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的“大罢免”结果出来了,正好根据之前的一篇命题作文,做个简单回答:台湾是不是成功的民主?
提问给出了两条判定“成功的民主”的标准:
【一,从结果看,成功的民主应该能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能给公民带来实质的进步。就台湾而言,从第一次民主选举到现在,这方面似乎进步比较有限。
二,从程序看,成功的民主要求台上的或曰执政党尊重反对党的存在。执政党和反对党可以也应该就施政理念展开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应该基本上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手段合法并符合民主精神。而台湾现在搞的大罢免,则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
岔开话题说一句:民主是个过程,是游戏的规则,而不是一个终结状态,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倘若“为民主而民主”那就是南辕北辙,所以可以说“成熟的民主”,说“成功的民主”则颇为勉强。但为了尊重原意,下文还是用的“成功的民主”。
【2】
从这两条标准来看,台湾当之无愧是成功的民主。
首先,物质生活。直接上个数据: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也就是台湾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的过程,而且民主化的流血代价是相对较低的。如图是台湾民主化时代的经济增长:
其次,精神生活。这一点当然也有实质进步,譬如对二二八事件的不断反思、对战后蒋统时代的挖掘、宗教多元化乃至同性婚姻合法化,都显示民众精神生活的层次广度和深度都有极大提升。相比大陆至今对反右、文革、六四等历史话题设置重重禁区,更在现实精神生活中不断打压言论自由,社会民生问题往往被404处理,两岸的精神生活已经是云泥之别。
【3】
把大罢免事件单独拎出来说说。
这场7月26日开始的、由公民团体发起、执政的民进党支持的罢免行动,发起的目的是试图翻转2024年选举后“朝小野大”的立法院格局,民进党要罢免24名国民党立委和民众党的新竹市长,但是全部都没有成功。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可谓大败。
说到具体失败的原因,其实早在投票之前就已经有所端倪,譬如波及范围太大,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譬如民进党操之过急,将民众党推向国民党一边, 让民众党成为决定最终局的少数派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技术细节,大罢免事件整体呈现的,是台湾民主制度运作的成功。
民主作为现代社会上的通行运行法则,就必然需要制定规则、保证民众参与、当事方的竞争合作机制、被投票方的透明与被问责机制、多样性和包容、适应性与演化等等。这几个特征在此次大罢免事件中都有体现。已经远远超过了网友所谓的“竞争应该基本上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手段合法并符合民主精神”的要求。
大罢免的制度核心,在法律:《中华民国宪法》第17条规定:“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第133条规定:“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
根据这些条文,2020年,韩国瑜被罢免,2021年,陈柏惟被罢免。这都没有什么稀奇的,此次大罢免,只不过是规模更大一点而已。而所有的参与方,绿营(民进党)、蓝营(国民党)、白营(民众党),都很好地遵守了游戏规则,该拉票就拉票,该投票就投票。国家武力置身事外,三大阵营基本盘都有参与,民众展现出高度的民主成熟度,对民生议题、民主投票规则都有自主把握,白营小草支持蓝营,绿营吃了亏但也愿赌服输,整个投票过程一直伴随着唱票开票,透明公开,刚去过大陆、被视为亲共的馆长上阵摇旗呐喊,显示多样性与包容,等等。
——台湾民主已经能如此成熟,当然谈得上成功。投票结局如何,那是具体党派的得失;党派的失败,不是民主的失败。民主制度深入人心,民众自觉按照民主规则参与民主制度运行,这是民主的成功,也是成功的民主。
【4】
民主只是规则,成功的民主就是所有参与方都自觉地在这个规则下参与社会运作。所以,成功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永远成功的参与方,不可能有永远成功、永远胜利的党派。
所以,凡是宣扬自己“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永远成功、永远胜利的党派,必然是反民主的党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