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疫情曲线,让全世界觉得谜。
不仅中国,全世界都曾经预测日本早就应该会掀起一波疫情高峰。理由非常简单:
①日本地理位置距离中国太近。
②日本与中国往来极端密切,近几年国人赴日观光旅游更是连年刷新最高纪录。
③日本的疫情远比西欧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得早。
可是日本却就是很奇怪,就好像全世界只有日本奇怪地原创了抹茶口味Kitkat一样地在一些地方充满个性,包括疫情趋势上:至少到目前为止,日本画出了和很多国家颇不相同的疫情发展曲线。
上面这个,是不断勤快更新着的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发布于3月21日的各国疫情趋势比较图。图中对日本标注的评价是:『公众依从性方面强有力的社会准则与佩戴口罩的习惯』。
远不仅仅是基于数据画出来的疫情曲线。中国疫情终于开始企稳之后,国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全世界,看到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疫情接力棒式地相继猛烈燃起、星火燎原地瞬间蔓延全欧洲大陆乃至英伦三岛、而远在北美大陆的美国局势也已经非常不乐观,似乎沦陷至今日西欧状态也就是一两周时间差的样子,看到了这些国家到头来不得不先后开始执行封锁部分甚至全国的强力措施(虽然还没有达到中国的程度)时,再对比日本的情况的确会有很强烈的违和感。
在这违和感心态之下,我相信多数国人想到了一衣带水、想到了当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雪中送炭而为日本疫情走向担忧,毕竟全世界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期待疫情在全世界尽早消停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但也有一些人对日本投去讥讽的眼光,认为日本是纯粹佛系躺倒、无力管理、心大无脑。日本到现在竟然还能保持社会经济生活的大体不变:公共交通全部健在、百货店shopping mall餐馆咖啡馆健身房温泉浴场等等与民生及日常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的商业设施可能缩短了营业时间却依然正常运行、街头巷尾依然熙熙攘攘的景象也可能令个别人感到不舒服,或许只有看到全世界一起关闭几个月不允许出门才能给自己换来些许慰藉或者说心理平衡。
凡此种种人性的东西,都完全能够理解。所谓人间多样性没有去评论的必要。但话说回来,日本为什么到现在还能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画出了有所不同的疫情趋势曲线呢?今天的文章里,我把可能的若干合理因素总结分享给大家。
【1】日本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Social Distancing属性
Social Distancing这个词随着疫情在西方引爆,已经成为一个连续刷屏的超高频词汇。顾名思义,就是相互间拉开社交距离。这方面,早在本轮疫情之前,甚至早在2009年H1N1猪流感疫情之前、2002年SARS之前,日本文化传统就已经根深蒂固地拉开着比其他文化更大的社交距离。
①孤独。今日日本常年有超过100万人陷入一种深居自宅的孤独。日语中专有一个词汇形容这一状态:ひきこもり,原意是退缩而自闭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人口已经占到了日本总人口的1%左右,而且要注意这还只是15-39岁年龄层的退缩自闭,实际上还有40岁甚至50岁以上人群还没有计算进来,否则比例会更高。他们有的是因为自身性格与职场难以融合、有的是因为过早离职、有的是因为疾病有的是生活变故有的是人际交往困难,但他们的共通点是都不需要疫情到来时政府强力管制,在门口放置警报器不让逃出去,他们自己就已经几乎放弃了social(社交)本身。ひきこもり状态实际上是比较极端的,还有更多人是温和的自闭:不至于足不出户,但也完全没有积极社交的习惯和意愿,以至于社交积极本身甚至就会在日本被边上赞誉为『リア充だね』,意思就是你的线下现实生活好充实啊!。。。不同年龄层的自闭以及轻度自闭的人群占总日本人口比例,远超多数人的直觉想象。孤独,是强烈的social distancing。
相形之下,德国年轻人至少比日本热衷社交得多。相比意大利和法国这样范围扩大到全国的外出限制,德国直到目前每个州程度还有所不同。结果就有很多年轻人因为学校停课以及在年轻人不太容易重症和死亡的心态之下,开始反过来借疫情开始了聚会。3月16日柏林就有多达几百名学生乘停课开始之机聚会于柏林市中心公园里,直到有人报警之后警察才赶到现场予以驱散,同时南部巴伐利亚州也发生了好几起年轻人的『新冠肺炎聚会』,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聚集在公园里用大喇叭放出音量巨高的音乐享受派对。这样的场景在日本是不太可能想象的。
②距离。即便最亲密的家人之间,日本也有着显著的距离。来,接一下↓这个梗:
『日本夫妻不做爱不亲吻不一起睡孩子他爸内裤也不一起洗,家庭内防疫措施平时就很到位,(新冠肺炎疫情的)此刻更是强大。』这是来自一位日本网民的典型自黑梗,可是这段子背后还有一半反映着日本社会的现实,哪怕是最亲密的家人之间。
除了长子继业等例外,今日日本社会普遍没有三代同堂的机会。除了例行公事般逢年过节带着孩子去见见爷爷奶奶之外,平时几乎都是父母自己带,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母亲带。爷爷奶奶久违地见到了自己孙辈当然会幸福满满地含饴弄孙一番,现场氛围当然和其他国家一样是其乐融融,但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规矩:聚会结束了就各回各家,爷爷奶奶不会因为天伦之乐的氛围而开始帮你送孩子上下课,管饭管穿管这管那甚至还帮助管作业。一码事归一码事,没有这回事。这避免了最不容易显现症状的孩子万一得病后令处于最高危年龄层的爷爷奶奶遭受感染的严重风险。
↑啃老导致意大利死亡更加惨重?和日本对比之下意大利社会的家庭结构就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一定程度上对今日意大利无论是新发确诊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创下新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波恩大学Kuhn教授从文化制度与家庭结构等方面探索意大利高死亡率原因,提出了A和B两种类型社会网络国家的区别可能导致疫情死亡率差异的假说:属于B型的意大利很多30-49岁壮年因为经济上难以完全自立而和双亲居住一处,和高龄人群接触密切导致世界老龄化程度第二的意大利沦为重灾区。同时,意大利文化传统上还有根深蒂固的三代同堂问题,祖辈自己儿女上班时帮着照顾孙辈。而现在有观点认为,这一传统可能在这次毁灭性的疫情之下遭遇瓦解,让意大利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深远的剧变。
亲人之外的距离那当然就更远。一般社会场合上日本文化普遍shy,大声说话口水四溅的场景极少,互相之间安全距离充分保持,没有握手更不可能有贴面礼,互相鞠躬的时候也隔开相当距离否则脑袋会撞到一起。相识见面寒暄时如果你发现对面那个日本人伸手主动要和你握手,那说明首先他知道你是外国人,其次他自己可能具有国外旅居经历,他是在用他的方式来迎合你的习惯。反过来如果你前往日本随便和人见面相识时就伸出手的话,你要注意即便没有疫情,多数日本人也会在文化心理上感到局促,尤其如果你是男性对方是女性的时候,更是不要随便主动去握手。没有肢体接触的习惯,又是一个满分的social distancing。
公共生活中,日本人普遍本能地更加保持相互间的距离。周到的敬语和端正的礼貌背后是互相间心照不宣、无比默契的距离意识,有时候在我看来甚至到了有点神经质的地步:如果在比较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你凑得离某个正在看书或者手机的乘客过近,TA常常会下意识地抬起头来看看你。这种带有些许紧张的神经质,常常让我怀疑日本人整体上具有不善交际的倾向。我有一个德国朋友曾经对我提起他在日本地铁里遭遇的『歧视』,说电车到站后很多人下车,于是原来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姑娘瞬间就无声站起来,坐到了这排座位的另一端去。这让他寻思是否自己刚才有什么不好的眼神或者举动了,还是那个女孩子纯粹讨厌自己?我说你想多了,日本是拥挤的社会但不代表日本人喜欢拥挤,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不断在电车里根据作为情况重新调整分步情况,尽可能互相间保持当时条件下分得最开的距离,这样他们会觉得舒服。这个情况其他国家其实也有,只是日本特别在乎相互间保持距离。
③不成文而强效的社会准则。这便是金融时报标注中提出的关键点。日本文化中一旦群体价值观形成之后就容易产生较为强效的趋同压力,让不遵守者不由自主地感到局促、不安甚至羞愧。譬如日本社会普遍在乎清洁状态的维持,当着众人面往地上吐痰或者对着别人的脸打喷嚏咳嗽的样子在日本会遭受千夫指级别的心理重压。清洁文化之下,公共场所包括交通枢纽哪怕平时也喜欢动用巨大精力去保持洁净,包括反复擦拭电梯扶手和栏杆等,有时候清洁剂过度使用会在环境空间形成特有的消毒剂气味,还有一些时候甚至可能造成来自国内的,尚不太习惯的游客皮肤过敏。如此背景下,当政府面对疫情强力呼吁公众们一起维护social distancing,尽量避免不必要不紧急的聚会并辅以其他相关措施时,公众整体依从性比较良好。依从性好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传统文化心理: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因为自己某些自私自利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影响,尤其当后果比较严重的时候,日本这一文化心理会给当时人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以及口碑代价。这一文化心理可能有助于人们在疫情中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出现症状时更加主动地为周围人考虑而做好防护措施譬如佩戴好口罩,已经被政府机构建议尽量不要外出的疑似患者也可能更加自觉地克制外出冲动,而不需要外部施加更加强迫的措施→当然个体未必符合整体规律,就是我行我素目无他人的人类世界各国都有。
④沉默。在公共场所,日本是非常沉默无语的国家。东京地铁密集如此却到现在都没有成为日本疫情全面爆发的热点,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日本地铁的沉默无语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希望公众一起来摸索日本模式,避免代价高昂的lockdown』中分享过厚生劳动省认为的疫情高危环境是这三个条件齐备的场所:1. 人群密集。2. 通风情况差。3. 高声对话叫喊或者进食。东京的地铁可能满足了前两者,但没有满足3,厚生劳动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示这可能是东京地铁没有点燃疫情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张照片摄于2020年3月3日的东京品川站。当时疫情阴霾已经笼罩日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当时整个欧洲和美国疫情都还比日本乐观不少,西方看到这张照片纷纷感到惊讶和震撼,有人还给照片题名为:The Working Dead,不妨可以翻译为:行尸走肉的社畜。虽然空间非常拥挤一眼看去相当可怕,但无数人都以相同方式戴着口罩沉默无声匆忙赶路的行为模式,可能有效地降低了病毒在公共场所爆发式传播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中至少日本流调研究提示:公共场所里,沉默是金。
⑤口罩文化。是的,日本其实平时向来就喜欢戴口罩。不要说新冠肺炎了,花粉季节到了、支气管炎发作了、普感流感了,日本人都倾向于主动戴上口罩,因为在公共空间哪怕不是对着别人咳嗽喷嚏,哪怕只是不停流鼻涕的样子也已经无比难堪、压力巨大,显得邋遢、没教养、不体面,所以这方面文化压力可谓巨大。但远不止这些,日本还有其他喜欢口罩的理由:
1. 想要从头到尾确保私密,走在街上不想被摄像头认出来、不想被熟人认出来当街叫住寒暄聊天,那或许令人感到尴尬、无所适从。戴上口罩之后你就是你自己,你可以始终呆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间里。
2. 日本社会规矩繁多细节苛刻,譬如女性成年之后外出应该化妆的传统文化压力。面对这种不成文的压力,一些女性以佩戴口罩的方式免去为他人而化妆的繁琐,率性取悦自我。
3. 日本甚至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叫做『伊達マスク』的文化,觉得戴上口罩可以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可爱迷人。这一文化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人所谓的颜值是整体脸型结构加上所有五官的印象集合体,概率上必须各方面细节都不错才会能保证整体优异的美感,而口罩把脸上多数地方遮盖之后很多脸上很多减分的元素就不会露出来,不少人(无论男女)会更加容易显得好看。。。
热爱口罩、主动拥抱口罩,无疑对避免病原传播给他人极具公卫价值。。。
【2】日本目前还有这样操作的条件。
即便是武汉,最初也可能有今日日本操作模式的条件。遗憾的是武汉当时错过了这样操作的时机,在火灾经将要烧穿屋顶的时候,剩下的选择恐怕只有强力封城这一条路。幸运的是在全国卓绝努力之下,留给武汉的最后那条路没有走坏、走稳了。但这和武汉一开始就不可能有其他选择是两回事情。意大利这则数据很有参考价值↓
↑同是意大利,Lodi这个地方率先于2020年2月23日开始强有力的social distancing措施(即便意大利人还是喜欢不守规矩到处乱走),而Bergamo直到2020年3月8日才开始同等措施,但两处地方的结局一目了然、毋庸赘言。面对极易传播的新冠肺炎,哪怕只是早十几天时间,结局都可能天壤之别。换言之,国家防控政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公众共同防疫意识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觉醒的话,哪怕只是相对温和的social distancing也可能取得比后来为时已晚的强力措施好得多的效果。不能只是看国家力度,国民性格、民度等要素一样不容小觑。昨晚分享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报告全文翻译:非药物干预措施对降低新冠肺炎死亡和医疗资源负荷的影响。里一样提到了这一点。无独有偶,德国总理默大妈的历史性电视讲话中一样反复强调国民万众一心主动作为、共克时艰的重要性。疫情之下一切都只靠政府的话,最后有可能不得不所有人一齐来面对体验感受最差、代价高昂的最终选项。现在的意大利就是朝着这一最终选项疾速奔去的国家,我是真心希望意大利国民能够尽可能克制,无论如何为了将来更多更长远的开心自由再多一点点眼下的克制。
【3】日本也有自己低调扎实的功力。
新加坡直到现在依然被全世界评为疫情管控方面总体平衡性做得最好的理想国之一。为什么?你不能只看新加坡表面的佛系和松弛,而看不到他能够这样做的背后积累的功力,就好比你不能只是赞叹武林高手的惊世武艺而无视他几十年如一日苦练的功力。新加坡人均GDP位居亚洲TOP行列,有的是资金来应对疫情。新加坡常年擅长精细化管理,对于感染链的追踪速度是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新加坡还拥有高度均一的高品质医疗资源,发热门诊数量按人口比例计算非常之多。这些都是新加坡的资本,加持以新加坡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狭窄易管的国土面积,共同支撑起了新加坡的佛系,一切都不会无缘无故。
日本呢?日本作为资源小国灾害大国,常年将心力置于精细控制平衡感的应对策略之上。追求平衡感的终极目的是在结算总账时能将一个事件的总体社会成本降到可能程度的最低。本次疫情的社会总成本包括死亡人数和医疗资源投入等直接成本、因此引发的二次公卫成本(其他疾病死亡率增加等等)再加上社会经济民生成本。这是一本总账,任何只看局部的操作长远来看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过于松则疫情泛滥大量死亡公卫崩溃,过于紧则经济停摆民生涂炭,最后贫穷还可能归结性地带来花色多样的综合死亡诱因。所以日本从一开始似乎就做好了为了尽可能平衡而走钢丝绳的准备。
其中之一就是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像韩国那样进行主动积极的地毯式核酸检测筛查。这一点直到现在都充满争议,以后有时间还会专门再写一篇,但至少日本这方面的用意是清晰的:这场疫情是持久战,不可能短期结束。因此尽可能减少死亡、温存医疗资源才是核心,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医疗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地毯式核酸检测是手段,绝不是目的本身。正是因为日本这一『迷之操作』,国际社会曾经一度不仅阴谋论四起,认为日本为了奥运会已经不择手段哪怕尸横遍野也要把数字搞得好看,而且就算反对阴谋论的也纷纷认为日本疫情彻底爆发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但事实上一个多月过去之后(对于这次疫情一个多月时间已经足够长了)直到现在,事实证明了日本在自己坚守的模式上做得并不差。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思路也正在发生转变,PCR检测原则上英德两国以及美国部分地区事实上已经采取了和日本相似的策略。纽约市卫生部门最新明确对医疗资源提供方下达指示:除非必须住院的患者,连对于普通患者的核酸测试都停下。换言之:不再对普通门诊患者进行检测,除非患者的检测结果会对治疗产生影响。
同时日本医师普遍喜欢抠细节,甚至有时候有神经质倾向(就和上文提到的日本文化的神经质一样),可能更加警惕审慎于患者身上表现的任何异样并迅速介入。这有助于集群感染的早期发现以及有发展为重症趋势的患者的及早救治。
当然光凭情怀和精神力量显然是不足以的。在辅助医师展开工作上,日本有着充足的医疗资源准备。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影像学医疗器械方面,日本的数字高得离谱↓
CT至今尚不能作为新冠肺炎的诊断依据,却有着显著的参考价值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请特别注意一点:我提这个绝非要说日本CT保有台数那么高一定是一件好事。事实上在平时这是一件值得争议的事情:那么高的CT数量意味着日本公众存在被过度医疗的风险。同时CT不可避免的辐射本身也是令癌症风险上升的主要医疗辐射源之一,是需要相当谨慎操作的东西。但在疫情之下,拥有这样程度的冗余显得弥足珍贵。
顺便,日本每百万人口的核磁共振(MRI)保有程度也一样令人咋舌↓
有人说,日本医生会不会故意隐瞒新冠肺炎患者确诊人数尤其是最关键的死亡人数?这类阴谋论在日本的网上也非常盛行,但我可以说几乎不存在这种可能:
①即便是平时,无论是流感也好细菌性肺炎也罢,在日本重症肺炎引发的死亡是绝对非常可疑的需要高度重视的事情。稍微对于日本医院管理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一个谜一般死于某种未知重症肺炎的患者意味着什么,怎么可能放过不查,特别是在最最牵动神经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里,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同僚的安危。
②新冠肺炎若是已经爆发,其颇有个性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是不可能被掩盖的,更加不可能系统性、大规模地掩盖得住。
③日本医生完全没有这个动机。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任何益处而且只可能一旦被发现毁掉一辈子前程。安倍更是不可能有这个胆子让全国各地医生系统性地进行隐瞒和造假。。。
↑日本共产党竖在自卫队航空基地的巨大标识牌『自卫队违反XIANFA!』安倍都没有胆量去勒令拆掉。如果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敢大规模隐瞒的话,安倍早就不知道被扒皮到什么地步了。
另一个重要利器,也就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究极生命拯救武器ECMO。知道李医生故事的人都明白ECMO有4个最关键特征:
①极其昂贵。
②不仅极其昂贵而且对医师操作技能要求极高。
③对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的时间无法确定,可能非常绵长。
④开始使用的时机十分关键,一旦全身多脏器衰竭则使用本身不再有意义。
2020年2月调查显示日本全国目前保有ECMO台数为1412台(目前中国保有台数大概在400台左右),同时日本还是全球为数极有限的有能力自行生产ECMO的国家之一。以及,直到目前为止最新版统计(3月11日)中,日本符合ECMO使用指征(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用ECMO来拯救)并接受ECMO生命支持的患者总计23名中已经脱离(恢复)的有12例,持续治疗中的为11例,死亡0例。
而日本这么多的ECMO机台也在疫情之前饱受质疑:要那么多感受么?而且竟然还有那么多整天闲置(待机)着,难道不应该砍掉吗?!也许反对的声音各有各的道理,但在前所未有的疫情袭来之后,成天喧闹批判的声音在这个领域已经完全宁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明白新冠肺炎的最后生命希望在于ECMO,有和没有可能最终在死亡数字上会有巨大区别。而日本过于平均的意识导致最最弥足珍贵的率领ECMO团队的医师工资也并不比一般医师高多少,甚至还有一样的。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东亚三国的医生无论中日韩,常常天然就有着奉献公众的属性,很多时候就靠着情怀和责任感在那里撑着。顺便提一句德国到现在还能保持死得这么少,除了感染人群年龄层偏年轻之外还有一个背后低调的原因:德国也是ECMO大国。
今晚写得偏多。如果没有耐心就看我这段总结就好——我想通过这些表达的是:
人间的本质是无常。以科学方式来表达的话就是不确定性。我从日本社会文化属性和冰山之下的医疗资源准备储备两方面对日本之所以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状态(特别是极小化的死亡人数)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剖析,让大家看到人间无常不仅表现在今天的富贵可能坠落成明日的贫穷、今天的幸福可能沦为明日的悲惨,还有:今天未必是优点甚至是缺点的东西可能在明天变成还好拥有的宝贝,反之亦然。譬如我个人不太喜欢的日本社会距离感与沉默无语的公共空间,我更是不喜欢口罩文化,我也曾经一直觉得日本医疗资源里设备过于泛滥有过度医疗的风险。但当我们处在一轮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前时,所谓好与坏的转变可能远超我们曾经的想象。
这,大概就是新冠肺炎带给我们所有人的思考契机了吧。这种思考可能会提醒我们注意做作业的姿势可能一直要顺应当下的情况而改变,不要随便绝望也不应该随意自满,而是应该始终学习、借鉴地做作业。这次疫情之下,所有国家的作业都堆成了山,而且可能还会不断涌现新的作业,做都来不及做。所以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的作业就是100分,更加不要以为自己的作业已经做完了。
最后,本文只讨论宏观而不涉及个体微观状态。日本个人层面有不少在疫情里表现得奇葩的:有人隔离期间擅自出去下馆子泡温泉,还有人对朋友说要出去播撒病毒然后真的就去饭店播撒(现在已经因病死亡)。这些人的存在都极大增加了本已走钢丝还头顶碗的日本疫情应对模式的不确定性,完全可能最终导致全盘皆输。如果那一天来了,我只能说非常悲剧:个人不愿意自我克制,不为他人着想的话最终导致疫情失控时,个人只能让渡更多全力给到政府来严管,最终所有人都只会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但这一点现在也只能观望了:看疫情、观人性。晚安各位。
不仅中国,全世界都曾经预测日本早就应该会掀起一波疫情高峰。理由非常简单:
①日本地理位置距离中国太近。
②日本与中国往来极端密切,近几年国人赴日观光旅游更是连年刷新最高纪录。
③日本的疫情远比西欧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得早。
可是日本却就是很奇怪,就好像全世界只有日本奇怪地原创了抹茶口味Kitkat一样地在一些地方充满个性,包括疫情趋势上:至少到目前为止,日本画出了和很多国家颇不相同的疫情发展曲线。
远不仅仅是基于数据画出来的疫情曲线。中国疫情终于开始企稳之后,国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全世界,看到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疫情接力棒式地相继猛烈燃起、星火燎原地瞬间蔓延全欧洲大陆乃至英伦三岛、而远在北美大陆的美国局势也已经非常不乐观,似乎沦陷至今日西欧状态也就是一两周时间差的样子,看到了这些国家到头来不得不先后开始执行封锁部分甚至全国的强力措施(虽然还没有达到中国的程度)时,再对比日本的情况的确会有很强烈的违和感。
在这违和感心态之下,我相信多数国人想到了一衣带水、想到了当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雪中送炭而为日本疫情走向担忧,毕竟全世界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期待疫情在全世界尽早消停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但也有一些人对日本投去讥讽的眼光,认为日本是纯粹佛系躺倒、无力管理、心大无脑。日本到现在竟然还能保持社会经济生活的大体不变:公共交通全部健在、百货店shopping mall餐馆咖啡馆健身房温泉浴场等等与民生及日常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的商业设施可能缩短了营业时间却依然正常运行、街头巷尾依然熙熙攘攘的景象也可能令个别人感到不舒服,或许只有看到全世界一起关闭几个月不允许出门才能给自己换来些许慰藉或者说心理平衡。
↑前几天刚去过的餐馆,食客是少了一些,但依然还是不断有人来用餐。
凡此种种人性的东西,都完全能够理解。所谓人间多样性没有去评论的必要。但话说回来,日本为什么到现在还能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画出了有所不同的疫情趋势曲线呢?今天的文章里,我把可能的若干合理因素总结分享给大家。
【1】日本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Social Distancing属性
Social Distancing这个词随着疫情在西方引爆,已经成为一个连续刷屏的超高频词汇。顾名思义,就是相互间拉开社交距离。这方面,早在本轮疫情之前,甚至早在2009年H1N1猪流感疫情之前、2002年SARS之前,日本文化传统就已经根深蒂固地拉开着比其他文化更大的社交距离。
①孤独。今日日本常年有超过100万人陷入一种深居自宅的孤独。日语中专有一个词汇形容这一状态:ひきこもり,原意是退缩而自闭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人口已经占到了日本总人口的1%左右,而且要注意这还只是15-39岁年龄层的退缩自闭,实际上还有40岁甚至50岁以上人群还没有计算进来,否则比例会更高。他们有的是因为自身性格与职场难以融合、有的是因为过早离职、有的是因为疾病有的是生活变故有的是人际交往困难,但他们的共通点是都不需要疫情到来时政府强力管制,在门口放置警报器不让逃出去,他们自己就已经几乎放弃了social(社交)本身。ひきこもり状态实际上是比较极端的,还有更多人是温和的自闭:不至于足不出户,但也完全没有积极社交的习惯和意愿,以至于社交积极本身甚至就会在日本被边上赞誉为『リア充だね』,意思就是你的线下现实生活好充实啊!。。。不同年龄层的自闭以及轻度自闭的人群占总日本人口比例,远超多数人的直觉想象。孤独,是强烈的social distancing。
②距离。即便最亲密的家人之间,日本也有着显著的距离。来,接一下↓这个梗:
『日本夫妻不做爱不亲吻不一起睡孩子他爸内裤也不一起洗,家庭内防疫措施平时就很到位,(新冠肺炎疫情的)此刻更是强大。』这是来自一位日本网民的典型自黑梗,可是这段子背后还有一半反映着日本社会的现实,哪怕是最亲密的家人之间。
亲人之外的距离那当然就更远。一般社会场合上日本文化普遍shy,大声说话口水四溅的场景极少,互相之间安全距离充分保持,没有握手更不可能有贴面礼,互相鞠躬的时候也隔开相当距离否则脑袋会撞到一起。相识见面寒暄时如果你发现对面那个日本人伸手主动要和你握手,那说明首先他知道你是外国人,其次他自己可能具有国外旅居经历,他是在用他的方式来迎合你的习惯。反过来如果你前往日本随便和人见面相识时就伸出手的话,你要注意即便没有疫情,多数日本人也会在文化心理上感到局促,尤其如果你是男性对方是女性的时候,更是不要随便主动去握手。没有肢体接触的习惯,又是一个满分的social distancing。
公共生活中,日本人普遍本能地更加保持相互间的距离。周到的敬语和端正的礼貌背后是互相间心照不宣、无比默契的距离意识,有时候在我看来甚至到了有点神经质的地步:如果在比较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你凑得离某个正在看书或者手机的乘客过近,TA常常会下意识地抬起头来看看你。这种带有些许紧张的神经质,常常让我怀疑日本人整体上具有不善交际的倾向。我有一个德国朋友曾经对我提起他在日本地铁里遭遇的『歧视』,说电车到站后很多人下车,于是原来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姑娘瞬间就无声站起来,坐到了这排座位的另一端去。这让他寻思是否自己刚才有什么不好的眼神或者举动了,还是那个女孩子纯粹讨厌自己?我说你想多了,日本是拥挤的社会但不代表日本人喜欢拥挤,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不断在电车里根据作为情况重新调整分步情况,尽可能互相间保持当时条件下分得最开的距离,这样他们会觉得舒服。这个情况其他国家其实也有,只是日本特别在乎相互间保持距离。
③不成文而强效的社会准则。这便是金融时报标注中提出的关键点。日本文化中一旦群体价值观形成之后就容易产生较为强效的趋同压力,让不遵守者不由自主地感到局促、不安甚至羞愧。譬如日本社会普遍在乎清洁状态的维持,当着众人面往地上吐痰或者对着别人的脸打喷嚏咳嗽的样子在日本会遭受千夫指级别的心理重压。清洁文化之下,公共场所包括交通枢纽哪怕平时也喜欢动用巨大精力去保持洁净,包括反复擦拭电梯扶手和栏杆等,有时候清洁剂过度使用会在环境空间形成特有的消毒剂气味,还有一些时候甚至可能造成来自国内的,尚不太习惯的游客皮肤过敏。如此背景下,当政府面对疫情强力呼吁公众们一起维护social distancing,尽量避免不必要不紧急的聚会并辅以其他相关措施时,公众整体依从性比较良好。依从性好的背后还有另一个传统文化心理: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因为自己某些自私自利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影响,尤其当后果比较严重的时候,日本这一文化心理会给当时人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以及口碑代价。这一文化心理可能有助于人们在疫情中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出现症状时更加主动地为周围人考虑而做好防护措施譬如佩戴好口罩,已经被政府机构建议尽量不要外出的疑似患者也可能更加自觉地克制外出冲动,而不需要外部施加更加强迫的措施→当然个体未必符合整体规律,就是我行我素目无他人的人类世界各国都有。
④沉默。在公共场所,日本是非常沉默无语的国家。东京地铁密集如此却到现在都没有成为日本疫情全面爆发的热点,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日本地铁的沉默无语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希望公众一起来摸索日本模式,避免代价高昂的lockdown』中分享过厚生劳动省认为的疫情高危环境是这三个条件齐备的场所:1. 人群密集。2. 通风情况差。3. 高声对话叫喊或者进食。东京的地铁可能满足了前两者,但没有满足3,厚生劳动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示这可能是东京地铁没有点燃疫情的关键原因之一。
⑤口罩文化。是的,日本其实平时向来就喜欢戴口罩。不要说新冠肺炎了,花粉季节到了、支气管炎发作了、普感流感了,日本人都倾向于主动戴上口罩,因为在公共空间哪怕不是对着别人咳嗽喷嚏,哪怕只是不停流鼻涕的样子也已经无比难堪、压力巨大,显得邋遢、没教养、不体面,所以这方面文化压力可谓巨大。但远不止这些,日本还有其他喜欢口罩的理由:
1. 想要从头到尾确保私密,走在街上不想被摄像头认出来、不想被熟人认出来当街叫住寒暄聊天,那或许令人感到尴尬、无所适从。戴上口罩之后你就是你自己,你可以始终呆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间里。
2. 日本社会规矩繁多细节苛刻,譬如女性成年之后外出应该化妆的传统文化压力。面对这种不成文的压力,一些女性以佩戴口罩的方式免去为他人而化妆的繁琐,率性取悦自我。
3. 日本甚至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叫做『伊達マスク』的文化,觉得戴上口罩可以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可爱迷人。这一文化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人所谓的颜值是整体脸型结构加上所有五官的印象集合体,概率上必须各方面细节都不错才会能保证整体优异的美感,而口罩把脸上多数地方遮盖之后很多脸上很多减分的元素就不会露出来,不少人(无论男女)会更加容易显得好看。。。
热爱口罩、主动拥抱口罩,无疑对避免病原传播给他人极具公卫价值。。。
即便是武汉,最初也可能有今日日本操作模式的条件。遗憾的是武汉当时错过了这样操作的时机,在火灾经将要烧穿屋顶的时候,剩下的选择恐怕只有强力封城这一条路。幸运的是在全国卓绝努力之下,留给武汉的最后那条路没有走坏、走稳了。但这和武汉一开始就不可能有其他选择是两回事情。意大利这则数据很有参考价值↓
【3】日本也有自己低调扎实的功力。
新加坡直到现在依然被全世界评为疫情管控方面总体平衡性做得最好的理想国之一。为什么?你不能只看新加坡表面的佛系和松弛,而看不到他能够这样做的背后积累的功力,就好比你不能只是赞叹武林高手的惊世武艺而无视他几十年如一日苦练的功力。新加坡人均GDP位居亚洲TOP行列,有的是资金来应对疫情。新加坡常年擅长精细化管理,对于感染链的追踪速度是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新加坡还拥有高度均一的高品质医疗资源,发热门诊数量按人口比例计算非常之多。这些都是新加坡的资本,加持以新加坡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狭窄易管的国土面积,共同支撑起了新加坡的佛系,一切都不会无缘无故。
日本呢?日本作为资源小国灾害大国,常年将心力置于精细控制平衡感的应对策略之上。追求平衡感的终极目的是在结算总账时能将一个事件的总体社会成本降到可能程度的最低。本次疫情的社会总成本包括死亡人数和医疗资源投入等直接成本、因此引发的二次公卫成本(其他疾病死亡率增加等等)再加上社会经济民生成本。这是一本总账,任何只看局部的操作长远来看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过于松则疫情泛滥大量死亡公卫崩溃,过于紧则经济停摆民生涂炭,最后贫穷还可能归结性地带来花色多样的综合死亡诱因。所以日本从一开始似乎就做好了为了尽可能平衡而走钢丝绳的准备。
其中之一就是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像韩国那样进行主动积极的地毯式核酸检测筛查。这一点直到现在都充满争议,以后有时间还会专门再写一篇,但至少日本这方面的用意是清晰的:这场疫情是持久战,不可能短期结束。因此尽可能减少死亡、温存医疗资源才是核心,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医疗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地毯式核酸检测是手段,绝不是目的本身。正是因为日本这一『迷之操作』,国际社会曾经一度不仅阴谋论四起,认为日本为了奥运会已经不择手段哪怕尸横遍野也要把数字搞得好看,而且就算反对阴谋论的也纷纷认为日本疫情彻底爆发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但事实上一个多月过去之后(对于这次疫情一个多月时间已经足够长了)直到现在,事实证明了日本在自己坚守的模式上做得并不差。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思路也正在发生转变,PCR检测原则上英德两国以及美国部分地区事实上已经采取了和日本相似的策略。纽约市卫生部门最新明确对医疗资源提供方下达指示:除非必须住院的患者,连对于普通患者的核酸测试都停下。换言之:不再对普通门诊患者进行检测,除非患者的检测结果会对治疗产生影响。
当然光凭情怀和精神力量显然是不足以的。在辅助医师展开工作上,日本有着充足的医疗资源准备。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影像学医疗器械方面,日本的数字高得离谱↓
顺便,日本每百万人口的核磁共振(MRI)保有程度也一样令人咋舌↓
①即便是平时,无论是流感也好细菌性肺炎也罢,在日本重症肺炎引发的死亡是绝对非常可疑的需要高度重视的事情。稍微对于日本医院管理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一个谜一般死于某种未知重症肺炎的患者意味着什么,怎么可能放过不查,特别是在最最牵动神经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里,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同僚的安危。
②新冠肺炎若是已经爆发,其颇有个性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是不可能被掩盖的,更加不可能系统性、大规模地掩盖得住。
③日本医生完全没有这个动机。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任何益处而且只可能一旦被发现毁掉一辈子前程。安倍更是不可能有这个胆子让全国各地医生系统性地进行隐瞒和造假。。。
另一个重要利器,也就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究极生命拯救武器ECMO。知道李医生故事的人都明白ECMO有4个最关键特征:
①极其昂贵。
②不仅极其昂贵而且对医师操作技能要求极高。
③对重症患者需要使用的时间无法确定,可能非常绵长。
④开始使用的时机十分关键,一旦全身多脏器衰竭则使用本身不再有意义。
今晚写得偏多。如果没有耐心就看我这段总结就好——我想通过这些表达的是:
人间的本质是无常。以科学方式来表达的话就是不确定性。我从日本社会文化属性和冰山之下的医疗资源准备储备两方面对日本之所以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状态(特别是极小化的死亡人数)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剖析,让大家看到人间无常不仅表现在今天的富贵可能坠落成明日的贫穷、今天的幸福可能沦为明日的悲惨,还有:今天未必是优点甚至是缺点的东西可能在明天变成还好拥有的宝贝,反之亦然。譬如我个人不太喜欢的日本社会距离感与沉默无语的公共空间,我更是不喜欢口罩文化,我也曾经一直觉得日本医疗资源里设备过于泛滥有过度医疗的风险。但当我们处在一轮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前时,所谓好与坏的转变可能远超我们曾经的想象。
这,大概就是新冠肺炎带给我们所有人的思考契机了吧。这种思考可能会提醒我们注意做作业的姿势可能一直要顺应当下的情况而改变,不要随便绝望也不应该随意自满,而是应该始终学习、借鉴地做作业。这次疫情之下,所有国家的作业都堆成了山,而且可能还会不断涌现新的作业,做都来不及做。所以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的作业就是100分,更加不要以为自己的作业已经做完了。
最后,本文只讨论宏观而不涉及个体微观状态。日本个人层面有不少在疫情里表现得奇葩的:有人隔离期间擅自出去下馆子泡温泉,还有人对朋友说要出去播撒病毒然后真的就去饭店播撒(现在已经因病死亡)。这些人的存在都极大增加了本已走钢丝还头顶碗的日本疫情应对模式的不确定性,完全可能最终导致全盘皆输。如果那一天来了,我只能说非常悲剧:个人不愿意自我克制,不为他人着想的话最终导致疫情失控时,个人只能让渡更多全力给到政府来严管,最终所有人都只会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但这一点现在也只能观望了:看疫情、观人性。晚安各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