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星期五

乌山之战:韩战初期美帝的狼狈应战


文/长岛风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国民的宣传说教就是:美帝发动了侵朝战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这种谎言教育一直延续了将近40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苏联垮台后大批绝密资料公布于世,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发动朝鲜战争的不是美国,而是北朝鲜的金日成在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纵容支持下,发动了对韩国的侵略战争。而美国则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卷入这场抵抗侵略的战争。

1945年9月,二战正式结束。美国在二战中不仅担任盟国的兵工厂,而且还同时在东西两个战场担当着打败轴心国的绝对主力,战后自然成为重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领导核心。由于受到国内“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美国二战后开始大规模裁军活动,到1950年初,1100万人的美国军队被裁剪到仅剩120万人,陆军仅有10个作战师。海军也是如此,300多万的海军裁减到60万人,1200多艘大型作战军舰减少到200多艘,二战时期威震太平洋的海军陆战队6个作战师,裁剪到仅剩一个陆战团。当时以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为首的一些民主党人甚至天真地认为,美国应该废除常规部队,仅凭原子弹和战略轰炸机的威慑就能维持世界和平。在经济方面,美国大批企业面临着从战时体系转入民用工业的困境,还要安置近千万的军人复员就业,同时美国还要担负着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复兴,还要在世界各地驻军维持和平,还要面对苏联集团咄咄逼人的挑衅,一句话,1950年的美国正处于近百年来军事力量最弱的时代,尤其是地面部队的数量,比起苏联和中国,落到了一个惨不忍睹的水平。

据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晚上(美国时间6月24日),是自己在家乡密苏里州独立城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深夜,电话铃声将他惊醒,电话的另一端是国务卿艾奇逊。老艾通知总统: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爆发前美军在朝鲜半岛并无作战部队,仅有一个600人的军事顾问团。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6月29日),美国驻远东部队司令麦克阿瑟视察了激战中的汉江前线,视察后的结论就是:如果美国不出动地面部队作战,韩国军队很快就会全面崩溃,韩国政府也将不复存在。杜鲁门当即下定了出兵的决心,委托麦克阿瑟动用远东的兵力,进入朝鲜半岛实施地面作战。

那么美国在辽阔的远东都有哪些队伍呢?说起来也十分可怜:当时美国驻远东的陆军兵力就是一个美国第8集团军,下辖四个建制不全的步兵师担任驻日占领军和对苏的防御,另有两个独立团分别驻守马里亚纳群岛和夏威夷群岛。麦克阿瑟在得到杜鲁门出动地面部队的许可后,立即给驻扎在日本九州的美第24步兵师师长迪安少将下达了奔赴朝鲜战场的命令。按照美国陆军正常的编制,第24师编制是18000人。但由于美国的大裁军也影响到第24师,接到命令时全师仅有12000人,而且火炮坦克等重武器也被大量的消减。迪安少将接到出征的命令后,立即对部队的调动做出安排:第24师驻扎在九州熊本担任战备值班的第21团1营作为先头部队立即出发。

1950年6月30日晚23点45分,美国陆军第24师21团1营营长查尔斯.史密斯中校在睡梦中被团长的电话惊醒:团长命令1营立刻起床出发,限3小时后赶到位于福岡的空军基地,空运韩国釜山,投入到与共产党的作战当中。至于部队到达釜山后与谁联系?具体任务是什么?敌军情况是什么?团长只负责传达命令,自己也不知道。

在福岡空军基地等待空军飞机时,史密斯见到忙得焦头烂额的师长迪安少将。师长指着地图对他说:你们到达釜山后,迅速北上大田,控制南下主要道路,尽可能地把北韩军阻挡在远离釜山地方。如果你幸运能找到前线临时负责人邱奇准将(麦克阿瑟的后勤部长),就接受他的指挥;如果找不到,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愿上帝保佑你和你的部下。 按照美国陆军的编制,一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武器连,总兵力在900人左右。但是匆忙出征的1营虽然担任战备值班,但却仅有两个步兵连,半个营部连和两个81毫米重迫击炮排。这样一支队伍实在无法称其为一个营,因此第24师将史密斯的1营改称 “史密斯特遣队”,全队总人数为440人,其中70余人曾有作战经验,其余都是18-20岁战后入伍的新兵蛋子。

为了弥补特遣队的兵力不足,第24师又从2营调拨了一个无后座力炮排加强特遣队的火力,又将第52野战炮营的A连配属给史密斯特遣队。由于重炮连的105毫米榴弹炮无法空运,炮连官兵和火炮只能从佐世保军港乘登陆舰走水路前往釜山。特遣队的步兵在福岡机场短暂集结时,每人得到了120发子弹和两天C-战地口粮的作为简单补充。担任运输的是远东空军的6架C-54运输机,由于仓位限制,仅能装载406人,剩余的士兵和炮排的2门无后座力炮和2门81毫米重迫击炮只好随第21团后续部队乘船行动。7月1日早上8点多钟,6架满载史密斯特遣队406名官兵和武器弹药的运输机在风雨中摇晃着起飞,史密斯特遣队就这么踏上了奔赴朝鲜前线的征途。

由于天气状况不好,能见度很低,飞机无法在釜山降落,只好又飞回日本待天气好转后再飞。经过一番折腾,特遣队终于在7月1日下午2点多钟到达釜山,受到釜山当地韩国党政军负责人和韩国姑娘歌舞鲜花的热烈欢迎。按照师长在福岡所交代的,史密斯和他的特遣队员当晚便乘火车北上前往韩国城市—大田。到达大田后史密斯幸运地见到了前线临时负责人邱奇,但邱奇并没有指望这支400人的部队能阻挡住北韩军的坦克,只是希望特遣队能为“见了坦克撒腿就跑的韩国军队”做一个榜样,迟滞一下潮水般南下的北韩军而已。

由于师长说了阻击北韩军的位置越北越好,史密斯当天带着营部的几个参谋干事开着出发了。吉普车沿着大田—汉城的公路向北行驶了140公里,终于在乌山镇以北5公里的竹美岭找到一个理想的阻击地点:竹美岭是一个东西走向呈马鞍型的高地,大田—汉城公路穿过马鞍的谷底向南延伸,公路两侧的高地与公路的比高约为100米。站在山顶向北瞭望,通向水原的公路和铁路尽收眼底,这是一个控制交通要道教科书一样的阵地。看到沿着公路败退下来的韩军和逃难百姓,估计情况已经十分紧急,史密斯连夜赶回大田,把部队带到距预选阵地30公里的平泽(今日韩国海军第二舰队的母港),并把特遣队部也设在了平泽。7月4日配属史密斯特遣队的第52野战炮营A连也乘登陆舰到达朝鲜,当天北上与特遣队主力汇合,这样史密斯特遣队终于凑足了人手:步兵406人,炮兵134人,包括史密斯在内共有官兵540人。

重炮连到达平泽后的傍晚,史密斯带领炮连的军官们又一次北上视察阵地,在竹美岭步兵主阵地后1公里的地方为炮连的6门榴弹炮选定了位置。虽然炮连从日本出发时带来1200发炮弹,但绝大多数是反步兵的高爆弹,仅有6发是反坦克穿甲弹——这区区6发穿甲弹还是因为A连要抗击苏式T—34坦克,第8集团军特批发下佐世保军火库全部穿甲弹库存量 (18发反坦克穿甲弹) 的三分之一。当夜美军爬到公路两侧的半山腰,连夜冒雨构筑简单的防御工事,架好各个阵地之间的野战电话线。主阵地后方的炮兵也将火炮推进阵地,计算射击诸元,做好战斗准备等待敌军的到来。

7月5日黎明7时刚过,尽管天下着雨,史密斯仍能看到远方水原一带路上有车辆在移动。半小时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队坦克正沿着公路向美军开来,打头阵的是一个坦克连(8辆坦克)。根据战后的资料,这是北韩军的第107装甲师团的先头部队,装备的是苏式T—34/85型重型坦克。虽然坦克兵都是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坦克学校培训毕业的苏籍朝鲜人,但是布阵却很不专业(也许是从未遇到韩军有效的抵抗而放松警惕),坦克摆开一字长蛇阵,没有任何步兵跟随协同掩护,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开过来了。这种没有步兵掩护的队形如果遇到装备反坦克武器的对手,在狭窄的山谷公路上就是一个个的活靶子。

当北韩军的坦克接近美军阻击阵地时,史密斯下令阵地后1000米处的105毫米榴弹开火。但是曲射的榴弹炮不是用来攻击活动目标的武器,高爆弹对坦克也没有威胁,北韩的坦克连停都没停,继续沿着公路开进了马鞍型的底部,用坦克装备的85毫米加农炮和7.62毫米机枪向两侧山腰上的美军开火。特遣队没有反坦克地雷,唯一的反坦武器就是60毫米的巴祖卡(火箭筒)。A连副连长康纳德中尉跳出战壕,躲在路边的沟里,抱起一支60毫米的巴祖卡对准一辆坦克扣动了扳机,火箭弹打到T—34的炮塔上竟然被弹飞。剽悍的康纳德一看急眼了,一跃而起对准坦克一连发射了20发火箭弹,竟然无一发穿透坦克的装甲。康纳德一看不行,只好对准坦克履带又发射了一发,终于瘫痪了这辆坦克。不料坦克中跳出一个北韩坦克兵,端着转盘冲锋枪向美军开火,击毙一名军官,使之成为美军入朝地面部队阵亡的第一人。趁着慌乱,其他坦克却已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山谷,冲进了1000米外第52野战炮营的炮兵阵地。炮连的6炮长克里奇菲尔德下士看到了战机,下令装填穿甲弹,然后命令榴弹炮抵近直瞄坦克,6发穿甲弹共击毁两辆坦克,但其余5辆向乌山方向横冲直撞而去。

很明显史密斯特遣队吃亏的是缺乏反重型坦克的有效武器,让北韩军的坦克突破了阻击阵地不说,还碾压了炮连的炮车和运送弹药的卡车,造成了特遣队的伤亡。当年60毫米巴祖卡在欧洲战场就出现过问题,由于穿透力不够,对德国虎式坦克可以说束手无策。苏式T—34是二战中发展的武器,专门针对德国虎式坦克而设计,所以60毫米巴祖卡面对北韩军的坦克也不管用。然而第8集团军在亚洲作战,作战对象是没有装备重型坦克的日军轻步兵,所以美军就没有装备对付重型坦克的89毫米超级巴祖卡。另外日本桥梁的承重设计也比较低,驻日美军不但没有反重型坦克的武器,自己也没有装备重型坦克,不多的霞飞式的轻型坦克根本不是北韩军T—34的对手。这就是韩战之初美军处于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继续说史密斯特谴队。打头阵的北韩坦克冲过阵地后,史密斯立刻明白了:难怪邱奇准将仅是要求自己为韩国部队做一个打坦克的榜样。面对北韩军的坦克,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不但缺乏经验的韩军见了就跑,就是装备精良的美军也是无计可施。但是自己是指挥官,不能首先泄气,只好继续鼓舞士气:美国军队在二战中打遍世界无敌手,坦克虽然挡不住,但步兵一见到我们就会狼狈逃窜的。有些中国人,不知道是英文烂还是心眼坏,根本不尊重历史事实,故意把史密斯给士兵打气的话翻译成美军的真实想法,不惜在字里行间寻找任何机会以达到贬低美军的目的。

先头坦克过去后,北韩军大部队共约5000余人随即到达竹美岭。先是第107装甲师团的一个团的30多辆坦克,后面是北韩军的步兵第4师团的16联队和18联队。北韩第4师团是金日成的嫡系,也是北韩军的头等主力,不久前因迅速突破韩军弥阿里防线攻占汉城而获得金日成颁发的“近卫”称号。该师团渡过汉江后的任务是与北韩军第3师团分成东西两路,形成钳型攻势,沿汉城—大田的公路迅速南下,围歼溃逃的韩军各部。该师团自南下后还没遇到过像样的防御,竹美岭下遭遇美军的阻击还是第一次,稍加整顿后,派出精锐的部队配合第107装甲师团作战,坦克担任主攻在前,步兵跟随在后,向美军阵地发起攻击。

在北韩军的强力攻击下,史密斯特遣队坚持了4个小时。北韩军发现不行,就改变了战术,派出两支强有力的分队采取迂回包围的战术。这一招够阴损的,史密斯立刻意识到:如果再不撤退,等待特遣队的就是被包围,然后全军覆没。史密斯果断下令撤退,但由于无线电通讯中断,各部收到命令的时间不一,有计划的撤退最终演变成失去建制的溃逃。官兵扔掉了钢盔、脱了上衣,甚至脱了鞋子,狼狈地逃进了公路两边的山区(躲避坦克的攻击)。但是美军有个光荣传统,即便战败逃跑时也不会丢下伤员不管,所以史密斯特遣队溃逃时也没忘记携带负伤的人员,只是实在无法运走阵亡者的尸体,匆忙中只好给每位脸上盖一面美国国旗,草草了事。几天后,史密斯特遣队失散的官兵才陆续逃回平泽。乌山之战,史密斯特遣队遭受重创,共有150人战死,72人失踪,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史密斯特遣队的失败是不必掩饰的,损失也是惨重的,但是也有两个亮点:1)迟滞了北韩军第4师团主力的南下,为美军后续部队到达韩国赢得了八个小时宝贵时间;2)击毙北韩第105装甲师文化副师长(即政委)安东洙以下共200余人,也算够本。史密斯中校虽然打了败仗,但判断是准确的,指挥是正确的,处理是得当的,战后荣获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最终升任陆军准将军衔,于1965年光荣退役,结束军旅生涯。

韩国人是知道感恩的,尤其是对保卫自己家园浴血奋战的美国军人。2013年4月23日韩国民众在乌山建立了一个纪念堂,纪念美军在此地打响了保卫韩国的第一枪和在乌山战斗中阵亡的美国官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