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

消失的中国功夫

文/ELLEMEN  

上世纪70年代初,自胡金铨执导的电影《侠女》和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精武门》缘起,半个世纪里,中国影视人在传统武侠俗文化基础上,用影像声色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横亘古今的传奇世界,也构筑了几代国人的童年记忆。

但现今,人才断代、佳作难出,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传统动作类影视作品的持续衰败?那个曾经煊赫的传奇时代,是终将溃散的东方浮影,还是一场源流且长、永不复醒的文化梦境?

稀缺的“武替”

拥有近三十年动作指导经验的林峰没有想到,自己十七年前拍摄的一组镜头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大众视野——2006年播出的电视剧《神雕侠侣》中,由刘亦菲饰演的小龙女与李莫愁在峡谷底对决。空中,小龙女借力飘散的纸伞纵跃而上,竖一字马踏伞立定,身后,一挂飞瀑自悬崖坠下。

在数个短视频剪辑和一篇“10万+”的自媒体文章中,这段镜头和其他几部经典武侠影视作品的片段并列,成了网友们认定的“优秀案例”,其反面对照组,是近两年来几部引发热议的新武侠题材影视剧。

林峰循声去视频网站上看了几集新剧。他尝试打开弹幕,很快,屏幕就被“吐槽”塞满了。“刷新武侠剧下限”“武术指导是没吃饭吗?”……

自己从事多年的职业成了众矢之的,林峰的心情有些复杂。成色尚佳的动作镜头如何拍摄,他其实很清楚。林峰在1991年以“武替”身份入行,给扮演黄飞鸿的李连杰做替身,很快当上了武术指导,并尝试转型导演。

拍《神雕侠侣》时,林峰已经是第三摄制组导演,“峡谷决战”是他带团队攻坚一个半月的成果——拍摄前,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和威亚师等部门要共同商讨拍摄计划、设计动作;堪景时,需专业登山队员勘察地质地貌、考量方案可行性。

因取景地是狭窄山涧,背靠悬崖,吊车无法进入,单在山头之间搭设支撑威亚的“过江龙”(空中轨道),特技组就花去了一周时间。正式开拍后,主演刘亦菲连吊十余天威亚,才最终完成整段拍摄。但这场剧情剪进正片后时长四分钟,打斗部分仅两分三十秒。

这样的拍摄方式在今天很难重现,首先是近年来不断被压缩的制作周期。“非常紧张。我曾听说一个四十集的戏,大概要拍四五个月,但主要演员才给三四十天。”林峰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怎么能完成!能完成什么?”

林峰记得,在拍摄“98版”《水浒传》和央视版《天龙八部》时,没有武术基础的演员想要在镜头前动作“不露怯”,“至少有两到三个月时间让演员跟武指、动作演员,一起练习剧中人物需要的动作。”但现在,充足的拍摄周期对大多数影视项目来说,更像是一种奢侈品。

还有其他隐患正在“蚀空”武侠类影视作品的地基。身为蜚声海外的功夫片《精武英雄》导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嘉上拍摄了一系列经典的动作电影,与李连杰、洪金宝、甄子丹、赵文卓等功夫巨星合作过。

陈嘉上是武术爱好者,拍一部专讲冷兵器的动作电影,是他持续多年的念想,也是他对“功夫片仅有的一点遗憾”。但当他想去了却这桩夙愿时,却发现:“最难的是演员不够,真懂打的人太少了。”

想拍“真正的剑法”,但“现在没多少人懂”,陈嘉上找到对此颇有研究、当时尚在人世的武术家刘家良,对方是香港影坛武打片扛鼎人物、“刘家班”创始人,却告诉他:难拍,很难。“为什么?因为演员打不了。他的拍法是十几招连续拍,今天演员能打三招已经很好了。”

这样的拍摄,现在就连专业“武替”也难以完成。有从业者粗略估算过,内地活跃的武术演员,男性不过几百人,女性要更少,寥寥数十位,其中良莠不齐。

时代变了,62岁的陈嘉上见证过香港动作电影红火时,武术演员拿着高于常人数倍的薪酬,下班后纵情赌钱买马的鎏金岁月,但今天,武打片式微,“武行”收入菲薄,其他成名机会又太多,“谁愿这么苦,来练武术啊”?

“现在没有武侠了”

能超预期完成武术指导动作设计的演员,在今天并不算多,但女“打星”周小飞,肯定能算一个。她最为惊艳的一次出场,是在2013年上映的电影《一代宗师》中——1936年,南拳宗师叶问临阵受命与北派魁首宫宝森“搭手”,武林同道在佛山著名销魂窟“金楼”为二人摆下豪宴。

叶问初入门,由周小飞饰演、通晓“八卦掌”的京班三姐自楼梯跃下。她描入鬓柳叶眉,着立领斜襟长袄,足下金莲“一掰一扣”,手头运掌如刀,直取叶问要害。
 
除去扮演三姐,周小飞也是女主角章子怡的武术替身,雪中游身走步、火车站夜挫马三,宫二小姐叶底藏花的六十四手背后,也藏有她的影子。

进入影视行业之前,周小飞是“武英级”运动员(中国武术运动员最高等级),她五岁开始学武,拿过全国武术锦标赛的拳、枪、剑冠军,担任过江苏武术队、解放军八一武术队的队长。

即便功底深厚如此,接拍《一代宗师》的四年里,周小飞也需遍访名师,学习各派招数,并特训八个月。练八卦掌要学基本步法“趟泥步”,她走了二十天,教授师傅还感慨时间太短,“他们一般要走三年”。
 
导演王家卫在拍摄《一代宗师》前,历时三年寻访多位宗师积累案头素材;为最大程度艺术呈现形意拳、八卦掌和咏春等拳种特色,并配合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拍摄方式,资深武术指导袁和平参考了大量影像资料,还集合不同流派拳师为顾问,一同切磋动作设计。

影片中,北拳大家宫宝森所用的“八卦掌”,参考其创作原型,本应是东北尹派八卦掌,其出拳时四指并拢,拇指收在手心,别称“牛舌掌”。但考虑观众接受度和视觉效果,导演组最终采用的是更为人熟知的“龙爪掌”,掌型虎口圆撑,食指指天,拇指横开。

电影上映次年,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了包含“最佳动作指导”在内的十二项大奖。时任金像奖主席的陈嘉上回应媒体时称,《一代宗师》是非常难得的作品,奖项代表香港电影界对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创作态度的敬佩和推崇。

《一代宗师》的横空出世,在武侠与功夫片已趋式微的影视时代划开了一隙天光,但对多数从业者来说,这道光能照亮的地方始终有限。

“我觉得现在没有武侠了。”林峰在2017年担任奇幻动作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动作指导,曾和导演徐克探讨过“武侠何处去”这一话题。

林峰觉得,武侠是一种侠义精神,影视创作是用武术动作来包装人物,使其形象圆满,再回归故事中去演绎这种精神,但“他首先要懂武,而这个武,必须要真的做功夫”。

达到这一标准并不容易。“现在‘武行’不像我们那时候,片场问,‘这个功夫谁能来?’可能底下一票人都举手了。这会儿,(武术指导)说,‘你来?’‘我今天不太舒服’‘你来?’”林峰一揣手,把脖子缩进衣领,眼神飘忽,模仿着他见过的一些年轻人:“就变成这种状态了。”

林峰入行时,适逢香港“成家班”“洪家班”“刘家班”“袁家班”四大动作特技班底竞争白热化。那时,大家觉得当“武行”光荣,憋着劲“搏命”创新,动作再难也总有人尝试,往往一场戏拍完,导演喊的不是“收工”,而是“救命”。

今天,这种高危模式不再适用。动作戏标准低了,拍摄需求却并未减少。常驻横店的外围“武行”,开工机会多时,会在几个剧组间穿梭,今天拍刑侦片,明天就进了古装剧组,再下一个却是都市剧。“所以,他们怎么会对动作类型有那么强烈的认知呢?”林峰反问道。

武术指导们的创作风格,在2010年前后也发生了变化——林峰当年参与拍摄的《神雕侠侣》,为追求浪漫风格采用的升格拍摄和空中威亚,演变成了席卷一切的浪潮。

“大家都觉得武侠也好,仙侠也好,魔幻也好,只要飞起来就好看了。因为观众就要看这个”。不论题材,不管人物,“用一秒120格来拍,(演员)从山上一路迎着镜头慢动作飘下来,完全没有着力点,也不遵循物理原理”。

林峰觉得,趋于一统的拍摄手法成了强力胶水,将武侠、传奇或是魔幻元素黏合成一个风格模糊的“玄幻”题材,“都是威亚起来,飞、飘……一掌打出后,一股特效光、特效风过去了,也不需要你真正会那些动作招式”。加上后期制作时间紧张,“就演变成‘五毛钱特效’又来了”。

近十余年,林峰有了很多独立执导作品的机会,却甚少接拍玄幻题材。“跟我的价值观不是那么契合。”转型导演后,他更希望能通过把控戏的内核、展现形式以及动作编排,去传递更多东西:“尝试着把武侠传承下去。因为武侠只有中国有,我们不能把这种传承给丢了。”

“yellowface”与中国功夫

聊到影视创作的动作设计,已经北上多年、操盘过各类影视项目的陈嘉上反倒觉得:“现在能拍到过去水平的(影片)很多,甚至一些‘网大’里的打斗都很好看。”不过他也承认:“它们只是不是功夫而已。”

功夫,是陈嘉上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于他而言,更趋向于一种精神符号,其后站立着一位他敬重的前辈:功夫巨星李小龙。陈嘉上是李小龙迷,但他知道:“现在这代人很难理解我们那一代人对李小龙的感情。”

陈嘉上是1960年生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港岛度过童年,16岁时赴加拿大留学深造。“那个年代中国人是最被人看不起的,(外国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什么都没有的人,国家弱、没文化、没科学,个子小,只懂赚钱。”

在陈嘉上的求学生涯里,华裔会被蔑称为“yellowface”,校园霸凌和种族歧视更是中国学生难以逃脱的噩梦。1972年凭借功夫电影《精武门》红遍海内外的华人武打明星、咏春宗师叶问弟子、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是那时异乡求学者们共同的精神支柱。

“每个留学生都有一张李小龙的照片。”陈嘉上也不例外,一走进他的房间,就能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国旗,一个李小龙”。

作为功夫片开创者,陈嘉上觉得李小龙是借这一载体让世界“重新发现了中国人的某些力量”,告诉他们:“别看我们个子不高,但我们有些力量、有的技巧是你们想不到的!”少年陈嘉上还特意同一位交好的咏春弟子学过几招,遭遇欺凌时,身材瘦小的他也拼力挥拳反抗过,“就算是输,也不能全输,总要给你几下,让你也感受到疼”。

1994年,成为电影人的陈嘉上执导《精武英雄》,重新讲述了《精武门》里陈真大战日本高手,以报师傅霍元甲血仇的故事。尽管在拍摄手法、动作编排和人物设定上都做了创新,但在《精武英雄》最后,由李连杰扮演的陈真二入虹口道场对战日本军官藤田刚,他一出手,便踢碎了那块曾在《精武门》中被李小龙砸烂的“东亚病夫”牌匾。“这个匾不能缺,它是陈真替我们洗脱的符号,也是李小龙替我们拿走的符号。”陈嘉上强调:“这是太重要的符号。”

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有其周期性,约十年为一个大周期,每个周期最终都会酝酿出代表这个时代的动作片和代表人物——这是在2017年凭借《绣春刀II:修罗战场》斩获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的武术指导桑林的观点。

他认为:“李小龙的作品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走入世界舞台的民族自强时代背景相契合,这个时代的符号是‘中国人站起来’。”待到上世纪90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精武英雄》等作品走红,是因为“其代表了上世纪90年代‘民族自强’的大时代文化潮流,塑造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将港式武侠片带入内地,形成武侠片高潮”。

这一阶段是中国动作电影,尤其是武侠片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武”文化实现了能量强劲的外向输出。著名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一次对谈中告诉李连杰,《精武英雄》里陈真第一次踢馆虹口道场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动作群戏。“李连杰说跟昆汀吃饭,昆汀每一句对白都记得。”李连杰还告诉陈嘉上自己将赴好莱坞发展,而他能达成西行,“跟这部戏也有关系,因为人家看了这部戏,认同他可以去”。

《精武英雄》的武术指导“八爷”袁和平,则受邀参与了昆汀的新片拍摄,而这就是后来昆汀的代表作《杀死比尔》。此外,袁和平还先后担任了《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动作指导,成功将中国传统武术的种子埋进好莱坞科幻片的创作理念中。

传奇衰落

但一个黄金时代的逝去,也只需要十数年的时间。

2012年至2014年间,北上制作过爱情片、动作喜剧片和奇幻剧集的陈嘉上回归了古装武侠片创作。作为监制和导演,他先后拍摄了三部《四大名捕》,电影改编自与金庸齐名的“新武侠宗师”温瑞安的同名系列作品,其本身具有很高国民度。

这次创作,陈嘉上大量采用“前期幕布拍摄+后期特效合成”的手法,并在传统故事IP上做出了改编重构,然而这一系列作品的票房表现不如预期,影片的特效使用和动作设计,还遭到了评论者的口诛笔伐。

“当时还有人骂,说你学好莱坞。好气。”回忆当年,陈嘉上有些啼笑皆非:“明明是好莱坞用我们的东西,都是同一个武指谷轩昭(电影《木乃伊3》《功夫之王》的武术指导)嘛,我只不过拿回来自己用。”

武侠题材的动作片不再是影院的宠儿,相较中国功夫影响世界电影创作的那个黄金年代,2010年后,好莱坞动作电影和美剧才拥有更漂亮的票房和强势文化辐射力。曾多次与好莱坞团队合作过的桑林分析,这种反超得益于对方运行多年的工会机制和稳定的动作片需求。

反观中国传统动作片的衰落,其部分源自国内陈旧的“内部传帮带”人情创作生态,另一核心原因在于:“狭义的武侠片(指主角手持冷兵器以武犯禁的古代或江湖故事)没有现代叙事语境,输出的价值体系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气脉不接了。”

年轻观众对武侠文化感到陌生,功夫爱好者陈嘉上理解这种转变:“(功夫)原来是一个必需品。之前在广东有团练,家家户户都学一点,万一发生什么事情,能保护自己的地方。后来好了,我们有国家军队了。”曾让他那一代中国人挺起胸膛的功夫片,也逐渐变得不合时宜,“因为国家富有了。国家一强,锻炼武术的人越来越少”。早些年,习武从艺也算一条谋生出路,但现在出路太多,“做地产、做电脑,今天还能当网红。干嘛要打?这么辛苦”。

总有孩子会看到

做为国内新一代动作指导的标志人物,桑林梳理过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国的动作片已经走过了一个长长的发展曲线(包括历史古装、武侠江湖、奇门怪致、宗师功夫、警匪军事、奇幻仙魔、科幻未来),各门类都曾经兴起过。”虽然观众已经审美疲倦,但对一片唱衰之声,他也另有观点:“动作片(包括武侠片)并没有低迷,而是发生了新时代的拓展。”

桑林举出近年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有亮眼表现的《八佰》《金刚川》和《红海行动》:“刀剑时代‘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精神个体,已经扩展到枪炮时代保家卫国的民族群体,这就是我称之的广义武侠片。”

动作片型的边界开拓,对动作导演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2021年的票房冠军电影《长津湖》里,林峰与导演徐克再次合作。片中主角“伍千里”饰演者吴京是老牌“打星”,动作基础过硬,但扮演“伍万里”的青年演员易烊千玺却并没有武术基础。

“战场上你必须要有动作,如果你不会打,就要设计特有的、在战场上合理的动作。我们就给他设计的‘神投手’。”于是,在家乡扔石子打水漂一绝的孩子王“伍万里”,跨过鸭绿江后成了投弹精准的七连小战士,一气呵成的“转身投弹”动作背后,是林峰从现代体育运动中找来的各类设计元素。

“为什么设计这种转身?因为扔铁饼、链球,都需要先转身,这样抛出去的距离会比较远。好,我还设计了什么?”林峰抬手,模仿着“神投手”的动作:“就像棒球手,出手瞬间,手的动作是有变化的,所以球才有飘忽不定的曲线。”这种创作模式,既基于扎实的运动原理,也贴合演员表演特色,“观众觉得动作很合理,而且扔得准,看着就会很爽。”

影视动作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武术和戏曲表演的套招拆招,开始吸纳更多当代文化元素,但传统的延续在今天仍有其意义。

四十岁后,陈嘉上重读了很多中国先贤名作,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练武跟打坐是没分别的,你专注打一套拳,在这个过程里会收心、沉淀,对每一个人的人格建立都是好事。”在他看来,招式之外,功夫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些精神的载体。

他回忆起年少时教授自己咏春的同学,男孩常会邀一帮朋友去约战空手道高手。头天鼻青脸肿地回来,第二天还要咬着牙再去打。“我说你疯了吗?他说,你知道吗,打了,下次就不会再被打中了。”

少年陈嘉上还不太能理解这种执着追求,但他后来慢慢意识到,“这是一个年轻人建立自己的过程,是一个根本”,这背后藏着的,“是我们一些核心的东西,是一个国家强弱的分别”。

这样的东西也并未随着一个影视潮流的褪去而消失。前几年,一直在微博活跃的陈嘉上意外结识了一群“全甲格斗”(当代武术的一种形式)的青年爱好者,“你能想象吗?他们穿着明朝的铠甲,代表中国去海外跟人家比赛”。

陈嘉上全程见证了这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从“输得很惨”,到一步步“在全世界排进第四第五”,再然后“有人在一些项目里拿到亚军”。他真切为对方感到开心,而当某次聊天,这些年轻人告诉他“我们都是《精武英雄》粉丝”时,对自己那部已经搁浅十数年与剑相关的武侠电影,陈嘉上又燃起了更多希望。

“传承是一种在血液里头的东西。”头发花白的导演微笑起来,口气柔和又笃定:“只要有人提出来,总有孩子会看到。”

(本文节选自《ELLEMEN睿士》三月刊专题报道《消失的功夫》)

摄影 Nina Liu(陈嘉上、林峰)
        邹京耀(周小飞)
采访 撰文 戴妮、Sisi
编辑 杨雨池
造型:冯佩佩(林峰),张黑黑(周小飞)
妆发:陈雪瑶(陈嘉上、林峰),张峻豪(周小飞)
灯光助理:李贇先,金亮
服装助理:阿拉塔,王雪蕾,王菊
场地鸣谢:再见·南国台湾餐厅,我宅·国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