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星期四

周杰伦 PK 蔡徐坤:两代明星的底层商业逻辑差异

文/回声箭

我还是不太相信这是一个偶发事件,很可能有引导痕迹。不过这个事件非常有代表性,他说明了,两代明星之间的底层逻辑差异。

明星,是靠什么挣钱?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傻,却是区别这两代明星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讲,过去的明星们,都是通过作品,获得某些关键节点,比如电视台、制作公司的认可,再由这些公司,向大众推荐作品。接着是大众认可作品,进而认可明星,最终明星获得名气,通过作品或者是名气开始赚钱。

这个过程中,其实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绝大多数明星,当他们红到一定程度,通过作品挣到的钱就远远不如通过名气挣到的钱多。就比如周杰伦,他代言一个什么品牌,当个什么综艺导师,挣到的钱比他拼命出一张专辑挣得多得多。这其实暗示了,挣钱和作品并不直接相关,只要有名气,不通过作品,也可以挣钱。

因此,仔细审视一下,上一代明星挣钱的商业逻辑,就会发现这个链条太长、太不可控。从源头上就很难判断市场会接受什么样的作品,作品制作又费心费力,而通过作品获得名气的明星们,其才华和天赋都是稀有品质,可替代性低,导致明星们话语权高,资本掌控麻烦。

因此,一帮非常聪明的人就会想,如果砍掉这个由作品名气到明星人气的过程,直接放弃作品带来的收益,只专注人气带来的收益,这个商业逻辑会变得更完美。一方面不用费心费力地制作作品,发掘天才,另一方面这些并没有作品认可傍身的明星们,更好掌控,议价能力更低,这就是小鲜肉流量的商业逻辑。从经济学原理讲,这是一种降低成本,聚焦核心市场的行为。

但这里,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假设不通过作品名气来聚集明星人气,那为了获得名气应该采取什么办法。答案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就是所谓的卖人设,新一代的流量们不卖作品,他们只卖明星本身。现在这些流量们,清一色地卖努力啊、宠粉啊之类的人设,就是因为这种人设卖起来最简单,最容易共情。

这种跳过作品直接卖明星本人的做法,在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设虽然制作简单掌控轻松,但传播麻烦。你只需要看部电影听首歌,你就能立即 get 到某个好作品的魅力。但要让粉丝们了解到一个有吸引力的人设,要比让粉丝们了解到一个有吸引力的作品,动用的媒体资源更多。看综艺、读微博、玩同人、嗑 CP、加入粉丝群体,林林总总下来,才能了解这个人设的吸引力。这在传统传媒资源稀缺且管控的中国,搞起来太困难了。

所以,现在这些流量们,是表面上看起来亲民宠粉,实际上对粉丝们的剥削在加重,它对一个粉丝的时间和注意力剥削都极重,你想要成为某个流量的粉丝,投入的沉没成本极高。这种对明星的各个方面了解都很深的粉丝,在过去都可以称作核心粉,但在现在,只是进入饭圈的基本门槛。接下来,你还要当作上学或者工作一样,天天打卡、转发、控评、做数据,耗尽精力和梦想。

大家仔细想想,这些粉丝像不像某种堪称 007 的社畜,被明星及明星背后的资本们,把空余时间和精力剥削得一干二净。这背后反应的,是资本主义在娱乐行业的高强度剥削,被层层转嫁到最底层粉丝身上的悲惨事实。粉丝们耗尽精力和钱包,明星们还是朝不保夕,随时可以替换,在经纪公司面前毫无议价能力可言。

正因为本来是娱乐的追星,变成了一场称得上惨烈的大型剥削,即便以爱与梦想为借口,也不可能像过去作品时代那样,吸引到广泛的路人群体。所以新一代流量的粉丝们,注定是小众,即便数据再热,也难有国民度可言,因为数据都是一小撮被压榨的社畜们拼命肝出来的。

现在的流量粉丝们,类似于一个个的孤岛,根本与其他群体难以产生联系,所有的信息和热度都在孤岛内部碰撞,热度高数据好只是岛稍微大一点,岛外的人完全不在乎,所以饭圈有一个叫做“出圈”或者是“出村”的词,说明他们自己也隐隐约约意识到所谓热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

所以,现在的流量们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现象,就是你如果不是粉丝,那你大概率对他的感官极差。而如果你不喜欢某类作品,但你大概率也不会听到作者的名字就讨厌。这就是,路人们在本能地反感这种高强度剥削的模式,本能地拒绝成为一头被极限压榨的社畜。所以,粉丝们越是拼命安利拉人入坑,越是受路人反感。

举个例子,假如周杰伦粉丝想要安利周杰伦,他会直接向别人推荐周杰伦的歌,路人只要一听周杰伦的歌就知道结果,要么觉得好听,要么觉得垃圾,但这都只针对作品,很少有人会牵扯到周杰伦本身,说不定不喜欢周杰伦这个作品,也有可能喜欢上下一个作品。本质上来说,是周杰伦用他的作品在服务大众,大众用脚投票。所以对周杰伦粉丝讲,了解不了解周杰伦本人并不重要,了解是情分,不了解是本分。

而蔡徐坤粉丝想要安利蔡徐坤,他只能说我家坤坤超帅气、超努力、有个性、有梦想、是奇迹、天选之子、超级宠粉、代言了 XX 顶奢、上了 XX 顶刊,看到没有,这些直接针对人本身的特质,路人需要深入了解才有可能判断是否正确,是否适合自己,所以粉丝们要拼命传播刷存在感,让路人去了解门槛这么高的一个人设。因此对蔡徐坤粉丝来讲,打榜、做数据,是当粉丝的义务,而不是顺手一做的情分。面对这么深的压榨,一旦某个路人判断不适合自己,会进而彻底否定蔡徐坤这个人,立即成为黑粉。对流量偶像来说,问题就变成非黑即白,要么粉丝,要么黑粉。

另外,因为入坑的粉丝都是投入了大量的沉没成本,又在精神上被压榨得一无所有,因此粉丝的群体和组织就更加极端和狂热,任何的外界刺激,都能触动他们斗争的神经,在外人看来,他们都呈现出一种狂信徒的气质。比如以下这个典型粉丝


此次的一场荒唐 PK,只能说明,数据和流量,是会骗人的。

引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