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

普通医生如何看待最近愈演愈烈的医疗反腐?


文/左轮坦克

部分前浪心存侥幸,希望早日有个超大标杆暴雷,他们期待杀鸡儆猴式行动结束以后一切能归于平静,自己好安然退休。

部分前浪正在去自首的路上,希望能退回赃款,坦白从宽,并向组织表决心承诺会继续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终生。

中浪们是看过前浪们吃肉的,他们当中心有不甘的才俊们正在各种形式的脚踏两只船:有的开始签各种MCN,拓展私域,打造人设,并尝试各种可能变现的新平台新玩法;有的则已经和医生集团或者民营医院眉来眼去,私相暧昧。如果公立医院形式趋严,一场踩踏式出逃已经在所难免。

后浪们个个都在吃瓜,他们每每想到自己拿着微薄工资,天天在一线为高速运转的医疗体系卖命,而前浪们则各种吃香喝辣,颐指气使,就恨不能面请多部委再加大反腐力度!

年薪制,收入不与业务挂钩,DRGs,一轮又一轮的药械集采,证监局审计署稽查上市药企,这些组合铁拳联合出击让今天的青年医生从卖命式救死扶伤切换到躺平式上班的期待比任何时刻都迫切。

患者?患者当然是拍手称快了,他们只是既要看病方便又要看病不花钱,他们有什么错?他们朴素的以为反腐以后,一片昌明清朗,人人病有医,老有养的共产主义美好世界即将到来。

如果态势趋严,医疗行业会是怎样的分野呢?不才预测一下,三年以后来验证。

1,因为灰色收入的各种途径被砍,且体制内收入分配趋稳,相当一部分医生会转战民营医院,在那里提供价格远高于公立医院的自费医疗服务。这个趋势和规模会在未来2-3年内加大再加大。民营医院将迎来真正的发展高潮。

2,留下来的医生拿固定年薪或相对稳定的收入(参照河北人民政府7月发文),收入不再与业务量挂钩(参照卫健委等6部委7月文),医生未来的工作强度将比现在小得多,大部分医生将渐渐开始向朝九晚五的摸鱼公务员看齐。公立医院,体制内嘛,以前的卷是各方利益驱动,未来的不卷,是在平衡生活的同时,部分践行救死扶伤的医学使命,这就算回归初心了属于是。

3,患者不会减少的,老龄化才开始,患者只会越来越多,你说我慢性病,慢性病就别上大医院了,社区,二级医院,互联网药店拿拿药得了。政府多年力推的慢病分级诊疗制度将在某种意义上得以实现。

你说我危急重要去大医院看,不好意思,你得等。那些留在体制内的医生现在个个都躺平,君不见那些留下来的后浪一边正春风拂面的对每一位患者嘘寒问暖,一边每天到点儿就准时打卡下班,拒绝加号,拒绝连轴转,反正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收入。

一年以后终于排到您了,哦豁,疾病进展了!医生一看病情,太重了,不收不收,DRGs兜不住,收你看病他还得自己掏钱交医保罚款,您还是请转上级医院收治吧。

辗转腾挪几次终于有愿意收的了,好家伙您这病,又进展了!以前可以保守,现在得手术了。主管医生说了,手术是手术,但现在我们医院就只有集采药和集采器械耗材,您可别嫌落后或者质量不行,可便宜着呢,花不了几个钱,而且你还别不信,虽然几毛几分的,但都通过一致性评价了!咱们国家是社会主义,这医疗啊,讲究的就是一个普惠,公平。来,上台!

三天以后您终于出院了,您在公立医院的治疗,至此,第一个阶段算是完成了。您的主治医生在您如释重负准备出院的时候把你悄悄拉到角落,继续春风拂面的嘱咐您,说我们其实不太愿收你的,病情太复杂,合并症太多,这次吧,我们怕DRGs兜不住,只给你拿了一个病灶,想要彻底清除,您明年等我们限额恢复了再来做二次手术。

这次您学聪明了,刚出院就开始预约,这样等到明年此时刚好就排上号可以顺利做二次手术了。最后你拿着自己没掏什么钱的医药单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当然,或者,也许,也会有这样的情景:

5,您也没高估自己的经济实力,也没妄自菲薄,您自我评估自己就勉强算个准中产吧,就是那种天天买应季新鲜水果吃但从不划价儿的主儿。您也自恃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学习能力,您在公立医院预约等候了半年以后觉得自己这病大抵是拖不起了,而隔壁那家装修精美,穿着光鲜的知名专家医疗团队,在马路对面的巨幅广告上,龇着一口大白牙,35度上翘嘴角微笑,不时的撩拨着你,他们承诺全程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最优质的治疗体验,你终于一狠心一咬牙,推开公立医院的大门,走向马路对面。

果然,在那里,有三年前也走过这条马路,从公立医院跳出来的中浪们,他们个个身手不凡,用最好的药,最先进的器械,三下五除二,就把您的病搞定了。到底还是无病一身轻,您的身体是舒坦了,但您看着医药结账单上的一串儿天文数字,精神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于是你开始认真的查阅学习市面上所有商业医疗保险,终于你在花样繁多的保险产品中寻找到了一款能覆盖医保外产品,非集采产品和指定民营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商业保险,价格贵是贵了点儿,但充满危机意识的你,还是咬咬牙,替你和你媳妇儿各买了一份。

6,至此,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开始进入到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7,基本医保资金的支付规模因为病人分流以及集采便宜药更大规模的应用,得以控制。体制内医生虽然拿的少,但按时下班,开始享受生活,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到公立医院就医的病人,虽然等的久,但自费费用大大降低,医生治疗态度也有所改善,个个慈眉善目,说话好听,所谓偶尔治愈,总是抚慰,要的就是这份人文关怀不是?医药厂家倒了一批,并了一批,一批和中浪们转战民营,一批开始包生产配送,主打一个走量。互联网医院,网红医生,院外药房,商业医疗保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一片形式大好庆功会上,医保局的小伙子们坐在C位,喝的满脸通红,意气风发。卫健委的小伙子们则躲在角落,憋的满脸通红,拳头紧攥。

公立医院的医生不参加,都准时回家陪媳妇散步,哄孩子睡觉。而民营医院的医生有的正在参加医药公司举办的葡萄酒品鉴会,有的正在接受商业保险公司的定损员问询:为什么要给一个阑尾炎病人用这么多抗生素?这个定损员正是三年前在药企裁员风暴中失业的某头部药企抗生素代表。

患者在干嘛,他们或者正在抖音快手,微博知乎等各大舆论阵地怀念以前看病快捷的黄金时代,或是痛骂控诉自己小病被拖成大病,定体问,这国怎?

也有被各种网红医生引流到民营医院的,或者正被人推荐某一款带年金能保终生和全覆盖的新险种。

嘿,您猜的没错,这位网红医生的账户运营经理和那位新保险经纪人,

他们都是3年前药代失业大潮中的一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