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飞机上两陌生女子强行带孩子进厕所里教育


据小强热线浙江教科报道,一年幼孩子在飞机上哭闹,两名乘客带幼儿带到厕所“立规矩”。期间,孩子奶奶被关在门外,孩子哭喊着“奶奶”。据当事乘客称,后来孩子被哄好不再哭闹,但这一行为引发网友质疑,“这是霸凌吧?”“被陌生人带去立规矩,怕是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网友评论==


这个社会允许幼儿哭闹的年龄是几岁

文/吐槽青年博士

摘要:将心比心,对一个1岁多的孩子这么抱走、关闭、教训,不就是一种虐待吗?是的,公共空间的孩子哭闹会让人烦躁,但这是孩子的本能,对这种无法避免的哭闹,保持某种容忍、耐心和“善意的忽略”,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善良。人人都是从孩子哭闹走过的,没有人小时候不哭闹,特别是1岁左右,那是本能。从新闻中看到,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精致的成年人们,似乎对幼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难容忍,我想问的是,这个社会允许幼儿哭闹的年龄是几岁呢?

真的,你们精致到、脆弱到、蛮霸到连1岁孩子的啼哭都不能容忍了吗?这是我看到这条让人火冒三丈的新闻时,从火中同时迸出的评论。

新闻大家都看到了,视频也是当事人自己发的,他们可能还当成了旅途中乐于助人、帮人育儿的英雄,还等着发出视频后大家点赞。当事人发视频称:奶奶带着一岁多大的孙女乘飞机,孩子哭闹不止。很多人用纸巾堵住耳朵,还有人到后排躲清净。大家“抗议”收效甚微,于是她和另外一个阿姨,把孩子从奶奶手里抱过来,抱到飞机厕所里“立规矩”:你什么时候连续3分钟没有哭,就什么时候带你出去找奶奶。事后,孩子2个多小时都没哭,后来还一起吃早餐一起开心。

这是当事人“自诩为好人好事”的描述,可激起了公众的愤怒,把这么小的孩子从亲人手中抱走,关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接受两个陌生人“立规矩”,这会让孩子多恐惧!——多名网民报警,当事人删掉视频,有关部门回应称,因为两女子带孩子的行为经过了幼童爷爷奶奶的同意,警方口头教育了幼童的爷爷奶奶并将相关情况告知了幼童父母,并未对两名陌生女子做进一步处理。这个处置进一步激起不满,这种“同意”能算同意吗?怎么这么多法盲,严重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在有些国家,这种所谓“立规矩”行为会被公诉,“同意”的亲人会被剥夺监护权,“立规矩的陌生人”会以虐待幼童的罪名受到追究。

将心比心,对一个1岁多的孩子这么抱走、关闭、教训,不就是一种虐待吗?是的,公共空间的孩子哭闹会让人烦躁,但这是孩子的本能,对这种无法避免的哭闹,保持某种容忍、耐心和“善意的忽略”,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善良。人人都是从孩子哭闹走过的,没有人小时候不哭闹,特别是1岁左右,那是本能。从新闻中看到,无论是高铁还是飞机,精致的成年人们,似乎对幼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难容忍,我想问的是,这个社会允许幼儿哭闹的年龄是几岁呢?

1岁左右的孩子,怎么“立规矩”?哭闹是他们的本能,警察把你抓你,不哭才让见奶奶,以这种恐吓的方式禁绝他们的哭闹,是“存成年人的天理,灭未成年人的人欲”,是显然的虐待。难怪有人说,上次看到这样的情况,还是校园霸凌。感觉没错,这不就是一种霸凌,利用幼童的没有任何抵抗力,其他乘客的道德绑架,爷爷奶奶没有保护孙女的能力,把孩子关到厕所里,典型的身体和精神霸凌。

孩子在飞机上哭闹,不是无源无故的,并非就是“没规矩”,或者是陌生环境很害怕,或者是机舱压力,身体生理上难受,这时候需要全面切换到孩子角度。这么小的孩子,无法让他们切换到大人安静的需求角度,他们做不到,只能让成年人切换到孩子的角度。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很受触动,这样的角度太陌生了,题目叫“为什么孩子一出门就需要大人抱?”人们一般都觉得,是孩子娇气,惯出来的,养成了抱的习惯。其实不是,这只是成年人的角度,而孩子的角度呢?这个视频还原了孩子的角度,用一个视频头放在孩子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出门后看到的,永远是黑暗,是低矮的,是路面,是大人的腿,是密密麻麻人群的腿部,是陌生的底部。而大人抱起来,才能让她看到熟悉的场景,人的笑脸,开阔的空间,友好的界面。

所以,她需要抱,需要安抚,需要看到熟悉的视野。

这个“角度”让我流泪了。我们太习惯于自己的角度,认为一切理所当然,认为孩子太娇气,认为不能太惯着,但,他们真正看到的是什么呢?大人的所谓“同意”,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呢?她的耳朵在起飞时很疼,对陌生环境很害怕,本能地哭闹,但大人理解不了,觉得她很烦,把她从亲人身边抱走,关到厕所里教训,她被吓得不敢哭了,被认为“有了规矩”,这样的大人,不很无耻吗?

我们的公共交通空间,对孩子的包容度似乎越来越低,所谓“权利意识”“权界意识”增加,那种权利和权界,只是成年人角度的权界,没有给未成年人,特别是孩童留下空间,孩子哭闹是天性,但同时,他们又有接触公共交通空间的权利,这时候,需要包容和耐心。这样无耻的“立规矩”,对于飞机上的人,只是旅途的一个小插曲,但对于一个孩子,童年的伤害,密闭厕所中被陌生人训话的可怕经历,可能影响一辈子。

可以精致,但不能厌童和法盲。可以有自己的权界,但也为未成年人,为幼童,留一点权利空间。是的,你不是孩子的爸妈,你不需要“惯着”,但,你有自己的孩童时代,也终将成为爸妈。

==短评==

@六神磊磊
和菜头:而这件事情的流氓之处在于,老板模样的人在机上打电话他们不阻止,壮汉踩踏座椅靠背他们不呵斥,刺青大哥不允许他们放平椅背他们不抗争,面对老人和幼儿的时候,他们果断出手了,要带人去洗手间讲道理了?是因为老人和幼儿无法反抗吗?成功选取了最弱的环节吗? 

==网评==

幼儿哭闹引发的冲突,让我感到忧虑

@河森堡

关于吉祥航空班机上幼儿被陌生旅客带入洗手间训斥一事,我想以此文和大家探讨。

事发经过大致为,2024年8月24日,吉祥航空贵阳至浦东的一次航班上,有幼童在机舱中哭泣,引发两位同行旅客不满,此二人将幼童带入机舱洗手间后恐吓训斥,并将该过程录制成视频发布在网上,视频中幼童哭喊恐惧的样子引发网友们的广泛愤怒,纷纷声讨这两位旅客粗暴的行径。

对于这种将幼儿与监护人隔离开并恐吓训斥的行为,我深感愤怒,但我也注意到,网络上有些言论将矛头指向幼儿及其监护人,因为幼儿在飞机和火
 车等公共场所的哭闹曾给这些留言者带来烦恼,他们表示自己并无义务容忍同行幼儿的哭闹,更有极端者甚至要用针扎幼儿头顶和下身等看不见的地方作为报复。

对此,除了愤怒之外,我还感到忧虑,因为幼儿哭闹引发的冲突多次引爆舆论表明,社会正在走向割裂,而这与我国出生率的迅速下降有关。

具体而言,在 本次事件的全网争论中,有句话在评论区出现的频率极高,即“没有孩子的人不懂”,这句话虽然看着轻断,但也有些科学依据,在公共场所,当有幼童哭闹时,身为父母的人和没有生育经验的人,感受完全不同,这种差异不仅来自文化层面,还深深地扎根于生理层面。

在《 Parental brain : cerebral areas activated by infant cries and faces. A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arents and not 》中提到,人在成为父母后,会经历大脑神经回路和激素水平的广泛重塑,与非父母人群相比,为人父母者在感知婴儿的哭声等信号时,大脑中涉及交流、情绪和奖赏的区域会被更加强烈的激活,说的通俗些,虽然入耳的哭闹声相同,但自身否有生育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感受上的不同,生孩子前听到幼童哭闹,觉得心烦意乱,有了自己的宝儿后再听到孩子哭闹,烦躁感就可能大大降低,甚至感到心疼并想要表示关心,这种对幼儿态度的截然不同,不仅体现在出行场所,还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韩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上述统计层面的倾向当然存在少数反例,但从社会整体而言,幼儿哭闹带来的舆论冲突在本质上,其实是社会上两个群体不能理解彼此导致的,即生育群体和非生育群体,这两者间的不能理解是生理上的不能,是基于激素和神经系统的不能,光在道德上做文章,无助于解决根 本问题。

今天,当我们讨论低生育率带来的隐患时,往往会谈到市场的萎缩,乡镇的消失,文化的停滞,还有养老金的难以为继,如今来看,社会共识的撕裂也是当初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在普遍生育的过去,这个问题本是不存在的。

如何弥合这种撕裂,世界各国也暂时没找到办法,也许我们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甚至都不需要他们的智慧,只要社会还有足够多的后人,就够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