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

北京房租大涨的逻辑

最近身边许多人都在讨论北京房租大涨,15%算良心,25%也不少见。虽然大家早已习惯北京房租的年年上涨,但今年涨得格外厉害,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昨天一位师弟问塞冬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房租的涨幅明显超过了工资涨幅。

这位师弟是top2大学商学院毕业,毕业没两年,收入还不算太高,房租上涨对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小压力。

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黄线长度为4公里,仍然是2017.5 vs 2018.5:

东南5环-6环之间(朝阳通州交界处),2017.5->2018.5,彩钢屋顶的集体消失,黄色线长度为1公里:

北5.5环,回龙观以北,沙河以南(昌平区),大量彩色屋顶的消失。

ps:第二章图右下角里为北大燕园主校区同比例尺对比。

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对违建、城中村、城郊工业大院的拆除,通常意味着腾出更多可以出让的土地,能修建容积率更高的住宅、写字楼、商业楼,大多数情况下会带来产业和生活空间的增加,也会带来土地出让金的大增。

北京则不同——北京拆除城中村、拆除郊区工业大院后,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为了卖地,而是“留白增绿”。城中村拆除后,会使用一小部分面积建设回迁房,部分地区可能会配套一个乡镇入股的产业园,但大部分土地会空置(留白)、增绿(种树)。

这样的拆迁,从财政上是净支出。

2018年计划拆违4000万平米,根据之前的毛估,占地面积是20平方公里。被用于留白增绿的面积为16平方公里。
《北京:2018年计划拆违4000万平方米还绿1600公顷》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1/24/c_1122310055.htm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乌梦达、季小波)记者24日从北京市两会上了解到,北京2018年将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同时,还首次明确拆违腾退土地“还绿”目标,计划实施拆后土地还绿1600公顷。
以著名的“京藏高速楔形地块”为例,该地块位于清华北大学院路和鸟巢水立方之间,属于房价10万一平米的黄金地段。这里在拆除前,是一片规模巨大的城中村+家具城,居住着10万外来人口。


东升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区共有273个院,每个院落均为村民自建房屋,违章建房泛滥。常住本地人口仅2056人,外来人口达10万人。最宽主干道仅4米宽,楼内无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楼房间距不足一米,电线私搭乱搭,在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产生众多安全隐患。
该地块拆除后,除了部分用于建设回迁房和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三期以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建设大面积绿地,成为北京的“通风走廊”。

项目还将建成面积达106公顷的本市首个楔形景观绿地,改善地区生态环境面貌。到2018年,这条楔形绿地就可以为北京市“通风”了。
《北京海淀最大棚户区拆迁建绿地为京城“通风”》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8/c_128543084.htm

再以曾经容纳过5万+外来人口“唐家岭村”为例,在2010年被拆,现在已是“中关村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虽然拆违年年都有,北京每年都有城中村被改造,但如前文所说,近两年的拆违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2015-2017年,每年实际完成的拆违任务年年翻倍:

1500万->3000万->6000万

上面大多数的卫星对比图,都是发生在过去一年里的事情,北京在过去一年的拆违量相当于过去好几年的总合,而今年仍将继续保持这个力度。

因此,塞冬认为,关于今年北京的房租暴涨,寻求垄断的中介是个重要因素,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原因可能是每年拆掉相当于全市城市房屋建筑面积1/14以上的违建。

一个个可以用“平方公里”作为计量单位的违建区域被集中拆掉,哪怕其中只有一部分曾用于居住用途,也是对北京居住空间供给的巨大减量。

违法居住空间拆了,就只能选择楼房群租,楼房群租需求多了,就会打破单间出租供需的平衡,而单间供需的失衡,就会继续打破整套供需的失衡。

底层供给的快速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会逼走只能承受得了城中村和工业大院群租的人口,同时也会将需求上移,层层向上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

    2016年,北京市公共汽车共运输36.9亿人次,轨道交通36.6亿人次。

    201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33.3亿人次和37.8亿人次。

    一年里,公交+地铁,公共交通总人次下降了3.3%。

考虑到新增地铁线路(可能还有共享单车)对公交的替代作用,以及地铁人均距离更长。实际的公共交通运输周转量可能没有下降3.3%那么多,但应该也是微降,和北京常住人口微降的官方统计相吻合。

《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2/27/c_1122461804.htm

但是,需求端常住人口一点点的微降,远远抵不过一年6000万平米的实际拆除量带来的供给端居住空间降低速度。

包括2018年在内,未来几年,拆违任务量预计都会不亚于2017年,哪怕是北京的城六区,等待拆迁的违法建筑也有很多。远郊区的违法建筑可能比纳入统计的合法建筑还要多。

下图:东5环-东6环之间,哪怕是主城区边缘的近郊区,也仍然存在大量的集体土地彩钢屋顶。


“减量发展”是北京未来的主题。如前文所说,北京市的2035年总体规划里,已经定下了未来建设用地减量、拆除全部既有违法建筑的总体规划。

上月末才发布的行动计划里,第二个大点就是“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

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559670/index.html

一方面是拆除违法建筑,另一方面,在合法的住宅供给上,下降趋势也是明显的(北京市统计年鉴):

下图:北京市历年商品住宅竣工面积:


所以,从供给端来看,未来几年,北京房租持续保持每年15%+的高速增长恐怕是难以避免的:

    合法住宅的供给、竣工量总体是下降趋势。

    从2017年起,违法建筑拆除速度大幅提升至每年4000万平米(规划)/6000万平米(实际)。

    当供应的急剧缩减、碰上中介互联网化的“砸钱买垄断”,2018年的北京房租,就不可避免的大涨了。

塞冬认为,要从根本上降低“新北京人”的居住成本/租住成本,根源上还是需要解决供需矛盾。

一边是拆违,另一边则需要供应符合产业人口需求的基本居住空间。

下图:北京近年来住宅用地供给情况:


以上表为例,2017年以前,一方面,住宅用地计划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实际供应量减少得更快。

2017年开始情况有所变化,实际的住宅供应量终于完成了1200公顷的计划任务。

上文中的《行动计划》中称:

    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产业园区建设职工宿舍。

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实现。

本号的老读者应该都很清楚,塞冬一直以来呼吁的都是:

    扩大产业/人口聚集大城市的住宅供应,让更多人能够在就业地定居。

    让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有足够的生存空间结婚、生育。

    改变“人口上移、用地指标下移”的土地资源利用错配现状。

本文使用的大量图片,也是希望人们能体会到正在发生中的供给端大减的规模和力度。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将拆违和提升住房供给切实相结合,从多方面提供满足各层次劳动者的居住空间,让北京的产业规模和住房规模相匹配,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北京。

引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