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

《货币战争》何其歹毒?!

黄章晋 2007年

要论年度影响力最大的书,《货币战争》肯定是其中之一。它的畅销,在我看,与美国人登月骗局以及美国军方隐瞒了外星人入侵信息差不多,是耸动性的大阴谋论故事,自然很有茶余饭后的传播价值。在迷信思维多过科学思维、小农经验和意识多过商业金融经验和意识的中国,这些舶来品拥有比其原产地更多的信奉者实在很正常。但《货币战争》的火热程度实在超乎意料,据说,许多地方的政府官员都在组织学习这本书,以获得全球化时代应付西方金融狙击的意识。这不能不令人惊讶,难道我们要从《99个小希特勒》这样的书里面掌握现代生物学么?

《货币战争》一书注名是作者宋鸿斌“编著”,而非“著”,很巧妙地表达了一种诚实的态度。如果谁再写本《登月战争》,介绍美国人根本没有登月,一切虚假登月宣传就为要我们花大价钱登月而耗干我们的国库,建议作者也能诚实地用上“编著”二字。因为此书大量内容就是从国外网站上未加任何改动直接翻译过来。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宋鸿斌在书中对很多资料和观点给了详细的注解出处,但恰在整段整段的资料上忘记注明出处,不过,已经有很多海外学人帮着找到其出处。这些索引派们在寻找《货币战争》“借用”了哪些别人的资料时有些不太令人舒服的发现,比如,此书中的一些资料其实最早是纳粹德国反犹宣传时弄出来的

 不过,现在此书里的东西从哪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观点。

【被当作秘闻的常识:美联储是私人所有】

宋鸿斌在详细勾勒了几百年来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如何控制整个西方世界的惊天秘密后,又详细告诉了读者另一个惊天秘密,即美联储其实是间接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

相信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常识,得知美联储是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由一家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的确是桩非常值得吃惊的事实。依照我们的经验,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但问题是是,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完全掌握在政府或国会手中或两者共同控制的,其实是少数,像中国这样中央银行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管理模式,更是少数了。《货币战争》暴出的惊天秘密,其实只是我们不熟悉的常识

中央银行不由政府完全掌控,有几种理论。

有一种是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阴谋论”,他反对国家控制的中央银行发钞的一段话,对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来说,应当并不陌生:“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使得政府可以利用这种垄断权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货币来,从而造成通货膨胀。相反,如果让自由竞争的各私人银行来发行货币,则由于它们会关心自己所发行货币的币值稳定,因而可以避免过量的货币发行。因此,货币应当让自由竞争的私人银行来发行。”

还有一种,就是基于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制衡原理。货币发行权不由政府或国会独家控制或由政府和国会联合控制,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因为在货币发行上,政府拥有的行政权力和国会的立法权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影响。

可能这里涉及到的许多内容是读者没有耐心或缺少深入研究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不妨不在理论上继续深究。我们只需要知道,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境内,也并非货币发行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两个行政特区,货币发行权都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均非香港政府或立法会直接拥有或控制,包括回归之后加入发行货币的中国银行。

【罗氏阴谋与日本羔羊】

《货币战争》中一直津津乐道的,在西方世界制造了无数惊天阴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了上世纪中叶,突然就再没有任何故事了,——没办法,宋鸿斌借助的那些专门爆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网站上,也无法提供近几十年来该家族制造阴谋甚至活动的证据和信息。

按照宋鸿斌的说法,这个家族现在隐身在幕后,靠台前的代理人——包括我们熟悉的格林斯潘为该家族继续牟利。这个家族现在有多富呢?“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切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将至少在30万亿美元之上。”

按照此书前面对罗氏家族致富的手段与财富增值的描述,也许会有读者疑问:罗氏家族6%的回报率是不是太低了点?但是,这个数字已经是2006年美国GDP的两倍多了。

不过,可能很少有人认真计算过,哪怕是看上去很低的回报率,长时段的复利计算后,本息都会成为一个天文数字。譬如,我们某些人喜欢说,1612年,荷兰人以价值24美元的小装饰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我们不需要讨论今天这个世界资本最密集的弹丸之地的价值,是谁创造的,只需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时的24美元存在荷兰的银行里,以6%的复利计算,到今天其已增值到了可以购买整个曼哈顿岛的所有资产!

今天,无论对自己信息封闭到如何程度的独裁者,他的个人信息都可为世界所知,难道一个在信息开放的西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居然就没有任何新闻么?要知道,按照宋鸿斌的说法,这是个比美国还富有的家族呵,那些《太阳报》到哪里去了?

不,有的,这个家族的成员与二流明星一夜情之类的消息还是能找着的。其不为人关注,仅仅是因为,这个家族与所有曾经富可敌国的家族一样,没落了,不值得关注了,让位给小贝和辣妹了。

关于日本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后被迫日元升值,日本人跑到美国大肆高价收购,然后又被迫低价卖给美国人,最后日本辛苦积累多年的财富被西方金融资本家巧妙地洗劫一空的说法,全世界最盛行的地方恰恰是在中国。而我在工作中交往认识到日本人,无论是新闻同行还是政府官员,没有人同意这种说法。

如果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那就必须是逼迫日本政府提高日元比值、高价卖地产给日本人、低价从日本人手中买回资产的人,是同一资本集团,否则,岂非资本主义的美国人人都是活雷锋?

1989年后,日本资本大举收购美国资产,有三菱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索尼买下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熊取谷稔买下“圆石滩高尔夫球场”等著名案例。我们仅看看其买卖者就可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世界价格最昂贵最顶级的高尔夫球场“圆石滩高尔夫球场”为例,1990年,熊取谷稔8.4亿买下了它,1992年,因财务恶化,以5亿美元卖给日本的住友银行和太平洋俱乐部,后者于1999年脱手,购买者为在洛杉矶奥运会为美国盈利的尤伯罗斯发起的私募基金,售价8.2亿美元。此案中,亏了大钱的是日本人熊取谷稔,挣了大钱的,也是日本人。

日本人为什么会在广场协议后突然暴富、又突然大批金融机构垮台倒闭?如果读者有心了解,我推荐吉莲•泰勒写的《拯救日本》一书,它对日本金融和经济体制的深层制度弊病剖析得非常深入,而且通俗易懂。

我很同意宋鸿斌对中国提防重复日本危机的观点,但不是由于西方金融资本的阴谋论,而是中国的问题比日本更严重。如果西方金融资本时刻想搞垮非西方国家,何以索罗斯最早的大手笔是阻击英磅呢?

【阴谋中的阴谋】


宋鸿斌在《货币战争》中展开揭露的所谓惊天阴谋和秘密,可值得商榷的东西太多,足够写一本两倍于《货币战争》厚度的书,也许这就是专业人事何以多是一笑置之的缘故吧。

需要承认,宋鸿斌在批评现在非金本位的货币体系时,很勤奋地引用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但却屏蔽掉了所有对金本位制的批评。这会给不熟悉金融的读者一个强烈错觉,那么多经济学家都反对的情况下,现在的货币政策是个大大的阴谋。

在《货币战争》最后,宋鸿斌用非常可怕的词形容和描述了我们正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了他的思想,我们的货币应该实行金本位制,这样就可避免“罗斯柴尔德家族”洗劫中国财富的阴谋。

宋鸿斌在揭穿了一系列巨大阴谋之后提出的警告,不管是否危言耸听,我们都可以理解他的建议是一种巨大的善意。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考虑这一观点真正实施起来的可怕结果。相信不需要具备太多金融知识的人都能理解。

比如实行金本位制。相信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道理:由于黄金总量有限,而社会总财富和流转的资金不断增长,金本位制必然导致金价不断上升,固定数量的黄金在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变。那么,持有黄金的人就可以利用不断上涨的黄金永远剥削不持有或持有黄金属量较少的人。

如果要维持货币与黄金价格不变以消灭这种剥削,在黄金数量有限的情形下,我们只能不断减少银行的准备金,这么一来,就使我们银行的风险不断加大,最后到任何风险都可能导致银行大规模倒闭的程度。

宋建议,我国现在就应大规模购买黄金储备,这个建议听上去不错,但问题是,我国家现在的黄金储备仅占世界总额的2%,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有80%,我们一点也不难想象,我们在公开市场上收购黄金会造成什么结果,毫无疑问,我们在拥有“可靠”的黄金储备之前,就会因为黄金价格的飞速上涨而把我们辛苦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财富提前洗劫得一干二净——如果我们注定要被人洗劫的话。

说实话,很多人在耐心看完宋在《货币战争》拆穿了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之后,终于看到了金本位制,他们觉得,宋鸿斌的目的就是一个,通过拆穿无数个国外的阴谋来向中国兜售一个更大的阴谋

——其用心何奇毒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