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星期日

毛泽东时代没有拐卖妇女现象?


文/ELM

留园首页的这个帖子:《比较红色娘子军和锁链女,更加怀念毛主席》,可真是别具一格了。在徐州锁链女事件出来之后,不管是普通民众冀望的构建现代文明法治社会,还是乡土派贾平凹的“不拐卖妇女的话村子就会消亡”论,不管站哪边,起码都有点事实根据,没想到,在一个墙外的网站上,居然还能看到这种遗老遗少的空想戏码:开始怀念毛泽东时代了!

全文看下来,其实一句话就概括了:马克思说:“私有制是一切祸害的总根源”,所以拐卖妇女这种社会丑恶都是私有制造成的,只有回到毛泽东那个一大二公的公有制时代,彻底抛弃私有制,才能彻底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才能顶上半边天。

刹那间还有点恍惚,不知道到底是在浏览墙外的留园,还是在看墙内的乌有之乡。

这帖子看完也算开了眼了,不管从事实,还是从道理,都错得离谱,更黑色幽默的是:这样挖坟给毛泽东唱赞歌的帖子,居然还是个高赞帖。呵呵。

多的就不说了,就说一个:毛泽东时代,就真的没有拐卖妇女的祸害了吗?都不用说《人民日报》1951年就报道的丰县拐卖妇女案(是的,丰县拐卖妇女从那个时候一直持续到现在),毛泽东时代最大规模的典型拐卖妇女事件就是所谓的“八千湘女嫁天山”。

1949年9月新疆被“解放”,王震宣布向新疆进军。要把数万官兵就地留下,垦荒屯田,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不过,十来万年轻力壮的男青年,怎么可能那么安分?所以口号就喊出来了:“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怎么办?

没有老婆,那就解决老婆问题:卢一萍的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中提到,当时部队下达了新指令,“家里有老婆的、订了婚的,可以送来;家里既没有结婚又没有订婚的,父母亲戚能给你订一个的也可以送来;路费等一切由公家负担。”(序章第三节,《婚姻问题、妇女工作,是当时部队的“热门”话题》)但这凑不出几个人,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所以,王震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新疆人口稀少,配偶难找,部队要屯垦戍边,长期安家,不解决婚姻问题是不行的,今派熊晃同志去湖南,请你们大力协助,帮助招一批女青年,最低年龄18岁,初高中文化程度,未婚,有过婚史但已离婚的也行。家庭出身不管,把她们招来新疆,纺纱织布,繁衍人口,与我部队将士同建繁荣富强的新疆。”(《历史真相:王震当年是如何治理新疆的?》)——说得非常清楚:需要很多女人,尽快

如果仅仅是到这个环节,那也还好,毕竟解放军战士这个职业当年还算是很吃香的,但是,湖南省采取了欺瞒和诱骗的方式,让“八千湘女嫁天山”从婚介行为变成了拐卖妇女行为:王首道、黄克诚对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还在《新湖南报》上不断刊登消息报道,动员女青年参军。因为报上只说到新疆后可以进俄文学校、可以当纺织女工,当拖拉机手,没有提“婚配”的事,所以……(序章第三节,《婚姻问题、妇女工作,是当时部队的“热门”话题》)——注意:湖南省委丝毫没有提到婚配的事宜,满口都是女青年们憧憬的建设社会主义,和今天以介绍工作为借口、行拐卖妇女之实的罪行一模一样!

再然后的戏码,就和当下的被拐卖妇女案件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了:女兵到了新疆,当即被告知要在这里扎根。你以为是来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哪儿知道人家要的是你的身体来生儿育女。以当时新疆和湖南(内地)的交通情况,这几乎就是囚禁在当地了,走也走不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是能帮你的,就算能帮你,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要“逃出新疆”,难度不啻于今天的锁链女逃出董集村。要是不接受“组织安排”,部队领导就会使用各种强迫手段强行给女兵拉郎配,要么不断地劝说,进行心理施压;要么通过岗位调动,以处境艰苦的岗位惩罚女兵。据《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记述,还曾出现过一名姓胡的团长因为婚姻问题把一个女兵逼自杀的事情。可以说,当女兵买入新疆的第一天,她们就已经被定义为“软性慰安妇”了。

不排除“八千湘女嫁天山”里会有那么几对姻缘是相对美满的,但这跟当代的拐卖妇女案是一样的,同样不排除被拐卖妇女中有几个是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或者家庭关系相对和谐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样的个案就认为拐卖妇女是正当的,也不能因为几对美满姻缘就可以美化“八千湘女嫁天山”,把当年中共的征召软性慰安妇的拐卖妇女行为说成是合理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