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

从基辛格到秦刚,习近平式外交尽显低能

文/ELM

秦刚新闻的一句话概括:弱国无外交,强国无外交部长。
现在终于结束了。

堂堂的天朝大国的(前任)外交部长秦刚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近一个月,终于在25日揭晓答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

秦刚是下台了(国务委员的头衔还在),成为罕见的火箭式崛起、又火箭式坠落的副国级官员,创下了多个“最记录”:2022年12月被任命为外交部长,2023年3月12日,56岁成为国务委员,晋升副国级,成为目前最年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年龄最年轻,晋升速度也最快,如今多了一项:任期最短的外交部长。下台是下台了,但是围绕着他的江湖传闻却此起彼伏。传闻中的情妇傅晓田也跟秦刚一样,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情妇导致下台说、间谍导致下台说、政治斗争失败说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政治八卦,这其中也有邓聿文、矢板明夫等等海外严肃政治分析学者的讨论。

秦刚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下台,这里不多猜测。只能说从秦刚被“免去”(而不是“解除”)外交部长一职、但还暂时保留了国务委员头衔来看,肯定是犯了习近平的忌讳,但是可能现在还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处理,或者是犯的事儿不大不小不上不下,没有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也没有大到要让习近平动怒到犬决或者炮决。

秦刚的事情不是孤立的,结合前段时间以百岁高龄还来访问中国的基辛格一行,可以看到习近平的外交思路已经尽显低能本色,整个外交思路极其混乱,既无体系,也无规范,想一出是一出,舍近求远,丢人现眼,以前攒下的外交家底快要被败光了。

先说基辛格,基辛格百岁高龄,自己肯定不会主动飘洋过海来找中国“老朋友”叙旧,谁掏钱让基辛格付诸此行呢?当然是中共。有些八卦帖子写地摊小说,说基辛格肯定是受了美国政府的重托、美国白宫发言人所谓的“基辛格不代表美国官方”只不过是放烟幕弹,这纯粹是胡思乱想。就在不久前,布林肯来过,耶伦也来过,一个代表外交,一个代表经贸,要传什么话不能通过这样的官方渠道吗?非要通过一个风烛残年、已经淡出朝野的老头子?基辛格也就是在简体中文圈的叙事里还经常被提起,在美国政治圈和其他的往届政府高层一样,早已经是明日黄花,还能有多大的话语权?除了中共这种冤大头,谁会去找基辛格飘洋过海来lobby?

所以,基辛格只可能是被中共花了大价钱“请”过来的。为什么请他?原因很简单,中共在世界外交上已经很孤立很冷清了,前段时间G7在日本聚会,泽连斯基飞过中国上空受邀参加,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中国这边,搞了一个中亚峰会,拼命哄抬场面,花了大价钱请中亚五国来助兴,还被人讽刺是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暴发户。

对于中共来说,和欧美翻脸,和日韩也嫌隙不断,外交成绩乏善可陈,再不拿出一点业绩出来,只怕是忽悠不了老百姓显示自己还是世界大国。琢磨来琢磨去,无法可想,更可能是习近平熟悉的外国同行也没几个,竟然花了大价钱去请了基辛格这样的活化石出来充门面,中共外交的捉襟见肘可见一斑。

基辛格远道而来,待遇是相当丰厚,从习近平、李强到老美没见到的国防部长李书福,都一一和基辛格握手言欢,习近平设豪华晚宴殷勤款待,央视生怕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不知道招待基辛格的规格有多高,还特意带着观众去挨个数寿桃,暴发户嘴脸跃然纸上。只可惜这种细致入微,恐怕洋人体会不到多少。

基辛格所到之处,后面都跟着协和的救护车待命,生怕老头出事儿

——但是,问题就在于:习近平放着布林肯、耶伦不聊,大肆讨好基辛格,是典型的舍近求远,对于中美两国外交来说没有任何一点实质的收益。花这么多纳税人的钱在一个老叟身上,唯一的结果只不过是展示给中国人看:我们还有个叫基辛格的美国老朋友,仅此而已。

这个展示与其说是向美国传递信息,不如说是习近平的自慰:拜登不跟我好了,我还有基辛格呢!布林肯来了,我用座次羞辱他;耶伦来了,我干脆不见她,你们美国不是不待见我吗?我也不待见你们!李书福是我的人,你们要制裁他我就不让你们国防部长见他,我就是要玩这种小动作,我认识是在羞辱你们美国人,基辛格来了,我就是要最高规格款待他,让你们丢脸!我就是要亲自接见基辛格,不但我见,我还要让我的马仔小弟李强李书福等等都见见基辛格,见个遍!——这种外交不是严肃的职业外交,充其量是小孩子过家家玩游戏的赌气。

小孩子过家家可以赌气,大国外交也玩赌气这一套,那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外交已经十分低能,层次也十分低下。

习近平式外交的低能,也鲜明地体现在处理秦刚事件上。

秦刚从公众视野消失近一个月,这个月里爆出了情妇说、间谍说、政治路线斗争说等各种论调。终于等到习近平亲自签署的第八号主席令发下来:免去秦刚的外交部长的职务,但没有其他的进一步消息,才算是靴子暂时落地。当日的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各国记者连珠炮一般打听秦刚的各种情况,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疲于招架,只能用“请去看新华社通稿”来敷衍塞责。

这种副国级官员莫名其妙从公众视野中消失长达一个月然后又莫名其妙被免职的消息,大概只有中国和北韩这样的独裁政权才会出现。这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的:以习近平的喜好决定一切事务,包括人事任免,决策机密,黑箱操作,火箭速度上,火箭速度下,提拔的速度肯定够快,但是被抛弃的速度也会很快。

这样的政治决策体系看似雷厉风行,但必然会让整个外交体系显得低能低效。原因很简单,一切从最高领导的意志出发,发扬看齐意识大局意识,好比武大郎开店,水平永远停留在武大郎的水平,高不到哪儿去。在外交战略上,就会是清末的外交格局:“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因为在这种政治体系里,外交策略是臣属于共产党的整个效忠体系里的,外交战略体现的是整个外交系统对习近平的效忠程度,而不是外交的专业和国际上纵横捭阖的能力,整个外交战略并不是要打造中国的外交名片,而是要打造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如果有的话)和个人崇拜。

这样的外交模式会带来两个显而易见的恶果:第一,外交战略只会体现习近平的个人喜好(仇美亲俄),极度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考量和相互配合,目光短浅,想一出是一出。第二,整个外交系统疯狂表演忠诚秀,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由此带来整个外交系统的“扯淡的事情很专业,专业的事情很扯淡”,效率低下,效果差劲。

第一个恶果在中国处理俄乌战争的问题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论断被各种诠释,生生地把中国推到俄罗斯盟友一方。如今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中国也得罪光了几乎所有的西方朋友。中美合作停顿不用说,中欧合作也陷入僵局,更别说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多年死对头竟然因为要针对中国而选择结盟。中国从上一个执政周期的朋友遍天下到今天的处处是敌人,有什么外交战略?有什么外交积累?全都没有,甚至为了抢G7的风头搞的一个中亚五国联欢会,还把俄罗斯爹地给摆了一道。习近平口口声声说的“惊涛骇浪”是谁造成的?难道是别人吗?

第二个恶果就是秦刚事件等诸起人事事件。习近平执政以来,外交系统疯狂表演的忠诚秀就没有停过,在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内卷里,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各路马仔都赛着表演忠诚。所以前有英国领事馆的殴打示威者,后有法国卢沙野震惊欧洲的粗鲁无知。既然是内卷,互相拉踩是肯定的,何况秦刚这种火箭干部。秦刚出事前后,赵立坚老婆的微博兴高采烈地庆祝了好几天,无疑就是这种忠诚秀竞赛内卷的直接体现。管你什么绯闻还是站错队,反正你出事了,我就高兴!

有些粉红战螂觉得秦刚是因为过度亲美才被习近平拿下,这也太低估了秦刚的政治智慧了。作为一个完全是靠了习近平才火箭式崛起的高干,怎么可能忽略习近平的理念和心态?怎么可能犯下亲美这样的原则性错误?秦刚担任过驻美大使,有过几次亲善秀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从上到下的外交战线战螂忠诚秀里,秦刚显然必须是战螂中的战螂,才有可能得到习近平的赏识。

至于有些左棍说“拿下秦刚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也警告了国内的若干汉奸卖国贼,这更是接近于自我意淫的自欺欺人游戏了。美国现在外交基调从亲华变成防华亲印,换掉一个似乎亲美的外交部长,换上王毅这种战螂外交部长,不正好是正中下怀?

秦刚事件是个偶然,但习近平式的外交战略越走越窄是个必然。再走下去,只会更加窘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