快到20世纪了,书上的武林高手们还是不会内力。
展昭、白玉堂们有内功吗?有真气吗?没有。
展昭和丁小姐比剑,也只会老老实实地打,先一招什么“风吹败叶式”,又一招什么“推窗撵月势”,绝不会真气灌注到剑上,用震动把丁小姐降服。
二
那是什么时候研发出了“内功”这种高科技杀伤性武器呢?那要等到20世纪之后,出来一批写武侠小说的才行……
比如有一位超级写手,叫做平江不肖生老师。“内家”“内功”这些高级东西,基本是从平老师手上研发、光大的。
其实,这位老师早些年的作品,比如说1914年的《留东外史》 ,高手们也还是不会内力的。
里面的武侠故事很简单,无非是一些泱泱大中华的高手痛打小日本剑客之类的YY ,你比如高手黄文汉痛打日本剑客吉川,也不会内功,都是用拳掌硬劈。
他接下来写的《江湖奇侠传》,死人都可以救活,可是武林高手们还是基本不会内力。
直到后来,一九二几年的时候,平江不肖生老师的武术科研工作才取得重大成果,终于搞出了“内功”来。等到写《近代侠义英雄传》那些书,武功才分成了“内家”和“外家”。比如他说霍元甲就没练好内功,只会外功(如果会一点九阴真气,至少多活几十年)。
有了这个重大突破,以后的武侠小说,什么《鹰爪王》啊、《十二金钱镖》啊,内功才慢慢成了标配,高手们动不动就“气纳丹田”了,打架前不运一下内力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我们的武术界,学习能力是很强的。现实生活里,大师们都学起内功来了。
几十年后,会内功的武术家遍地都是,你看今天,没几个大师不会内功的,“信不信我隔几十米一指戳死你。”
三
“罡气”这个东西,我们的武林高手们过去也不会的。关公、林冲都不会罡气的。
这个是谁研发出来的呢?据我所知,是和平江不肖生齐名的武侠小说家赵焕亭老师搞出来的。
赵老师的科研能力和平老师一样给力,“罡气”本来是道教的东西,被赵焕亭老师拿过来放到武打小说里,推广普及了,据说可以伤人百米,和现代声波武器差不多。
后来金庸老爷子也就跟着学。你看:
“郭靖……大喝一声,一股罡气自金鞭上传了过去。尹克西胸口犹如被大铁锤重重一击……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神雕侠侣》
可怜的尹克西,堂堂一位波斯武术高手,被几百年后赵焕亭老师发明的罡气给重创了。
顺便说一句,吃千年灵芝增加一甲子内力等等套路,也是赵焕亭老师发扬光大的。
四
还有好多武功,以前高手们也都不会的,也被一一研发出来。
比如各种神奇的气功、轻功(“左脚踩右脚”之类),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让我们的民族武术更加博大精深、深不可测、蔚为壮观、屹立于世界之林。
比如“点穴”,这个几乎是研发得最艰难的一项了,历代武侠小说家夜以继日,才终于开发普及成功。
最早的时候,在平江不肖生、赵焕亭老师们写小说的二十年代,内功、内家真力已经有了,但是没有点穴。
到了三四十年代,各种轻功掌力都有了, 连“蛤蟆功”、“弹指神通”都有了,也还是不见点穴,直到白羽老师、王度庐老师登场,开始连载《卧虎藏龙》等巨著,才终于有掌握了最新神技——“点穴”的高人踏上江湖。
后来,金庸老爷子也把它发扬光大了:
“张翠山右手笔电光石火般连连颤动,自他灵台穴一路顺势直下……至阳、筋缩、中枢、脊中……在他督脉的每一处穴道上都点了一下。”——《倚天屠龙记》
话说,点穴这门武功也是双刃剑,要不是这个东西,尹志平怎么能睡到小龙女。
之前说了,我们的武林高手们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几十年后,华夏大地上又到处是点穴高手了,今天各路神医、大师们也都会点穴。便宜的交几百块钱就能学的。
这让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武术文化真是瑰宝,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每当想起这些,我们就更加骄傲、更加自信。
五
随着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民族武技研发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不断有惊人突破。很多论文纷纷在各大中文网、阅读网上发表。
继上个世纪的点穴、内力、罡气、蛤蟆功、如来神掌之后,这个世纪我们又相继研发出原力、斗气、灵力、血脉、魂力……
光是“斗气”一门,就可以修炼出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等无上境界。
我相信,以我们民间的智慧,以广大爱好者们勤奋好学、千锤百炼、不辩菽麦的一根筋的劲儿,这些今天看起来很玄幻的神功,以后一定会普及的。
可以预言,五十年后,我们的武林高手一定会掌握“原力”和“斗气”。
武术界还会涌现出许多的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在全国各地,“斗气学习班”、“原力辅导班”会遍地开花,供广大爱好者学习。
最后,让我们借唐长老的口型,说出心中的寄语吧——
原文链接
一
我们的武林高手,本来是不会“内功”的。
你看《水浒传》里,江湖好汉们武功那么高,但没有人会内功的。李逵、鲁智深有内力吗?没有。
鲁智深和人打架,也只能“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猛锤人家胸口,绝不会一掌发来,内力吐出,把镇关西震死。
梁山好汉们练武功,也都是耍枪弄棒、举石锁之类。他们会不会打坐练气?绝对不会的。李逵会以为你疯了。
别说《水浒传》的时候高手们没有内力,到了清朝,写《三侠五义》的时候,都已经1879年了,快到20世纪了,书上的武林高手们还是不会内力。
展昭、白玉堂们有内功吗?有真气吗?没有。
展昭和丁小姐比剑,也只会老老实实地打,先一招什么“风吹败叶式”,又一招什么“推窗撵月势”,绝不会真气灌注到剑上,用震动把丁小姐降服。
二
那是什么时候研发出了“内功”这种高科技杀伤性武器呢?那要等到20世纪之后,出来一批写武侠小说的才行……
比如有一位超级写手,叫做平江不肖生老师。“内家”“内功”这些高级东西,基本是从平老师手上研发、光大的。
其实,这位老师早些年的作品,比如说1914年的《留东外史》 ,高手们也还是不会内力的。
里面的武侠故事很简单,无非是一些泱泱大中华的高手痛打小日本剑客之类的YY ,你比如高手黄文汉痛打日本剑客吉川,也不会内功,都是用拳掌硬劈。
他接下来写的《江湖奇侠传》,死人都可以救活,可是武林高手们还是基本不会内力。
直到后来,一九二几年的时候,平江不肖生老师的武术科研工作才取得重大成果,终于搞出了“内功”来。等到写《近代侠义英雄传》那些书,武功才分成了“内家”和“外家”。比如他说霍元甲就没练好内功,只会外功(如果会一点九阴真气,至少多活几十年)。
有了这个重大突破,以后的武侠小说,什么《鹰爪王》啊、《十二金钱镖》啊,内功才慢慢成了标配,高手们动不动就“气纳丹田”了,打架前不运一下内力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我们的武术界,学习能力是很强的。现实生活里,大师们都学起内功来了。
几十年后,会内功的武术家遍地都是,你看今天,没几个大师不会内功的,“信不信我隔几十米一指戳死你。”
“罡气”这个东西,我们的武林高手们过去也不会的。关公、林冲都不会罡气的。
这个是谁研发出来的呢?据我所知,是和平江不肖生齐名的武侠小说家赵焕亭老师搞出来的。
赵老师的科研能力和平老师一样给力,“罡气”本来是道教的东西,被赵焕亭老师拿过来放到武打小说里,推广普及了,据说可以伤人百米,和现代声波武器差不多。
后来金庸老爷子也就跟着学。你看:
“郭靖……大喝一声,一股罡气自金鞭上传了过去。尹克西胸口犹如被大铁锤重重一击……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神雕侠侣》
可怜的尹克西,堂堂一位波斯武术高手,被几百年后赵焕亭老师发明的罡气给重创了。
顺便说一句,吃千年灵芝增加一甲子内力等等套路,也是赵焕亭老师发扬光大的。
四
还有好多武功,以前高手们也都不会的,也被一一研发出来。
比如各种神奇的气功、轻功(“左脚踩右脚”之类),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让我们的民族武术更加博大精深、深不可测、蔚为壮观、屹立于世界之林。
比如“点穴”,这个几乎是研发得最艰难的一项了,历代武侠小说家夜以继日,才终于开发普及成功。
最早的时候,在平江不肖生、赵焕亭老师们写小说的二十年代,内功、内家真力已经有了,但是没有点穴。
到了三四十年代,各种轻功掌力都有了, 连“蛤蟆功”、“弹指神通”都有了,也还是不见点穴,直到白羽老师、王度庐老师登场,开始连载《卧虎藏龙》等巨著,才终于有掌握了最新神技——“点穴”的高人踏上江湖。
后来,金庸老爷子也把它发扬光大了:
“张翠山右手笔电光石火般连连颤动,自他灵台穴一路顺势直下……至阳、筋缩、中枢、脊中……在他督脉的每一处穴道上都点了一下。”——《倚天屠龙记》
话说,点穴这门武功也是双刃剑,要不是这个东西,尹志平怎么能睡到小龙女。
之前说了,我们的武林高手们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几十年后,华夏大地上又到处是点穴高手了,今天各路神医、大师们也都会点穴。便宜的交几百块钱就能学的。
五
随着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民族武技研发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不断有惊人突破。很多论文纷纷在各大中文网、阅读网上发表。
继上个世纪的点穴、内力、罡气、蛤蟆功、如来神掌之后,这个世纪我们又相继研发出原力、斗气、灵力、血脉、魂力……
光是“斗气”一门,就可以修炼出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等无上境界。
我相信,以我们民间的智慧,以广大爱好者们勤奋好学、千锤百炼、不辩菽麦的一根筋的劲儿,这些今天看起来很玄幻的神功,以后一定会普及的。
可以预言,五十年后,我们的武林高手一定会掌握“原力”和“斗气”。
武术界还会涌现出许多的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在全国各地,“斗气学习班”、“原力辅导班”会遍地开花,供广大爱好者学习。
最后,让我们借唐长老的口型,说出心中的寄语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