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朝笑笑生
对国民党来说,韩德勤吃亏,最恼火的人应该是顾祝同。
作为几十年一贯的老好人,顾祝同向来睁只眼闭只眼,对下属宽厚有加,不求政绩、不求业绩,只要没事就算好事。蒋介石曾经在三九年痛骂第三战区,说他们战果最差、纪律最差,顾祝同低着头挨完骂,默不做声回家喝茶,不肯处分任何人,实在是心胸宽广得紧。新四军先前有些出格的动作(从国民党角度看),他总是承上启下,本着难得糊涂的原则息事宁人,不想弄出什么风波来。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已如此宽厚,新四军居然还要打韩德勤,而韩德勤是万万打不得的。
身为堂堂嫡系,顾祝同一直没能培养出自已的班底,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韩德勤固然打仗不在行,却是他的同学兼同乡,是作为亲信兼死党来培养的。新四军偶尔有点小违章,他可以装作看不见,但明目张胆地去吞并韩德勤的地盘,等于是打狗不看主人脸,属于大忌中的大忌。
掰着指头数一数,在安徽的新四军有桂军打理,苏南苏北都是敌后,能出气的只有皖南的新四军总部。于是项英的周围天天拉警报,不断有麻烦事发生。
对夹在延安和重庆间的项英来说,皖南的日子是十分压抑的。新四军的地盘本来只有一小块,他说尽好话终于往安徽大别山派去一个支队,可是桂系警觉性实在很高,只准他们沿津浦路三十公里的地方活动,而且不许搞地方政权,不许自行发展队伍。
新四军咬牙接受了苛刻的条条框框,同桂系的廖磊和平相处。没想到廖磊很快病逝,继任的李品仙十分缺德,仍然想着法子要赶人,除了把接近共产党的年轻人全抓起来外,还把亲共的女孩子剥光衣服游街,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业绩之一。
特务抓人也是常事,但剥女人衣服游街就有点过分了,毕竟中国还是传统国家,国军可以不讲礼义廉耻,普通人还是要讲的。新四军很快就同李品仙反目成仇,两边关系也紧张得一塌糊涂。
随着华北华南的共军同当地国军发生摩擦,国民党扣发了共军的军饷,弄得毛泽东都领不到工资,过了半年工夫才补发。而到四零年十月份,蒋介石又停了军饷,逼着延安饿肚子,于是叶挺只好一趟一趟地跑重庆,跟周恩来一块,学农民工讨薪。
没有工资还是小事,毕竟共产党这么多年都穷过来了,挺一挺也能熬下去。要命的是,七月份的时候,国民党提出了一个所谓解决方案,命令所有新四军归到八路军里,全部开赴黄河以北的指定地区,并且必须压缩编制,多余人员就地解散,裁撤所有留守机关。
蒋介石的所谓解决方案,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毛泽东撤出大部分根据地、放弃扩编的抗战军队,然后老老实实地呆在华北山沟里啃土。委员长的态度非常明确,想要工资就得裁军,不裁军不仅没有工资,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能打的不让上,不能打的非要重用,自已一败涂地,还要眼红别人太能打,委员长的英明指挥让毛泽东很是恼火。重庆提出所谓解决方案后不久,苏北就爆发了黄桥战役,干脆利落地给出了答复。
于是从九月份起,在新四军军部附近,越来越多地驻扎了各路国军。这些部队一面挤占地盘,一面不停地在周边搞所谓军事演习,而且绝不事先通报,摆出一付找茬的架势。到了十月十九号,两边怎么也谈不拢,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索性撕破脸皮,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了一份长长的电报,彻底撕破了脸皮。
在这份怨气冲天的电报里,何应钦避开了自已活埋暗杀到武装进攻的事实,也不提指挥无能的责任,只是历数各个时期以来的国共冲突,给共产党人扣上不守战区调度、违规扩编军队、不服从中央、不打敌人、吞并友军等各项罪名,语调强硬地命令:限期一个月工夫,所有共产党军队必须按要求开到黄河以北,否则绝无商量。
按照发电报的习惯,每天都有一个字作为代号,发电报的时间是“皓”日,这份电报也就叫“皓电”。在抗战史上,皓电同汪精卫的艳电一样,都是里程碑性质的东西,艳电代表国民党蒋汪合作正式分裂,而皓电,则代表国共合作的非正式分裂。
单从表面上看,何应钦的抱怨是有道理的,毕竟共军领着国军的工资,又在国军作战序列内行动,很容易得出共军挤占地盘不够厚道的结论。但作为战略高手,毛泽东显然明白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没有重要的理由,他不可能在几块根据地的问题上跟国民党翻脸;之所以敌后的国共冲突很快进入白热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日间的秘密谈判。
天天在重庆躲空袭的蒋介石,大概作梦也想不到,他考虑的是如何防范毛泽东抢地盘,而毛泽东则找斯大林,防范他向日本人反水。为了不让蒋委员长谈判成功后再次剿共,毛泽东不仅要求各省都建立基干地域、防范国军反叛,还不顾一切地命令新四军,务必尽早占领苏北地区,好同八路军连成一片,建立防范蒋介石投降日本的大型防波堤。
此时的国共两军,实力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所以收到皓电的时候,毛泽东十分认真地对待了里面的条件。由于新四军主力已经转向苏北,同八路军联成一气,应该顾一点面子,让委员长下得来台。于是延安决定部分妥协,同意把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和九千部队调过长江。
对国民党来说,韩德勤吃亏,最恼火的人应该是顾祝同。
作为几十年一贯的老好人,顾祝同向来睁只眼闭只眼,对下属宽厚有加,不求政绩、不求业绩,只要没事就算好事。蒋介石曾经在三九年痛骂第三战区,说他们战果最差、纪律最差,顾祝同低着头挨完骂,默不做声回家喝茶,不肯处分任何人,实在是心胸宽广得紧。新四军先前有些出格的动作(从国民党角度看),他总是承上启下,本着难得糊涂的原则息事宁人,不想弄出什么风波来。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已如此宽厚,新四军居然还要打韩德勤,而韩德勤是万万打不得的。
身为堂堂嫡系,顾祝同一直没能培养出自已的班底,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韩德勤固然打仗不在行,却是他的同学兼同乡,是作为亲信兼死党来培养的。新四军偶尔有点小违章,他可以装作看不见,但明目张胆地去吞并韩德勤的地盘,等于是打狗不看主人脸,属于大忌中的大忌。
掰着指头数一数,在安徽的新四军有桂军打理,苏南苏北都是敌后,能出气的只有皖南的新四军总部。于是项英的周围天天拉警报,不断有麻烦事发生。
对夹在延安和重庆间的项英来说,皖南的日子是十分压抑的。新四军的地盘本来只有一小块,他说尽好话终于往安徽大别山派去一个支队,可是桂系警觉性实在很高,只准他们沿津浦路三十公里的地方活动,而且不许搞地方政权,不许自行发展队伍。
新四军咬牙接受了苛刻的条条框框,同桂系的廖磊和平相处。没想到廖磊很快病逝,继任的李品仙十分缺德,仍然想着法子要赶人,除了把接近共产党的年轻人全抓起来外,还把亲共的女孩子剥光衣服游街,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业绩之一。
特务抓人也是常事,但剥女人衣服游街就有点过分了,毕竟中国还是传统国家,国军可以不讲礼义廉耻,普通人还是要讲的。新四军很快就同李品仙反目成仇,两边关系也紧张得一塌糊涂。
随着华北华南的共军同当地国军发生摩擦,国民党扣发了共军的军饷,弄得毛泽东都领不到工资,过了半年工夫才补发。而到四零年十月份,蒋介石又停了军饷,逼着延安饿肚子,于是叶挺只好一趟一趟地跑重庆,跟周恩来一块,学农民工讨薪。
没有工资还是小事,毕竟共产党这么多年都穷过来了,挺一挺也能熬下去。要命的是,七月份的时候,国民党提出了一个所谓解决方案,命令所有新四军归到八路军里,全部开赴黄河以北的指定地区,并且必须压缩编制,多余人员就地解散,裁撤所有留守机关。
蒋介石的所谓解决方案,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毛泽东撤出大部分根据地、放弃扩编的抗战军队,然后老老实实地呆在华北山沟里啃土。委员长的态度非常明确,想要工资就得裁军,不裁军不仅没有工资,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能打的不让上,不能打的非要重用,自已一败涂地,还要眼红别人太能打,委员长的英明指挥让毛泽东很是恼火。重庆提出所谓解决方案后不久,苏北就爆发了黄桥战役,干脆利落地给出了答复。
于是从九月份起,在新四军军部附近,越来越多地驻扎了各路国军。这些部队一面挤占地盘,一面不停地在周边搞所谓军事演习,而且绝不事先通报,摆出一付找茬的架势。到了十月十九号,两边怎么也谈不拢,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索性撕破脸皮,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了一份长长的电报,彻底撕破了脸皮。
在这份怨气冲天的电报里,何应钦避开了自已活埋暗杀到武装进攻的事实,也不提指挥无能的责任,只是历数各个时期以来的国共冲突,给共产党人扣上不守战区调度、违规扩编军队、不服从中央、不打敌人、吞并友军等各项罪名,语调强硬地命令:限期一个月工夫,所有共产党军队必须按要求开到黄河以北,否则绝无商量。
按照发电报的习惯,每天都有一个字作为代号,发电报的时间是“皓”日,这份电报也就叫“皓电”。在抗战史上,皓电同汪精卫的艳电一样,都是里程碑性质的东西,艳电代表国民党蒋汪合作正式分裂,而皓电,则代表国共合作的非正式分裂。
单从表面上看,何应钦的抱怨是有道理的,毕竟共军领着国军的工资,又在国军作战序列内行动,很容易得出共军挤占地盘不够厚道的结论。但作为战略高手,毛泽东显然明白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没有重要的理由,他不可能在几块根据地的问题上跟国民党翻脸;之所以敌后的国共冲突很快进入白热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日间的秘密谈判。
天天在重庆躲空袭的蒋介石,大概作梦也想不到,他考虑的是如何防范毛泽东抢地盘,而毛泽东则找斯大林,防范他向日本人反水。为了不让蒋委员长谈判成功后再次剿共,毛泽东不仅要求各省都建立基干地域、防范国军反叛,还不顾一切地命令新四军,务必尽早占领苏北地区,好同八路军连成一片,建立防范蒋介石投降日本的大型防波堤。
此时的国共两军,实力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所以收到皓电的时候,毛泽东十分认真地对待了里面的条件。由于新四军主力已经转向苏北,同八路军联成一气,应该顾一点面子,让委员长下得来台。于是延安决定部分妥协,同意把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和九千部队调过长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