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愤青
一,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
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
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
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 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
二、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值得夸耀,那些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
三、创业选择大方向很重要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
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
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
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
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王者
前两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
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政府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
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的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
但是阿里入股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爱情故事。
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
想到苏宁,我突然想起了国美,很多年前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当时我写过两篇文章骂陈晓,回头来看,我自己当评价是,我依然会骂陈晓,但是我却认同陈晓当时的思路,黄光裕在牢里写信要求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是阻拦人家进入这个行业的高壁垒,门店越多,优势就预定先,很显然陈晓不认同这个观点,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门店,经营理念之争引发了他们两个的恶斗,不去评价是非对错,单纯从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其实黄光裕错了,在固有规则和体系里,门店越多,优势越明显。
但是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发现,门店越多,其实你是死的越快的,因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们都不回来了,都不需要你了。而当你认识清楚这个趋势的时候,你要掉头的时候,你发现你压根无法回头,庞大的门店数量都是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优势。你必须先自我革命,让自己归零,才能跟人家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人家会等你么?即使一条起跑线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在新规则下玩得过人家么?
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
五、钱不是门槛的时候,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
拿到投资95%会死的,天使轮目前拿到风投的概率很高,到A轮的概率也不低,主要是因为市场钱真的太多了,现在是个人都是投资人,所以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实在是太丢人了,只能说自己是演讲家,但是现在貌似演讲家也不太值钱了,所以下一步,我只能说自己是开茶馆的了,这个逼格高点。
一定要记住,市场上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意味着你们这个行业,最好骗钱的机会来了,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提升逼格,才能跟他们拉开差距,否则就是辛苦之争。
其实我们在看下去很多拿到三轮以后的投资其实也照死不误,说明什么呢,说明光钱本身是无用的,我们从整体市场上看到的结果是,拿到投资比拿不到投资的企业死亡率更高。
所以,当我们庆贺谁谁拿到融资的时候,我更多时候是为他们默哀,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需要怀疑,如果都是成功的,那里来那么多牛逼闪闪的人物?
拿到融资说明了更高的想象空间,一定不是更高的成功率,许多人都不相信,说没拿到投资的死亡率更高,事实上,我们很多行业,路边的包子铺、裁缝店、小卖铺,都能活下来,压根不需要投资,一样能活的还行。
拿到投资代表了有人给你钱陪你玩,绝对不是说你就能走到最后了,确切说,从创业角度来看,拿到投资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未来千山万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奋斗的时光吧。
原先的社会体系里,投资其实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投资人每天打高尔夫,住五星级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钱,然后他给钱,感觉很爽,再过去那个年代里,钱是极其重要的门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钱都是重要的门槛,你没个几千万在手,做什么投资,其实几千万可能都不够,创业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资基本上就可以把别的竞争对手给灭了,拿到钱和没拿到钱的竞争压根不再一个层面上。所以投资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钱堆积出来的,他选了谁,谁可能就能快速成长,远超越同行。
但是走到了今天两个明显变化,第一个是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现在都进入了投资领域,随便个土豪都能拿出个几千万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上的投资已经彻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实被土豪也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专业机构估值个千八万的项目,土豪一进来就轻松把你击垮,人家以亏了都无所谓的心态跟你玩,你很难玩的过他们,这种业余投资人的出现,对专业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行业来说是很可怕的,而互联网的出现是进一步加剧这个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后,让更多没什么钱的人凑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
这个逻辑,越来越会得到验证,而且趋势呈现加强的态度,大量屌丝拿出无所谓亏得起的钱合投一些靠谱不靠谱的项目,然后拼了命的充当义务推广员的作用,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我们最终发现,以前一千个人想创业只有一百个人能创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千个人想创业九百个人能创业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给了很多的办法给他钱,钱不是门槛的时候,市场越来越公平,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
在早期投资格局里还采取传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逻辑,我个人感觉其实难度挺大的,现在的投资是两头当孙子,拿钱时候当孙子,投资项目时候也当孙子,我反正是不会去想做这种事情的,给人钱还看人脸色,这种钱不如不赚。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
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
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几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
底层架构改变的过程中,金融业是随之改变的,小逻辑必然是服从大逻辑的,所以看清楚互联网的趋势性变化,更有现实性意义。
一,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
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
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
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 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
二、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值得夸耀,那些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
三、创业选择大方向很重要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
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
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
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
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四、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王者
前两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
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政府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
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的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
但是阿里入股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爱情故事。
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
想到苏宁,我突然想起了国美,很多年前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当时我写过两篇文章骂陈晓,回头来看,我自己当评价是,我依然会骂陈晓,但是我却认同陈晓当时的思路,黄光裕在牢里写信要求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是阻拦人家进入这个行业的高壁垒,门店越多,优势就预定先,很显然陈晓不认同这个观点,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门店,经营理念之争引发了他们两个的恶斗,不去评价是非对错,单纯从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其实黄光裕错了,在固有规则和体系里,门店越多,优势越明显。
但是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发现,门店越多,其实你是死的越快的,因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们都不回来了,都不需要你了。而当你认识清楚这个趋势的时候,你要掉头的时候,你发现你压根无法回头,庞大的门店数量都是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优势。你必须先自我革命,让自己归零,才能跟人家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人家会等你么?即使一条起跑线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在新规则下玩得过人家么?
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
五、钱不是门槛的时候,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
拿到投资95%会死的,天使轮目前拿到风投的概率很高,到A轮的概率也不低,主要是因为市场钱真的太多了,现在是个人都是投资人,所以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实在是太丢人了,只能说自己是演讲家,但是现在貌似演讲家也不太值钱了,所以下一步,我只能说自己是开茶馆的了,这个逼格高点。
一定要记住,市场上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意味着你们这个行业,最好骗钱的机会来了,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提升逼格,才能跟他们拉开差距,否则就是辛苦之争。
其实我们在看下去很多拿到三轮以后的投资其实也照死不误,说明什么呢,说明光钱本身是无用的,我们从整体市场上看到的结果是,拿到投资比拿不到投资的企业死亡率更高。
所以,当我们庆贺谁谁拿到融资的时候,我更多时候是为他们默哀,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需要怀疑,如果都是成功的,那里来那么多牛逼闪闪的人物?
拿到融资说明了更高的想象空间,一定不是更高的成功率,许多人都不相信,说没拿到投资的死亡率更高,事实上,我们很多行业,路边的包子铺、裁缝店、小卖铺,都能活下来,压根不需要投资,一样能活的还行。
拿到投资代表了有人给你钱陪你玩,绝对不是说你就能走到最后了,确切说,从创业角度来看,拿到投资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未来千山万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奋斗的时光吧。
原先的社会体系里,投资其实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投资人每天打高尔夫,住五星级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钱,然后他给钱,感觉很爽,再过去那个年代里,钱是极其重要的门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钱都是重要的门槛,你没个几千万在手,做什么投资,其实几千万可能都不够,创业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资基本上就可以把别的竞争对手给灭了,拿到钱和没拿到钱的竞争压根不再一个层面上。所以投资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钱堆积出来的,他选了谁,谁可能就能快速成长,远超越同行。
但是走到了今天两个明显变化,第一个是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现在都进入了投资领域,随便个土豪都能拿出个几千万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上的投资已经彻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实被土豪也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专业机构估值个千八万的项目,土豪一进来就轻松把你击垮,人家以亏了都无所谓的心态跟你玩,你很难玩的过他们,这种业余投资人的出现,对专业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行业来说是很可怕的,而互联网的出现是进一步加剧这个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后,让更多没什么钱的人凑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
这个逻辑,越来越会得到验证,而且趋势呈现加强的态度,大量屌丝拿出无所谓亏得起的钱合投一些靠谱不靠谱的项目,然后拼了命的充当义务推广员的作用,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我们最终发现,以前一千个人想创业只有一百个人能创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千个人想创业九百个人能创业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给了很多的办法给他钱,钱不是门槛的时候,市场越来越公平,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
在早期投资格局里还采取传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逻辑,我个人感觉其实难度挺大的,现在的投资是两头当孙子,拿钱时候当孙子,投资项目时候也当孙子,我反正是不会去想做这种事情的,给人钱还看人脸色,这种钱不如不赚。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
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
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几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
底层架构改变的过程中,金融业是随之改变的,小逻辑必然是服从大逻辑的,所以看清楚互联网的趋势性变化,更有现实性意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