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星期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解读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目前《腾讯一线》更改了标题并删减了部分加粗内容

==修改后新闻稿==

刘元春解读三中全会:未来五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关键期

腾讯新闻一线

划重点

01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热点,认为其战略意图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脉相承,聚焦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02刘元春对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不同之处,包括面临的环境变化和制定的目标不同。

03他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凸显高水平,战略举措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04此外,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上,凸显了创新战略上的提升,从短期突破卡脖子问题,中期大国崛起,到全面新质生产力的突破。

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 冯彪 编辑 刘鹏

7月23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的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热点。

刘元春认为,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改革上的部署,所贯彻的战略意图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要理解透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不断推进,在新时期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之际,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正是二十届三中全会要聚焦的核心。

因此,刘元春首先对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是面临的环境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底召开,当时我国所定位的经济环境主要是新常态、三期叠加,主要的核心依然是在结构转型、增速降挡、动力转换这样的一些内在问题。

但是,到二十届三中全会面临的重要变化,环境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加速演变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剧变、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剧变。

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全面展开,也就是说十八大的时候,只是在谈我国已经面临着新技术的革命,可能孕育着一场大的变革,但是,随着2022年AI元年的到来,对我们下一步的环境带来革命性的挑战。因此环境变化决定了战略的变化,这种战略的变化是必须要在发展与安全上寻找平衡。

第二是两次会议制定的目标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锚定的目标是全面小康,经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制度的自我完善,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这里面很重要的完成时期是2020年。

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的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第一步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它的期限是到2029年,也就是说未来五年。

对于为什么二十届三中全会要聚焦到未来五年,刘元春认为,未来五年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期。

具体而言,关键期包括:未来五年是大国博弈关键期、从不平等博弈向平等博弈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是中国突破李·约瑟之谜;利用新型举国体系完成新质生产力全面突破的五年关键期;也是全面控制风险的关键五年。

对比两次会议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变化,刘元春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但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一个方面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合二为一。

为什么要合二为一?刘元春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经过过去几年我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再加上第三个层面,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形成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同时,刘元春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凸显了高水平,具体的战略举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一是在基本经济制度上,不是简单谈国有、民营的定位,而是真正的谈进一步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强调公平竞争,强调市场整体在各个方面的公平。另外一个就是把统一大市场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来。

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方面,刘元春表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十八大以来进行探索性改革的一个成果,也就是党管经济这样的全面体现,它也是政府体制在经济领域的全面体现。

因此,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新的视角,将财政、税收和金融以及相应的规划,在这里有很多新提法,比如在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体系,这是以往没有提到的。国家战略与规划是中国特色宏观治理体系的一个关键,它是导向、是方向,是我们克服跨周期问题的一个关键。特别是在宏观调控里所出现的合成谬误、分解谬误的问题,如何来破解,这次三中全会把这个问题全面地提出来,这是此次会议的一个全新的地方。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刘元春认为,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

具体来说,目前财政体制面临的问题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个剧烈的变化,一个是房地产变化导致地方财政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更加严峻,二是债务风险的问题,这两个核心决定了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此外,刘元春还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第三个举措里谈到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的内容。

在刘元春看来,创新是“十四五”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十五五”很重要的关键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很重要的关键词,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

他观察,在二十届三中全会里,关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来进行构建,而在以往教育板块是放在社会板块领域的,没有单列,科技一般涉及的相对较少,人才也涉及一些,但都没有进行单独谋篇。

对此,刘元春解读认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机制体系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来进行谋篇布局,全面凸显了我们在创新战略上的提升,一个是全面创新,第二个要凸显创新的整体链条的谋划,要从短期突破卡脖子问题,中期大国崛起,到我们全面新质生产力的突破,这样的一些短、中、长期的谋划一体化。

刘元春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不是一个简单的战略,而是要从机制体制层面,疏解原来教育强国面临的制度性问题、科技强国面临的制度性问题和人才强国面临的制度性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