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

疫情心理问题:封控隔离减少社会交互,让人失去对生活的感受

@河森堡

我最近陷入了一种没话想说的状态,而之所以没话想说,大概是因为我和社会的交互变少了,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
最近这段,我认识的不少人响应政策居家办公,客观来说,这让他们更轻松了一些,相对于赶去单位公司,他们不仅省去了通勤的时间费用,被分配的任务也少了,但这并没有带来什么愉快,反而让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脸,说话做事都透露出一股意兴阑珊的样子,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我也是。

为疫情忧虑当然是原因之一,但还有不能忽略的一点在于,长期居家生活让人和社会之间的交互变少了,生活失去了起伏、节奏和触感,我现在跟家里是这样的,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刷微博看新闻,完后开始看书,到中午,吃午饭,血糖高了犯困,躺床上骑着被子再眯会,醒了以后换身衣服运动两下,刷视频,吃晚饭,看两集电视剧,再读两章书,关灯睡觉,基本上每天都这样,没有社交,没有社会活动,更没有新鲜的切身体验和见闻,在这种规律到毫无意外的生活中,人就仿佛被左右摆动的怀表催眠了一般,脑子都是木的。

我之前听过一句话,很认同,说大脑是一种喜欢“意外”的器官,一个乞丐破衣烂衫跪路边要饭,你可能不会注意,一个乞丐穿着BOSS西服跪在路边要饭,你就印象深刻,因为这令人太意外了,然而,眼下的生活就是一种完全没有意外的状态,我脑子使劲伸了个懒腰,吧唧两下嘴,说:“...就先这样吧,有事再叫我...” 它一犯懒,我表达欲就迅速枯竭。

我当然知道,在疫情严峻的当下,没有意外本身就是好消息,但这段时间我的感受也让自己重新认识了生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感受孕育表达,缤纷的感受孕育缤纷的表达,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苍白的循环中,没啥想说就将是个大概率事件,我好想尽早回到过去那种每天叭叭个不停的日子,因为到了那时,想必咱们整个国家也都度过难关了。

说到这种居家生活给人带来的感受,有副网图的形容很贴切,大意是一个医生问患者:“如果痛苦的级别从0到10依次递升,那你现在的感受是几?”
患者:“π”
医生:“π?圆周率?”
患者:“是的,并不很痛苦,但却没完没了。”
我看完之后笑了,然后就想,愿所有人的痛苦级别能伴着阳性数量早日清零,咱们一起回到缤纷中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