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朝笑笑生
十月三号,志得意满的韩德勤正式进攻黄桥。第二天,他的王牌独立旅钻进了包围圈,不等后续部队赶到,全旅就在短短三小时内迅速崩溃,旅长翁达自杀。
本来想露脸的,结果露了屁股,韩德勤恼火到极点,下令主力八十九军全力进攻。结果八十九军一个师进攻被顶住,另一个师带着军长李守维,居然挖起了工事,开始强力观望。
看到韩德勤部下的奇怪举动,陈毅被弄得哭笑不得,他马上命令七千大军包围一万人马(注意兵力对比),利用迫进作业接近敌军,然后在手榴弹距离内发动总攻。韩德勤的两个师明明兵力火力都占优势,却很快先后溃散,军长李守维也被挤到河里淹死,三十三师的师长孙启人更加出格,居然在逃跑途中,被一群卫生队的女兵俘虏,可谓颜面扫地。
三万人打不过七千,还赔进一万多人老本,韩德勤欲哭无泪,只好退回兴化,再也不提剿灭新四军一类口号了。而在江苏游击队排行榜上,陈毅顺利把自已的名次由第四名(韩德勤、李明扬、陈泰运、陈毅)提到了第二,成为仅次于韩主席的新兴势力。
虽然打仗占了便宜,陈毅却明白,自已的地位是不巩固的,尤其是李明扬等人随时可能翻脸。为了最大程度地团结盟友、孤立敌人,他施出了漂亮的一招,提出由李明扬、陈泰运、新四军各出一个连(注意没有韩德勤),组建一支联合部队,负责防守三大派系的交界地带,防止任何一方侵占其他人的领地。
陈毅的这一手用今天的话讲,相当于联合国维和部队;而他的主张也马上得到赞同,李明扬和陈泰运都消除了戒心,安心守在自已地界里巡逻,不和新四军发生冲突。在胜利的十月里,开国大将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纵队,同新四军在盐城举行大会师,安徽的刘少奇也带着中原局赶来搭灶开饭,从此新四军将核心转移到苏北,韩德勤再也没能缓过劲来。
简单看陈毅的黄桥之战,实在是太神奇了。因为,他手上只有七千人马,韩德勤却派出了数万大军,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七千大破几万,韩司令的八十九军嫡系溃不成军,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死于非命,独六旅旅长翁达自杀。面对如此战绩,围观群众都是惊得合不拢嘴。韩德勤是进攻的一方,在本地长期经营,又拥有装备和兵力优势,按理说是占了天时地利,结果却被打得象几万只兔子一样,陈毅的绝世武功,也未免太高强了。
对比在山沟啃小米的杨成武,难免让人觉得奇怪。同样是开创根据地,韩德勤有国民政府的金字委任状,有富饶的根据地,还有雄厚的起家资本和兵力,为什么会败得如此狼狈呢?
如果仔细看一下战斗的过程,我们会发现,除掉新四军作战勇猛外,韩德勤的几路大军里面,成分是相当复杂。陈泰运肯定出工不出力,李明扬好象也不是善茬,因为,早在开战之前,他就把作战计划都交给了对手。尽管韩德勤给他们发了十万块钱的军费,两家却都不约而同地相信,韩主席灭完新四军,回头就会对付自己,与其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引入竞争机制,让新四军去对付他。这种情况下,韩德勤等于在跟三四个对手同时交锋,而且一直处于透明状态,有什么动向都清清楚楚,想打胜仗,当然就比较难了。
韩德勤的嫡系是八十九军,最器重的则是第六独立旅,旅长翁达。这个旅是韩德勤的种子部队,号称“梅兰芳部队”(名字取得这么娘气…),被用在最重要的进攻方向。问题是,韩主席拥有富饶的江苏,理论上拥兵十万,重点培养的这个亲兵旅编制七千,实际上却只有三千多人。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明白,韩主席直接控制的兵力和装备,跟宣传上的理论值,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由于知道对手的动向,新四军干净利落地吃掉了独六旅(按兵力算,只相当一个加强团),随后同八十九军展开激战。在这场“以多打少”的战斗中,一万多人的八十九军被七千新四军包围分割,然后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溃败,军长李守维撤退时,竟然在桥上被人拉住马,结果连人带马一齐掉到水里淹死,全军师、旅、团军官里,有三十多名做了俘虏,战斗力之差,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看一下黄桥战役的过程,就能明白拥兵十万的韩德勤,手上其实是一盘散沙,碰到强敌进攻的时候,立刻会散成几块。应该说,这种情况同他的性格也有关系,韩德勤跟顾祝同做事都是优柔寡断类型,缺少铁腕整治、政治统御的魄力,连王牌部队选名字,都喜欢选个毫无阳刚之气的梅兰芳,美则美矣,上阵似乎不是强项。当然了,顾祝同的军功固然寥寥,人缘却是极佳,晚年甚至得到了“军中圣人”的美号;韩德勤的作风也差不多。虽然他号称副总司令,但是重庆的命令到了敌后,那是鞭长莫及,韩司令平时治军不严,不能用铁腕手段整合出自己的亲军,各级指挥能力又低,民众基础更是薄弱,碰到对方为生存跑来拚命,立刻就现出原形了。
同韩德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兵不到两千的杨成武。虽然杨司令基础极差,但他在扩军的时候,向来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努力要把部队的人事和后勤资源抓在手里,宁可出现反水,也在所不惜。杨成武兼并王天存、孟阁臣、赵玉昆等部队,原则问题都是寸步不让,总之地盘要是我的,人也得是我的,既然归我指挥,就得承认自己的打工地位。
当然了,杨成武能够推行强硬政策,绝非单纯是性格原因。除掉细致的政治工作、困难面前以身作则外,杨成武同韩德勤最大的不同,是他军事能力极强,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斗志,无论处在攻势还是守势,他都毫不屈服,一次又一次地树立自己的大旗。在极度复杂的敌后,这种霸气冲天不怕牺牲的作派,以及强悍有力的管理,是生存不可缺少的要素。韩德勤在敌后三年,不能整合国民党内部的军队,也不能整合地方实力派,部下离心离德,令不出指挥所,这是他在苏北失败的根本原因。
十月三号,志得意满的韩德勤正式进攻黄桥。第二天,他的王牌独立旅钻进了包围圈,不等后续部队赶到,全旅就在短短三小时内迅速崩溃,旅长翁达自杀。
本来想露脸的,结果露了屁股,韩德勤恼火到极点,下令主力八十九军全力进攻。结果八十九军一个师进攻被顶住,另一个师带着军长李守维,居然挖起了工事,开始强力观望。
看到韩德勤部下的奇怪举动,陈毅被弄得哭笑不得,他马上命令七千大军包围一万人马(注意兵力对比),利用迫进作业接近敌军,然后在手榴弹距离内发动总攻。韩德勤的两个师明明兵力火力都占优势,却很快先后溃散,军长李守维也被挤到河里淹死,三十三师的师长孙启人更加出格,居然在逃跑途中,被一群卫生队的女兵俘虏,可谓颜面扫地。
三万人打不过七千,还赔进一万多人老本,韩德勤欲哭无泪,只好退回兴化,再也不提剿灭新四军一类口号了。而在江苏游击队排行榜上,陈毅顺利把自已的名次由第四名(韩德勤、李明扬、陈泰运、陈毅)提到了第二,成为仅次于韩主席的新兴势力。
虽然打仗占了便宜,陈毅却明白,自已的地位是不巩固的,尤其是李明扬等人随时可能翻脸。为了最大程度地团结盟友、孤立敌人,他施出了漂亮的一招,提出由李明扬、陈泰运、新四军各出一个连(注意没有韩德勤),组建一支联合部队,负责防守三大派系的交界地带,防止任何一方侵占其他人的领地。
陈毅的这一手用今天的话讲,相当于联合国维和部队;而他的主张也马上得到赞同,李明扬和陈泰运都消除了戒心,安心守在自已地界里巡逻,不和新四军发生冲突。在胜利的十月里,开国大将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纵队,同新四军在盐城举行大会师,安徽的刘少奇也带着中原局赶来搭灶开饭,从此新四军将核心转移到苏北,韩德勤再也没能缓过劲来。
简单看陈毅的黄桥之战,实在是太神奇了。因为,他手上只有七千人马,韩德勤却派出了数万大军,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七千大破几万,韩司令的八十九军嫡系溃不成军,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死于非命,独六旅旅长翁达自杀。面对如此战绩,围观群众都是惊得合不拢嘴。韩德勤是进攻的一方,在本地长期经营,又拥有装备和兵力优势,按理说是占了天时地利,结果却被打得象几万只兔子一样,陈毅的绝世武功,也未免太高强了。
对比在山沟啃小米的杨成武,难免让人觉得奇怪。同样是开创根据地,韩德勤有国民政府的金字委任状,有富饶的根据地,还有雄厚的起家资本和兵力,为什么会败得如此狼狈呢?
如果仔细看一下战斗的过程,我们会发现,除掉新四军作战勇猛外,韩德勤的几路大军里面,成分是相当复杂。陈泰运肯定出工不出力,李明扬好象也不是善茬,因为,早在开战之前,他就把作战计划都交给了对手。尽管韩德勤给他们发了十万块钱的军费,两家却都不约而同地相信,韩主席灭完新四军,回头就会对付自己,与其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引入竞争机制,让新四军去对付他。这种情况下,韩德勤等于在跟三四个对手同时交锋,而且一直处于透明状态,有什么动向都清清楚楚,想打胜仗,当然就比较难了。
韩德勤的嫡系是八十九军,最器重的则是第六独立旅,旅长翁达。这个旅是韩德勤的种子部队,号称“梅兰芳部队”(名字取得这么娘气…),被用在最重要的进攻方向。问题是,韩主席拥有富饶的江苏,理论上拥兵十万,重点培养的这个亲兵旅编制七千,实际上却只有三千多人。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明白,韩主席直接控制的兵力和装备,跟宣传上的理论值,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由于知道对手的动向,新四军干净利落地吃掉了独六旅(按兵力算,只相当一个加强团),随后同八十九军展开激战。在这场“以多打少”的战斗中,一万多人的八十九军被七千新四军包围分割,然后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溃败,军长李守维撤退时,竟然在桥上被人拉住马,结果连人带马一齐掉到水里淹死,全军师、旅、团军官里,有三十多名做了俘虏,战斗力之差,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看一下黄桥战役的过程,就能明白拥兵十万的韩德勤,手上其实是一盘散沙,碰到强敌进攻的时候,立刻会散成几块。应该说,这种情况同他的性格也有关系,韩德勤跟顾祝同做事都是优柔寡断类型,缺少铁腕整治、政治统御的魄力,连王牌部队选名字,都喜欢选个毫无阳刚之气的梅兰芳,美则美矣,上阵似乎不是强项。当然了,顾祝同的军功固然寥寥,人缘却是极佳,晚年甚至得到了“军中圣人”的美号;韩德勤的作风也差不多。虽然他号称副总司令,但是重庆的命令到了敌后,那是鞭长莫及,韩司令平时治军不严,不能用铁腕手段整合出自己的亲军,各级指挥能力又低,民众基础更是薄弱,碰到对方为生存跑来拚命,立刻就现出原形了。
同韩德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兵不到两千的杨成武。虽然杨司令基础极差,但他在扩军的时候,向来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努力要把部队的人事和后勤资源抓在手里,宁可出现反水,也在所不惜。杨成武兼并王天存、孟阁臣、赵玉昆等部队,原则问题都是寸步不让,总之地盘要是我的,人也得是我的,既然归我指挥,就得承认自己的打工地位。
当然了,杨成武能够推行强硬政策,绝非单纯是性格原因。除掉细致的政治工作、困难面前以身作则外,杨成武同韩德勤最大的不同,是他军事能力极强,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斗志,无论处在攻势还是守势,他都毫不屈服,一次又一次地树立自己的大旗。在极度复杂的敌后,这种霸气冲天不怕牺牲的作派,以及强悍有力的管理,是生存不可缺少的要素。韩德勤在敌后三年,不能整合国民党内部的军队,也不能整合地方实力派,部下离心离德,令不出指挥所,这是他在苏北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