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aiposhak
仔细看这幅描绘社会底层建筑工人的绘画,起码看三分钟,——看出它有什么大毛病了吗?
一、二、三,不故弄玄虚,答案揭晓:毛病出在画面中心的泡面上。很简单:泡面根本就不是工地上的常见食物。但凡有得选,工地上的工人一定不会选泡面这种“华而不实”的吃食,何况还是碗装面,而不是更便宜的袋装面。
工地上的劳动都是重体力活儿,不管是砖瓦钢材还是水泥,都是需要在风吹日晒下挥汗如雨肩挑背扛的大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需要的是便宜的高碳水和油水,否则根本就不管饱,没力气,做不了工。像上图这种泡面,好吃归好吃,但实际上对工人来说,扛大包的时候不顶事儿,最多撑俩小时撒泡尿就没了,手软脚软的,去上个厕所还费时费力。
去工地看看工人吃什么就知道了,不管是工地自己设的食堂,还是驻地老百姓来叫卖的快餐,主食肯定是量大管饱的馒头大饼,配菜不管是素还是荤,基本都是重油重盐。重油管身上有劲,重盐一个是下饭,再一个是弥补出汗带走的盐分。像上图那样的搭配,一盒泡面吃不饱,两盒泡面的话,同样的钱已经可以买更管饱的套餐了。
作画的学生当然是善意,希望能描绘出底层工人的艰辛,但是他们预料不到的是:底层的艰辛,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他们可能觉得吃泡面已经是艰难的代名词了,却没想到泡面在工地,都属于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
工人就永远不吃泡面了吗?也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是会吃泡面的。因为泡面是改善生活的标志,而不是日常充饥的首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