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智伴的朋友圈被《少年的你》占满了,上映三天,票房破6亿。
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少年的你》却揭露了校园里少年丑恶的一面:
校园暴力。
电影中,女主角陈念(周冬雨饰)就深陷校园霸凌的囹圄中:嘲笑和讽刺、上课向她扔纸团、扔排球,被剪去头发、泼红墨水、放学后被拦截殴打、从楼梯上推下去,甚至被拍裸照……
然而,真实的校园暴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1月,网络上流出一条视频:西安某初中,几名男生将一名男生困在楼梯角落,不停地用脚踹、甚至用皮带、木棍不停地殴打。
今年5月,甘肃陇西县,14岁少年张凯被同校同学殴打至颅脑严重受损,抢救无效死亡,就因为打人者以为他拿了耳机。
18年6月,广西柳州两名男生用铁锁狂砸踢打一女生。
还有更多——
这些都是被曝光的校园暴力案件,而其他没有曝光的,依旧活在黑暗处的孩子,被折磨成什么样子,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据调查,2015年-2017年,
我国近6成校园暴力案件是故意伤害行为
其中近12%案件受害人死亡。
为什么这些孩子年纪轻轻
却如此“心狠手辣”?
电影中,施暴者魏莱求陈念不要报警时
她说:“我们都玩大了,收不住了……”
对施暴者而言
霸凌行为只是“玩”的一种方式
这不过是用来与他人谈资的一种“炫耀与玩笑”
在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中,王晶晶就讲述了自己一场长达10年的校园霸凌经历。
最开始,只是有两个男生在玩闹时,无意中打碎了她的水杯,她拒绝了200元的赔偿。但她同桌说了一句:“你们惨了,王晶晶的水杯要300万”,结果事情却因此发酵。
在学校的贴吧里出现了“王晶晶水杯价值300万”帖子,同学们开始嘲讽她“家境贫困却装白富美”,还衍生出许多莫名其妙的谣言:“在北山接客,学生有优惠”,“被强暴后变成了同性恋”……
被学姐无端连扇她几十个耳光,被其他女生堵在厕所羞辱和拍照,还有假装和她做朋友只是为了偷拍她的生活与曝光私密照……
整整十年,她不间断地受到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暴力。
王晶晶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坦言,这场长达10年的霸凌毁掉了她的学业。甚至在接受采访的不久前,她仍曾试图通过吞服40粒阿立哌唑来自杀。
从一开始的“玩笑”到“收不住的恶性伤害”,就像个雪球越滚越大,直到要将受害者吞没。
小智伴相信孩子起初是“无恶意”,但我们都低估了“恃强凌弱、得寸进尺”的人性。
我们总想着,他们是孩子,孩子的世界那么单纯,孩子间的打闹又能怎样?
但,有时候少年的恶,是超乎想象的。
前几天,大连10岁女孩被杀案一直牵动大家的心。
谁会想到,凶手竟然是个14岁男孩。
更没想到,这个男孩竟残忍得让人不敢相信。
当女孩被找到时,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杀人犯却还在人群中围观,笑着问:真死了啊?
后来女孩的爸爸回忆,那天寻找琪琪的时候,男孩还曾两次过来搭话:“你女儿去哪里了?”、“你女儿找到没?”。
蔡某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关注着女孩家人的举动,冷血得让人不寒而栗。
那天下午,男孩还在班级群里主动说起了这件事,曝光的聊天记录更是让人震惊:
14男孩对自己作的“恶”毫无愧疚与害怕,还光明正大地心存侥幸。
最后,蔡某由于未满14周岁,将依法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12月,湖南一名12岁小学生吴某康亲手用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身中20余刀,死后,吴某康还拿母亲手机借母亲名义,给自己的班主任发了请假信息。
小智伴真的难以想象,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竟然如此残忍地将亲生母亲杀害,而后还能镇定如斯。
男孩和他叔叔对话,更是让人难以相信:
“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那你以后怎么办?”
“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变成这样?
电影《少年的你》中,施暴者魏莱,从小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完美小孩”,却从来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关心与爱。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剧照
之前魏莱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留级,父亲就一年都没有和她说过话。
再看看这场校园霸凌的另一个帮手罗婷,她做事心狠手辣。
当她父亲被叫到学校后,老师还没说完话,父亲便当着同学的面,直接将她踹倒在地,紧接着一个巴掌就扇过去:“我叫你不好好学!”
一个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怜悯?
还有前面提到的12岁弑母的孩子吴某康,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吴某康是在爷爷奶奶的宠溺下长大的,要什么给什么,就连吴某康偷了家里1000块也没有受到批评。
直到妈妈回到身边严加管教,吴某康无法随心所欲获得手机、烟和钱,落差感使他对母亲心生恨意。
吴某康长期缺失母爱,又在老人的溺爱中长大,渐渐地变得自私自利。
还有去年14岁少年杀死第一名事件,原因竟是凶手常年考第二,不甘屈居第一名之下,心生杀意:“杀掉他,我就是第一了”。
据悉,凶手的父母都是教师,平日里对他的成绩要求非常严格。
不是“第一名的光环”让凶手心理扭曲,而是只对成绩关注的父母,将少年一步步推向深渊……
一切悲剧都有迹可循
这些孩子残忍无情行为的背后
却是一个个扭曲畸形的原生家庭
只知道“盯”着孩子的成绩的家长
只知道花钱不知道陪伴的家长
只知道对孩子动不动发火的家长
只知道用“别人家的孩子”嘲讽孩子的家长
只知道用打骂来“纠正”孩子的家长
……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孩子感受不到关心与爱,也不懂关心和爱他人。只懂得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麻木”努力,甚至不择手段。
未成年人的思想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一些犯罪的孩子,根本没有基本的是非观。他们甚至不懂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逾越的界限。
父母就是他们的“标准”,
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
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才能孕育宽容、坚强、懂爱的孩子。
// /// // //// // //// /// // /// ///
当少年不再是花朵
变成了沾血的刽子手
“未成年”却成为了畸形的保护壳,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拯救孩子?
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他把一些孩子分成三组,
做了一场通关赢糖果的游戏:
第一组孩子,犯规越多,糖果减少的越多;
第二组孩子,每次犯规时,糖果减少的一样多;
第三组孩子,犯规越多,糖果减少的越少。
实验的结果是:
第一组孩子,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游戏,并且拿到较多的糖果;
第二组孩子,能顺利完成游戏,但拿到的糖果较少;
第三组孩子,很多根本无法顺利通关游戏,并且到后期大吵大闹。
如果孩子犯错却不用付出更大的代价,只会让孩子无视错误,变本加厉。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孩子,如果知道自己施暴甚至杀人,却不用承担什么代价。
只会助长他们心中的“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30名人大代表更是联名提出《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议案》。其中,建议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到12周岁。
小智伴希望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话
不会再是一个少年说给另一个少年听
而是每个成人说给所有孩子听
引文链接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剧照
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少年的你》却揭露了校园里少年丑恶的一面:
校园暴力。
电影中,女主角陈念(周冬雨饰)就深陷校园霸凌的囹圄中:嘲笑和讽刺、上课向她扔纸团、扔排球,被剪去头发、泼红墨水、放学后被拦截殴打、从楼梯上推下去,甚至被拍裸照……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剧照
然而,真实的校园暴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1月,网络上流出一条视频:西安某初中,几名男生将一名男生困在楼梯角落,不停地用脚踹、甚至用皮带、木棍不停地殴打。
还有更多——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都是被曝光的校园暴力案件,而其他没有曝光的,依旧活在黑暗处的孩子,被折磨成什么样子,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据调查,2015年-2017年,
我国近6成校园暴力案件是故意伤害行为
其中近12%案件受害人死亡。
却如此“心狠手辣”?
电影中,施暴者魏莱求陈念不要报警时
她说:“我们都玩大了,收不住了……”
对施暴者而言
霸凌行为只是“玩”的一种方式
这不过是用来与他人谈资的一种“炫耀与玩笑”
在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中,王晶晶就讲述了自己一场长达10年的校园霸凌经历。
图片来源:《和陌生人说话》访谈节目
最开始,只是有两个男生在玩闹时,无意中打碎了她的水杯,她拒绝了200元的赔偿。但她同桌说了一句:“你们惨了,王晶晶的水杯要300万”,结果事情却因此发酵。
图片来源:《和陌生人说话》访谈节目
在学校的贴吧里出现了“王晶晶水杯价值300万”帖子,同学们开始嘲讽她“家境贫困却装白富美”,还衍生出许多莫名其妙的谣言:“在北山接客,学生有优惠”,“被强暴后变成了同性恋”……
图片来源:《和陌生人说话》访谈节目
被学姐无端连扇她几十个耳光,被其他女生堵在厕所羞辱和拍照,还有假装和她做朋友只是为了偷拍她的生活与曝光私密照……
图片来源:《和陌生人说话》访谈节目
整整十年,她不间断地受到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暴力。
王晶晶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坦言,这场长达10年的霸凌毁掉了她的学业。甚至在接受采访的不久前,她仍曾试图通过吞服40粒阿立哌唑来自杀。
从一开始的“玩笑”到“收不住的恶性伤害”,就像个雪球越滚越大,直到要将受害者吞没。
小智伴相信孩子起初是“无恶意”,但我们都低估了“恃强凌弱、得寸进尺”的人性。
我们总想着,他们是孩子,孩子的世界那么单纯,孩子间的打闹又能怎样?
但,有时候少年的恶,是超乎想象的。
前几天,大连10岁女孩被杀案一直牵动大家的心。
谁会想到,凶手竟然是个14岁男孩。
更没想到,这个男孩竟残忍得让人不敢相信。
图片来源:网络
当女孩被找到时,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杀人犯却还在人群中围观,笑着问:真死了啊?
后来女孩的爸爸回忆,那天寻找琪琪的时候,男孩还曾两次过来搭话:“你女儿去哪里了?”、“你女儿找到没?”。
蔡某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关注着女孩家人的举动,冷血得让人不寒而栗。
那天下午,男孩还在班级群里主动说起了这件事,曝光的聊天记录更是让人震惊:
图片来源:网络
14男孩对自己作的“恶”毫无愧疚与害怕,还光明正大地心存侥幸。
最后,蔡某由于未满14周岁,将依法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12月,湖南一名12岁小学生吴某康亲手用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身中20余刀,死后,吴某康还拿母亲手机借母亲名义,给自己的班主任发了请假信息。
小智伴真的难以想象,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竟然如此残忍地将亲生母亲杀害,而后还能镇定如斯。
图片来源:网络
男孩和他叔叔对话,更是让人难以相信:
“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那你以后怎么办?”
“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变成这样?
电影《少年的你》中,施暴者魏莱,从小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完美小孩”,却从来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关心与爱。
之前魏莱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留级,父亲就一年都没有和她说过话。
再看看这场校园霸凌的另一个帮手罗婷,她做事心狠手辣。
当她父亲被叫到学校后,老师还没说完话,父亲便当着同学的面,直接将她踹倒在地,紧接着一个巴掌就扇过去:“我叫你不好好学!”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剧照
一个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怜悯?
还有前面提到的12岁弑母的孩子吴某康,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吴某康是在爷爷奶奶的宠溺下长大的,要什么给什么,就连吴某康偷了家里1000块也没有受到批评。
直到妈妈回到身边严加管教,吴某康无法随心所欲获得手机、烟和钱,落差感使他对母亲心生恨意。
图片来源:网络
吴某康长期缺失母爱,又在老人的溺爱中长大,渐渐地变得自私自利。
还有去年14岁少年杀死第一名事件,原因竟是凶手常年考第二,不甘屈居第一名之下,心生杀意:“杀掉他,我就是第一了”。
据悉,凶手的父母都是教师,平日里对他的成绩要求非常严格。
图片来源:网络
不是“第一名的光环”让凶手心理扭曲,而是只对成绩关注的父母,将少年一步步推向深渊……
一切悲剧都有迹可循
这些孩子残忍无情行为的背后
却是一个个扭曲畸形的原生家庭
只知道“盯”着孩子的成绩的家长
只知道花钱不知道陪伴的家长
只知道对孩子动不动发火的家长
只知道用“别人家的孩子”嘲讽孩子的家长
只知道用打骂来“纠正”孩子的家长
……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孩子感受不到关心与爱,也不懂关心和爱他人。只懂得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麻木”努力,甚至不择手段。
未成年人的思想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一些犯罪的孩子,根本没有基本的是非观。他们甚至不懂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逾越的界限。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剧照
父母就是他们的“标准”,
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
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
才能孕育宽容、坚强、懂爱的孩子。
// /// // //// // //// /// // /// ///
当少年不再是花朵
变成了沾血的刽子手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剧照
“未成年”却成为了畸形的保护壳,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拯救孩子?
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他把一些孩子分成三组,
做了一场通关赢糖果的游戏:
第一组孩子,犯规越多,糖果减少的越多;
第二组孩子,每次犯规时,糖果减少的一样多;
第三组孩子,犯规越多,糖果减少的越少。
实验的结果是:
第一组孩子,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游戏,并且拿到较多的糖果;
第二组孩子,能顺利完成游戏,但拿到的糖果较少;
第三组孩子,很多根本无法顺利通关游戏,并且到后期大吵大闹。
如果孩子犯错却不用付出更大的代价,只会让孩子无视错误,变本加厉。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孩子,如果知道自己施暴甚至杀人,却不用承担什么代价。
只会助长他们心中的“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
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30名人大代表更是联名提出《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议案》。其中,建议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降低到12周岁。
小智伴希望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话
不会再是一个少年说给另一个少年听
而是每个成人说给所有孩子听
引文链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