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核酸检验式的过度防疫难以为继

@皇城根下刀笔吏

最近我发现,在网上抱怨疫情防控政策的声音,似乎开始变多。由于我之前表达过观点,说总体支持动态清零政策,导致有留言表示,说可能只有我在相信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我认真想了一下,觉得现在之所以抱怨的声音开始变多,一方面可能跟目前的严格防控政策,确实影响到了部分群体的工作生活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人们的预期崩溃有关。

以前,大家之所以普遍愿意配合执行严格的防疫政策,是因为在多数时候,这种配合可以带来很鲜明的预期判断。
比如,假设政府部门要求大家在家静默一个月,多数人可能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判断,即认为在家静默隔离一个月后,疫情就会结束。

可是现在,这种预期变得越来越模糊。
比如,假设北京政府现在要求全体北京居民,在家静默一个月,你能非常鲜明的预判,一个月后北京的疫情就一定会彻底结束吗?

不一定。
因为北京不是孤岛。只要北京在一个月后,没有从物理层面跟其他地方完全隔绝,则奥密克戎还可能从其他省份传入进来。甚至,由于这个病毒可以附着在物体上,通过物品传播,没准还可能通过非人员流动方式,传入北京。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心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相当于说,你在花费巨大的时间、经济成本后,却可能做了一件无用功。
所以,要想做到绝对清零,光北京静默可能不一定有用,而是可能需要整个中国大陆静默,并且完全切断或者严厉隔绝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流动。
但是,这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全不现实。

奥密克戎的重要特点是,毒性有所下降,但是传播性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境内直到现在,都没能完全切断奥密克戎的传播。
由于整个中国大陆内部的人员、物流等流通,非常频繁,而病毒一直处在零星潜伏和传播的状态,这让某些局部区域的静默措施,其效果并不会变成100%理想。

当人们的预期崩了之后,且现实让人们看到,在某些局部区域的静默措施,并不会起到100%的完美效果时,有时甚至静默后还会有反复,则人们的配合意愿度可能会呈现下降。

另外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即疫情发展至今,我们有很多关于疫情走向和数据的分析,但是却很少有人表达过对检测数据的较多质疑。
吴尊友在大前天,发表了一篇较长的博文,详细阐述为什么从管控人员和社会层面,反复查出感染者。

我仔细看了他那篇博文,对他的逻辑分析不表示怀疑,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即所有这一切的阐述,都基于一个前提,即目前的核酸检测结果数据,为100%真实且准确。
但事实真相是否真的如此?
我这么说,不是怀疑数据有假,也没有证据证明数据存在问题,只是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疫情发展至今,已经有好几家核酸检测机构,被公开曝出存在问题。

远的不提,就说最近的。在前几天,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被曝出,“原始检测数据少于样本数量”。我看到后续报道,说这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好像已经被刑事拘留。

疫情发展到现在,普通老百姓在遭受巨大苦难的同时,却衍生出了一个无比巨大的行业,即核酸检测行业。
光北京这一波疫情以来,全市核酸检测已经做了大约十五六轮。
北京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我以2000万作为基数,乘以15轮,乘以单次28元,再除以10人一管混同检测的基数10,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金额:
那就是8.4亿。

我相信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保守。因为北京的实际常住人口大约是2188万,比2000万多。同时,有些人不一定只在社区做了10人一管的混同检测,还有可能在社会检测点做的单人检测。
所以,真实的数据,只可能比这个高,不太可能比这个低。

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哪个行业,可以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里,吸金8.4亿甚至更多的。
如果这种常态化的检测持续下去的话,按照单月15亿作为营收流水计算,则一年的流水将达到180亿。
从利益角度出发,大家认为,这个行业的利益团体,是会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还是希望疫情一直持续下去?

有朋友看到这儿,可能会想,全市统一安排的核酸检测,不是免费的吗?
大家要知道,市场经济下没有纯粹免费的午餐。所谓免费,只是意味着这笔钱不直接从你的口袋掏,而不代表不掏。如果完全没人掏钱的话,则这些检测机构的成本,谁来承担呢?
每个人都要挣钱、养家、吃饭。如果你让别人做雷锋,完全无私奉献,则不会有人干这事,到时候连一个检测点都不会存在。
所以,如果你没掏这笔钱,则意味着政府或医保掏了这笔钱。
当然,所谓政府的财政资金或者医保资金,本质上也是你我他的钱。
我不是讲阴谋论,也不是说有证据证明检测数据有假,只是有时站在一个“作恶者”的角度会想,如果我要让疫情反复持续的话,会怎么做。

我觉得这种“原始检测数据少于样本数量”的做法,显然太笨了。
我觉得通过巧妙的技术误差,来实现这种结果,可能会显得更加聪明。
按照目前报道,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大约可以传播9个人。
所以,只要每次误判大约2-3个人,便可以让疫情在某个局部地区,反复出现。
比如,明明某个检测样本显示阳性,但是误判为阴性,则这个患者可能会将奥密克戎传播给9个人。如果每次误判2-3个人的话,则当地的感染人数可能会一直维持在几十个左右上下。
既不算很严重,搞到全域封城,给自己的误判带来上升风险,也不算不严重,可以让检测持续下去。
而如果检测样本是2000万的话,则如果其中2-3个出现检测失误,失误率为0.00001%-0.000015%。
我不太确定,这个失误率是否正常。

当然,再次声明一下,我不是故意讲阴谋论,也不是说有证据证明存在这种情况,只是纯粹从“作恶者”角度做一些假设。
有朋友可能会想,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的话,政府难道不监管吗?
我相信北京在面对此次疫情时,监管力度一定很大。一是因为有上海作为前车之鉴,北京政府的压力必定很大;二是因为北京是首都,除了北京政府在这儿之外,还有中央政府在这儿。
如果北京政府因为疫情防控不力,导致不得不采取全域静默措施,则会把中央政府公务系统人员,也会封禁在内。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府必定对疫情期间的任何违法或不当行为,采取最为严厉的零容忍措施。
但即便如此,居然仍有检测机构出现“原始检测数据少于样本数量”的低级问题。
我对核酸检测行业,怀有十分的敬意,也不想做恶意的揣测,但是有句话叫做,当你看见一只蟑螂出没时,可能意味着有成千上万只蟑螂在埋伏。
这究竟是全部的发现,还是冰山的一角,值得监管机构深查和探究。

除此以外,误差还可能来源于检测人员的手法。
我本人至今也做过很多次核酸检测,但有一次让我印象有点深刻,因为那次的那个检测人员,棉签压根儿没有捅到我的嗓子眼。社会检测点的检测人员,只是拿棉签在我的嘴里随便划了几下,就做完了。
所以,样本的误差和检验的误差,究竟能让检测的精准率可以达到多少,是我这个门外汉一直没搞明白的事情。
如果核酸检测的准确率,达不到100%,则如何解决误差问题,可能也是我们需要大力思考的问题。
因为疫情防控几乎是一件100%的事情,无法容忍极小极小的误差。按北京目前每日新增50人左右作为参考依据,并以2000万人口作为基数,相当于每日新增率为总人口的0.00025%左右。
如果核酸检测误差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则岂不意味着我们被这个误差,给带到了沟里,可能一直出不来。
北京政府现在为了每日约0.00025%的疫情新增率,搞到几乎要求全市居家办公。但如果核酸检测的误差率,远远高于这个新增率,我们岂不活在了悖论中。

当然,我讲这么多,不是说一定存在误差或者不存在误差。我是门外汉,对这个问题不是完全了解,只是从这个角度做了一些思考,并且希望能够引起一定重视,或者有人能够给我答案。
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关于这个话题,以后有时间再聊,谢谢大家的阅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