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7日星期二

汉朝和匈奴为什么谈崩了

当年,匈奴才是公认的东亚第一大国。

匈奴可不是什么野蛮人,他们是炎黄的子孙、夏朝的后裔,正统与合法性都很足。

长城以北,从东海之滨到蒙古高原,再到哈萨克斯坦,一路到中亚,匈奴控制着月氏、楼兰、乌孙、康居等广大附属和盟国,疆域万里,能拉出去放箭的人马30多万,主导着国际秩序。

汉朝一直想成为这个秩序的挑战者。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和匈奴在山西狠狠怼了一场,结果皇帝被围在大同附近的白登城,七天七夜,刘邦用尽了办法才溃围。汉朝随后采用了对外和亲匈奴、对内修养生息的政策,老百姓踏踏实实过了几十年好日子。

汉武帝刘彻即位以后,汉匈的矛盾不断激化,面临擦枪走火的边缘,东亚局势极为紧张。于是,汉朝派出了以苏武为代表的庞大使团,反复与匈奴进行磋商。

局面刚开始还在掌控。公元前100年的一个早上,匈奴的领袖,也就是大单于,突然宣布放弃前面达成的所有共识,决定扣留苏武,谈判全面崩溃。

汉朝和匈奴会谈崩,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在匈奴看来,汉朝缺乏履约习惯,答应的事情经常拖延推诿,信用非常可疑,双方缺乏信任基础。

后世的史学家和研究家都认为,汉高祖刘邦从白登突围,是因为行贿了匈奴单于的阏氏(也就是王后),靠吹枕头风让单于放了刘邦,简直幼稚的可笑。一代雄主和重大决策怎么可能这么儿戏。

实际上,双方是有约定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条款:

1,汉朝承认匈奴的大国地位,遵循该等国际秩序。
2,汉朝派公主嫁到匈奴,双方和亲,化干戈为玉帛。
3,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以长城为国界。
4,开放边关,准许两国人民贸易。
5,定期和不定期赠送金银、丝绸、酒类、谷物等给匈奴。

刘邦本来就是混子出身,出了名的不讲信用,合约就是为了违背的,要知道,刘邦和项羽当年也是兄弟啊。

结果楚汉争霸,双方在河南荥阳刚签好停战合约,约定平分天下,墨迹未干刘邦立刻违约偷袭项羽,韩信紧跟三个暴击,楚霸王兵败自杀。

在匈奴看来,汉朝除了第2条嫁了个公主,第5条给了点东西之外,其他的都没有好好遵守,尤其是在互市贸易一项,汉朝可以买匈奴的核心产品,种马和冶炼技术,但是《汉律》又明文规定马匹、铜钱、铁器、铜钱是违禁物品,不准汉人和匈奴交易,而且盐、铁、酒你又搞了个国家专卖制度,收归国有还买个毛线。

道理肯定是讲不过的,匈奴不断派遣骑兵来沟通,最夸张的一次跑到了长安附近的甘泉宫。
一方认为是沟通履约,一方认为是武力侵略。

这种事情,两千年后还会经常发生,一帮洋人带着枪炮,跑到北京,逼着咸丰皇帝履约,放开老百姓跟他们做生意。

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是逼迫咸丰皇帝履行条约

竟然还有人拿着骑兵和刀枪逼你来发财,想不通啊想不通。当然这是后话了。

匈奴这种草原民族,非常厌倦了,每次我派骑兵来,你给点甜头,我退了兵后你又墨迹推诿的套路。

汉武帝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造成了紧张态势,使汉匈两国维持多年的共同利益破产。

汉朝初年是以“黄老学说”治国的,通俗点说是对内不折腾老百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外以和亲为主,走和平路线。所以搞出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第一个盛世)

对国际秩序的遵守,以及双方的和平,就是两国的共同利益。

汉武帝刘彻上台以后,在宫廷里带头习武、倡导射猎,又在北军中设置“八校尉”,在皇宫内设置“羽林骑”,整编精锐骑兵。

同时,他还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进行军事刺探和侦察活动,寻求和大月氏联合攻击匈奴。这种摆明的军事刺探和侦察活动明眼人都看出在针对谁了。

这时新上任分管外交和宣传的王恢等人,每天叫嚣着要洗雪白登之耻,要收复河套、横扫漠北,汉朝固然心气大涨,但这在匈奴看来,是不承认白登约定的既成事实,是对匈奴主导秩序的重大挑战,触犯了他的核心利益。

你汉朝再有说法,你毕竟签过约、答应过的东西啊。
(窦太后历经三朝,参与了文景之治)

鸽派的代表人物是窦太后,窦太后死后,已经官至大行令的王恢,立刻出了个馊招,利用匈奴信任边疆人民的外交成果来勾引诱匈奴单于,这样可以一绝后患。

公元135年,30万汉军埋伏在山西马邑,等匈奴大单于来送人头,虽然当时通讯并不发达,但炒的满世界都知道的大新闻,匈奴大统领怎么可能不知道,军臣单于在包围圈外从容走脱。

汉武帝大怒,扭头诛杀了想一锤子搞死匈奴的大忽悠王恢。

军臣单于更怒,MMP,不是说好兄弟之国吗?坏规矩啊。

你以为是郭靖安答吗?

军臣如果知道刘邦的兄弟项羽被砍成了6块,不知作何感想。

彻底撕破脸。

汉武帝的急于求成和出使使团的不当行为,导致冲突的提前爆发。

汉武帝和他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干翻了匈奴,自己就是东亚的霸主,千古的一帝。

经过多年的宣传,这一点匈奴也心知肚明。

但大汉毕竟朝气蓬勃,匈奴是下降通道,有点力不从心。

而且匈奴的头领不是靠血缘,而是各大势力选出来的。

军臣单于一直想通过武力手段,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逼迫汉朝暂时屈服。

好先混过这一任大统领任期。

然而就在和谈期间,汉武帝仍然动作不断,在西域的康居、月氏、乌孙等国大力撒币,搞金元外交,拉拢和策反匈奴的盟友和附属国。

另一边,大汉的外交代表团团长苏武,在出使匈奴和谈期间,看到匈奴的缑王要造反,积极参与了筹划组织,准备劫持匈奴单于母亲到汉朝,甚至要消灭单于,结果机密泄露被一锅端掉。

我们固然佩服苏武的气节,但客观说这在外交场合非常不地道的。

匈奴一看你根本就没打算要谈,换汤不换药就算了,还要置人于死地。

那就打吧。

汉匈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走向了全面的对抗,双方本有机会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汉匈大规模开战前,陆续谈判过30多回。

汉朝真没想谈,匈奴没想真谈。

匈奴要求汉朝全面开放贸易和互市,取消垄断、专卖和官营制度,进行结构化的调整,全面履行白登之围的约定,这是汉朝做不到的,它是一个世袭专制政体,皇帝和百姓的利益这一点上完全不一致。

汉朝要求匈奴承认大国地位,归还势力范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也是匈奴做不到的,匈奴穷家富路,只是表面光鲜,内部空心化非常严重,一旦失去主导地位,会急速跌落成二流国家。

原本,双方是可以坐下来真谈一谈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你死我活过,还是谈了,哥萨克与俄罗斯也谈了,2亿多人口印度的成立,也是谈出来的。

就算不想真谈,霸主地位的变化和取代也是以百年作为单位的,历史时机的成熟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汉武帝急于求成、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斗争思维,酿成了公元2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和炎黄大战。

我们在文学影视作品上总是看到刘彻的英明神武,气吞万里,汉朝建立了东亚霸权,从此成为强势大国,我们很光荣,很自豪是应该的。

然而,汉武帝和匈奴的战争,打光了文景之治的家底,30年战争后,商户几乎全面破产,所有的经济都被收归国有,鼓励人们互相告发,但仍然满足不了军费支持,国内的人口死亡一半,史书频现“人吃人”的记录。

到了晚年,汉武帝只好发布《轮台罪己诏》,对自己狠狠进行了自我批评。雄主之下,是半个世纪的民不聊生。

再发展个50年100年,实力此消彼长,汉朝的局面会好很多。

现在,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我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现在是中华民族最好的时代。


后注:
中美贸易战谈判在墙国内被列入敏感话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