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星期四

微语录精选 0814:钱从哪来? ​​​


@看星星的 Flora:摆得足够烂,活都有人干
躺得足够平,谁谁都能行

@风中的厂长:我们公司离职率非常低,但是有一个岗位比较高,就是成片(拍摄剪辑),3 年已经陆续走了十几人了,多数是跳槽或者同行挖走的,也有自己出去单干的。其实这个岗位的收入,也是跟用脑程度相关的。最基础的新人,不需要动脑筋,每天套模版就可以了,收入相对低,如果自己会主动去寻找素材模仿,收入高 30%,如果自己有一点原创(改编)能力,收入再高 30%,如果原创能力强 + 网感,收入再翻倍,如果原创 + 网感 + 独特风格的,那就是大牛。如果原创 + 网感 + 风格独特 + 懂销售的,那就是大神。大牛以上,通常不会给人打工的。

@明涛 ECON:其实我们农二代对很多城里长大的精英同情农民的反感,是因为我们农村都是极其鄙视躺着吃救济的懒人文化的。我们从小就知道农民靠天吃饭,直面老天爷和市场规律的毒打,活着就是要抗争,只有懦夫和懒虫才靠别人的施舍活着。这才是 “耕读传家” 这四个字的含义。 ​​​

@牛叔:记得之前讲过,好多年前带老娘去协和看病,大夫跟我年龄差不多,非常专业还和善。等开药和定治疗方案时候,笑眯眯的问我:“她有医保吗?” 我笑眯眯地回答:“有医保的,我就是她的医保。”,大夫停下笔抬头看着我心有戚戚说道 “是呀,我也是我妈的医保。。。”,那一刻的共鸣不绝于耳。

@Jakie_Leung:分层,不只是收入差距的数字,是一整套渗透到生产、生活、话语以及记忆的结构。在生产上,是谁在做最辛苦的活,谁又在攫取最终收益;在生活上,医疗、教育、住房及养老等资源分配是差异的起点;在话语及话语权上,是谁的故事被记录又放大,谁的声音被直接湮没;在记忆上,它体现在历史的书写,有些名字连数据都不配有;经过系统性设计的不公最后还要被冠上个别群体不努力的标签。知识 / 知道分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也确实面临很多很多限制,昧良心 / 没良心的诡辩真是脊梁骨碎的不剩一丁点儿。我这两天快住网上了,见识世界多样性?

@欧阳志刚正在搞创作:有些傻衩是这样的:当你说体制内有人退休金一两万太高了。它们不会问这钱从哪来。而当你说六七十岁农民一个月才一两百太低了应该加到八百一千,它们马上跳出来问:钱从哪来? ​​​

更高的薪水不在于更努力工作,而在于工作有需求。当你能做些有价值而别人很少能做的事情时,你就能赚更多。如果你想要更高的薪水,就培养一项对雇主来说稀有且有价值技能。——speak2klei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