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星期三

中国的疆域扩张靠的都是蛮夷异族

文/ELM

在讨论中华历史上的历代战争胜负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连带问题:【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中国的版图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来越小?如果是越来越大,当然是胜多败少。】

这个论证不能说是完全不相关,但基本上是鸡同鸭讲,是张飞战李逵,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被混在一起了,疆域扩张和历代战争胜负两者之间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疆域扩张了不能证明就是打胜仗多了,也不能证明就是打败仗多了。这背后的一个黑色幽默的要点就是:中国的疆域扩张其实都是靠的是蛮夷番邦异族,跟(彼时意义上的)中国人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既然是人家扩张的,你有什么可自豪的?要自豪也是那些有继承关系的后裔自豪,别总是跟个阿Q一样,觉得自己祖上也姓赵,所以也算阔过,——关键是:你也配姓赵?

当然,首先说明一下,这里的“彼时意义上的中国人”指的是在被讨论的时代,普遍认同中华文化且主体构成为中原人士的居民,大概范围可以约等于“中原王朝的居民”或“中原人”。在实际应用中,“彼时意义上的中国人”比“中原人”的范围要更广一些。

比如,在南宋时代,虽然金、辽据有中原的黄河、长江以北流域,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南宋的居民。否则,岳飞抗金就谈不上是民族大义,只不过是地方割据政权(“南宋”)武力对抗中央政府(“金”)的武装叛乱罢了。

在三国时代,在当时的孙权和周瑜看来,“中国”指的是中原,是曹操的辖区,周瑜说过一句话:“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资治通鉴》)”,这里面的“中国”就是指曹操的曹魏政权。不过,在今天理解,当时“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仍然是“普遍认同中华文化且主体构成为中原人士”的魏、蜀、吴以及两袁、刘表等割据政权的统称,而孟获等西南夷政权,虽然和蜀汉政权来往频繁,但仍然不属于“中国”。

和“中国人”这个概念相对的,那就是“蛮夷异族”。这个概念反而比较简单,就是“中国人以外的那些人”,就是蛮夷。

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再回溯中国历史,那就是题头的结论:中国的疆域扩张靠的都是蛮夷异族,跟中国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还可以有个歌谣可以记一下:“北狄夏,东夷商,西戎秦,南蛮汉,柔然隋,鲜卑唐,沙陀宋,蒙古元,回回明,满洲清”,凡是中国的疆域版图扩张的朝代,基本都是(主要)蛮夷异族的朝代,和中国人没关系。

挨个来看,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嬴秦,也就是上面所谓的“西戎秦”。这个不用说了,秦国是当时各种意义上都认同的“蛮夷之邦”,地处西陲,从周朝建立开始,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就认为秦国是蛮夷,不是中国人,“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诸侯会盟都不愿意叫上秦国,以夷狄的礼节对待秦国。

秦国没文化,李斯所谓“士不产于秦”,荀子说秦国“无儒”,没有本土培养的知识分子。秦国不实行(当时周朝的)嫡长继承制,没有严格的宗法制,“择勇猛者而立之”,老百姓生活当中“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秦穆公跟西戎的使者由余对谈,就吐槽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就说,我们两家都是夷狄,跟中国(中原)不同,要怎么治理?

篇幅所限,不再展开。作为番邦蛮夷的秦,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并且,这个统一后的中国,还给随后的两汉奠定了基础。所谓“秦汉”不分家,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两汉也是承袭了秦制,算是这个蛮夷政权的继承者。

在承袭秦制之外,其实刘汉的建立者刘邦,本身也是个带有鲜明蛮夷色彩的南蛮楚国人,即所谓的“南蛮汉”。刘邦《史记》记载刘邦家乡为沛丰邑中阳里,传统上以此为他的出生地。沛丰邑,在汉朝为沛郡丰邑,在秦朝为泗水郡沛县丰邑。丰邑原为楚国领土,刘邦家族应为楚国人,正好应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这里有些争议,有人说这块地祖上是魏国的,所以刘邦应该算魏人。这个意义不大,推算当然要从历史人物的出生开始算起,否则所有的人都是非洲人了。

楚国是什么邦?也是个番邦蛮夷啊!中原各国提起楚国都是以蛮夷的等级来对待,楚王熊渠也有点自暴自弃地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就是说我不服从中国(中原)的那套规矩。所以身为楚国人的刘邦接管秦国的统一局面,无非是从蛮夷甲变为蛮夷乙而已,还是“中国疆域靠蛮夷”。

下一个统一中国并扩张中国疆域版图的就是让汉人读者更难以接受的李唐,李唐是典型的鲜卑贵族。实际上,西魏、北周、隋、唐几代政权的特点可以用“关陇”二字来阐述,关陇是一个政治集团,源自鲜卑宇文泰的八柱国(类似清朝的八旗,这是草原游牧民族的“标准配置”)。 李世民的父亲是李渊,李渊的父亲是李炳,李炳的父亲是李虎,李虎就是西魏北周时期的八柱国之一。 而且李唐也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以西凉李皓的嫡裔自居。关陇集团这群人姓名改了又改,从姓名上很难区分其民族,但只要是贵族就几乎都是鲜卑种。唐高祖李渊父系的七世祖李皓,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是典型的秃发(拓拔)鲜卑,后为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

所以,李唐实际上也是典型的番邦蛮夷:鲜卑和匈奴一样,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 李世民的母系同样是鲜卑人,从李虎娶妻“独孤氏”(西魏鲜卑皇族)。 李渊的皇后即李世民的生母也来自鲜卑,史称“窦皇后”。 李世民也娶妻鲜卑,称“长孙氏”,唐朝皇室难觅一丝汉民族血缘成份。

李唐之后是赵宋,赵宋倒是中原王朝,但偏安一隅,就不展开了。这不但不是中国疆域的扩张,而是中国疆域的缩小。

赵宋之后,统一中国并且大大扩张中国疆域的是蒙元。这个都不用再详细展开,这就是典型的番邦蛮夷,并非中国人,是“非我族类”的那个族类。

赶走蒙古人的是明代的朱元璋政权。这是个中国人政权,但是,要说明代统一了中国,或者扩张了中国版图疆域,那实在是勉强得很。朱明政权的统治力局限在长城以南,所以才会有土木堡之变。东北曾经在朱明政权的控制之下,但在后金努尔哈赤崛起之后,就迅速分崩离析,成为后金(满清)的核心势力地盘。所以,要说朱明政权“扩张了中国版图疆域”,实在是勉强得很。

那最后一个“统一了中国并且扩张了中国的版图疆域”的近古王朝,满清,那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慈禧太后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中华的物产与我无关”心态,还是孙中山起事打出的旗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都证明了哪怕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后,身居中国的所有人仍然把满清看成一个外来的异族政权,番邦蛮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中国”格格不入。

这么一梳理,其实就回到了前面说的结论:“北狄夏,东夷商,西戎秦,南蛮汉,柔然隋,鲜卑唐,沙陀宋,蒙古元,回回明,满洲清”,凡是中国的疆域版图扩张的朝代,基本都是(主要)蛮夷异族的朝代,和中国人没关系。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版图越来越大】真的跟当下的中国人关系不大,那都是老祖宗的事情。关键是:那还是其他人的老祖宗,蒙古人纪念成吉思汗是理直气壮的,中国人纪念成吉思汗就差点儿意思。更不要拍胸口说“我祖上也阔过”,那还真不是你的祖上,除非你是精神胜利法的阿Q。

换个角度,会有人说这恰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管什么民族统一了中国,最后都会被中华文化同化。这个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再展开。不过,谁同化谁,还真不一定呢。别忘了,被当成“民族文化瑰宝”的孙悟空可是一个妥妥的印度猴子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