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佳玮
本故事当然纯属虚构。
嗖地一声,一片寒风自山路拐弯处吹来。好生寒冷。再走得几步,又是呼地一声,这风势煞是厉害。
张君宝立住了脚,一摸颔下虬髯,竟是触手生寒,已经冻住了。他不禁哈地一声,心道:“我还道是宝鸡山中寒冷,朔风厉害;看这风色,却是有高手在此了。”
这时是元朝至元二十年,距南宋临安开城降元,已有七年。这年初春,文天祥于大都就义。张君宝这年三十七岁,离少林却也二十一年了。
他身怀绝世内功,然而武功究未大成,常自叹恨:若武功大成时,定当舍命去救文天祥出难。这时他心情郁郁,北游宝鸡,不知不觉便入了山。仰看高峰,俯视流水,正暗思“当年郭襄姑娘漫游天下时,不知是否也是这等心情?”却被一阵寒风冻了胡须。
他好奇心起,绕过山道,却见一片平旷,一个道人正与一个少年女尼交手。那道人双掌呼呼风响,寒气四溢,煞是猛恶;那女尼手持一柄短剑,却哪里近得了道人之身?但张君宝看了一刻,便见出她身形灵动,虽落下风,一时不致便败。再细看时,却吃了一惊:那短剑只七八寸长,平头无锋,乃是被截断的。那正是二十一年前,郭襄在嵩山用过,被卫天望截断、后来何足道也用过的短剑。
张君宝立时便想到:“莫非她与郭襄姑娘有什么瓜葛么?”
那道人招招占先,眼看掌力已将女尼罩住,大喝一声,一掌挥去,眼见必然得手,忽见眼前灰影一晃,跟着便是蓬地一声巨响,道人胸口一震,气血翻涌,连退十来步,只觉一股浑厚无匹的内力扑面而来,直灼得全身如在烘炉中。又惊又怒之下,喝道:“哪里来的老贼?”
张君宝横空跳出,接了他这一掌,也不好受:只觉一股寒气自右腕冲来,直到右肘曲池穴。他这时内力深厚,天下罕有,寻常阴寒武功,他自不放在心上。但这一掌端的了得,他念头一转,心道:“莫非这便是江湖上传说的玄冥神掌?”却听道人喊他“老贼”,张君宝一愣,心道:“老贼是谁?”再一转念,不觉哑然失笑:原来他身材高大,不修边幅,环眼大耳,虬髯如戟,江湖上都叫他张邋遢;虽然年方三十七岁,看去却有四五十许人。无怪那道人错看了他。
张君宝道:“在下武当山一个闲人。道长莫非是以玄冥神掌纵横天下的百损道人么?”那道人道:“不错。我自要杀这小尼姑,你却为何阻拦?”张君宝回头看那女尼时,见她退在一旁,脸色煞白,然而容色骄傲,略无怯色,心中喝彩:“好个有胆识的小尼姑。”便道:“我看她面善,似与我一位故人有旧。天下无化不开的冤仇,道长可否看在下面上,便放过了她吧?”
百损道人道:“你可知她是谁?她是朝廷钦犯的徒弟啊!”
张君宝回头问:“请问尊师是谁?”那女尼道:“家师俗家姓郭,讳个襄字。”
张君宝虽然早已猜到若干,但事隔二十一年,再听到郭襄二字,终究心头大震。他二十一年前与郭襄少林寺一别,再未相见。此后他隐居武当山上,少见世人,只偶尔出山,惩恶扬善,却从来不问起郭襄,偶尔听人说起,便发足奔开。在他内心深处,隐隐这么觉得:不问起时,郭襄便永如他们当年少林寺相别之时,是个十九岁的如花少女了。
image
这时他听说女尼是郭襄弟子,哪里还容她再受伤害?回头对百损道人道:“道兄,这事只怕在下管定了。”百损道人更不打话,挥掌打来。
以他二人内力而论,张君宝自在百损道人之上。但他多年以来勤修内功,少练招式。每当与人动手,也不过是靠着郭襄当年所送铁罗汉传授的一套少林拳法,杨过当年华山绝顶传授的三招掌法,便足以克敌制胜。然而百损道人实是武林中一位怪杰。内功深厚、掌力阴毒,更有一套刚猛凌厉的掌法。他道号百损,那武功自然是阴损之极。张君宝素来以不变应万变,与他拆了数十招,败是败不了的,但一时也不至便胜了。
张君宝一生罕逢对手,这时遇到高手,居然不怒反喜。他招式有限,再拆数招,又不免用到杨过当年所教的“四通八达”。这一招拳势大开大阖,甚具威力。从他手上使出来,自然更是威猛。然而这时他绕步转身,却正面看到山顶三峰,大风横吹,白云奔走,缭绕盘旋,自然而然想到杨过那招“鹿死谁手”来;心中忽然一动,想到:
“当年觉远师父对我说,大风从西来,暴雨自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挺撞。我总想着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想来,其实杨大侠教我推心置腹是左右互调,鹿死谁手是身法变幻。我又何必拘泥?”
他一出手是“四通八达”,但如此一想,自然而然,中途变招成“推心置腹”。百损道人再要变招时,张君宝一个旋身,“鹿死谁手”。这三招被他融做一招,使出来时随心所欲,百损道人哪里抵挡得住?只觉张君宝不知怎的,已到了自己身后;随即背心一痛:却是张君宝使出三成力,轻拍了一掌。百损道人大叫一声,跌出数步,斜眼看着张君宝,脸色惨灰。张君宝退开两步,他于这一战悟到了武功至理,知道百损道人一世都不再是他对手,也不为已甚,道:“道兄,这便请吧。”
百损道人哇地一声,吐出一口血来。张君宝知道自己掌力极轻,并未让他受内伤,只是百损性子高傲,如此败了,自觉大受折辱。百损道人恨恨地看张君宝一眼,又看那女尼一眼,跺一跺脚,道:“我这一世,不是你的对手;待我教了徒弟,徒弟再教了徒弟,来与你武当山见分晓。你总不成活一百岁吧!”言罢,转身便走。
张君宝回过头来,尚未开言,那女尼已盈盈下拜,道:“多谢恩公搭救,风陵感激不尽。”张君宝逊谢了几声,道:“师太的法号,是叫风陵么?”那女尼道:“正是。这是家师为贫尼起的。”张君宝喃喃道:“风陵,风陵……”忽然间电光一闪,道:“是风陵渡的风陵么?”风陵道:“是啊。”
张君宝心中苦涩之极,道:“正是,正是。”他虽从未听郭襄说起风陵渡之事,但当年郭襄在风陵渡见杨过、此后杨过会集天下英雄于襄阳为郭二小姐祝寿之事,江湖皆知,不由得他不知道。这时一听到风陵二字,自然而然想到了郭襄与杨过。
他定了定神,问:“尊师可好?”风陵道:“家师身子康健,如今已在峨眉山出家。”张君宝问:“她……她道号如今怎么称呼?”风陵道:“家师言道,父母大恩,不敢擅忘,人已出世,郭襄二字,就算是法号了。”
张君宝问:“她……她怎么忽然便出家了?”风陵道:“本来这是家师心事,但恩公有问,不敢不答。家师在江湖上闲游二十年,加之家国剧变,无心俗世,看破红尘。”张君宝忍不住冲口道:“她……她连杨大侠都不寻了么?”
风陵看了他一眼,张口结舌;张君宝自知失言,面红过耳,心想:“我跟一个小姑娘说她师父的陈年旧事,真是大大不该。”却听风陵道:“恩公听禀,家师素性潇洒,常对我道,寻过一遭,也便够了,又何必寻到?”
张君宝好奇心起,道:“什么叫做,又何必寻到?”风陵道:“家师说道,若她真要寻那人,只到终南山后、活死人墓去,又何必独骑青驴,独游天下?家师又道,杨大侠当年受郭大侠大恩,若她真去寻杨大侠,杨大侠自不会不留她,但日后二人又如何自处?所以啊,家师真要寻杨大侠时,早便寻到了,只是知道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所以独行天下,出家峨眉。给贫尼一个法名,留着那柄倚天剑,就算是记得了。”
张君宝喃喃道:“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伸手到怀里,握着那对铁罗汉,不禁又叹了口气。
风陵道:“贫尼回山,自当向家师禀明。只不知恩公尊姓大名?”
张君宝这时心里想的,却还是那几句话:“寻过一遭,也便够了,又何必寻到?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我便告诉了她‘我是少林寺的张君宝’,却又如何?我自然知道她在峨眉山,譬如她知道杨大侠在终南山,可是,可是,寻到了却又怎么地?”
二十四年前,张君宝在华山绝顶之上,头上伤口汨汨流血,郭襄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那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为甚么伤心。如今他全然明白了。那是她从此要与杨过永别,再难相见、相见了也彼此无言,不如不见之意。
他这时抬头,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大风吹云匆匆而行,三峰兀自屹立不动。觉远师父当年说道,大风从西来,暴雨自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挺撞。这自然是古今至理。但觉远师父却从没说过,这白云匆匆,山却要如何才留得它住呢?若是白云留不住,徒然提起旧事,又有何益?纵然重逢相认,日后二人又何以自处?
纵然武功无敌于天下,又如何留下无心出岫的白云?大概连觉远师父都不知道吧。
张君宝回过头来,对风陵道:
“多多拜上尊师,只说我与她素未谋面,向非故人,只是久闻她侠名,好生仰慕,愿郭襄女侠身子康健,心无挂碍,如这白云倚天,不受世俗所累。你便告诉郭襄女侠,我姓张,叫做张三丰。”
本故事当然纯属虚构。
嗖地一声,一片寒风自山路拐弯处吹来。好生寒冷。再走得几步,又是呼地一声,这风势煞是厉害。
张君宝立住了脚,一摸颔下虬髯,竟是触手生寒,已经冻住了。他不禁哈地一声,心道:“我还道是宝鸡山中寒冷,朔风厉害;看这风色,却是有高手在此了。”
这时是元朝至元二十年,距南宋临安开城降元,已有七年。这年初春,文天祥于大都就义。张君宝这年三十七岁,离少林却也二十一年了。
他身怀绝世内功,然而武功究未大成,常自叹恨:若武功大成时,定当舍命去救文天祥出难。这时他心情郁郁,北游宝鸡,不知不觉便入了山。仰看高峰,俯视流水,正暗思“当年郭襄姑娘漫游天下时,不知是否也是这等心情?”却被一阵寒风冻了胡须。
他好奇心起,绕过山道,却见一片平旷,一个道人正与一个少年女尼交手。那道人双掌呼呼风响,寒气四溢,煞是猛恶;那女尼手持一柄短剑,却哪里近得了道人之身?但张君宝看了一刻,便见出她身形灵动,虽落下风,一时不致便败。再细看时,却吃了一惊:那短剑只七八寸长,平头无锋,乃是被截断的。那正是二十一年前,郭襄在嵩山用过,被卫天望截断、后来何足道也用过的短剑。
张君宝立时便想到:“莫非她与郭襄姑娘有什么瓜葛么?”
那道人招招占先,眼看掌力已将女尼罩住,大喝一声,一掌挥去,眼见必然得手,忽见眼前灰影一晃,跟着便是蓬地一声巨响,道人胸口一震,气血翻涌,连退十来步,只觉一股浑厚无匹的内力扑面而来,直灼得全身如在烘炉中。又惊又怒之下,喝道:“哪里来的老贼?”
张君宝横空跳出,接了他这一掌,也不好受:只觉一股寒气自右腕冲来,直到右肘曲池穴。他这时内力深厚,天下罕有,寻常阴寒武功,他自不放在心上。但这一掌端的了得,他念头一转,心道:“莫非这便是江湖上传说的玄冥神掌?”却听道人喊他“老贼”,张君宝一愣,心道:“老贼是谁?”再一转念,不觉哑然失笑:原来他身材高大,不修边幅,环眼大耳,虬髯如戟,江湖上都叫他张邋遢;虽然年方三十七岁,看去却有四五十许人。无怪那道人错看了他。
张君宝道:“在下武当山一个闲人。道长莫非是以玄冥神掌纵横天下的百损道人么?”那道人道:“不错。我自要杀这小尼姑,你却为何阻拦?”张君宝回头看那女尼时,见她退在一旁,脸色煞白,然而容色骄傲,略无怯色,心中喝彩:“好个有胆识的小尼姑。”便道:“我看她面善,似与我一位故人有旧。天下无化不开的冤仇,道长可否看在下面上,便放过了她吧?”
百损道人道:“你可知她是谁?她是朝廷钦犯的徒弟啊!”
张君宝回头问:“请问尊师是谁?”那女尼道:“家师俗家姓郭,讳个襄字。”
张君宝虽然早已猜到若干,但事隔二十一年,再听到郭襄二字,终究心头大震。他二十一年前与郭襄少林寺一别,再未相见。此后他隐居武当山上,少见世人,只偶尔出山,惩恶扬善,却从来不问起郭襄,偶尔听人说起,便发足奔开。在他内心深处,隐隐这么觉得:不问起时,郭襄便永如他们当年少林寺相别之时,是个十九岁的如花少女了。
image
这时他听说女尼是郭襄弟子,哪里还容她再受伤害?回头对百损道人道:“道兄,这事只怕在下管定了。”百损道人更不打话,挥掌打来。
以他二人内力而论,张君宝自在百损道人之上。但他多年以来勤修内功,少练招式。每当与人动手,也不过是靠着郭襄当年所送铁罗汉传授的一套少林拳法,杨过当年华山绝顶传授的三招掌法,便足以克敌制胜。然而百损道人实是武林中一位怪杰。内功深厚、掌力阴毒,更有一套刚猛凌厉的掌法。他道号百损,那武功自然是阴损之极。张君宝素来以不变应万变,与他拆了数十招,败是败不了的,但一时也不至便胜了。
张君宝一生罕逢对手,这时遇到高手,居然不怒反喜。他招式有限,再拆数招,又不免用到杨过当年所教的“四通八达”。这一招拳势大开大阖,甚具威力。从他手上使出来,自然更是威猛。然而这时他绕步转身,却正面看到山顶三峰,大风横吹,白云奔走,缭绕盘旋,自然而然想到杨过那招“鹿死谁手”来;心中忽然一动,想到:
“当年觉远师父对我说,大风从西来,暴雨自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挺撞。我总想着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想来,其实杨大侠教我推心置腹是左右互调,鹿死谁手是身法变幻。我又何必拘泥?”
他一出手是“四通八达”,但如此一想,自然而然,中途变招成“推心置腹”。百损道人再要变招时,张君宝一个旋身,“鹿死谁手”。这三招被他融做一招,使出来时随心所欲,百损道人哪里抵挡得住?只觉张君宝不知怎的,已到了自己身后;随即背心一痛:却是张君宝使出三成力,轻拍了一掌。百损道人大叫一声,跌出数步,斜眼看着张君宝,脸色惨灰。张君宝退开两步,他于这一战悟到了武功至理,知道百损道人一世都不再是他对手,也不为已甚,道:“道兄,这便请吧。”
百损道人哇地一声,吐出一口血来。张君宝知道自己掌力极轻,并未让他受内伤,只是百损性子高傲,如此败了,自觉大受折辱。百损道人恨恨地看张君宝一眼,又看那女尼一眼,跺一跺脚,道:“我这一世,不是你的对手;待我教了徒弟,徒弟再教了徒弟,来与你武当山见分晓。你总不成活一百岁吧!”言罢,转身便走。
张君宝回过头来,尚未开言,那女尼已盈盈下拜,道:“多谢恩公搭救,风陵感激不尽。”张君宝逊谢了几声,道:“师太的法号,是叫风陵么?”那女尼道:“正是。这是家师为贫尼起的。”张君宝喃喃道:“风陵,风陵……”忽然间电光一闪,道:“是风陵渡的风陵么?”风陵道:“是啊。”
张君宝心中苦涩之极,道:“正是,正是。”他虽从未听郭襄说起风陵渡之事,但当年郭襄在风陵渡见杨过、此后杨过会集天下英雄于襄阳为郭二小姐祝寿之事,江湖皆知,不由得他不知道。这时一听到风陵二字,自然而然想到了郭襄与杨过。
他定了定神,问:“尊师可好?”风陵道:“家师身子康健,如今已在峨眉山出家。”张君宝问:“她……她道号如今怎么称呼?”风陵道:“家师言道,父母大恩,不敢擅忘,人已出世,郭襄二字,就算是法号了。”
张君宝问:“她……她怎么忽然便出家了?”风陵道:“本来这是家师心事,但恩公有问,不敢不答。家师在江湖上闲游二十年,加之家国剧变,无心俗世,看破红尘。”张君宝忍不住冲口道:“她……她连杨大侠都不寻了么?”
风陵看了他一眼,张口结舌;张君宝自知失言,面红过耳,心想:“我跟一个小姑娘说她师父的陈年旧事,真是大大不该。”却听风陵道:“恩公听禀,家师素性潇洒,常对我道,寻过一遭,也便够了,又何必寻到?”
张君宝好奇心起,道:“什么叫做,又何必寻到?”风陵道:“家师说道,若她真要寻那人,只到终南山后、活死人墓去,又何必独骑青驴,独游天下?家师又道,杨大侠当年受郭大侠大恩,若她真去寻杨大侠,杨大侠自不会不留她,但日后二人又如何自处?所以啊,家师真要寻杨大侠时,早便寻到了,只是知道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所以独行天下,出家峨眉。给贫尼一个法名,留着那柄倚天剑,就算是记得了。”
张君宝喃喃道:“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伸手到怀里,握着那对铁罗汉,不禁又叹了口气。
风陵道:“贫尼回山,自当向家师禀明。只不知恩公尊姓大名?”
张君宝这时心里想的,却还是那几句话:“寻过一遭,也便够了,又何必寻到?寻到无用,又何必去寻?我便告诉了她‘我是少林寺的张君宝’,却又如何?我自然知道她在峨眉山,譬如她知道杨大侠在终南山,可是,可是,寻到了却又怎么地?”
二十四年前,张君宝在华山绝顶之上,头上伤口汨汨流血,郭襄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那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为甚么伤心。如今他全然明白了。那是她从此要与杨过永别,再难相见、相见了也彼此无言,不如不见之意。
他这时抬头,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大风吹云匆匆而行,三峰兀自屹立不动。觉远师父当年说道,大风从西来,暴雨自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挺撞。这自然是古今至理。但觉远师父却从没说过,这白云匆匆,山却要如何才留得它住呢?若是白云留不住,徒然提起旧事,又有何益?纵然重逢相认,日后二人又何以自处?
纵然武功无敌于天下,又如何留下无心出岫的白云?大概连觉远师父都不知道吧。
张君宝回过头来,对风陵道:
“多多拜上尊师,只说我与她素未谋面,向非故人,只是久闻她侠名,好生仰慕,愿郭襄女侠身子康健,心无挂碍,如这白云倚天,不受世俗所累。你便告诉郭襄女侠,我姓张,叫做张三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