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城堡里的马原》引发争议

按:《城堡里的马原》原文

=======

@樊百乐
昨天在@五哥 直播间,我们几个不可避免地聊到了关于#马原# 的那篇文章。
作为一种拓展性讨论,我们聊到了乔布斯晚年面对胰腺癌弃疗的选择,还聊到了应不应该尊重一个家长为自己孩子选择的、不被大众所喜的道路问题。
我自己的答案是,尊重还是谴责,至少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刑法,或者说生死。
想起伊安 · 麦克尤恩的小说《儿童法案》。
一位女性法官,在面临自己婚姻危机的同时,在法庭上面临着一场关于尊重个人选择、宗教信仰还是挽救生命的艰难抉择。
一个未成年人,由于生命垂危急需输血,但由于他和他父母都是耶和华见证会信仰者,拒绝任何输血或者移植行为。他自己不愿输血,作为法官,是否应该由于他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强制要求法院输血?
法官最后选择了强制。因为挽救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家长,由于自己膨胀的自我,为子女“选择”教育方式(甚至不受教育的方式),为子女“选择”大学专业,为子女“选择”伴侣。造成了太多的痛苦。但有时,“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托词让很多问题复杂化,甚至让法律望而却步。
但是,当涉及一条生命时,这些托词都应该被打碎。什么特殊的、不被人理解的爱,什么人类的生物多样性,什么艺术家的特立独行,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攫取人生命的借口,尤其是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你的、年幼无知的亲生孩子的生命。这不是你的权利,这是法定的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儿童法案》的结尾,当那个少年终于成年后,再次复发疾病,这次他仍然选择了拒绝输血,也就是选择了死亡。

@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这种关上门做皇帝的疯逼还高高兴兴出来接受采访,说明他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但你说他疯吧,他还每天给自己测血糖,儿子死了就死了,他可是要惜命。

@闫红erlintu
人物那篇文章,我没有觉得有问题,那种笔法制造的效果就是,哪怕对你保持足够的善意,顺着你说,也是完全不行的。
人物的写作手法一向很高级,比破口大骂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写小花想出家那段我看哭了,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女人,我感觉意思是她理解不了马原若无其事的“大宇宙观”,只是凭着母性本能,感觉熬不下去了。太痛苦了。
文中写到孩子想上学也让人心疼死了,那么短暂的人生,也没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