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星期四

《金刚川》:中共国又一部张冠李戴夸大其词的谎言宣传电影


由中宣部牵头,抽调管虎、吴京等国内一线导演、演员,在短短三四个月内拍摄制作完成的抗美援朝纪念电影《金刚川》马上就要上映,特意赶在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后提前至10月23日)、美国大选投票日(11月3日)前公映。调集资源,以大跃进的速度完成这个题材的电影,敲打洋人、反美爱国的用心昭然若揭。

毫无例外,和上一部宣传抗日爱国的《八佰》一样,《金刚川》又是一部中共国张冠李戴夸大其词的宣传片。《八佰》把打死十多个日本士兵并退入租界的阻击战拍出了十倍百倍的伤亡,而《金刚川》从片花来看,更是离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打败美军的光辉战役,国内的自媒体也纷纷摇旗呐喊,往“反美爱国”方向推波助澜,比如:

有些略通历史的,不好蒙混过关,就含糊其辞地用“敌人”或者“联合国军”来代替,但文中还是处处暗示这是在“抗美(援朝)”,是在打“美国人”。

——但问题是:《金刚川》所展现的金城战役和真实历史相去太远,扭曲得太厉害,因为它实际上这是志愿军和韩国军队之间的战役,并不是志愿军和美军之间的战役。

金城战役的背景是个转折点: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时任美国总统是在美国大选中把“结束韩战”作为口号之一的艾森豪威尔,朝鲜半岛上双方军队已经多次谈判,和平的曙光若隐若现,而李承晚仍坚持北上“收复北方领土”的北进策略。在此背景下,因韩国“就地释放战俘”等一系列挑衅,志愿军决定以战逼谈,主动发起金城战役。有这个背景在,墙内各类媒体的几个明示或暗示的带节奏问题就好理解了:

1,是美军唆使或怂恿的吗?

当然不是。美军主张和平谈判、而非交战。5月30日、6月6日,美国两次致信给李承晚,表示希望“his Government will refrain from opposition to an armistice, cooperate in its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ain force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ommander in Chief, United Nations Command (CINCUNC)”(大意是“韩国政府将避免反对停战,合作实施停战协定,并在联合国总司令总司令的控制下维持部队”)。但李承晚政府并没有接受。

2,美军参战的成色有多少?


虽然美军是主张和平谈判的,但毕竟和韩国站在统一战线,那么战役打响后,美军参战的成色有多少呢?从前面的背景介绍就可以知道,这次战役美军参与并不多,甚至是有意识地避开和志愿军的直接接触。绝大部分介绍金城战役过程的文章都只有志愿军和韩国军队之间的交战记录,并没有和美军的直接交战过程。确实有美军参与战役,但主要是作为空中支援和预备队呆在第二防线。

美军对金城战役的旁观姿态甚至于让有的文章还抄了个小道消息,说美军为了让志愿军出手,在谈判的时候故意小声泄露风声给志愿军,让志愿军下定决心发动对韩军的战役。这已经接近小说家言,存而不议。

3,志愿军和敌军实力还像刚刚进入朝鲜那样悬殊吗?


志愿军和敌军的实力确实悬殊,但是这一次反过来了,是志愿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上风,加上美军的旁观姿态,形成了对韩国军队的压倒优势。

金城战役属于朝鲜战争的末期,苏联的军援已经运到前线,而志愿军由于不断的补员轮换,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改善。有帖子记录:”志愿军在接着的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为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配备了大量的兵力(60军、67军、68军、54军、21军)、火炮(1094门、坦克20辆)和弹药(炮弹70余万发、物资1.5万吨),形成了对敌3:1的兵力优势,1.7:1的火炮优势。”其他帖子也有类似记载:“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用于支援作战的大口径火炮达到了1483门,储备的炮弹高达130万发,开战后28分钟内,便将1900吨炮弹倾泻到了敌人的阵地上。”——有这样的兵力对比,是不是感觉电影里渲染的“以弱胜强”的豪情顿时削减了不少?

《金刚川》电影虽然部分尊重了“此时志愿军已经有火炮”的史实,但仍然在习惯性地打造“小米加步枪的牺牲打败强大美军”的苦情戏。讲白了,这不过是又一个中共国夸大其词的套路宣传电影,从“袭击了日军运输队就能喊成平型关大捷”传承下来的又一个产品罢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