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出了北京大学某菲律宾籍留学生录取通知书,据网友计算,这名菲律宾学生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获得全额奖学金,几年读下来至少可以领取47万人民币的奖学金。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通知书显示,这名留学生竟然汉语不达标,需要去山东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补习。
8月19日,北京大学医学院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该生成绩优异,符合奖学金生录取标准,因汉语不达标,将于2019~2020学年在医学专业预科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预科学习,考核通过后,可来北京大学进行本科学习。
看了北大的回应,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网友质疑的是北京大学招收留学生标准过于宽松,竟然连汉语都不达标的学生都录取,还发放全额奖学金,而且还是巨额奖学金。你却在这里大谈该学生成绩如何优秀,录取多么符合标准,绝口不提47万的事。这岂不是典型的王顾左右而言他吗?
前段时间,山大“学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让公众对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羡慕嫉妒恨,谁想到北大还自掏腰包47万,录取了一个汉语不达标的菲律宾留学生。
当然了,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国内著名高校为了建“世界一流”,吸收外来人才的需要。吸收外来人才,建“世界一流”都没有错。问题是,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优秀人才,国内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最高也只有2万,本科学生拿国家奖学金只有8000元。同样是人才,为什么他们享受不到同等待遇呢?而且,即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应该提供优惠条件,但差距也不能这么大吧?
其次,在国外名校留学,语言不过关是难以获得奖学金的。为什么这位菲律宾留学生竟然连汉语都不达标,还发放全额奖学金?既然汉语不达标,需要去山东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补习,合格后才能来北京大学进行本科学习,为何现在就给他发北大录取通知书?所谓的“合格后”之说岂不是让人浮想联翩?
山西太原市河西区的孙智卿老人,从报纸上看到山区很多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每年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1000元来资助贫困学生,老人省吃俭用16年坚持向希望工程捐款。同样,湖南衡阳九旬老人高里,节衣缩食在24年间向希望工程捐出善款近50万元……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贫困人口,有不少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号召社会捐助,修建“希望工程”。有不计其数的普通人省吃俭用为“希望工程”捐出了自己的血汗钱。可是,你北大一个汉语不达标的留学生就干掉了47万,相当于建一个“希望小学”,你让那些省吃俭用捐助“希望工程”的人怎么想?
互派留学生制度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反对为吸纳优秀人才而提高留学生待遇。关键是待遇提高不能太荒唐、离谱,不能崽卖爷田心不疼,随随便便慷纳税人之慨,量百姓之血汗,结留学生之欢心。
录取一个留学生还要花47万,北大的回应差强人意。山大“学伴”事件已让国人颜面扫尽,北大的“47万”更需令我们反思。否则,这岂不是“人傻,钱多,速来”的翻版?
人只有自尊,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人如此,国亦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