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
劫富济贫促生育?
@川A1234567
劫富济贫促生育?
昨天看到首页转发里,有姐妹在讨论某位大V的高见,是关于通过向不婚不育和少育的“高层”多征税,去补贴愿意多生的“底层”,来促进生育率的。还搞出来一个挺有趣的名词,“转移支付”。
在他的倡议中,不仅要以孩子的数量直接奖励现金,还要在抚养过程中,通过“转移”富裕人群的收入,持续补贴底层多生育人群的育儿费用。
其实,如果稍微忽略那些激怒女性的词句,他说的就是一种以现金为基准的育儿津贴,是属于鼓励生育的一种政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而且很多国家都尝试过,但结果各不相同。
所谓的“劫富济贫”式促生育,就是将从社会中提取的税金,投入到生育多子女的家庭中。“劫富”的过程就是生活中的全民纳税,此前部分地区试行的多子女家庭减税,就已经是一种奖励了,现在提出的现金奖励,是在这个基础上,额外再给生育/抚养津贴。
不论我们愿不愿意,“劫富济贫”式促生育,是一种现状,而非未来,或者换一个方式说大家更能接受一些,社会化育儿。
有孩子的家庭,本来就并不承担全部的生育、抚养费用,社会承担了一部分费用,如免费儿童医疗、公立学校、公共育儿设施等等。
这个社会,本就是你我组成,国家作为一个管理机关,它本身不产生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搬运工。如果人口是重要的,那么在这里投入资源无可厚非。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直接按孩子人头领取现金,能不能作为鼓励生育行为和社会化育儿的一项措施。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被大部分受低生育率威胁的国家,“大力”采用呢?
首先,将生育行为和现金获利挂钩,是非常危险的政策。因为孩子将变成家庭的“经济来源”之一。
如果领到的津贴,数额远低于抚养孩子所需,那么多一个孩子仍然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支出,这样的奖励起不到促进生育率的作用,养不起的照样养不起。
只有当生育抚养津贴的数额足够诱人,才有可能吸引人们多生育。
那么问题来了,你如何监督领到高额生育津贴的家庭,真的把这部分钱,全部用于孩子身上呢?只要存在按人头领钱的政策,那么孩子的生存处境如何保障呢?
在某些高福利国家,靠生孩子就能不工作的家庭是存在的(当然,也是因为照料大一堆孩子就要耗费大量劳动),很多所谓的底层家庭,就就靠生一大堆孩子领福利度日。
当你把现金大量投入到养孩子不花多少钱的地区,别忘了,这些地方,养活个大人也不花多少钱。当大人寄生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你们在考验的,是人性。
还有一个隐藏的危险,如果人们真的为了高额津贴去生育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突发意外、疾病的时候,当他的治疗费用大大超过津贴数额,这样的家庭会选择积极治疗吗?
这是冷酷的提问,还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很简单的推论,他们也说了,定下的数额,刺激不了不在乎它的家庭,能用金钱激励生育的家庭,他们在乎这笔钱。
对于生育者而言,获利>孩子,后果是什么?
我真的很好奇,为什么某些男性高谈阔论穷人生孩子,就像谈论摇骰子,仿佛只要生得多,总能有一两个孩子出息,增加中奖几率。
可是,抵抗风险的成本呢?你几个骰子扔出来,可不一定是1到6啊,还有可能是负数啊,孩子生病了怎么办?突发重疾怎么办?
后来我才明白,哦,原来不存在这种情况,对功利性生育者而言,在摇骰子者心中,报废的产品扔了就行,哪里来的成本。
孩子是他们的刮刮乐。
当然,你也可以指望未来,这些意外和医疗费用国家都包了,那么又回到了原点,国家本身不产生价值,我们的社会财富可以为多少孩子兜底?可以兜底到什么程度?
底层本来就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生育的孩子越多,踩雷的几率越大,只要有一个意外,全家都会被吞噬。
公益救助项目里,家徒四壁还牵着一串孩子,为其中的重疾孩子求捐款的比比皆是,当现金作为促生育法宝的那一天,我们又可以为多少滥生的孩子救命?
谈完了整体,再来谈性别。
在我看来,针对生育的福利政策,不是不可行,加大社会化育儿程度更是我们的诉求之一,但是,在婚姻制度彻底瓦解之前,一味地奖励生育行为是行不通的。
这样做,在女性地位仍然很低的地区,福利不仅不能保障生育主体和孩子的利益,反而加剧了女性地位的下滑。
举一些例子,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现金福利政策,是严格根据收入来断档的。
一旦孩子的照料者产生了社会收入,即视为你没有把精力放在照顾孩子身上,或者说你已经财务自由,不予补贴。
还要再配合严格的儿童监护相关的法律,确保了孩子的权益和养育后代主体获得确实政策补贴。
这整套措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监督,否则就毫无意义,但就算如此,仍然时有虐待克扣孩子的事件发生。
再以亚洲生育率最低的韩国为例。尽管韩国政府也花了大价钱在鼓励生育上面,但男权文化在韩国根深蒂固,政府花在奖励家庭和社会基础设施上的钱,没有切实落在生育和照料后代的主体身上。
加之韩国只是呼吁男性同休产假,而非强制,就业性别歧视严重,使得男性在职场上完全压制女性空间,女性不得不在工作和生育之间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了在有生育津贴的政策下,生育率持续低迷。
国家不对单女生育增加福利政策,任何生育福利,不论是减税还是现金,都将落在家庭单位里,这意味着男性会以“父”的身份吸血这些福利。
婚姻霸权不被打破,男性的生育意愿将在给与孩子的福利刺激下,更倾向于绑架女性的子宫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社会无力负担滥生的新生人口,断裂崩溃。
具体可以参考澳大利亚此前的一系列生育政策的变化,从高福利到逐步收紧,社会抗议躺在5、6个孩子身上不工作的家庭太多了,现在又开始鼓励(要求)底层女性出门工作了。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以高福利刺激生育率,在有些国家有效,在有些国家无效,在有些国家有效但伴随着恶劣的后果,在有些国家无效更伴随着恶劣的后果。其产生差异的根源,就是女性地位。
如何保证人群在福利政策刺激下,仍然不会滥生,仍然最大程度以孩子的利益为中心?
那就需要归还女性的完整生育自主权,不让她受婚姻和丈夫的影响。只有当女性真正自愿冒死亡和健康风险去生育孩子的时候,才谈得上生孩子不是为了获利,社会才能将资源放心地倾斜给生育行为。
毕竟生育行为中,男性永远是不用付出代价的一方,现在抚养也有人给钱,啥都不用做还能进行刮刮乐游戏,那他们不得乐疯了。
有些伙伴提到,只以家庭为单位补贴生育福利,就是将“强制女性生育的工作,下发到了夫权手里”,深以为然。
在女性地位仍旧不平等的现实下,一些短视的男性,必然为了所谓的“福利”,强迫或诱导妻子多生育,将一对一精准催生,再进一步剥夺婚内女性的自主生育权。
以我们这儿来说,情况更加严峻。我们这儿有可能落实的生育福利非常有限,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承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不外乎税收减免和增加基础设施。
现金?想多了,我们承担不了后果,就算局部发一些,也不过是挠挠痒痒,忽悠罢了。
有些“直白”的父权主义者,将养老和生育挂钩,甚至呼吁“处罚”不生育人群,企图以增加税收和“国家不予养老”为威胁,这非常可笑。
将后代定义为养老工具就是一种极端父权思维,请换个角度想一想,女性一旦真的被赶回了家庭,那么男人作为丈夫就要负担两家父母养老、自己后代和妻子的生活开支,你有这个能力吗?补贴到你手里的资源会有这么多吗?
综上,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生育的主体是女性。不论婚内、婚外,在女性没有获得平等权力的地方,不补贴生育是没人生养,补贴生育是加大性别压迫、饮鸩止渴。
想要提高生育率,到底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多想想吧。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