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俾斯麦的普鲁士崛起成为德意志帝国,但最终滑向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是多种因素混合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对俾斯麦高超内政外交技巧的偏离、与传统强国不一样的畸形又僵化的政治和阶层结构、缺乏权力中心、多方博弈并存等等。最终在内政外交的合力下,德意志的崛起成为一次世界大战的强大推力。
这本书对当代中国极有裨益,是因为中国也适逢崛起的上升期,但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局势和当时的德国颇有类似之处。因此研究德国的崛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以下引用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的点评:
1. 一个崛起的大国应该尽可能避免成为矛盾的焦点。(P23)
2. 依据公众舆论来进行决策是多么不可靠。(P28)
3. 主动放弃使本国变为超级强国,而只“拥有其他大国可以容忍的相对优势。(P37)
4. 俾斯麦”基辛根口述备忘录“ :主动地对当时欧洲大国间的互动施加影响,使各大国彼此之间的关系要弱于他们与德国的关系。 (P40)
5. (军事与外交的配合) 老毛奇的战略进攻不是要达成某种彻底的歼灭战,更不是全面胜利,而只是追求一种有限的胜利,以便为外交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P70)
6. 如果军事战略完全立足于应对“最极端情况”。那么一旦面临严重程度相对较轻的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就采取应对“最极端情况”的措施而加剧对抗,从而以“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导致危机升级...(P72)
7. 德国的民主政治潮流虽然来势汹涌,但在程序和制度上并不完善,更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客观上为利益集团向政府施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通过直接动员民众来创造或左右公众舆论,从而影响政府决策。(P78)
8. 俾斯麦有选择的殖民扩张:(在不关键的地方可与英国争吵,甚至联合法国来给英国施压,但在涉及英国核心利益的埃及问题上,却始终躲在二线,让法国打头阵) (P87)
9. 政策,特别是外交政策,不要求做到”从根本上实现某某目标“,它的任务只是尽量抓住各种可能性,然后尽可能将其变成现实。 (P105)
10. 俾斯麦的失败原因:(过于现实主义,以至于几乎没有长远考量。因此没有改变国内根本的决策体制和权利机构,只沉醉于自我的发挥。并且他忽略决策队伍的培养,也没有对民众进行教育,只是利用民众情绪)
(P106)
11. 大国外交中的两个大忌:第一是在情况并不紧急的情况下急于达成某项协议,而不是利用充分谈判的过程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塑造有利态势;第二,在情况根本不紧急的情况下却急于向另一个大国输诚,甚至还”主动“考虑对方国内政治需要。 (P115)
12. 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中,直接的经济利益永远取代不了深层次的战略利益。 (P129)
13. ”世界政策“产生的逻辑是十分奇怪的:由于国内政治需要,所以要推行世界政策。因为在欧洲大陆难有作为,所以要超越欧洲推行世界政策。 (P179)
14.俾斯麦时期德国处理危机的不成文规则:在德国是主要当事国的时候尽量采取双边渠道,以便发挥德国的实力优势;在不是主要当事国时尽量采取多边模式,因为这样有利于分散压力和责任,以便保持主动权。 (P202)
15.(没有什么所谓的世界公论,会由那些据说是中立的国家表达出来) (P205)
这本书对当代中国极有裨益,是因为中国也适逢崛起的上升期,但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局势和当时的德国颇有类似之处。因此研究德国的崛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以下引用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的点评:
国际政治观察家纷纷将崛起的中国比拟为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因此,弃郁先生这部力作恰逢其时。俾斯麦审时度势的大战略,曾引领德国在列强中纵横捭阖,享受了20多年的和平崛起。此后的德国却日益骄躁,将其大战略置于同英国“必有一战”的错误判断上,最终走向了失败。本书不仅对德国大战略的形成和转变的刻画入木三分,而且剖析了其国内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背景,处处发人深省。德国经验书抄:
1. 一个崛起的大国应该尽可能避免成为矛盾的焦点。(P23)
2. 依据公众舆论来进行决策是多么不可靠。(P28)
3. 主动放弃使本国变为超级强国,而只“拥有其他大国可以容忍的相对优势。(P37)
4. 俾斯麦”基辛根口述备忘录“ :主动地对当时欧洲大国间的互动施加影响,使各大国彼此之间的关系要弱于他们与德国的关系。 (P40)
5. (军事与外交的配合) 老毛奇的战略进攻不是要达成某种彻底的歼灭战,更不是全面胜利,而只是追求一种有限的胜利,以便为外交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P70)
6. 如果军事战略完全立足于应对“最极端情况”。那么一旦面临严重程度相对较轻的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就采取应对“最极端情况”的措施而加剧对抗,从而以“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导致危机升级...(P72)
7. 德国的民主政治潮流虽然来势汹涌,但在程序和制度上并不完善,更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客观上为利益集团向政府施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通过直接动员民众来创造或左右公众舆论,从而影响政府决策。(P78)
8. 俾斯麦有选择的殖民扩张:(在不关键的地方可与英国争吵,甚至联合法国来给英国施压,但在涉及英国核心利益的埃及问题上,却始终躲在二线,让法国打头阵) (P87)
9. 政策,特别是外交政策,不要求做到”从根本上实现某某目标“,它的任务只是尽量抓住各种可能性,然后尽可能将其变成现实。 (P105)
10. 俾斯麦的失败原因:(过于现实主义,以至于几乎没有长远考量。因此没有改变国内根本的决策体制和权利机构,只沉醉于自我的发挥。并且他忽略决策队伍的培养,也没有对民众进行教育,只是利用民众情绪)
(P106)
11. 大国外交中的两个大忌:第一是在情况并不紧急的情况下急于达成某项协议,而不是利用充分谈判的过程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塑造有利态势;第二,在情况根本不紧急的情况下却急于向另一个大国输诚,甚至还”主动“考虑对方国内政治需要。 (P115)
12. 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中,直接的经济利益永远取代不了深层次的战略利益。 (P129)
13. ”世界政策“产生的逻辑是十分奇怪的:由于国内政治需要,所以要推行世界政策。因为在欧洲大陆难有作为,所以要超越欧洲推行世界政策。 (P179)
14.俾斯麦时期德国处理危机的不成文规则:在德国是主要当事国的时候尽量采取双边渠道,以便发挥德国的实力优势;在不是主要当事国时尽量采取多边模式,因为这样有利于分散压力和责任,以便保持主动权。 (P202)
15.(没有什么所谓的世界公论,会由那些据说是中立的国家表达出来) (P20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