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星期四

40多岁失业了,除了跳楼,你还能做点什么?


文/李映宏

最近,由于疫情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关于失业的话题突然上了热搜。这让我想起去年某家深圳大型通讯企业的研发主管以跳楼的方式来 " 抗争 " 或者说 " 逃避 " 的事。关于失业的问题,我已经在去年 12 月 15 日的《你正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了没——你会在什么时候彻底失业?》一文中,以较为宏观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最近在网上大热的话题。之所以还要再次撰文讨论它,是因为失业(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失业)早就已经、正在和即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 " 新常态 "。

作为普通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这一生不碰上一次甚至若干次的失业;更值得 70 后们警惕的是,你们的失业,很可能是终身性的。

宏观角度

为什么说失业早就已经、正在和即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 " 新常态 " 了呢?

第一,中国经济已经由 2015 年之前的高速增长,变为目前的中低速高质量增长了。经济增速的放缓,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家能够为国民带来的就业岗位将呈现递减的趋势。在 2015 年之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接近平均 10% 的年复合增长率,尽管这种增长是粗放型的,但连续近 40 年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毕竟还是能够为中国带来每年 1000 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岗位。如今,经济增长悬崖式地由两位数跌落到最近的 5-6%,而且在未来还将大概率地跌落到 5% 左右甚至再低一些的水平,如此,国家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必然会随之大幅下降。僧多粥少,就业的机会就会自然地减少,就业的竞争自然就会十分地残酷。

第二,由于疫情的巨大影响,服务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业潮。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业较为广泛,包括旅游、航空、零售、餐饮、运输、机场、公共事业等诸多能够吸引大量就业的行业。疫情的常态化,成为了服务行业甚至部分制造行业就业的重灾区。疫情一日不消除,服务行业的就业率就不可能大面积恢复。

第三,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行业周期性的衰荣也在加速。除了少数的弱周期行业,如中国传统的中药、酿酒等行业内会出现类似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茅台等百年老店企业之外,如今的科技型企业已经很难再创百年老店的辉煌了。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茅台等企业 100 年后可能还会存在,但你敢保证如今如日中天的腾讯、阿里巴巴等 100 年后还会存在?就是 10 年后他们是否还会存在,可能谁都不敢保证。10 多年前,有谁会想得到,牛 X 如索尼、柯达、爱立信等等这样的企业,也会随着新的科技的出现而倒闭了呢?

就以辉煌了数十年的通讯行业来说吧,2016 年之前的中兴、华为够牛了吧?但从 2016 年开始,华为也进入了任正非早就预料到的冬天。数据显示,2016 年,华为净利润 370 亿,跟 2015 年持平,零增长!2016 年雇员费用高达 1218 亿,同比增长了 21%。2016 年,华为员工共 18 万,人均贡献净利润只有区区 20 万。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目前的情况也并非十分乐观,这在华为的历史上是很少见到的。优秀如华为这样的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企业了。行业由盛转衰,甚至行业内的公司都倒闭掉了,他们不裁员,不精打细算,能熬过寒冬吗?

第四,中国经济正在处于转型升级的漫长过程之中。2015 年之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靠房地产、大规模基建投资等来拉动的,但是,如今传统的投资拉动已经难以为继了,甚至还因此而埋下了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如此大体量的经济体要实现转型升级,转到以消费和科技创新拉动的崭新模式和轨道上去,少说也得需要 5 年以上的时间吧?况且,谨慎地看,中国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华丽转身(即成功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地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待艰苦的努力和审慎的观察。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就业市场而言,则意味着被淘汰和压缩产能行业的成千上万的就业者的结构性、大规模失业,而结构性失业的人员是否能够重新就业,不确定性非常大——你要让一名钢铁行业的产业工人转型为一名编程工程师,几乎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所以,类似的失业,可能就是永久性的失业了。

第五,中国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已经由过去的牺牲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转变到了如今的以牺牲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了。其必然的结果就是会导致很多工作岗位的流失。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既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又要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如今,华北即使是进入冬天,天空也蓝了,但代价就是关闭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最终的结果就必然是带来失业的增加。

第六,民间投资意愿低下,国进民退加速。从去年开始,民间投资陡然地由以前的同比 20%-30% 的两位数的增速,降低到了去年的 3.8% 左右,显示民间投资意愿降低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时期之一。也有数据显现,大量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过去两、三年内大量倒闭。而历史数据同时显示,民营经济曾长期以 30% 左右的银行资金占有率,创造了 70% 的就业占比。民营经济的萎缩,带来的结果就是就业机会的大量消失。

第七,机器代替人工、人工智能代替人工乃大势所趋。它将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更加长期的时间内,制造更加众多的失业大军,制造更加众多的无所事事的 " 垃圾人 "。这一趋势对于就业市场造成的影响将更加深刻、更加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如果人类由此发展下去,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话是霍金先生说的。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以稀为贵。人多了,哪怕你是 985、211 甚至哈佛毕业的,在一定环境下,也是累赘和垃圾。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景气与灾难循环往复的血泪史。在有文字记载的 3000 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在反复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尤其是农耕时代):科技取得了进步—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人口大幅增加—粮食出现短缺—饥荒和战争爆发—人口大幅减少—人口与粮食之间获得新的平衡……事实上,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类上述的 " 景气与灾难循环往复的血泪史 " 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是变得更加频繁和变本加厉起来了,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变成了循环往复的更加频繁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更加残酷的现代战争。有国人认为,东方文明、东方特色可以解决上述 " 恐怖的循环 ",窃以为下此结论为时过早。已经有不少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与一战、二战前的极为相似……

关于从宏观层面来讨论 " 失业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 ‘新常态’ " 的讨论,还是就此打住吧(当然,对于该问题的宏观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能够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提出个人怎么应对策略和方法)。

微观角度

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可怕的 " 新常态 " 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失业这个 " 新常态 " 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都可能面临的事情,你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有了这个认识,你就会释然和开朗许多了,至少当你碰到了失业的时候,就不会急着去跳楼了。在你暂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生命或许看起来不再那么美好,但你要相信,挺一挺,或许明天就会有明媚的阳光了呢?何况,连死你都不怕了,你还怕生吗?是的,当绝望铺天盖地地袭来的时候,5 分钟可能比 1 年还要漫长,但是,作为男人,你再难都必须挺过那漫长的 5 分钟: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你可能尚健在的白发父母,为了你嗷嗷待哺的可爱孩子,还有与你相濡以沫的爱妻。

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其次,你要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至少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到一个小时,比如跑步。身体本来是一副皮囊,它是用来装载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的。但是,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你的灵魂是无法安放的,甚至就连你的身体都没有安放的地方。请相信,无论是身体的疲惫,还是心理和精神的疲劳,喝酒、睡觉、发牢骚等等都是无济于事的。请相信,长期坚持锻炼,不但会使你得到一副强健的 " 皮囊 ",它还会使你的身心都愉悦起来、阳光起来;在关键的、最黑暗的时刻,它很可能会阻止你做出类似 " 跳楼 " 这样极端的错误决定的。

第三,建议多读书。如果你已经年过四十了,可以多读些哲学方面的书籍(成功学之类的书就免了吧)。如果纯哲学方面的书籍太难啃的话,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作为你的枕边书吧。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因才遭妒,从高位被流放到过黄州、杭州、儋州、惠州。他没绝望过?他没想过 " 跳楼 " 或 " 跳江 "?但是,他有他的生命哲学,帮助他熬过了一道道难关。他处世的哲学和生命的韧性,肯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的。

第四,如果你有心理问题,尤其是长期的心理问题,千万要去找心理医生。别认为那是件难为情的事,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10 个人中至少就会有3个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轻度、中度心理问题的人,就更多了。

第五,要学会理财,让自己在失去了工作的时候,也有能支撑自己和家庭走下去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普通人依靠薪金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财富自由的。人到中年的人,只要你不笨,在有车有房之余,多少也会有些积蓄的。一定要多花些功夫学习,挑选靠谱的机构,做好自己和家庭的资产配置。只要有一定的本金做支撑,成功的理财和投资带来的收益,可能不会比你上班得到的报酬少太多的。

顺便提醒一句,对于没有基本投资常识的散户,A 股市场就别进去赌了,还是把自己的宝贵财富交由靠谱的专业机构来帮你打理吧。另外,投资和理财也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付出艰苦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成功的,它不比编程之类的更容易,甚至更难。

第六,试着把你的爱好拓展为一门能带来现金流的生意,进行靠谱的二次创业。当然,如果你一点爱好都没有,就没办法了。比如,喜欢写作的人,能给你带来现金流、甚至很可观的现金流的平台是很多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微博,当然还有如今很火的短视频……有个很成功的微信公众号叫做 " 咪蒙 ",告诉你它的一条头条广告的价格吧:75 万!做不到 " 咪蒙 " 或 " 逻辑思维 " 等大平台的水平,慢慢做个小平台也是有成功的可能的。关键是要坚持。
……

最近有一个观点很流行,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并不是反对丧,丧是年轻人面对压力和焦虑的一种排解方式。我是反对一直丧下去,因为你总得振作起来呀。这个社会的年轻人需要安全感,而这些安全感是靠金钱、能力和自身的成长带来的。年轻人在朝气蓬勃的年纪就该醒着拼!"

40 多岁的中年人就更需要拼了。尤其是 40 多岁的男人,你靠谁都没得靠,但你的父母和妻小却都要靠你。所以你还得拼,通过拼来获得 " 金钱、能力和自身的成长 " 带来的安全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